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7
1
作者 洪慧 陈晓玲 石开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55例患者均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操作,术后除做好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外,重视心律和心率的监测,心功能的维护,引流的观察,电解质平衡的维持,起搏器的观察,应用胺碘酮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结果5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天有48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全组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乡起搏器治疗,全组无心脏穿孔及术后大出血,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12.5±2.1)d,术后平均随访(8.6±3.0)个月,87.3%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9.1%的患者为房颤心律,3.6%的患者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置换 双极射频消融 围手术期 护理
原文传递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子由 唐志贤 +2 位作者 田承南 余俊键 章祖雄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7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和随访截止时心房纤颤转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辅助呼吸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21例(77.8%)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截止时20例(74.1%)转复为窦性心律;对照组患者6例(22.2%)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截止时4例(14.8%)转复为窦性心律;观察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截止时心房纤颤转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心房纤颤转复率,且不增加辅助呼吸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风湿性疾病 二尖瓣成形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4
3
作者 谭程 孙小康 黄磊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788-790,共3页
目的分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45例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BRFA治疗房颤。并取同期同一医师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手术52例作为对照。记录术... 目的分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45例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BRFA治疗房颤。并取同期同一医师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手术52例作为对照。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比较其疗效。结果同期手术组出院时窦性心律39例,心房颤动消除率86.67%。术后给予胺碘酮治疗3个月。术后6个月,91.11%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左心房、左心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安全,简便,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术 二尖瓣膜置换术 同期手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一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搭桥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搭桥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并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观察2组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积液量、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 01)。2组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积液量、ICU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术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45. 5%(30/66)和22. 7%(15/66),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69. 7%(46/66)和80. 3%(53/66);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 940、43. 801,P <0. 01)。结论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显著改善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双极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永久性心房颤动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的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嵩 张希 +1 位作者 唐白云 殷胜利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了解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AF)同期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4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射频消融组(n=62)和对照组(n... 目的了解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AF)同期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4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射频消融组(n=62)和对照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15.8±6.1)d vs.(12.9±3.1)d,P=0.001],CPB和ACC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需放置永久起搏器,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9.2%vs.55.5%±5.4%,P<0.01)。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随访时射频消融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8.5%、87.5%、87.1%和82.4%,对照组分别为3.3%、2.2%、0.0%和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能有效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双极射频消融 永久性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术Ⅳ
原文传递
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邓元子 李韬 +3 位作者 胡楝 刘超 余观水 曹永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9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取改良迷宫手术路径治疗心房颤动。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69岁,二尖...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9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取改良迷宫手术路径治疗心房颤动。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69岁,二尖瓣置换28例,双瓣膜置换1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26例(包括5例使用成型环)。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心电图分析早期疗效。并取同期同一医师单纯瓣膜置换手术89例作为对比。结果:同期射频消融术组出院时窦性心律34例,3例仍为心房颤动,房颤消除率为87.1%。术后予胺碘酮治疗3个月。出院后3个月窦性心律35例,心房颤动消除率为89.7%。对比单纯瓣膜置换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前3 d胸腔积液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手术并发症无增加。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早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瓣膜置换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映 刘苏 刘淑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471-472,475,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RFA)治疗心房纤颤(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BRFA治疗的90例AF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全身麻醉开胸直视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及B...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RFA)治疗心房纤颤(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BRFA治疗的90例AF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全身麻醉开胸直视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及BRFA。术后随访患者心脏彩色超声、心电图等指标,分析比较其疗效。结果 患者动脉阻断时间为65~120 min,平均(75.5±24.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45~200 min,平均(112.5±30.8)min;BRFA时间为13~28min,平均(21.5±7.5)min。随访结果表明91.11%患者术后3个月维持窦性心律,术后12个月左心房、左心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房颤持续时间、术前左房径线及左室径线对手术成功有影响。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BRFA治疗AF安全、简便且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心脏瓣膜置换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鹏程 祁丹妮 +4 位作者 高铭鑫 于文渊 唐田 胡晖 于洋 《中国医药》 2019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的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5例,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频...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的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5例,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100次/h。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术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住院恢复期间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75例患者中二次开胸止血1例(1. 3%),术后伤口感染2例(2. 7%),术后脑梗死1例(1. 3%),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14. 7%)。平均搭桥血管(3. 6±0. 8)支,平均住院时间(15±4) d,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48±4)%比(48±6)%](t=1. 293,P=0. 200),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24 h室性期前收缩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2 931±1 315)次比(4 905±1 855)次](t=7. 522,P=0. 014)。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有效解决心肌缺血与瘢痕折返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患者围术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双极射频消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琴 刘长城 +4 位作者 于洋 李京倖 杨俊峰 韦华 顾承雄 《中国医药》 2017年第5期695-69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六病房共14例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的患者,比较手术...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六病房共14例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相邻正常心率周期相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相邻正常心率周期相差值均方的平方根、24h内全部正常心率周期计算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计算的标准差比较[2.5%(1.0%,6.0%)比3.O%(2.0%,5.0%)、63.0(40.0,93.0)ms比58.5(29.0,87.0)ms、43.0(35.0,63.0)ms比48.0(35.0,65.0)ms、98.5(91.0,125.0)ms比100.0(92.0,126.0)ms](均P〉0.05)。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在术后早期对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及远期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室壁瘤 双极射频消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5 位作者 陈柏成 马瑞彦 程伟 郝嘉 秦川 文仁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14)mm。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先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4例患者中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103例、双瓣膜置换21例。另外,同期血栓清除术17例、三尖瓣成型41例(包括16例使用成型环),术毕均置人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记录术前,手术当日,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心电图。结果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113例(91.13%),交界性心律7例(5.64%),房颤4例(3.23%)。手术死亡1例(0.8%),123例痊愈出院。出院时窦性心律105例(85.37%),交界性心律4例(3.25%),房扑4例(3.25%),房颤10例(8.13%)。术后6个月内常规口服胺碘酮200mg,1次/d。术后6个月后窦性心律转为房颤1例,房颤转为窦性心律4例,房扑转为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操作简单、安全,早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专科护理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亚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7期2542-2543,2546,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后专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该院确诊为心房颤动的22例患者,均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1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后专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该院确诊为心房颤动的22例患者,均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1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1例行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良率比较,观察组(90.91%)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8.18%)低于对照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观察组(81.82%)高于对照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专科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中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置换 双极射频消融
下载PDF
CARTO标测下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左室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戴龙圣 刘长城 +3 位作者 高铭鑫 李琴 于洋 顾承雄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77-682,共6页
目的评价CARTO标测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左室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56例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心绞痛症状,术前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室性期前收缩大于3 00... 目的评价CARTO标测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左室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56例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心绞痛症状,术前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室性期前收缩大于3 000次/24 h。根据随机抽签以及术前谈话后家属是否同意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射频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61.21±1.28)岁,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和非射频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57.46±1.30)岁,行OPCABG+单纯室壁瘤成形术]。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及Holter并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两组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非射频组术后脑梗死1例。术后射频组和非射频组Holter结果提示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 197.00±248.20)次/24 h和(1 961.00±232.90)次/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且射频组较术前减少更为明显。射频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ICU时间与非射频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前和术后数据对比发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CARTO标测下使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安全有效和具有发展前景,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室性心律失常 双极射频消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海林 陈国锋 +1 位作者 王国锋 汪高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9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9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LAD、RA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LVF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可缩短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心脏瓣膜病 手术时间 心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Carto标测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实验猪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长城 顾承雄 +6 位作者 李波 王粮山 王琎 胡宇才 于洋 李琴 高铭鑫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892-895,905,共5页
目的:探索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方法:14头实验猪利用左侧肋间小切口冠状动脉缝扎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模6~8周后对左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瘤的模型猪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 目的:探索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方法:14头实验猪利用左侧肋间小切口冠状动脉缝扎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模6~8周后对左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瘤的模型猪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VT)。将可诱发VT的模型猪随机分为射频组和对照组。射频组行基质标测,解剖定位缓慢传导区,然后进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RF)。BRF后,两组模型猪再次诱发VT。评价BRF的可行性。结果:14头猪建模6~8周后存活10头,左心室造影证实8头形成室壁瘤,其中7头可诱发持续VT。射频组5头,对照组2头。射频组均成功施行了基质标测下BRF,无手术死亡。术后射频组80%模型猪VT不可诱发,而对照组100%可诱发VT(P〈0.05)。结论:Carto标测指导下BRF在室壁瘤相关VT模型的应用是可行的,即刻控制VT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室性心动过速 基质标测 双极射频消融术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泓 肖颖彬 陈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28-433,共6页
目的评估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术后中期心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191例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瓣膜置换术为对照组(n=93),男31例、... 目的评估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术后中期心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191例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瓣膜置换术为对照组(n=93),男31例、女62例,年龄(48.33±7.55)岁,AF持续时间(4.80±2.03)年;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为同期消融组(n=98),男27例、女71例,年龄(46.95±7.70)岁,AF持续时间(5.06±2.26)年。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心脏超声、心电图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并通过来院随访、电话、书信问卷等途径评估心脏功能。结果全组无死亡,同期消融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ICU时间、术后累计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随访2年,术后2年,同期消融组随访85例(86.73%),发生脑栓塞1例,脑出血2例;对照组随访85例(91.40%),发生脑栓塞4例,脑出血1例;随访中两组均无死亡、心脏破裂,无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同期消融组术后1年、术后2年缩短分数高于对照组(37.18%±5.35%vs.34.72%±6.40%,P=0.007;37.95%±7.99%vs.35.18%±5.15%,P=0.008)。同期消融组术后2年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66.27%±6.99%vs.63.33%±8.14%,P=0.012)。同期消融组术后1年、术后2年患者自觉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5.39%vs.72.94%,P=0.005;84.71%vs.68.24%,P=0.00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中期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 瓣膜置换 心脏功能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结合局部冷冻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的远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宗涛 张建 +4 位作者 韩劲松 赵科研 金岩 张誉籍 王辉山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A)在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268例瓣膜病合并LSP-AF,在心...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A)在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268例瓣膜病合并LSP-AF,在心脏手术同时行BRA手术患者。比较患者术后窦性心律转复及房颤复发情况等,以及影响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268例患者中行单纯二尖瓣手术86例,单纯主动脉瓣手术4例,联合瓣膜手术164例,其他类型手术9例。术前房颤病程(2.00±1.89)年,左心房直径(56.83±8.27)mm,术后30天内死亡15例。术后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1年86.6%,2年75.4%,5年67.7%,8年57.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HR=1.073,P<0.001)和房颤病程(HR=1.070,P=0.025)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采用双房全迷宫消融线路,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瓣膜性心脏病 双极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新型胆道射频消融导管在离体猪肝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葛乃建 于晓河 +6 位作者 杨业发 申淑群 张一军 梁军 朱俊军 沈锋 吴孟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90-794,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胆道双极射频消融导管Habib TM EndoHPB设置不同功率及持续时间的消融效果。方法在恒温下(37.0℃)使用新型胆道射频消融导管对新鲜离体猪肝进行实验,分别设置功率5、10和15W,时间60、90、120和150s。观察在不同功率/... 目的观察新型胆道双极射频消融导管Habib TM EndoHPB设置不同功率及持续时间的消融效果。方法在恒温下(37.0℃)使用新型胆道射频消融导管对新鲜离体猪肝进行实验,分别设置功率5、10和15W,时间60、90、120和150s。观察在不同功率/时间参数时,消融区域的温度、宏观(短轴/长轴)及微观的变化。结果设置功率5W、时间60-150s,消融区域的最高温度为42.0-54.0℃;10W、60—150s,最高温度为52.0~70.O℃;15W、60-120s,最高温度为62.0~77.0℃。10W和60、90、120及150s时,短轴长度(mm)分别为8.±0.8、9.0±0.8、9.5±0.8及10.0±0.8;长轴长度(mm)分别为21.0±1.0、23.5±1.0、25.5±1.0及30.0±1.0。5、10、15W时,短轴和长轴长度均有小幅增大,其中功率为10W及15W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消融区域均出现肝组织解离、细胞间距变大、细胞广泛变性,程度随着功率和时间增加而加重,且在10W、150s及15W、120s时,出现片状液化性坏死。结论Habib TM EndoHPB导管设置功率10W、时间90至120s进行消融比较合适,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可参考本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射频 消融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恶性胆道阻塞 Habib TM EndoHPB
下载PDF
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对比子宫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18
作者 祖恩晴 王宝悦 +2 位作者 张剑峰 周萍 蔡美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2-527,共6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间接比较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与子宫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异常子...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间接比较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与子宫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2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9个RCT,包括330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切除术的闭经率和再干预率优于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的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率优于子宫切除术。结论现有证据显示,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方面更具优势;而子宫切除术在闭经率、再干预率方面优势更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 子宫切除术 网状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呼吸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建 陈林 +4 位作者 肖颖彬 陈柏成 马瑞彦 郝嘉 程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2011年瓣膜病伴慢性心房颤动,病史超过6个月的瓣膜手术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消融组(MVR+COX):行人工二尖瓣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7...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2011年瓣膜病伴慢性心房颤动,病史超过6个月的瓣膜手术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消融组(MVR+COX):行人工二尖瓣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75例;二尖瓣置换组(MVR):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术42例;双瓣置换组(DVR):行人工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43例。比较3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动脉血气氧分压/给氧浓度(PaO2/FiO2)、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第1、7天胸片结果。用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PaO2及手术方式与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引流量消融组均比MVR组及DVR组多;术后PaO2及PaO2/FiO2较其他组偏低(P<0.05);术后第1天胸片提示肺部感染比例稍高,但第7天胸片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与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相关(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较单纯瓣膜置换术术后早期呼吸功能恢复稍慢,可能与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术 瓣膜置换术 呼吸功能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双极射频消融联合二尖瓣峡部切开在瓣膜病合并房颤中的应用
20
作者 孙来龙 张松林 刘朝兵 《巴楚医学》 2023年第4期29-31,共3页
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瓣膜病后期并发房颤后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心功能恶化,诱发血栓栓塞事件。常用的房颤治疗方案有药物保守治疗、内科导管消融及外科直视下消融等,而外科直视下消融是目前房颤治疗中最有效、转窦律... 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瓣膜病后期并发房颤后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心功能恶化,诱发血栓栓塞事件。常用的房颤治疗方案有药物保守治疗、内科导管消融及外科直视下消融等,而外科直视下消融是目前房颤治疗中最有效、转窦律最高的手段之一。本单位对房颤消融经过多年的反复摸索及改进,发现双极射频消融联合二尖瓣峡部切开对于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较好。本文就该术式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射频消融 二尖瓣峡部 瓣膜病合并房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