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组织与器官的非线性动力学简化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桂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对几种人体组织及器官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简要叙述。利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分析方法 ,对根据生理学、病理学与力学知识建立的组织与器官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 。
关键词 人体器官 人体组织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光束经乳腺癌切片形成的偏振奇点
2
作者 罗亚梅 范嗣强 +1 位作者 龙汉安 郭庆喜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1,共2页
根据生物组织的二元非晶态-晶态结构特性,为研究光束经乳腺癌切片后的偏振特性设计了实验光路。实验结果表明,光束经乳腺癌切片后偏振特性有所变化,从其偏振图像可以找到线偏振奇点和圆偏振奇点。其结果有利于为奇点光学开拓出新的应用... 根据生物组织的二元非晶态-晶态结构特性,为研究光束经乳腺癌切片后的偏振特性设计了实验光路。实验结果表明,光束经乳腺癌切片后偏振特性有所变化,从其偏振图像可以找到线偏振奇点和圆偏振奇点。其结果有利于为奇点光学开拓出新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点光学 生物组织 偏振奇点
下载PDF
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的光热作用及其传热模型 被引量:21
3
作者 谢树森 杨洪钦 李步洪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46-750,共5页
本文基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机理 ,对激光与组织光热相互作用形成的热源项进行拓宽理解 ,并分析了激光照射下组织光热性质的关联。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相互作用传热模型。数值模拟获得的若干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 本文基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机理 ,对激光与组织光热相互作用形成的热源项进行拓宽理解 ,并分析了激光照射下组织光热性质的关联。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相互作用传热模型。数值模拟获得的若干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一致 ,方法为精确预测激光诱发的组织热响应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生物组织 光热作用 皮肤状组织
原文传递
激光与生物组织热相互作用的多层结构模型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和杰 张学学 刘静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5-470,共6页
考虑生物组织的热物性非均匀性 ,建立激光与生物组织热相互作用的多层结构模型 ,探讨无相变时生物组织中的热量传递规律。通过Laplace变换得出两层结构模型中组织温度分布的精确解 ,考察生物组织表面的温度变化规律 ,由此预测组织达到... 考虑生物组织的热物性非均匀性 ,建立激光与生物组织热相互作用的多层结构模型 ,探讨无相变时生物组织中的热量传递规律。通过Laplace变换得出两层结构模型中组织温度分布的精确解 ,考察生物组织表面的温度变化规律 ,由此预测组织达到气化所需的时间和热损伤区域的大小。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生物组织 热相互作用 多层结构模型
原文传递
生物组织光学折射率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晖 谢树森 陆祖康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1-55,共5页
就生物组织折射率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引入一个表观的具有平均意义的参量作为生物组织折射率用于描述光在不同组织分界面上的行为以及光在组织内传播的时间特性;提出了测量生物组织折射率的前提条件和几种新的测量方法并评价了这些方法... 就生物组织折射率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引入一个表观的具有平均意义的参量作为生物组织折射率用于描述光在不同组织分界面上的行为以及光在组织内传播的时间特性;提出了测量生物组织折射率的前提条件和几种新的测量方法并评价了这些方法的优劣性;接着,给出了典型组织折射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同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形成的结论可以对生物组织折射率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光学性质 散射 平均折射率 全反射
下载PDF
激光对生物组织热和热致机械损伤的物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忠明 骆清明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1-84,共4页
从物理学角度阐明激光照射生物组织时在组织中形成热源的微观机制 ,系统分析这一热源对生物组织所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并进行量化描述 ,其结果对揭示和理解激光照射生物组织时所产生的宏观效应以及激光医疗应用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激光 生物组织 热效应 热损伤 物理分析
下载PDF
生物组织的温度测量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洪钦 唐一峰 谢树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阐述了生物组织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测量技术 ,着重分析了生物组织测温的误差 。
关键词 生物组织 仪器测量技术 温度测量 温度分布 测量误差 膨胀测量法 激光医学 电学测温法
下载PDF
直角坐标系中第二类边界条件下一维生物组织温度场的稳态分析解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补宣 王艳民 蔡伟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文概述了生物传热方程分析求解的概况,利用多孔体模型的生物传热方程求得了直角坐标系中、第二类边界条件和常物性条件下的一维稳态分析解,模拟研究了不同无因次参数对在体生物组织温度场的影响,并对生物组织温度场进行了实验检验... 本文概述了生物传热方程分析求解的概况,利用多孔体模型的生物传热方程求得了直角坐标系中、第二类边界条件和常物性条件下的一维稳态分析解,模拟研究了不同无因次参数对在体生物组织温度场的影响,并对生物组织温度场进行了实验检验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生物组织 温度场 分析解 试验
下载PDF
关于生物组织激光消融阈值的讨论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慧韫 谢树森 +1 位作者 李晖 张先增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25-428,共4页
在激光医学领域,研究不同激光辐照参数对生物组织产生的效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其中问题之一是实验研究各种组织的消融阈值。激光消融在临床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消融阈值的物理含义,给出了消融阈值的定义,讨论了... 在激光医学领域,研究不同激光辐照参数对生物组织产生的效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其中问题之一是实验研究各种组织的消融阈值。激光消融在临床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消融阈值的物理含义,给出了消融阈值的定义,讨论了消融阈值与激光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激光 消融阈值
下载PDF
生物组织激光消融阈值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先增 谢树森 林慧韫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在一个宽光谱范围内研究不同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的消融,对理解激光与组织间相互作用及开发激光在外科的新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消融阈值及其与激光波长的函数依赖关系是激光外科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消融阈值的物理描述,并对消融... 在一个宽光谱范围内研究不同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的消融,对理解激光与组织间相互作用及开发激光在外科的新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消融阈值及其与激光波长的函数依赖关系是激光外科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消融阈值的物理描述,并对消融阈值的波长依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消融阈值 光谱特性 生物组织
下载PDF
生物组织热传递的物理基础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一峰 杨洪钦 谢树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0-44,共5页
给出生物组织热传递物理基础的一般概述 ,主要讨论激光辐射下 ,生物组织内共存的、各种形式能量的获得、存储和传输机制 .并根据生物热传递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
关键词 生物组织 生物热方程 热传递 激光辐射 能量存储 能量传输 激光手术
下载PDF
组织体漫反射率与光学特性参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秀琳 李步洪 谢树森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7-420,共4页
本文从漫射理论出发 ,推导出了组织体漫反射率与约化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之间的唯一性关系。应用了新兴的无损测量方法——光学辐出度分光术 ,实验研究了组织模拟液漫反射率与组织光学性质的关系 。
关键词 漫反射率 生物组织 光学性质 无损测量
原文传递
波对生物组织的作用和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士华 郑治祥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2年第2期S025-S027,共3页
波对生物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选取次声波、超声波和毫米波为代表,概述波对生物组织的作用和相应的机理。提出从波的能量角度出发,结合构成生物组织的物质本身特性,研究和开发波对生物组织更多的有利作用。
关键词 次声波 超声波 毫米波 生物组织
下载PDF
计算强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中烧蚀深度的新公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希靖 郑建光 +1 位作者 吴秀山 曾昭玉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8-292,共5页
本文采用强激光对生物组织热作用的一维Stefan数学模型[2]和反问题辨识方法[3,5],并充分考虑实际多维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确定强激光作用下烧蚀深度的计算关系式。由该公式得出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强激光 生物组织 烧蚀深度 多维问题 计算关系式
下载PDF
He-Ne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信息传递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恩新 王佐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84,共3页
根据生物组织的电生理特性 ,建立He-Ne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时信息传递的物理模型 ,再根据电路和电磁学的有关理论 ,探讨He -Ne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信息传递规律 。
关键词 激光 生物组织 相互作用 信息传递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利用超声估计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加勇 牛金海 +2 位作者 寿文德 谢志行 王鸿樟 《声学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是描述生物组织微观结构和生物组织超声散射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构建并物理仿真了生物组织散射元一维超声散射模型,用小波变换方法估计了仿真生物组织散射元的平均间距。分析结果表明,对规则性较强的散射体用多... 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是描述生物组织微观结构和生物组织超声散射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构建并物理仿真了生物组织散射元一维超声散射模型,用小波变换方法估计了仿真生物组织散射元的平均间距。分析结果表明,对规则性较强的散射体用多分辨分析容易产生漏检,而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图则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散射元平均间距 小波变换 超声波
下载PDF
鼠脑的复折射率研究
17
作者 刘诗可 邓志超 +9 位作者 李建威 王槿 黄宁宁 崔芮铭 张倩南 梅剑春 周文远 张春平 叶青 田建国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4,共4页
采用全内反射法对鼠脑冠状切片组织黑质区进行测量,基于简化为双层模型的梯度复折射率多层模型,拟合得到鼠脑样品复折射率为1.3760和0.0040.与菲尼尔公式相比,梯度复折射率多层模型拟合得到的相关系数更高,样品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着穿... 采用全内反射法对鼠脑冠状切片组织黑质区进行测量,基于简化为双层模型的梯度复折射率多层模型,拟合得到鼠脑样品复折射率为1.3760和0.0040.与菲尼尔公式相比,梯度复折射率多层模型拟合得到的相关系数更高,样品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着穿透深度增加而变大,在临界角处的入射光穿透深度为21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复折射率 梯度复折射率多层模型 全内反射法
原文传递
二{[5,5'-10,20-二苯基-15-(4-吡啶基)卟啉]Zn(Ⅱ)]}丁二炔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丰 陈国辉 刘天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62-2567,共6页
合成了具有近红外荧光特性的卟啉化合物二{[5,5'-10,20-二苯基-15-(4-吡啶基)卟啉]Zn(Ⅱ)]}丁二炔,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其光学性质,利用HWHR光学平台测定了化合物在近红外区激发产... 合成了具有近红外荧光特性的卟啉化合物二{[5,5'-10,20-二苯基-15-(4-吡啶基)卟啉]Zn(Ⅱ)]}丁二炔,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其光学性质,利用HWHR光学平台测定了化合物在近红外区激发产生的荧光,并通过动物组织模型评价其荧光深层次成像效果.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光学特性,生物组织荧光成像深度可达1 cm以上,可以满足近红外荧光成像要求,在活体荧光成像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近红外 荧光成像 生物组织
下载PDF
离体猪肝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的小波估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金海 严加勇 +2 位作者 王鸿樟 谢志行 刘镇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467-1470,共4页
基于准规则排列散射元 ,构建了生物组织的超声散射模型 ,用小波分析方法处理了模拟肝脏和新鲜猪肝组织的超声回波信号 ,得到该方法下离体猪肝的散射元平均间距 d=1 .61 9mm.同时 ,文中就小波分析方法与基于 AR模型的估计方法作了比较 ,... 基于准规则排列散射元 ,构建了生物组织的超声散射模型 ,用小波分析方法处理了模拟肝脏和新鲜猪肝组织的超声回波信号 ,得到该方法下离体猪肝的散射元平均间距 d=1 .61 9mm.同时 ,文中就小波分析方法与基于 AR模型的估计方法作了比较 ,研究表明 ,小波分析既能较好地估计出生物组织散射元的平均间距 ,也可以估计出其空间分布 ,从而避免利用 AR模型估计时 ,由于AR阶次的不确定而带来的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生物组织 散射元平均间距 猪肝 AR模型
下载PDF
Modelling of Propagating Shear Waves in Biotissue Employing an Internal Variable Approach to Dissipation
20
作者 H.T.Banks Nicholas S.Luke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SCIE 2008年第3期603-640,共38页
The ability to reliably detec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ased on the acousticnoises produced by a stenosis can provide a simple, non-invasive technique for diagnosis.Current research exploits the shear wave fields in b... The ability to reliably detec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ased on the acousticnoises produced by a stenosis can provide a simple, non-invasive technique for diagnosis.Current research exploits the shear wave fields in body tissue to detect andanalyze coronary stenoses. The methods and ideas outlined in earlier efforts [6] includinga mathematical model utilizing an internal strain variable approximation tothe quasi-linear 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equation proposed by Fung in [19] is extendedhere. As an initial investigation, a homogeneous two-dimensional viscoelastic geometryis considered. Being uniform in θ, this geometry behaves as a one dimensionalmodel, and the results generated from it are compared to the one dimensional resultsfrom [6]. To allow for different assumptions on the elastic response, several variationsof the model are considered.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st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ifthe more complex models a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After calibrating the modelwith a comparison to previous findings, more complicated geometries are considered.Simulations involving a heterogeneous geometrywith a uniformring running throughthe original medium, a θ-dependent model which considers a rigid partial occlusionformed along the inner radius of the geometry, and a model which combines the ringand occlusion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ITY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hear waves biotissu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