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前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矫治深覆(牙合)的新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贾绮林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切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矫治深覆(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均角或低角Ⅲ度深覆(牙合)患者12例作为实验组,男6例,女6例,年龄12~30岁,平均17岁,拔牙9例,非拔牙3例.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治疗,配合制... 目的 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切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矫治深覆(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均角或低角Ⅲ度深覆(牙合)患者12例作为实验组,男6例,女6例,年龄12~30岁,平均17岁,拔牙9例,非拔牙3例.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治疗,配合制作上前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辅助打开咬合.选择与实验组相匹配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固定矫正器治疗.当覆(牙合)打开后,制取模型,进行治疗前及咬合打开后模型测量分析,分析咬合打开量及所需时间.结果 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颌舌侧固定平导辅助打开咬合效果明显,覆(牙合)平均减小3.37 mm,覆(牙合)打开的平均时间为3.75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上切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对于深覆(牙合)患者的矫治非常有效,而且制作简单,有利于口腔卫生,正畸治疗整个过程均不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 固定平导 深覆(牙合) 打开咬合
原文传递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五十二)——骨钉牵引全牙弓后移中的咬合打开问题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进 郭鑫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评价各种打开前牙咬合方法在应用骨钉牵引牙弓整体远移过程中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共选取采用骨钉进行全牙弓整体后移的病例10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78例,年龄12~45岁,平均19.4岁。减数第二或第三磨牙者82例,不减数者18例。... 目的:评价各种打开前牙咬合方法在应用骨钉牵引牙弓整体远移过程中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共选取采用骨钉进行全牙弓整体后移的病例10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78例,年龄12~45岁,平均19.4岁。减数第二或第三磨牙者82例,不减数者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上颌颧牙槽嵴区及下颌外斜线区骨钉牵引全牙弓远中移动。采用不同方式打开前牙咬合。结果:以临床打开咬合的效果来看,单纯应用高弹摇椅形圆丝打开咬合效果最差,应用高弹摇椅形圆丝与平导组次之,其余组均有好的咬合打开效果,最好为NiTi方丝复合牵引钩组。结论:摇椅形唇弓不适用于应用骨钉全牙弓整体向后牵引,而NiTi方丝附复合牵引钩不仅可以产生明显的前牙咬合打开效果,同时不妨碍全牙弓的整体后移,是骨钉应用的一种重要矫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打开咬合 骨钉
原文传递
临床治疗深覆中打开咬合的常用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彭德志 常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03-507,共5页
深覆的治疗是正畸治疗中的难题,也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正确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困扰着临床正畸医师,尤其是正畸初学者。本文就深覆的治疗中打开咬合常用的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正畸 深覆胎 打开咬合
下载PDF
安氏Ⅱ~2错畸形治疗方法概述 被引量:6
4
作者 蒋泱泱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694-698,共5页
安氏Ⅱ2错畸形是口腔正畸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从三维方向的软硬组织分析,安氏Ⅱ2错[牙合]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且其错畸形的程度往往较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加之此类错患者面型代偿常常掩盖了颌骨矢状向位置不调,因此在诊治... 安氏Ⅱ2错畸形是口腔正畸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从三维方向的软硬组织分析,安氏Ⅱ2错[牙合]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且其错畸形的程度往往较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加之此类错患者面型代偿常常掩盖了颌骨矢状向位置不调,因此在诊治安氏Ⅱ2错[牙合]病例时,正畸医生经常面临许多陷阱和尴尬。对于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国内外学者均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现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安氏Ⅱ~2错畸形治疗方法的研究和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 下颌前导 咬合打开 推磨牙向远中 正颌正畸联合
原文传递
摇椅弓加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敖同江 袁小平 杨四维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摇椅弓加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Ⅱ°以上深覆患者40名,摇椅弓加上颌平面导板组20名,单独用摇椅弓组20名,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摇椅弓加上颌平面导板组ANB减小... 目的:探讨摇椅弓加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Ⅱ°以上深覆患者40名,摇椅弓加上颌平面导板组20名,单独用摇椅弓组20名,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摇椅弓加上颌平面导板组ANB减小更明显,FH-MP,PP-MP,N-Me,U6-PP,L6-MP增大更明显,明显缩短了打开咬合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摇椅弓加上颌平面导板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方法,且对改善低角病例的面形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椅弓 平面导板 打开咬合
下载PDF
打开咬合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兰欣 刘钧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1期827-831,共5页
深覆[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患者颜面、咬合功能都有较大影响。打开咬合是治疗深覆[牙合]的关键步骤,对下颌骨的正常发育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有决定性作用。如何在打开咬合的同时兼顾前后牙转矩、轴倾度的控制是正畸领域的热点... 深覆[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患者颜面、咬合功能都有较大影响。打开咬合是治疗深覆[牙合]的关键步骤,对下颌骨的正常发育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有决定性作用。如何在打开咬合的同时兼顾前后牙转矩、轴倾度的控制是正畸领域的热点。三维有限元方法可以精确模拟临床现象并进行动态受力分析。微种植体为打开咬合中支抗控制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限元分析发现高位微种植体更易整体压入前牙。对于摇椅弓的有限元模拟则发现其对前牙的压低及唇倾作用随着弓丝角度的增加而增加。隐形矫治器在打开咬合中的应用也日渐受到重视,但其作用力尚难以有效控制,关于其附件设计及相应牙齿移动方式的有限元研究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打开咬合。但现有的有限元建模精确性不够,研究多针对于初始位移,缺乏对于骨改建后的长期牙移动的研究,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覆[牙合] 错[牙合]畸形 打开咬合 正畸牙移动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微种植体 摇椅弓 隐形矫治器 转矩
下载PDF
固定矫治器结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李建才 蔡冬梅 郭剑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使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前牙平导",对40例安氏二类Ⅲ°深覆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治疗后SNB增长了3.49°,ANB减小了3.53°,SNA基本没... 目的探讨应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使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前牙平导",对40例安氏二类Ⅲ°深覆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治疗后SNB增长了3.49°,ANB减小了3.53°,SNA基本没有改变。前面高增加3.67 mm,后面高增加1.66 mm。覆盖减小了5.33 mm,覆减小了3.69 mm。下颌Spee氏曲线被显着整平。结论本方法在治疗深覆病例方面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打开咬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技术 平面导板 深覆 打开咬合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萍 余波 罗锐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521-522,共2页
目的:通过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探讨其矫治原理、方法、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14例安氏Ⅱ类2分类恒牙列错牙合,均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资料进行... 目的:通过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探讨其矫治原理、方法、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14例安氏Ⅱ类2分类恒牙列错牙合,均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EAW技术能快速有效的改正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建立前牙的正常覆牙合覆盖和磨牙中性关系,明显改善病人面型。SNA角平均增大1.6度、SNB角平均增大3度,ANB角平均减小1.4度。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改善牙齿三维方向的位置,可有效地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曲方丝弓 安氏Ⅱ类2分类错耠 打开咬合
下载PDF
骨钉整体后移牙列中镍钛方丝加复合牵引钩打开咬合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遵新 梁海 郭鑫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第8期399-402,共4页
目的评价骨钉牵引牙列整体远移过程中镍钛方丝加复合牵引钩打开前牙咬合的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采用骨钉进行全牙列整体后移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4~42岁,平均18.5岁。减数第二磨牙者7例,减数第三磨牙者1... 目的评价骨钉牵引牙列整体远移过程中镍钛方丝加复合牵引钩打开前牙咬合的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采用骨钉进行全牙列整体后移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4~42岁,平均18.5岁。减数第二磨牙者7例,减数第三磨牙者14例,不减数者9例。所有患者均在上颌颧牙槽嵴区植入骨钉牵引上颌牙列远中移动,并采用镍钛方丝加复合牵引钩的方式打开前牙咬合。结果 30例患者矫治结束后均达到前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均为牙尖交错咬合,患者侧貌改善。结论镍钛方丝附复合牵引钩不仅打开前牙咬合效果明显,而且不妨碍牙列的整体后移,是配合骨钉应用的一种重要矫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 打开咬合 骨钉
下载PDF
固定斜面导板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陈金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介绍固定斜面导板在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0例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一分类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1~13.5岁,平均12.3岁,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非高角病例。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 目的:介绍固定斜面导板在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0例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一分类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1~13.5岁,平均12.3岁,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非高角病例。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牙合,前移下颌,调整牙合位,并作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值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矫治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一分类患者中效果显著。结论:固定斜面导板是一种简单有效打开咬牙合,调整牙合位,导下颌向前的口内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He 打开咬He 固定斜面导板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改良平面导板在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浩 王世兴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改良平面导板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低角或均角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作为实验组,男6例,女6例,年龄12-17岁,平均14.5岁。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治疗中辅助使用改良上颌平导...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改良平面导板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低角或均角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作为实验组,男6例,女6例,年龄12-17岁,平均14.5岁。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治疗中辅助使用改良上颌平导。选择与实验组相匹配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使用弓丝打开咬合。咬合打开后,制取模型,并进行模型测量分析,分析咬合打开时间及咬合打开量。治疗结束后进行头影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模型测量分析显示:改良平面导板打开咬合效果显著,覆牙合平均减小2.8 mm,覆牙合平均打开时间为3.75个月,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由112o减小到101.8o(P<0.05),而U1-L1由109.6o增加到125.3o(P<0.05)。结论:在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矫治中辅助使用改良平面导板,能快速打开咬合,缩短疗程;同时,能提供较稳定的支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平导 安氏Ⅱ类1分类 打开咬合 支抗
下载PDF
自制的简易咬合块在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灏来 杨丽 +3 位作者 赵晓曦 高原 王潇 尹仕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探讨用自制的简易咬合块对口腔门诊患者治疗时张口舒适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就诊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4例患者)与对照组(78例患者),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试验组患者放置医院自制的简易咬合块,对照... 目的探讨用自制的简易咬合块对口腔门诊患者治疗时张口舒适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就诊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4例患者)与对照组(78例患者),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试验组患者放置医院自制的简易咬合块,对照组患者不放置咬合块。治疗完成后使用问卷调查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的张口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张口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简易咬合块有利于增加口腔患者治疗时的张口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块 口腔治疗 张口度 舒适度
下载PDF
打开咬合时下颌中切牙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有限元研究
13
作者 邵砰 闫伟军 孙毅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4期182-184,共3页
目的对下颌中切牙及其牙周膜在打开咬合时所产生的力学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打开咬合时下颌中切牙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情况。方法建立下颌牙列各牙齿、牙槽骨及切牙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进一步模拟临床,在中切牙处加载15 g ... 目的对下颌中切牙及其牙周膜在打开咬合时所产生的力学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打开咬合时下颌中切牙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情况。方法建立下颌牙列各牙齿、牙槽骨及切牙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进一步模拟临床,在中切牙处加载15 g 垂直向下的力,求得牙齿以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牙根表面最大应力值分布复杂,在根尖处可见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区集中在颈缘处,向根方应力值逐渐变小,表现为典型的弯曲变形应力分布特征。舌侧、近中面主应力值相对较小,最大应力值在远唇轴角处。牙槽嵴顶部的应力值最大值达20.5×10~5g/mm^2。结论 1)本研究建立的下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适用于临床上打开咬合等矫治技术的研究。2)矫治力作用下下颌中切牙牙周膜上应力从颈缘到根尖逐渐减小,但在牙槽嵴顶部应力峰值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开咬合 牙周膜 有限元分析 下颌牙列
原文传递
咬合抬高对颞颌关节结构及症状的影响
14
作者 隋晶 李斌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深覆牙合或牙齿重度磨耗病人咬合抬高后对颞颌关节结构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在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深覆牙合或重度磨耗患者36例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6-53岁,治疗前后常规进行颞颌关节的临床检... 目的:探讨深覆牙合或牙齿重度磨耗病人咬合抬高后对颞颌关节结构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在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深覆牙合或重度磨耗患者36例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6-53岁,治疗前后常规进行颞颌关节的临床检查,拍摄双侧颞颌关节开闭口位核磁共振并对关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的72个关节中,治疗前可复性盘前移21个关节,治疗后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可复性盘前移14例,治疗后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关节弹响13例,治疗后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关节区轻度疼痛12例,治疗后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关节区中度疼痛8例,治疗后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关节区重度疼痛2例,治疗后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抬高对于颞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和轻度关节区疼痛有一定治疗作用,对于不可复性盘前移,弹响及中,重度疼痛无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抬高 颞颌关节 结构 症状
下载PDF
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打开咬合技术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钟惠 张文忠 缪耀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评估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配合固定矫治器打开深覆患者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136个粘接体的一次粘接成功率。对近期操作的2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与采用小平导打开咬合的20例患者咬合打开的量值和所需时... 目的:评估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配合固定矫治器打开深覆患者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136个粘接体的一次粘接成功率。对近期操作的2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与采用小平导打开咬合的20例患者咬合打开的量值和所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一次粘接成功率为93.38%。20例患者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术后下前牙压低,上下磨牙(4.63±2.63)月为短(P<0.05)。结论: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对于低角型深覆的矫治有简单、快速、不妨碍上前牙内收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技术 深覆牙合 打开咬合
下载PDF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闫炳智 董福生 归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 研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颌面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2 3例双侧下颌角肥大患者 ,均接受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周、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最大咬合力、最大开口度及最大前伸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 目的 研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颌面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2 3例双侧下颌角肥大患者 ,均接受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周、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最大咬合力、最大开口度及最大前伸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值 ,但 3个月后 ,恢复至正常范围 ,无明显临床意义。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患者口腔颌面系统的功能无明显长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口腔生理功能 下颌角肥大 颌面外科 最大咬合力 测定
下载PDF
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前牙压入力分布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晓芸 杨维国 +1 位作者 许天民 林久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 对差动技术中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所产生的力学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 ,了解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时 ,各个牙齿在弓丝作用下的垂直向受力大小。方法 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建立起国人普通型牙弓的上下颌标准弓形的... 目的 对差动技术中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所产生的力学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 ,了解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时 ,各个牙齿在弓丝作用下的垂直向受力大小。方法 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建立起国人普通型牙弓的上下颌标准弓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真实地模拟临床 ,即在每个牙齿的确切位置上加载弓丝入槽后槽沟对弓丝的确切约束 ,求得各个牙齿在弓丝作用下的垂直向的瞬时受力情况。结果 上下颌的研究都发现差动技术打开咬合时 (双尖牙不入槽 ) ,首先在尖牙上产生较大的压力 (约 117g) ,大于其它简化的实验模拟和数学模型计算研究所得出的前牙压入力 ,从而更充分地解释了差动技术打开咬合的有效性 ,从而也说明差动技术在打开咬合时体现的另一差动性 :先压低尖牙 ,再压低切牙。另外 ,研究还通过对于三种不同临床情况下弓丝产生的力系统的比较 ,进一步证实 :利用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时 ,双尖牙是否入槽对于矫治力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 ,双尖牙不入槽显著地加大了弓丝对前牙的压入力的同时也显著地减少了弓丝对磨牙的伸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支抗曲 差动技术 有限元分析 打开咬合 口腔正畸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张口困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昊 周子疌 +3 位作者 张成瑶 沈淑坤 刘剑楠 张陈平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7期490-495,共6页
头颈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常造成面部畸形、咀嚼吞咽困难和语音不清等多种并发症,而张口困难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出现牙关紧闭、进食困难,进而导致患者... 头颈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常造成面部畸形、咀嚼吞咽困难和语音不清等多种并发症,而张口困难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出现牙关紧闭、进食困难,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不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防治治疗后张口困难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容易忽视但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文献复习结果表明,张口困难发生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发病部位、治疗方法、放疗部位、放疗剂量、放疗方法等多种因素相关,张口困难的发生率在治疗后6个月较高,造成的功能障碍如不尽早干预,带来的后果会愈加严重。目前研究证明,张口困难的防治以控制张口受限的进展、恢复功能为主要原则,张口训练可显著改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张口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综合序列治疗 张口困难 张口训练 最大张口度 Thera bite■运动康复系统
下载PDF
新型敷料在犬咬伤严重暴露创面伤口床准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金文 姚炜 +2 位作者 张磊 魏素文 滕永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评价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治疗犬咬伤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犬咬伤Ⅲ创面患者,随机分为银离子敷料+水凝胶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银离子敷料+水凝胶治疗,B组采用盐水纱条治疗。结果两组相比,A组的创面范围差值及创... 目的评价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治疗犬咬伤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犬咬伤Ⅲ创面患者,随机分为银离子敷料+水凝胶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银离子敷料+水凝胶治疗,B组采用盐水纱条治疗。结果两组相比,A组的创面范围差值及创面愈合百分率在治疗后的第10天、第17天均明显好于B组(P<0.001);A组犬咬伤创面的平均痊愈时间(18.2±0.9)d明显短于B组(22.2±0.6)d(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能控制犬咬伤创面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对治疗犬咬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咬伤 创面 银离子敷料 水凝胶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儿童咀嚼功能与体质、智力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乐嗣勋 郭凌云 +1 位作者 苏剑生 严浩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397-398,402,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咀嚼功能与体质、智力发育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MPM 2 4 0 1型咬合测力器、视觉运动反应计等仪器测量 132名学龄前儿童咬合力、张口度、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反应时等相关指标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咬合力与年... 目的 探讨儿童咀嚼功能与体质、智力发育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MPM 2 4 0 1型咬合测力器、视觉运动反应计等仪器测量 132名学龄前儿童咬合力、张口度、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反应时等相关指标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咬合力与年龄大小成正相关 ,男性咬合力总体大于女性 ;咬合力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呈正相关关系 ,与反应时、头围大小无相关关系 ;张口度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关系 ,与头围、胸围大小无相关关系。结论 咀嚼功能的完善有助于儿童的体质发育 ,与智力发育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 张口度 反应时 咀嚼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