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收获的样方选择和模型 被引量:71
1
作者 杨昆 管东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5-714,共10页
在控制误差内寻求样方的最小面积和最少样方数量是植被生态学野外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综合考虑取样的边界效应和时间、劳力消耗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控制误差内测定森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时应选择的最佳样方大小和数量,并找出最佳的自变量拟合... 在控制误差内寻求样方的最小面积和最少样方数量是植被生态学野外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综合考虑取样的边界效应和时间、劳力消耗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控制误差内测定森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时应选择的最佳样方大小和数量,并找出最佳的自变量拟合了估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利用Wiegert的方法测定研究区林下植被生物量取样方案,得出0.25m2的小样方为最佳取样面积。但小样方受边界效应的影响很大,会产生过高的生物量估计。通过分析了边界效应的影响和生物量相对平均值的变化,得出2m×1m是本研究的最佳样方面积,而10个2m×1m的样方能把标准误差控制在生物量平均值的10%以内。灌木生物量回归方程所选取的3个自变量D2H、CH和PH中,CH与灌木生物量的相关性和以CH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较其他2个变量好。而以PH为自变量的灌木生物量预测方程在实际操作中能提高研究的简便性和效率。以PH为自变量的林下草本层单位面积生物量的预测方程分别为WU=11.65+4.25(PH)和WD=24.23+6.85(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 生物量估算 样方大小 样方数量
下载PDF
不同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沙地生态系统是温带干旱区、半干旱区的重要草地类型,沙地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笔者对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和流动沙丘表层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和人工... 沙地生态系统是温带干旱区、半干旱区的重要草地类型,沙地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笔者对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和流动沙丘表层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和人工植被固沙区结皮及流沙表层的微生物数量分布不同,细菌数量比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多数百倍,在所有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数量最大,微生物总数的变化取决于好气性细菌数量的多少,但生物量却与之不同。在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大小依次排列为:自然植被区>1956年人工植被区>1964年人工植被区>1982年人工植被区>流沙区,微生物生物量在自然植被固沙区中最多,分别是1956年、1964年、1982年人工植被固沙区和流沙区的2 63、4 17、9 25和44 29倍,表明微生物生物量随人工植被的栽植年代增加而增大,在流动沙丘中最小,而菌丝生物量方面是1956年人工植被固沙区已与自然植被固沙区十分接近。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与沙丘固定程度、人工植被栽植年代、结皮厚度、苔藓种类等均呈正相关,人工植被栽植年代越长,结皮越厚、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也越大。在不同年代人工植被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与相对稳定的自然植被固沙区相比,仍未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区 结皮 微生物 生物量 数量 沙坡头 人工植被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飞播年限杨柴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雷 王晓江 +6 位作者 洪光宇 武永智 李卓凡 海龙 王平平 高孝威 杨劼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4,共6页
以毛乌素沙地不同飞播年限杨柴(Hedysarum laeve)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挖掘法分坡位获得不同深度的杨柴根系生物量和根茎数量,分析了不同飞播年限和不同坡位杨柴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杨柴的重要值降低,油... 以毛乌素沙地不同飞播年限杨柴(Hedysarum laeve)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挖掘法分坡位获得不同深度的杨柴根系生物量和根茎数量,分析了不同飞播年限和不同坡位杨柴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杨柴的重要值降低,油蒿(Artenisia ordosica)的重要值持续增加,杨柴有被油蒿取代的趋势,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杨柴根冠比逐渐降低,飞播13、29和37 a样地分别为3.24、1.87和1.32;杨柴的根系生物量和根茎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和飞播年限的增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杨柴根系生物量和根茎数量随着坡位的下降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坡下显著高于坡上和坡中;杨柴根系绝大部分分布在0~40 cm,并且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和坡位的下降,根茎分布更趋于表面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柴 根冠比 根系生物量 根茎数量 坡位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瘤菌互作及类黄酮对互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董昌金 赵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85-1588,共4页
研究了中华根瘤菌与AM真菌互作或加入适量的类黄酮 (15 0nmol·L-1和 1 5 μmol·L-1)对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的侵染率、菌丝ALP和SDH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 [0、AMF、Rh]相比 ,Rh +AMF组紫云英的生物量... 研究了中华根瘤菌与AM真菌互作或加入适量的类黄酮 (15 0nmol·L-1和 1 5 μmol·L-1)对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的侵染率、菌丝ALP和SDH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 [0、AMF、Rh]相比 ,Rh +AMF组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侵染率和菌丝酶活都有显著差异 ;与对照组及Rh +AMF组相比 ,类黄酮处理组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侵染率和菌丝酶活差异更加显著 ,但不同类黄酮间 (apigenin和hesperitin) ,或同一种类黄酮不同浓度处理间 (15 0nmol·L-1和 1 5 μmol·L-1)差异不明显 ,说明AM真菌与根瘤菌互作对紫云英的结瘤固氮、AM真菌的侵染和菌丝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当Rh +AMF组加入适量的类黄酮时 ,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结瘤数 侵染率 ALP SDH
下载PDF
双孢蘑菇AS2796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班立桐 王玉 黄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双孢蘑菇AS2796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蔗糖15.0g/L,玉米淀粉30.0g/L,蛋白胨2.0g/L,黄豆粉30.0g/L,MgSO4.7H2O 1.0g/L,KH2PO4 1.5g/L;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6.5,发酵温度25℃,时间7d,摇床转...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双孢蘑菇AS2796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蔗糖15.0g/L,玉米淀粉30.0g/L,蛋白胨2.0g/L,黄豆粉30.0g/L,MgSO4.7H2O 1.0g/L,KH2PO4 1.5g/L;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6.5,发酵温度25℃,时间7d,摇床转速180r/min,装液量50mL,接种量5%(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液体菌种 菌丝体生物量 菌丝球数量
下载PDF
豆科植物在高速公路边坡复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钭逢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85-189,共5页
通过对8种豆科植物在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石质边坡复绿上的应用试验,比较其成活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优势度,结果表明:①在草本和灌木中白三叶和紫穗槐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3%和6.0%;②草本中,白三叶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大,为2.7g... 通过对8种豆科植物在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石质边坡复绿上的应用试验,比较其成活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优势度,结果表明:①在草本和灌木中白三叶和紫穗槐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3%和6.0%;②草本中,白三叶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大,为2.7g和1.4g;多变小冠花次之,为2.3g和1.1g;灌木中,紫穗槐最大,为15.2g和3.0g;金雀儿次之,为9.2g和1.8g;③白三叶、紫穗槐、金雀儿的优势度列前三位;④白三叶、多变小冠花和紫穗槐、金雀儿为浙江地区边坡复绿首选植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复绿 豆科植物 成活率 生物量
下载PDF
矮嵩草对模拟放牧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志红 李希来 +2 位作者 刘伟 乔有明 徐志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2-44,共3页
在生长季中期 ,对矮嵩草无性系在不同的刈割面积和刈割高度组合处理下的反应进行比较 ,以评价其对模拟放牧的反应。设 4种刈割面积和 2个刈割高度 ,组合产生 8个模拟放牧处理 ,同时设一个不刈割的对照处理CK。未刈部分分蘖的地上生物量... 在生长季中期 ,对矮嵩草无性系在不同的刈割面积和刈割高度组合处理下的反应进行比较 ,以评价其对模拟放牧的反应。设 4种刈割面积和 2个刈割高度 ,组合产生 8个模拟放牧处理 ,同时设一个不刈割的对照处理CK。未刈部分分蘖的地上生物量和每分株分蘖数在处理间有明显差异 ,G处理单分蘖的生物量最大 ,其它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C和F处理利用率相同而利用方式不同 ,它们单分蘖的生物量无差异 ;F处理的每分株分蘖数与对照处理相同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其它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论是被刈部分还是未刈部分 ,其每分蘖的地上生物量以及每分株分蘖数在不同的恢复时间里均无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嵩草 无性系 模拟放牧 生物量 分蘖 草甸 群种 草地
下载PDF
光照和水分对紫花苜蓿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孟繁滢 金乃轩 王自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21-2128,共8页
水分影响牧草的生长和生产,光能驱动牧草水资源利用和生产地上生物量,二者均是限制黄土高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黄土高原光照时间长、水分短缺的特点,深入了解水分和光照强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可为优化紫... 水分影响牧草的生长和生产,光能驱动牧草水资源利用和生产地上生物量,二者均是限制黄土高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黄土高原光照时间长、水分短缺的特点,深入了解水分和光照强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可为优化紫花苜蓿的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提供一定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两种供水水平(高水:田间持水量的70%~100%;低水:田间持水量的50%~70%)和两种光照强度[高光:总辐射接受量约为20.7 MJ·(m^(2)·d)^(−1),相当于晴天的太阳辐射;低光总辐射接受量约为14.8 MJ·(m^(2)·d)^(−1),相当于半阴天的太阳辐射]下紫花苜蓿生长动态、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规律,阐明光照强度和水分对紫花苜蓿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低光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叶片数、叶面积最大,单株地上生物量最高。在两种光照强度下,高水处理的紫花苜蓿较低水处理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158.1%,耗水量平均增加68.8%,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增加65.5%。两种水分条件下,低光处理下的紫花苜蓿较高光处理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89.8%,耗水量平均减少9.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增加60.0%,因此降低光照强度可提高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根冠比 叶面积 叶片数 光照强度
下载PDF
Variations in fine root dynamics and turnover rates in five forest typ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5
9
作者 Nan Wang Chuankuan Wang Xiankui Qu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71-884,共14页
Quantifying fi ne root(≤ 2.0 mm in diameter) distribution and turnover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ly estimating forest carbon budgets. However, fi ne root dynamics are poorly understood, possibly because of their inacc... Quantifying fi ne root(≤ 2.0 mm in diameter) distribution and turnover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ly estimating forest carbon budgets. However, fi ne root dynamics are poorly understood, possibly because of their inaccessibility. This study quantifi es fi ne root distribution and turnover rates for fi ve representative Chinese temperate forests types. Fine root number, diameter, biomass, necromass, production, mortality, and turnover rates were measured using a minirhizotron over a 12-month period. More than 90% of the fi ne roots were < 0.5 mm in diameter, with thin fi ne roots at shallow layers, and thicker ones in deeper soil layers. The fi ne root dynamics were signifi cantly diff erent among the forest types. Coniferous plantations had fewer fi ne roots, less biomass, necromass, 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but greater average diameters than fi ne roots of broadleaved forests. All traits, except for diameter, decreased along the soil profi le. Fine root numbers and production exhibited a unimodal seasonal pattern with peaks occurring in summer, whereas biomass, necromass and mortality progressivelyincreased over the growing season. The turnover rates of roots < 0.5 mm varied from 0.4 to 1.0 a-1 for the fi ve forest types, 0.5–1.0 a-1 for the soil layers and 0.2–1.1 a-1 for the seasons, with the largest turnover rate at the 0–10 cm depth in summer. The patterns of fi ne root numbers, biomass, necromass, production, mortality, and turnover rates varied with forest types, soil depths, growing season and diameter classe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 types and diameters in quantifying fi ne root turnover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Necromass MORTALITY Production ROOT DIAMETER ROOT number
下载PDF
汉城细辛种群构件结构及生长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金枝 季旭 +1 位作者 徐业伟 杨允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0-852,共3页
目的研究汉城细辛种群构件结构及其生长规律,包括分析汉城细辛生物量、根数量及龄级的生长规律。方法采用大样本随机取样的调查和测定方法。结果汉城细辛生物量和根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同速生长关系,且相关系数R值较高;汉城细辛龄级与根... 目的研究汉城细辛种群构件结构及其生长规律,包括分析汉城细辛生物量、根数量及龄级的生长规律。方法采用大样本随机取样的调查和测定方法。结果汉城细辛生物量和根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同速生长关系,且相关系数R值较高;汉城细辛龄级与根数量、龄级与生物量之间均具有异速生长关系。结论说明汉城细辛生物量的增加很大程度取决于根数量的增加;随着龄级的增加汉城细辛生物量、根数量也随着增加,但相对生长率不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城细辛 生物量 根数量 龄级 生长规律
原文传递
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取样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梦瑶 林开敏 +3 位作者 许诺 吴培培 赵长存 石丽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5-639,共5页
通过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等研究方法,以老龄林(在一代杉木人工林基础上以延长杉木轮伐期,并实施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而形成的)、萌芽林(老龄林采伐后,以实施天然更新和杉木萌芽更新为主要造林技术而形成的撂荒天然更新林)、93... 通过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等研究方法,以老龄林(在一代杉木人工林基础上以延长杉木轮伐期,并实施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而形成的)、萌芽林(老龄林采伐后,以实施天然更新和杉木萌芽更新为主要造林技术而形成的撂荒天然更新林)、93人工林(老龄林采伐后,于1993年按照不炼山造林的栽杉模式而形成的二代杉木人工林)3个不同杉木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地探讨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计算得出不同杉木林类型为满足精度要求所需的最少样本数。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林系统凋落物现存量和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异,均表现为萌芽林>老龄林>93人工林。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量空间分布状况有较大的区别,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当精度为90%时,老龄林、萌芽林、93人工林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分别为48、72和42个;且在相同精度下,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基本上表现出93人工林<老龄林<萌芽林。这为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研究中取样策略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现存凋落物 空间分布 取样样方数量
下载PDF
水淹深度、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对扬子狐尾藻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洁 王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945,共7页
研究了水淹扰动包括不同的深度(0,10,60 cm)、持续时间(1周、2周)和发生频率(1次、2次)对扬子狐尾藻(Myriophyllum oguraense Miki subsp.yangtzense Wang)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生状态下未经过水淹处理的植株的总生物量最大、所... 研究了水淹扰动包括不同的深度(0,10,60 cm)、持续时间(1周、2周)和发生频率(1次、2次)对扬子狐尾藻(Myriophyllum oguraense Miki subsp.yangtzense Wang)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生状态下未经过水淹处理的植株的总生物量最大、所产生的分枝数最多、株高最小;在经过水淹处理后,植株的总生物量、植株所产生的分枝数显著减少,而株高则显著增加。随着水淹深度的增大和持续时间的增加,植株的总生物量、分枝数显著减小,而株高则在浅水位处理下(10 cm)随着水淹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深水位处理下(60 cm)随着水淹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总生物量在较长时间持续于浅水位下(2周,10 cm)和较短时间持续于深水位下(1周,60 cm)时随水淹发生频率的增高而增大,分枝数也呈增多趋势。随着水淹发生频率的增高,深水位(60 cm)显著促进株高的增加。此外,水淹处理后,茎生物量比增大,而根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分枝生物量比则呈减小趋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水淹扰动是影响扬子狐尾藻早期生长和克隆繁殖的重要因子之一,同时也说明扬子狐尾藻对不同的水淹扰动有不同的生长和克隆繁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 生物量 分枝数 株高 扬子狐尾藻
下载PDF
断根时间与半径对菊芋块茎生产性能及其水平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凯 朱铁霞 +1 位作者 王琳 高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1-785,共5页
通过测定不同断根时间(50、65、80、95和115日龄)和半径(切除1/5、1/4、1/3、1/2根系长度和不切割)条件下菊芋块茎生物量、数量、体积以及水平分布规律,探讨断根对菊芋块茎生产性能及其水平分布规律的影响,阐明断根提高菊芋块茎生物产... 通过测定不同断根时间(50、65、80、95和115日龄)和半径(切除1/5、1/4、1/3、1/2根系长度和不切割)条件下菊芋块茎生物量、数量、体积以及水平分布规律,探讨断根对菊芋块茎生产性能及其水平分布规律的影响,阐明断根提高菊芋块茎生物产量的机制。结果表明:65日龄断根条件下块茎生物量最高(980.07g·株-1),1/2断根半径条件下块茎生物量最高(1 115.28g·株-1);115日龄断根条件下块茎平均体积最大(5.79cm3),1/5断根半径条件下块茎体积最大(5.81cm3);65日龄断根条件下块茎数量最多(616.72个·株-1),1/2断根半径条件下块茎数量最多(654.93个·株-1);断根时间和半径对块茎生物产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断根处理条件下单位面积内菊芋块茎生物量和数量随距离主根中心距离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断根时间和半径对块茎数量、生物量和体积的影响随着距离主根中心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断根 块茎生物量 块茎体积 块茎数量 水平分布规律
下载PDF
出菇次数调控菌糠基碳孔隙结构与载硫电极储锂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燕映霖 杨媛媛 +5 位作者 谢易桂 韦卓含 赵颖娟 邹一鸣 冯祖飞 杨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95-202,共8页
针对食用菌培养基废弃物(菌糠)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该研究提出以不同出菇次数菌糠为原材料,高温碳化制备系列菌糠基多孔碳,并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中作为碳骨架材料,探究出菇次数对孔隙结构和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1... 针对食用菌培养基废弃物(菌糠)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该研究提出以不同出菇次数菌糠为原材料,高温碳化制备系列菌糠基多孔碳,并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中作为碳骨架材料,探究出菇次数对孔隙结构和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1次菌糠基多孔碳为蜂窝状网络结构,出菇3次菌糠基多孔碳为小颗粒状;出菇0、1、3次菌糠基多孔碳比表面积分别为147.54、270.88和258.39 m^(2)/g;出菇1次菌糠基多孔碳具有完整导电网络,载硫后相对于出菇0、3次菌糠基,表现出最高的可逆比容量(916.81 mAh/g)和较好的动力学性能。出菇1次菌糠基多孔碳经KOH活化后,获得具有发达三维孔道的海绵状多孔碳(AMRC-Ⅰ),比表面积增大为1591.06 m^(2)/g,孔径2~5 nm的介孔比例为88.03%,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11.31 mAh/g,100次循环后保持355.99 mAh/g的可逆比容量,循环更加稳定。该研究表明出菇次数可以调控菌糠基多孔碳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载硫正极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可为菌糠废弃物的高价值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 生物质 比表面积 出菇次数 菌糠 高介孔率 锂硫电池
下载PDF
西南地区冬水田剖面的微生物空间分异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建 申思 +3 位作者 万琪慧 李宁宁 蒋先军 罗红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5-320,共6页
为研究冬水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冬水田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作用,以西南地区3个不同样地的冬水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电位法、静态室内培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氯仿熏蒸法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为研究冬水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冬水田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作用,以西南地区3个不同样地的冬水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电位法、静态室内培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氯仿熏蒸法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各样地含水量均沿垂直深度逐渐降低,pH为6.3~7.1,呈微酸—中性生境,铵态氮(NH4+—N)含量总体呈现为合川区冬水田>沙坪坝区冬水田>北碚区紫色土基地,且表层(0—10cm)>亚表层(10—20cm)>底层(20—40cm),整体为36.97~52.02mg/kg,3种冬水田各土层硝态氮(NO3-—N)含量差异不显著(2.13~2.61mg/kg)。(2)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呈现为北碚区紫色土基地>合川区冬水田>沙坪坝区冬水田,不同层次表现为表层(0—10cm)>亚表层(10—20cm)>底层(20—40cm)。(3)各样地间微生物丰度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数量沿土层垂直深度降低,各土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样地间表现为合川区冬水田>沙坪坝区冬水田>北碚区紫色土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微生物量 微生物数量 土壤基本性质
下载PDF
生物质焦炭颗粒气化过程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建蒙 鲁许鳌 +2 位作者 徐刚 王洪远 郭志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47,共7页
生物质能源的合理利用对减少环境污染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气化过程的随机孔模型为工具,进行了半焦颗粒气化过程的数值计算,并对半焦气化的相关准则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123 K气化温度下,颗粒半径小于0.26 mm时气化过... 生物质能源的合理利用对减少环境污染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气化过程的随机孔模型为工具,进行了半焦颗粒气化过程的数值计算,并对半焦气化的相关准则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123 K气化温度下,颗粒半径小于0.26 mm时气化过程由化学反应过程控制,颗粒半径在0.26~1.45 mm范围时由化学反应过程和CO2扩散过程共同控制,当颗粒半径大于1.45 mm时,由CO2扩散过程控制;气化温度在973~1223 K时,随温度升高,CO2的扩散过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逐渐增大,温度超过1223 K时,CO2扩散过程成为影响气化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气化中,可以采取减少焦炭粒径的方法加速气化过程,粒径应当控制在1.45 mm以下;如果颗粒粒径小于0.26 mm时可采取升高气化温度的方法加速气化,防止气化速率完全由CO2扩散过程控制;对于1 mm焦炭颗粒,应当保持气化温度低于122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半焦气化 准则数 数值模拟 化学反应动力学 CO2扩散过程
下载PDF
北美CHIHUAHUAN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动态 IV.群落变量的模拟(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宗永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变量的总和、月间和年间变动情况及统计学特征,这些变量是:物种数、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模拟产生的10000个样本显示这4个变量的平均值是... 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变量的总和、月间和年间变动情况及统计学特征,这些变量是:物种数、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模拟产生的10000个样本显示这4个变量的平均值是891,1544kg/hm2,158和073。真实群落4个变量的所有值均在模拟群落变量的95%置信区间内。模拟群落物种数、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有相同的年间变动规律。物种数和生物量有相同的季节变动规律。当零假设为这些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时,X2检验及偏度和峭度说明,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物种数有962个样本,生物量有109个样本,物种多样性有5529个样本,均匀性有6654个样本服从正态分布,即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没有一个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结果说明,当样本含量较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齿啮动物 生物量 群落动态 物种数 分布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春玉米冠层吐丝动态及籽粒数模拟研究
18
作者 王梦琪 米娜 +7 位作者 王靖 张玉书 纪瑞鹏 陈妮娜 刘霞霞 韩颖 李王轶朴 张佳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530-3542,共13页
【目的】为实现干旱胁迫下玉米冠层吐丝动态的模拟,建立开花-吐丝间隔(anthesis−silking interval,ASI)和吐丝百分率与单位面积籽粒数的关系,改善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籽粒数的模拟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干旱胁迫控... 【目的】为实现干旱胁迫下玉米冠层吐丝动态的模拟,建立开花-吐丝间隔(anthesis−silking interval,ASI)和吐丝百分率与单位面积籽粒数的关系,改善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籽粒数的模拟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干旱胁迫控制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玉米开花前后植株平均生长速率(PGR)、玉米冠层逐日吐丝百分率动态、ASI、开花后果穗生物量累积和株籽粒数等指标,利用上述数据确定了玉米冠层吐丝动态模型参数;进行了模拟吐丝百分率对植株生长速率平均值(PGR_(AVE))和标准差(PGR_(SD))两个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基于果穗生物量累积过程,考虑干旱胁迫条件下冠层内植株个体间PGR的差异,开展开花前后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冠层吐丝动态过程模拟;建立ASI与株结实率(株籽粒数占株最大潜在籽粒数的百分比)的定量关系;基于冠层吐丝动态模型模拟的开花后吐丝植株百分率、单株最大潜在籽粒数和株结实率,构建了基于冠层吐丝动态的籽粒数模型,进行了干旱胁迫下的籽粒数模拟与检验。【结果】冠层吐丝动态模型对PGR_(AVE)和PGR_(SD)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与PGR_(SD)变化相比,PGR_(AVE)变化对吐丝百分率影响更大,PGR_(AVE)越大,PGR_(SD)越小,植株达到50%吐丝的时间越短。玉米冠层吐丝动态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开花后逐日吐丝百分率,花期干旱胁迫下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为0.88-0.98,均方根误差RMSE为4%-1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8%-27%;耦合冠层吐丝动态模拟结果,构建了基于冠层吐丝动态的籽粒数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单位面积籽粒数,观测值与模拟值的R^(2)为0.85,RMSE为185粒/m^(2),NRMSE为10%。【结论】通过引入冠层吐丝动态模型,构建基于冠层吐丝动态的籽粒数模型,实现了干旱胁迫下玉米关键物候期(吐丝时间、开花-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穗生物量 开花—吐丝间隔 吐丝百分率 籽粒数 植株生长速率
下载PDF
基于不同回归模型的玉米秸秆生物量预测
19
作者 桑志勤 张占琴 +4 位作者 段震宇 陈树宾 王友德 郭斌 张小伟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年第4期21-24,37,共5页
为了研究利用玉米株高、叶片数快速预测玉米单株秸秆生物量的可行性,采用376个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组合的大样本量分析玉米植株秸秆生物量与株高、叶片数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蜡熟期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 为了研究利用玉米株高、叶片数快速预测玉米单株秸秆生物量的可行性,采用376个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组合的大样本量分析玉米植株秸秆生物量与株高、叶片数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蜡熟期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株高、叶片数与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株高的相关性高于叶片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度分析,模型4(DW=493.1-27.7L-1.8H+0.2LH)、模型3(DW=-605.8+1.9H+22.7L)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其对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40、0.39。说明利用玉米株高、叶片数可实现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生物量 株高 叶片数 模型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对苜蓿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旭艳 石凤翎 +2 位作者 刘昊 王瑞峰 石凤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2,共8页
选取3个苜蓿品种(敖汉苜蓿、草原3号杂花苜蓿、德国苜蓿)接种不同根瘤菌剂(多萌和本地菌),分别测定植株生长当年第30d、60d、90d、120d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分枝数、有效根瘤数量和重量等指标,同时测定生长120d后土壤各常规养分(全... 选取3个苜蓿品种(敖汉苜蓿、草原3号杂花苜蓿、德国苜蓿)接种不同根瘤菌剂(多萌和本地菌),分别测定植株生长当年第30d、60d、90d、120d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分枝数、有效根瘤数量和重量等指标,同时测定生长120d后土壤各常规养分(全氮,速效氮、磷、钾和硫元素等)含量,比较不同接种条件下3个苜蓿品种的生长差异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苜蓿品种生长初期(30-90d)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2个育成品种(草原3号杂花苜蓿、德国苜蓿)生长后期(90-120d)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敖汉苜蓿);在整个生长周期内,接种本地菌的3个品种生长状况与结瘤效果均优于接种多萌;种植苜蓿后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和硫元素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瘤菌 地上生物量 结瘤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