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构建肝细胞三维培养系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敏 兰亚 +3 位作者 胡皓 时永全 韩英 周新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9期5323-5330,共8页
背景:肝细胞体外培养时快速失去功能限制了肝细胞疗法的发展。目的: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建立能够长时间有效维持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三维培养系统。方法:将SD大鼠肝细胞与预混肝细胞生长因子及DMEM的液态Ⅰ型胶原混合,形成肝细胞/胶原凝... 背景:肝细胞体外培养时快速失去功能限制了肝细胞疗法的发展。目的: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建立能够长时间有效维持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三维培养系统。方法:将SD大鼠肝细胞与预混肝细胞生长因子及DMEM的液态Ⅰ型胶原混合,形成肝细胞/胶原凝胶复合物,将该复合物接种至培养板,待形成胶冻状凝胶后再加培养液进行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肝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糖原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进一步对肝细胞特异表型及功能进行检测。收集培养上清,检测细胞白蛋白及尿素合成能力。结果与结论:①肝细胞/胶原水凝胶复合物形成后,可见肝细胞呈圆形分布于水凝胶中,培养14d后仍保持肝细胞形态并呈类似肝脏结构的肝索样聚集排列,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肝细胞之间形成紧密连接。②培养14d后,糖原染色、白蛋白及肝细胞核因子4α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证实肝细胞具有糖原及白蛋白合成能力并仍具有分化潜能。③三维培养中,肝细胞的白蛋白及尿素合成能力及分泌水平明显高于二维培养,且至少能够在较高水平维持15d。④培养7d后,Albumin、HNF-4α、Claudin-3、CYP1A1、CYP3A1以及G6P等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二维培养。以上结果证实,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构建的三维培养系统使肝细胞在结构上更类似肝脏组织,并能在更长时间内有效的维持肝细胞合成代谢等各方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细胞外基质材料 肝细胞 Ⅰ型胶原 水凝胶 细胞培养 合成代谢 三维培养 肝脏组织工程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凝聚法制备明胶类磁性微囊 被引量:4
2
作者 冼远芳 王文廷 +4 位作者 于玮 屠立辉 王圣海 邹成 闵小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9期5357-5363,共7页
背景:与传统的给药方法相比,药物微囊系统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可将药物浓聚在病灶组织,在临床上起到巨大作用。目的:将不同囊材与明胶复凝聚制备达卡巴嗪磁性微囊(以下简称磁性微囊),探讨最佳囊材及制备... 背景:与传统的给药方法相比,药物微囊系统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可将药物浓聚在病灶组织,在临床上起到巨大作用。目的:将不同囊材与明胶复凝聚制备达卡巴嗪磁性微囊(以下简称磁性微囊),探讨最佳囊材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材料。采用溶液复凝聚法分别制备明胶-阿拉伯胶磁性微囊、明胶-海藻酸钠磁性微囊、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磁性微囊、明胶-壳聚糖磁性微囊;再分别采用乳液复凝聚法制备明胶-阿拉伯胶磁性微囊、明胶-海藻酸钠磁性微囊、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磁性微囊、明胶-壳聚糖磁性微囊;采用单凝聚法分别制备明胶及壳聚糖磁性微囊。以微囊的包埋率、磁化率、微囊尺寸和释放性能为评价指标,确定磁性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与结论:溶液复凝聚法好于乳液复凝聚法,采用溶液复凝聚法制备磁性微囊较好的囊材是明胶-海藻酸钠,药物包埋率37.90%,收率72.31%,平均磁化强度8.53emu/g,其次是明胶-壳聚糖。单凝聚法囊材明胶好于壳聚糖,药物包埋率51.58%、收率64.50%、平均磁化强度6.93emu/g。单凝聚法制备工艺优于复凝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复凝聚法 明胶 海藻酸钠 壳聚糖 缓释微囊 磁性能 制备方法 累积释放度 省级基金
下载PDF
体外循环聚氯乙烯管路地塞米松涂层的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广栋 李彤 +4 位作者 高文卿 于美丽 周淑芬 陆海滨 李金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77-2184,共8页
背景:将地塞米松以某种涂层方式固定到体外循环管道表面,既可持续地起到抗炎作用,又不至于由于血药浓度过大而产生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目的:研制新型抗凝血活性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管路,评价涂层管道稳定性、... 背景:将地塞米松以某种涂层方式固定到体外循环管道表面,既可持续地起到抗炎作用,又不至于由于血药浓度过大而产生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目的:研制新型抗凝血活性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管路,评价涂层管道稳定性、抗凝活性及抗血小板等性能。方法:用浓硫酸、聚乙烯亚胺依次预处理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表面。分别通过预混、离子键两种方式制备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道,对涂层管道进行涂层物定量分析,以未涂层的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为空白对照,评价3组抗凝血、抗血小板、抗蛋白黏附等性能及涂层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道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与结论:预混及离子键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管道表面固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最大固定量分别为(2.06±0.68),(3.33±0.75)μg/cm2。预混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管道抗凝血、抗血小板及蛋白黏附效果优于离子键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管道和空白对照组(P<0.05),且体外释放效果优于离子键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管道。表明通过预混方式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缓释及抗凝性能良好,有抗血小板黏附及血栓形成的功能,能满足体外循环中短期转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地塞米松磷酸钠 海藻酸钠 聚氯乙烯 缓释 涂层 生物相容性 其他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缓释双药物载体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鲍玉成 张文龙 +2 位作者 王勇 张洁 王咏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9期5345-5350,共6页
背景:骨结核患者常规用药,病灶处结核药物的有效浓度低,治疗效果差。目的:制备一种可直接植入骨结核病灶内的,且具有在骨结核周围组织能够长期保持一定的抗结核药物浓度,起到提高骨结核的治愈率有效治疗的新型生物材料。方法:采用乳剂-... 背景:骨结核患者常规用药,病灶处结核药物的有效浓度低,治疗效果差。目的:制备一种可直接植入骨结核病灶内的,且具有在骨结核周围组织能够长期保持一定的抗结核药物浓度,起到提高骨结核的治愈率有效治疗的新型生物材料。方法:采用乳剂-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和异烟肼-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利用生物黏合剂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将2种微球加工成长效缓释双组分药物载体,观察缓释双药物载体体外释药特性;然后将缓释双药物载体置入兔股骨转子间骨缺损部位,观察载药缓释载体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药物释放浓度、组织相容性及骨缺损的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平均粒径(240±13)μm,载药率为(26±1.5)%。异烟肼-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平均粒径(250±10)μm,载药率为(28±1.8)%。利福平、异烟肼,90d体外累积释放率可达到80%和90%。90d体内释放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浓度可达(0.5±0.4)和(0.6±0.3)μg/g。缓释双药物载体置入兔股骨转子间骨缺损部位可见筋膜、肌纤维之间出现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59d后肌肉组织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X射线平片显示骨缺损明显缩小。提示该载体能够长时间保持骨结核周围组织中一定的药物浓度,弥补血中药物浓度不足,有望在骨结核手术治疗中提供一种新型的双药物缓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异烟肼 利福平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缓释 体外 体内 骨结核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体内释药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鲁锋 张鸿图 马术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9期5351-5356,共6页
背景: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治疗骨感染的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探索一种以可降解材料为载体预防骨感染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体内释药特性。方法:在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膝... 背景: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治疗骨感染的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探索一种以可降解材料为载体预防骨感染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体内释药特性。方法:在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膝关节制作3mm×6mm大小的骨窗,植入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术后1,2,3,6,9,12,15,18,25,30d取心脏血、骨组织及骨髓组织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内加替沙星浓度;扫描电镜观察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植入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植入后,骨髓组织内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在第1天出现了一个较高的高峰,第3-15天药棒释放较平稳,15-30d逐渐降低,但在30d末时的药物浓度仍大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0.1mg/L;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高峰出现于第3天,其余时间的浓度较平稳,并且均大于0.1mg/L;在同一时间点,血标本中药物浓度小于骨髓组织和骨组织内药物浓度。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是表面溶蚀降解,降解残留物为小球状,其内部结构未发生变化,在药物持续释放过程中药棒未发生崩解和碎片化。表明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具有良好的载药及药物缓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 骨感染 加替沙星 生物相容性 生物降解 聚酸酐
下载PDF
自制Fe_3O_4微粒和明胶海绵的肺微循环栓塞效果
6
作者 杨青 童玉云 +3 位作者 郭立 王家平 李迎春 姜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091-2099,共9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小颗粒的栓塞剂易经微导管行栓塞,50-100μm的颗粒能很好栓塞小动脉,减少侧支循环的产生。目的:观察自制栓塞剂介入栓塞兔肺微循环的病理改变。方法:用自制的50,100,150,200,250μm粒径的Fe3O4微粒、直径500-1000μm明... 背景:有研究表明,小颗粒的栓塞剂易经微导管行栓塞,50-100μm的颗粒能很好栓塞小动脉,减少侧支循环的产生。目的:观察自制栓塞剂介入栓塞兔肺微循环的病理改变。方法:用自制的50,100,150,200,250μm粒径的Fe3O4微粒、直径500-1000μm明胶海绵自制颗粒,对新西兰大白兔行动脉介入肺动脉栓塞,观察其栓塞效果。结果与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病理检测结果显示,50,150,250μm粒径Fe3O4微粒及明胶海绵自制颗粒均能栓塞兔不同直径肺动脉微循环血管。Fe3O4微粒能栓塞兔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前小动脉,介入栓塞后1-4周兔栓塞血管未见再通,能达到长期栓塞效果,50-250μm粒径Fe3O4微粒能顺利通过微导管行栓塞治疗,且未见明显异位栓塞。明胶海绵自制颗粒能栓塞直径(1300±348)μm的小动脉,不易通过微导管,在一两周后可被吸收,血管易再通。结果证实,Fe3O4微粒具有良好的栓塞效果,栓塞持久、完全、彻底栓塞后血管不易再通,侧支循环不易建立,是良好的肺微循环永久栓塞剂。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多栓塞于分支小动脉,不能栓塞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自制栓塞剂 Fe3O4微粒 明胶海绵自制颗粒 肺微循环血管 栓塞 介入 永久栓塞效果 侧支循环建立 微循环栓塞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卡马西平pH/磁双重敏感性凝胶小球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谢明全 刘惠娟 +1 位作者 李平 李玉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9期5337-5344,共8页
背景:卡马西平药物剂型存在设计不足或缺陷,导致该药吸收不规则,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差异大,治疗浓度范围窄,临床上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目的:制备卡马西平pH/磁双重敏感性凝胶小球,评价其性能。方法: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和Fe3O4纳米粒为... 背景:卡马西平药物剂型存在设计不足或缺陷,导致该药吸收不规则,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差异大,治疗浓度范围窄,临床上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目的:制备卡马西平pH/磁双重敏感性凝胶小球,评价其性能。方法: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和Fe3O4纳米粒为主要载体材料,采用离子凝胶法成功将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载入卡马西平pH/磁双重敏感性凝胶小球,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凝胶小球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法、红外光谱法对凝胶小球的表面形态及内部结构进行表征,并检测其超顺磁性、溶胀度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与结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浓度0.5%,海藻酸钠浓度1.5%,氯化钙浓度2.0%,磁载比为1∶2。所得凝胶小球形状圆整,表面光滑,平均包封率为94.36%,载药量为25.05%,粒径为1.0-2.0mm。卡马西平pH/磁双重敏感性凝胶小球具有超顺磁性,溶胀度与介质pH关联,在模拟胃液中2h,累积释放率达22.77%,转移到模拟肠液中24h后,累积释放率达91.63%。表明卡马西平pH/磁双重敏感性凝胶小球处方组成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和磁敏感性,控释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卡马西平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纳米粒 PH敏感性 磁敏感性 凝胶小球 性能 省级基金
下载PDF
水溶性脂质体运载基因药物复合物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8
作者 胡春奎 陆建华 +1 位作者 陈昊 熊家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85-2190,共6页
背景:有研究报道病毒载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可有效缓解大鼠炎性疼痛,但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目的:探讨水溶性脂质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在体内外沉默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效应和治疗神经病理性痛... 背景:有研究报道病毒载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可有效缓解大鼠炎性疼痛,但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目的:探讨水溶性脂质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在体内外沉默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效应和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可行性。方法:将PC12随机分为阴性转染组、对照转染组和水溶性脂质体转染组,分别以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聚乙烯亚胺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的复合物及水溶性脂质体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的复合物转染PC12细胞,检测各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聚乙烯亚胺组及水溶性脂质体组,后3组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并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聚乙烯亚胺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的复合物和水溶性脂质体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的复合物;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结果与结论:水溶性脂质体转染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聚乙烯亚胺组及水溶性脂质体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累积疼痛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水溶性脂质体转染组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mRNA与蛋白表达及累积疼痛评分下降(P<0.01),聚乙烯亚胺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在体内条件下水溶性脂质体可有效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过度表达,还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水溶性脂质体 载体药物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小干扰RNA PCI2细胞 神经病理性痛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微胶珠化胰岛肌肉内移植治疗小鼠1型糖尿病
9
作者 李慧 傅红兴 +1 位作者 朱雁林 李校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5期4637-4643,共7页
背景:前期实验证明海藻酸钡微胶珠具有免疫隔离作用,并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目的:观察包裹胰岛海藻酸钡微胶珠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腺单个胰岛细胞团,并包裹于海藻酸钡微胶珠内。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背景:前期实验证明海藻酸钡微胶珠具有免疫隔离作用,并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目的:观察包裹胰岛海藻酸钡微胶珠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腺单个胰岛细胞团,并包裹于海藻酸钡微胶珠内。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C57BL/6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小鼠股二头肌内多点注射包裹胰岛的海藻酸钡微胶珠,对照组小鼠股二头肌内多点注射胰岛,糖尿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股二头肌内多点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小鼠血糖及胰岛微胶珠在肌肉内存在状况。结果与结论:分离纯化后获得高纯度胰岛,每只供体可获得(905.4±34.5)个,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实验组小鼠血糖降为正常的时间约为6.3d,移植胰岛存活时间大于30d,对照组小鼠血糖一直未降至正常,移植胰岛存活时间约为4d。实验组降糖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P<0.05)。表明包裹胰岛的海藻酸钡微胶珠镶嵌在肌肉组织中可良好存活,治疗小鼠1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异种胰岛 海藻酸钡 微胶珠化 移植 1型糖尿病 血糖 C57BL 6 小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半乳糖化海藻酸钠与海藻酸钠何种质量比可保障微胶囊的力学稳定?
10
作者 田猛 韩波 +1 位作者 游潮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5期4644-4651,共8页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经过半乳糖修饰的材料可以显著改善肝细胞的黏附能力,进而影响肝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静电复合制备的微胶囊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包裹、酶固定和药物包埋等诸多领域,但国内外未见以壳低聚糖和海藻酸钠制备微胶囊用于肝细胞...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经过半乳糖修饰的材料可以显著改善肝细胞的黏附能力,进而影响肝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静电复合制备的微胶囊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包裹、酶固定和药物包埋等诸多领域,但国内外未见以壳低聚糖和海藻酸钠制备微胶囊用于肝细胞包裹的研究。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用于肝细胞包裹的半乳糖化海藻酸钠-壳低聚糖微胶囊。方法:对海藻酸钠进行半乳糖化修饰,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半乳糖化海藻酸钠的合成。浊度法研究壳低聚糖的水溶性。采用一步法制备半乳糖化海藻酸钠-壳低聚糖微胶囊,研究制备过程中半乳糖化海藻酸钠含量(半乳糖化海藻酸钠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分别为100%,50%,30%,0)和静电反应成膜时间(5,10,20min)对微胶囊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对于半乳糖化海藻酸钠的合成,红外光谱表明了羧基峰的消失和C-N键的形成;核磁共振谱表明产物中不但出现了乳糖酸中对应的峰,而且还偶合了一部分碳二亚胺的分子链;元素分析计算出半乳糖接枝含量为20%,偶合到海藻酸钠分子链中的碳二亚胺含量为8%。半乳糖修饰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为:半乳糖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海藻酸钠分子链上负电荷的密度,影响了静电复合成膜的过程。结果表明只有当半乳糖化海藻酸钠与海藻酸钠以小于1∶1的质量比混合时,才能得到力学稳定的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半乳糖 壳低聚糖 海藻酸钠 微胶囊 制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新型复合生物抗菌敷料的抗菌强度、吸湿能力及细胞毒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晓华 黎志超 +5 位作者 俞金龙 肖钟 邹兆伟 黄宗海 王晓东 莫小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6期2905-2912,共8页
背景:细菌感染是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伤口渗出液里含有的大量炎症因子、蛋白酶和自由基都会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新型复合生物抗菌敷料的研发对治疗外科感染伤口有重要的意义,是创伤敷料发展的必然趋势。目的:观察添加纳米银的... 背景:细菌感染是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伤口渗出液里含有的大量炎症因子、蛋白酶和自由基都会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新型复合生物抗菌敷料的研发对治疗外科感染伤口有重要的意义,是创伤敷料发展的必然趋势。目的:观察添加纳米银的海藻酸钙敷料的抗菌活性、吸湿能力及细胞毒性。方法:将纳米银材料添加到海藻酸钙中制备新型复合生物抗菌敷料,并通过使用平板计数法、MTT法、电子显微镜观察法观察敷料的抗菌活性、吸湿能力及细胞毒性,再与银离子海藻酸钙敷料和海藻酸钙敷料进行对比,以期显示出新型复合生物抗菌敷料的具有强抗菌性及低细胞毒性的优势。结果与结论:与银离子海藻酸钙敷料和海藻酸钙敷料相比,添加纳米银的新型复合生物抗菌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更强的抑菌作用(P<0.01),细胞毒性较低(P<0.01);3种敷料的吸湿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证实此添加纳米银的海藻酸钙敷料的具有强抗菌性及低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新型生物敷料 纳米银 海藻酸纤维 抗菌 吸湿 细胞毒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