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州新建住宅楼盘名称命名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贾益民
张雪芹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6-78,共13页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出发,对所搜集到的广州1439条住宅楼盘名称作了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字数的住宅楼盘名称的总体分布情况及其音节结构特点,通名发展的新趋势,双音节通名的音律搭配特点;专名的选词特点、语义特点和音律特点。在此...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出发,对所搜集到的广州1439条住宅楼盘名称作了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字数的住宅楼盘名称的总体分布情况及其音节结构特点,通名发展的新趋势,双音节通名的音律搭配特点;专名的选词特点、语义特点和音律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广州住宅楼盘命名中在通名和专名的选择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楼盘名称
通名
专名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介词“为_(wèi)”的产生及其双音化
2
作者
朱福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动词“为”有两读“为_(wéi)”和“为_(wèi)”,从形义关系和四声别义反映的时间层次可推知“为_(wéi)”是源动词,利用变调方式构成“帮助”义新词“为_(wèi)”。在多事件序列中“为_(wèi)”字句及物性低,尤其...
动词“为”有两读“为_(wéi)”和“为_(wèi)”,从形义关系和四声别义反映的时间层次可推知“为_(wéi)”是源动词,利用变调方式构成“帮助”义新词“为_(wèi)”。在多事件序列中“为_(wèi)”字句及物性低,尤其在连动结构“N_(1)+为_(wèi)+N_(2)+V+N_(3)”中,“为_(wèi)+N_(2)”部分及物性较低,成了背景化成分,满足了介词“为_(wèi)”产生的句法前提;另外,连动结构中“N_(1)、N_(2)、N_(3)”之间的语义关系变化是介词“为_(wèi)”产生的关键。并且,在韵律机制和强化表义精确性的作用下,“为”进一步通过凑音和并列的方式构成“为了、为着、因为”等双音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_(wèi)”
溯源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国语汉字词的双音化现象
3
作者
梁学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汉字词在韩国语言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韩国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双音节汉字词无论在数量还是在使用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汉字词的双音化已成为韩国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有助于我们进...
汉字词在韩国语言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韩国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双音节汉字词无论在数量还是在使用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汉字词的双音化已成为韩国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汉字词乃至整个韩国语词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语
汉字词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与其p,宁可q”格式的逻辑基础及语义内涵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会荣
陈昌来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78-85,共8页
本文从汉语史、逻辑基础和语义内涵三个方面讨论"与其p,宁可q"句式存在的合理性。一、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与其p,宁q"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宁可、宁愿、宁肯"等词是在双音化的趋势下,愿词"宁"...
本文从汉语史、逻辑基础和语义内涵三个方面讨论"与其p,宁可q"句式存在的合理性。一、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与其p,宁q"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宁可、宁愿、宁肯"等词是在双音化的趋势下,愿词"宁"和意愿类词"可、愿、肯"等易同义并列成分结合而成的;二、从逻辑语义来看,p代表劣项/弃项,q代表优项/择项,它们各有分工,所以这种格式的存在是有其逻辑语义基础的;三、从其语义内涵来看,"与其p,宁可q"跟"宁可p,也不q"、"与其p,不如q"不同,格式呈现出"比较兼选择"的语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化
言说主体
比较主体
选择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律异相》称谓词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丽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1-85,共5页
《经律异相》中的称谓词与上古汉语和中古中土文献相比,呈现出强烈的口语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双音化倾向、表身份职业的构词语素构词能力强大、称谓词泛化、称谓词性中立化等特点。
关键词
《经律异相》
称谓词
双音化
泛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毛传单音词到郑笺的双音化
6
作者
史静薇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5-37,共3页
《诗》毛传单音词经过双音化,到郑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受同步引申的影响,双音化之后的词以并列式双音词为主。次序不固定是双音新词的特点之一。划分并列式双音词,需要多参照一些标准。
关键词
毛传
郑笺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才”一词的产生及发展
被引量:
1
7
作者
郝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1-64,共4页
'方才'一词在宋代已经产生了,是汉语双音化和词汇化的结果。'方'和'才'共同的语义特征——表示事情在不久前发生——是词汇化的前提。副词'方才'形成后,其表示'事情在一段时间或某种条件后发生'...
'方才'一词在宋代已经产生了,是汉语双音化和词汇化的结果。'方'和'才'共同的语义特征——表示事情在不久前发生——是词汇化的前提。副词'方才'形成后,其表示'事情在一段时间或某种条件后发生'的用法又对'才'的语义产生了影响,使'才'在近代汉语中也产生了这种新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才
宋朝
双音化
词汇化
语义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量词“丝”的产生及其历时演变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虞巧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丝”的本义为“蚕丝”。两汉魏晋时期,“丝”开始虚化为量词,用于表示蚕丝的粗细情况,并从个体量词衍生了度量衡的用法,但在这一时期,“丝”作为量词的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唐宋时期,量词“丝”快速发展,开始用于称量的事物多与自然事...
“丝”的本义为“蚕丝”。两汉魏晋时期,“丝”开始虚化为量词,用于表示蚕丝的粗细情况,并从个体量词衍生了度量衡的用法,但在这一时期,“丝”作为量词的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唐宋时期,量词“丝”快速发展,开始用于称量的事物多与自然事物相关的“细长状”事物。元明清时期,“丝”用于称量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民国至近现代时期,量词“丝”发展最为完备,运用越来越灵活。在“丝”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通过引申的方式由名词虚化为量词,双音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丝
双音化
历时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叠式名词的跨方言考察
9
作者
张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第4期16-21,共6页
重叠式名词在官话方言、晋语、湘语和部分吴语、赣语、闽语中都有分布。AA式重叠是各方言中最基础的结构类型,结构上最为能产,数量上最占优势,使用上也最为稳定。在很多方言区,AA式与AAX式同时存在,AAX式晚于AA式出现,这在汉语方言中有...
重叠式名词在官话方言、晋语、湘语和部分吴语、赣语、闽语中都有分布。AA式重叠是各方言中最基础的结构类型,结构上最为能产,数量上最占优势,使用上也最为稳定。在很多方言区,AA式与AAX式同时存在,AAX式晚于AA式出现,这在汉语方言中有所验证。在汉语里,重叠不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构词手段,而且是汉语双音化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构词重叠
重叠式名词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向”结构的词汇化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李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5,103,共7页
"V向"作为"向"在语法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一个结构,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单音动词的出现是"V向"词汇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V向"词汇化的表现有后可搭配时态助词"着""了&quo...
"V向"作为"向"在语法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一个结构,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单音动词的出现是"V向"词汇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V向"词汇化的表现有后可搭配时态助词"着""了",带宾类型多样化,除了可以带体词性宾语也可以带谓词性宾语,部分"V向"已从韵律词经过语法词的阶段最终发展成词汇词。"V向"词汇化的机制和动因在于双音化的倾向、"向"语法化的促成和句法结构的变化,并强调句法结构的变化是促成语言演变的一个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向
词汇化
双音化
跨层
原文传递
语用目的视角下注释文体中词汇的双音化
11
作者
霍生玉
《语文学刊》
2018年第2期20-26,共7页
语用目的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该原则认为任何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都有一定的语用目的。语用目的原则也适用于注释性话语的语言研究,训诂家在一定语用目的的驱使下会对自身注释的语言形式进行选择和组织。根据训诂家作注时具体的语用...
语用目的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该原则认为任何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都有一定的语用目的。语用目的原则也适用于注释性话语的语言研究,训诂家在一定语用目的的驱使下会对自身注释的语言形式进行选择和组织。根据训诂家作注时具体的语用目的,注释文中双音词的产生主要有多义限定式、修饰中心词式、补出中心词式、补说动作结果式、补出施受者式五种基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目的
注释文体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词汇角度看《释名》的语料性质
12
作者
王国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68-76,共9页
《释名》是东汉时期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从单音同义词和复音词两个角度对该书口语性的强弱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新旧词的角度看,《释名》的15组单音同义词中,旧词占优势的有4组,新词占优势的仅1组,均是旧词的有10组,其中反映口语程度较弱的...
《释名》是东汉时期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从单音同义词和复音词两个角度对该书口语性的强弱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新旧词的角度看,《释名》的15组单音同义词中,旧词占优势的有4组,新词占优势的仅1组,均是旧词的有10组,其中反映口语程度较弱的有7组,较强的有5组,处于中间状态的是3组,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口语性;从复音词的角度看,无论是复音词数量还是新兴复音词的数量都极其庞大,远远超出同时代文献,表现出强烈的口语性,两者存在较大的矛盾。鉴于注释性语言存在特殊性,不能简单地认为《释名》的复音词都是当时语言中实际存在的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释名》
单音词
复音词
口语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义素外现类定中式复合词探析
13
作者
宋培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0-76,共7页
义素外现类定中式复合词是在词汇双音化趋势的推动下,对旧有单音词进行"就地取材"式的改造而出现的结果。旧有单音词词义中的类属义素或特征义素外化为一个词素参与构成与之对应的双音代换词,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分析,该词素是...
义素外现类定中式复合词是在词汇双音化趋势的推动下,对旧有单音词进行"就地取材"式的改造而出现的结果。旧有单音词词义中的类属义素或特征义素外化为一个词素参与构成与之对应的双音代换词,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分析,该词素是赘余的,因为它不提供新的意义信息;但从语用角度考虑,它却可以强化单音词的某个意义信息或提示单音词所指对象某方面的特征。旧有单音词的某个义素由隐含走向呈现,加速了词汇双音化的进程,固化了双音节为主的韵律模式,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代换
定中式复合词
义素外现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汉语口语化程度差异的双音化表现——以《拾遗记》和竺昙无兰译经为例
14
作者
戴丽姗
何亮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83-87,99,共6页
竺昙无兰译经和《拾遗记》同属东晋时期的带口语成分的书面语,综合前贤时修的研究以及对比两者口/书词的运用,可以看出竺昙无兰译经的口语化程度高于《拾遗记》。通过对两种语料中同义同性质单双音对应形式比例关系的研究,发现文本的口...
竺昙无兰译经和《拾遗记》同属东晋时期的带口语成分的书面语,综合前贤时修的研究以及对比两者口/书词的运用,可以看出竺昙无兰译经的口语化程度高于《拾遗记》。通过对两种语料中同义同性质单双音对应形式比例关系的研究,发现文本的口语化程度越高,用词的双音化趋势也越鲜明。据此推测,中古时期的书面语料中,高口语化意味着高双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语体
口语化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阶”的语素化
15
作者
史正苹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9-82,共4页
"阶"在现代汉语中被认为是构词语素,但在上古时期则作为单音词使用,这说明"阶"从古至今经历了语素化演变,即由单音词演变为黏着的构词语素。该文从句法、词法两方面来描写"阶"的共时和历时变化,并加以历...
"阶"在现代汉语中被认为是构词语素,但在上古时期则作为单音词使用,这说明"阶"从古至今经历了语素化演变,即由单音词演变为黏着的构词语素。该文从句法、词法两方面来描写"阶"的共时和历时变化,并加以历时的文学史料进行论证;从双音化角度出发,力图揭示其语素化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
语素化
句法
词法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里耶秦简量词研究
16
作者
龙仕平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8,103,共8页
已公布里耶秦简共有量词45个,其生命力强,多数沿用至今,为汉语量词系统奠定了基础;部分量词在发展中消亡了,甚至传世文献罕见,也值得深入考证。通过对里耶秦简量词的分类考察,可以发现秦代名量词系统初步建立,典型的动量词仍未产生;数...
已公布里耶秦简共有量词45个,其生命力强,多数沿用至今,为汉语量词系统奠定了基础;部分量词在发展中消亡了,甚至传世文献罕见,也值得深入考证。通过对里耶秦简量词的分类考察,可以发现秦代名量词系统初步建立,典型的动量词仍未产生;数量表示法中“数+量”和“名+数+量”结构使用频率高,使用量词的数量表示法已经开始占据优势地位,反映了秦代名量词的语法化已经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此外,里耶秦简所见量词往往可以修正此前学界认识,并为权威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崭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
量词
语法化
双音化
原文传递
“賭當”的詞義及理據探究
17
作者
許樹妙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261-268,共8页
'賭當'是宋代産生的一個口語詞,它的釋義衆説紛紜,它與'睹當''覩當''堵當'的關係也未能理清。本文在窮盡檢索、排列文獻用例的基礎上,考釋了'賭當'的意義,並進一步探究其詞義理據。'賭當...
'賭當'是宋代産生的一個口語詞,它的釋義衆説紛紜,它與'睹當''覩當''堵當'的關係也未能理清。本文在窮盡檢索、排列文獻用例的基礎上,考釋了'賭當'的意義,並進一步探究其詞義理據。'賭當'具有兩個義項:①看見、思考;②抵擋、對付。義項①來源於'睹當(覩當)','睹當(覩當)'是一個附加式雙音詞,得義於'睹'字,'當'作詞尾。義項②來源於'堵當','堵當'是一個同義聯合式雙音詞。'賭當'兩個義項的理據反映了漢語詞彙雙音化的兩種衍化路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賭當
睹當(覩當)
堵當
詞義
理據
雙音化
原文传递
语气副词“不愧”的来源
18
作者
李文静
《丽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当之无愧;当得起"义的肯定判断类语气副词"不愧",是由跨层结构"不愧"词汇化而来的。"不愧"是在构式"S不愧为NP"中完成词汇化的,其词汇化的动因为句子结构的复...
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当之无愧;当得起"义的肯定判断类语气副词"不愧",是由跨层结构"不愧"词汇化而来的。"不愧"是在构式"S不愧为NP"中完成词汇化的,其词汇化的动因为句子结构的复杂化,"不愧"后接成分由NP到VP的改变,汉语双音化趋势,汉语韵律规则的制约。词汇化的机制为重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愧”
词汇化
双音化
韵律
重新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补结构的重构机制
19
作者
邱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汉语动补结构的重构包括补语前移和宾语后移两个方面,这种重构的最重要因素是可别度原则的作用。因宾语比补语倾向于更为长而复杂,且补语与动词的共现频率也远高于宾语与动词的共现频率,故宾语的可别度要低于补语,最终导致宾语后移、补...
汉语动补结构的重构包括补语前移和宾语后移两个方面,这种重构的最重要因素是可别度原则的作用。因宾语比补语倾向于更为长而复杂,且补语与动词的共现频率也远高于宾语与动词的共现频率,故宾语的可别度要低于补语,最终导致宾语后移、补语前移与动词组配。之后又因补语的辅助性语义角色及其表义功能的专门化,导致本就是临近高频共现的动补组配进一步融合而词汇化,最后在汉语词汇发展的双音化趋势作用下,固化为以双音节为最自然、最优选的音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结构
动补融合
可别度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落花生”到“花生”
20
作者
邹贞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45-46,共2页
本文从“落花生”一词的起源谈起 ,探讨三音节词“落花生”向双音节词“花生”演变的历史过程 ,包括单用“落花生”、二者共用以及常用“花生”三个阶段。文章最后对“落花生”和“花生”
关键词
落花生
花生
双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州新建住宅楼盘名称命名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贾益民
张雪芹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6-78,共13页
文摘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出发,对所搜集到的广州1439条住宅楼盘名称作了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字数的住宅楼盘名称的总体分布情况及其音节结构特点,通名发展的新趋势,双音节通名的音律搭配特点;专名的选词特点、语义特点和音律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广州住宅楼盘命名中在通名和专名的选择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关键词
住宅楼盘名称
通名
专名
双音化
Keywords
name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generic names
specific names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介词“为_(wèi)”的产生及其双音化
2
作者
朱福妹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体范畴语法化与词汇化的界面研究”(21BYY159)
2021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项目一等“汉语体范畴的泛时比较研究”(2021M700116)
+2 种基金
2020年度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青年项目“国际中文教育中体标记的教学模式研究”(20YH44D)
2021年度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语言学概论’继续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HNJG-2021-0784)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X+着/了’的演化”(18C0630)的资助。
文摘
动词“为”有两读“为_(wéi)”和“为_(wèi)”,从形义关系和四声别义反映的时间层次可推知“为_(wéi)”是源动词,利用变调方式构成“帮助”义新词“为_(wèi)”。在多事件序列中“为_(wèi)”字句及物性低,尤其在连动结构“N_(1)+为_(wèi)+N_(2)+V+N_(3)”中,“为_(wèi)+N_(2)”部分及物性较低,成了背景化成分,满足了介词“为_(wèi)”产生的句法前提;另外,连动结构中“N_(1)、N_(2)、N_(3)”之间的语义关系变化是介词“为_(wèi)”产生的关键。并且,在韵律机制和强化表义精确性的作用下,“为”进一步通过凑音和并列的方式构成“为了、为着、因为”等双音介词。
关键词
“为_(wèi)”
溯源
双音化
Keywords
"wèi"
source-tracking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国语汉字词的双音化现象
3
作者
梁学薇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六系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文摘
汉字词在韩国语言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韩国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双音节汉字词无论在数量还是在使用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汉字词的双音化已成为韩国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汉字词乃至整个韩国语词汇体系。
关键词
韩国语
汉字词
双音化
Keywords
Korean
Korean words in Chinese characters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551 [语言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与其p,宁可q”格式的逻辑基础及语义内涵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会荣
陈昌来
机构
嘉兴学院中文系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出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78-85,共8页
文摘
本文从汉语史、逻辑基础和语义内涵三个方面讨论"与其p,宁可q"句式存在的合理性。一、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与其p,宁q"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宁可、宁愿、宁肯"等词是在双音化的趋势下,愿词"宁"和意愿类词"可、愿、肯"等易同义并列成分结合而成的;二、从逻辑语义来看,p代表劣项/弃项,q代表优项/择项,它们各有分工,所以这种格式的存在是有其逻辑语义基础的;三、从其语义内涵来看,"与其p,宁可q"跟"宁可p,也不q"、"与其p,不如q"不同,格式呈现出"比较兼选择"的语义特点。
关键词
双音化
言说主体
比较主体
选择主体
Keywords
bisyllablization
speaking agent
comparative agent
selective agent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律异相》称谓词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丽
机构
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摘
《经律异相》中的称谓词与上古汉语和中古中土文献相比,呈现出强烈的口语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双音化倾向、表身份职业的构词语素构词能力强大、称谓词泛化、称谓词性中立化等特点。
关键词
《经律异相》
称谓词
双音化
泛化
Keywords
Jinglüyixiang
terms of address
bisyllablization
generaliza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毛传单音词到郑笺的双音化
6
作者
史静薇
高光新
机构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5-37,共3页
文摘
《诗》毛传单音词经过双音化,到郑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受同步引申的影响,双音化之后的词以并列式双音词为主。次序不固定是双音新词的特点之一。划分并列式双音词,需要多参照一些标准。
关键词
毛传
郑笺
双音化
Keywords
Maozhuan
Zhengjian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才”一词的产生及发展
被引量:
1
7
作者
郝媛
机构
武汉大学
出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1-64,共4页
文摘
'方才'一词在宋代已经产生了,是汉语双音化和词汇化的结果。'方'和'才'共同的语义特征——表示事情在不久前发生——是词汇化的前提。副词'方才'形成后,其表示'事情在一段时间或某种条件后发生'的用法又对'才'的语义产生了影响,使'才'在近代汉语中也产生了这种新用法。
关键词
方才
宋朝
双音化
词汇化
语义影响
Keywords
Fangcai
Song Dynasty
bisyllablization
lexicalization
semantic influence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量词“丝”的产生及其历时演变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虞巧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文摘
“丝”的本义为“蚕丝”。两汉魏晋时期,“丝”开始虚化为量词,用于表示蚕丝的粗细情况,并从个体量词衍生了度量衡的用法,但在这一时期,“丝”作为量词的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唐宋时期,量词“丝”快速发展,开始用于称量的事物多与自然事物相关的“细长状”事物。元明清时期,“丝”用于称量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民国至近现代时期,量词“丝”发展最为完备,运用越来越灵活。在“丝”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通过引申的方式由名词虚化为量词,双音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量词
丝
双音化
历时演变
Keywords
classifier
Si
bisyllablization
diachronic evolu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叠式名词的跨方言考察
9
作者
张华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第4期16-21,共6页
文摘
重叠式名词在官话方言、晋语、湘语和部分吴语、赣语、闽语中都有分布。AA式重叠是各方言中最基础的结构类型,结构上最为能产,数量上最占优势,使用上也最为稳定。在很多方言区,AA式与AAX式同时存在,AAX式晚于AA式出现,这在汉语方言中有所验证。在汉语里,重叠不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构词手段,而且是汉语双音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构词重叠
重叠式名词
双音化
Keywords
Chinese dialects
lexical reduplication
noun reduplication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向”结构的词汇化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李沛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5,10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11&ZD128)
文摘
"V向"作为"向"在语法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一个结构,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单音动词的出现是"V向"词汇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V向"词汇化的表现有后可搭配时态助词"着""了",带宾类型多样化,除了可以带体词性宾语也可以带谓词性宾语,部分"V向"已从韵律词经过语法词的阶段最终发展成词汇词。"V向"词汇化的机制和动因在于双音化的倾向、"向"语法化的促成和句法结构的变化,并强调句法结构的变化是促成语言演变的一个共性。
关键词
V向
词汇化
双音化
跨层
Keywords
'V+xiang(向)'
lexicalization
bisyllablization
cross-structural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语用目的视角下注释文体中词汇的双音化
11
作者
霍生玉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学刊》
2018年第2期20-26,共7页
基金
江苏师范大学博士教师科研平台项目(15XWR005)资助
文摘
语用目的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该原则认为任何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都有一定的语用目的。语用目的原则也适用于注释性话语的语言研究,训诂家在一定语用目的的驱使下会对自身注释的语言形式进行选择和组织。根据训诂家作注时具体的语用目的,注释文中双音词的产生主要有多义限定式、修饰中心词式、补出中心词式、补说动作结果式、补出施受者式五种基本类型。
关键词
语用目的
注释文体
双音化
Keywords
pragmatic purpose
annotation style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词汇角度看《释名》的语料性质
12
作者
王国珍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68-76,共9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释名>复音词研究"(12JCYY02YB)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预研究项目"<释名>词汇研究"(2013SKYY08)
文摘
《释名》是东汉时期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从单音同义词和复音词两个角度对该书口语性的强弱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新旧词的角度看,《释名》的15组单音同义词中,旧词占优势的有4组,新词占优势的仅1组,均是旧词的有10组,其中反映口语程度较弱的有7组,较强的有5组,处于中间状态的是3组,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口语性;从复音词的角度看,无论是复音词数量还是新兴复音词的数量都极其庞大,远远超出同时代文献,表现出强烈的口语性,两者存在较大的矛盾。鉴于注释性语言存在特殊性,不能简单地认为《释名》的复音词都是当时语言中实际存在的词语。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释名》
单音词
复音词
口语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双音化
Keywords
history of Chinese lexicology
Shiming
monosyllabic synonyms
polysyllabic words
orality
synonym
antonym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3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素外现类定中式复合词探析
13
作者
宋培杰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0-76,共7页
基金
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名名复合词语义信息标注词库的构建与研究”(17A520033)
201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复合名词语义信息标注语料库构建与研究”(2019BYY004)。
文摘
义素外现类定中式复合词是在词汇双音化趋势的推动下,对旧有单音词进行"就地取材"式的改造而出现的结果。旧有单音词词义中的类属义素或特征义素外化为一个词素参与构成与之对应的双音代换词,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分析,该词素是赘余的,因为它不提供新的意义信息;但从语用角度考虑,它却可以强化单音词的某个意义信息或提示单音词所指对象某方面的特征。旧有单音词的某个义素由隐含走向呈现,加速了词汇双音化的进程,固化了双音节为主的韵律模式,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双音代换
定中式复合词
义素外现
双音化
Keywords
two-syllable substitution
bisyllabl
e attributive-head compounding words
presentation of the plereme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汉语口语化程度差异的双音化表现——以《拾遗记》和竺昙无兰译经为例
14
作者
戴丽姗
何亮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83-87,99,共6页
文摘
竺昙无兰译经和《拾遗记》同属东晋时期的带口语成分的书面语,综合前贤时修的研究以及对比两者口/书词的运用,可以看出竺昙无兰译经的口语化程度高于《拾遗记》。通过对两种语料中同义同性质单双音对应形式比例关系的研究,发现文本的口语化程度越高,用词的双音化趋势也越鲜明。据此推测,中古时期的书面语料中,高口语化意味着高双音化。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语体
口语化
双音化
Keywords
Middle Chinese
stylistics
colloquialization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05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阶”的语素化
15
作者
史正苹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出处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9-82,共4页
文摘
"阶"在现代汉语中被认为是构词语素,但在上古时期则作为单音词使用,这说明"阶"从古至今经历了语素化演变,即由单音词演变为黏着的构词语素。该文从句法、词法两方面来描写"阶"的共时和历时变化,并加以历时的文学史料进行论证;从双音化角度出发,力图揭示其语素化的动因。
关键词
阶
语素化
句法
词法
双音化
Keywords
Jie
morphemization
syntax
lexical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里耶秦简量词研究
16
作者
龙仕平
机构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8,103,共8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秦简词汇研究”(15A152)
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助项目“《睡虎地秦墓竹简》文字研究”
文摘
已公布里耶秦简共有量词45个,其生命力强,多数沿用至今,为汉语量词系统奠定了基础;部分量词在发展中消亡了,甚至传世文献罕见,也值得深入考证。通过对里耶秦简量词的分类考察,可以发现秦代名量词系统初步建立,典型的动量词仍未产生;数量表示法中“数+量”和“名+数+量”结构使用频率高,使用量词的数量表示法已经开始占据优势地位,反映了秦代名量词的语法化已经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此外,里耶秦简所见量词往往可以修正此前学界认识,并为权威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崭新材料。
关键词
秦简
量词
语法化
双音化
Keywords
Qinjian
quantifier
grammaticalization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賭當”的詞義及理據探究
17
作者
許樹妙
出处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261-268,共8页
文摘
'賭當'是宋代産生的一個口語詞,它的釋義衆説紛紜,它與'睹當''覩當''堵當'的關係也未能理清。本文在窮盡檢索、排列文獻用例的基礎上,考釋了'賭當'的意義,並進一步探究其詞義理據。'賭當'具有兩個義項:①看見、思考;②抵擋、對付。義項①來源於'睹當(覩當)','睹當(覩當)'是一個附加式雙音詞,得義於'睹'字,'當'作詞尾。義項②來源於'堵當','堵當'是一個同義聯合式雙音詞。'賭當'兩個義項的理據反映了漢語詞彙雙音化的兩種衍化路徑。
关键词
賭當
睹當(覩當)
堵當
詞義
理據
雙音化
Keywords
賭當dǔ dang(dāng)
睹當(覩當)dǔ dang
堵當dǔ dāng
word sense
semantic motivation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语气副词“不愧”的来源
18
作者
李文静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丽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文摘
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当之无愧;当得起"义的肯定判断类语气副词"不愧",是由跨层结构"不愧"词汇化而来的。"不愧"是在构式"S不愧为NP"中完成词汇化的,其词汇化的动因为句子结构的复杂化,"不愧"后接成分由NP到VP的改变,汉语双音化趋势,汉语韵律规则的制约。词汇化的机制为重新分析。
关键词
“不愧”
词汇化
双音化
韵律
重新分析
Keywords
bu kui(不愧)
lexicalization
bisyllablization
rhythm
reanalysis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补结构的重构机制
19
作者
邱峰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文摘
汉语动补结构的重构包括补语前移和宾语后移两个方面,这种重构的最重要因素是可别度原则的作用。因宾语比补语倾向于更为长而复杂,且补语与动词的共现频率也远高于宾语与动词的共现频率,故宾语的可别度要低于补语,最终导致宾语后移、补语前移与动词组配。之后又因补语的辅助性语义角色及其表义功能的专门化,导致本就是临近高频共现的动补组配进一步融合而词汇化,最后在汉语词汇发展的双音化趋势作用下,固化为以双音节为最自然、最优选的音节模式。
关键词
动补结构
动补融合
可别度
双音化
Keywords
Verb-complement Structure
Verb-complement Integration
Identifiability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落花生”到“花生”
20
作者
邹贞
机构
渤海大学中文系
出处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45-46,共2页
文摘
本文从“落花生”一词的起源谈起 ,探讨三音节词“落花生”向双音节词“花生”演变的历史过程 ,包括单用“落花生”、二者共用以及常用“花生”三个阶段。文章最后对“落花生”和“花生”
关键词
落花生
花生
双音化
Keywords
peanut
bisyllablization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州新建住宅楼盘名称命名分析
贾益民
张雪芹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介词“为_(wèi)”的产生及其双音化
朱福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韩国语汉字词的双音化现象
梁学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与其p,宁可q”格式的逻辑基础及语义内涵
李会荣
陈昌来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经律异相》称谓词研究
马丽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诗》毛传单音词到郑笺的双音化
史静薇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方才”一词的产生及发展
郝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量词“丝”的产生及其历时演变
陈虞巧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重叠式名词的跨方言考察
张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V向”结构的词汇化
李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11
语用目的视角下注释文体中词汇的双音化
霍生玉
《语文学刊》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词汇角度看《释名》的语料性质
王国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义素外现类定中式复合词探析
宋培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古汉语口语化程度差异的双音化表现——以《拾遗记》和竺昙无兰译经为例
戴丽姗
何亮
《宜春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试论“阶”的语素化
史正苹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里耶秦简量词研究
龙仕平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17
“賭當”的詞義及理據探究
許樹妙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7
0
原文传递
18
语气副词“不愧”的来源
李文静
《丽水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动补结构的重构机制
邱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从“落花生”到“花生”
邹贞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