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22
1
作者 唐守正 张会儒 胥辉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01期19-27,共9页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 ,生物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 ,因此 ,准确测定生物量十分重要。建立生物量模型是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以往所建模型 ,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 ,即各分量模型间不相容。如何...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 ,生物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 ,因此 ,准确测定生物量十分重要。建立生物量模型是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以往所建模型 ,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 ,即各分量模型间不相容。如何解决相容性问题 ,一直是生物量估计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以长白落叶松为实例 ,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非线性联合估计法 ,并与比例平差法进行了对比。针对不同建模方法 ,设计了 5种估计方案 ,经过分析比较 ,确定了 1种方案为最优估计方案。该方案以树干生物量作为控制量 ,采取两级联合估计。模型构成如下第一级,W1=f2(x)+f5(x),W2=f2(x),W5=f5(x);;第二级,W3=f3(x),W4=f2(x)-f3(x);;第三级,W6=f6(x),W7=f5(x)-f6(x)。本文中模型选型采用了变量逐步筛选法,参数估计采用了加权最小二乘法,以消除异方差现象。同时,提出了5个指标用于模型评价,即参数变动系数C%、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和预估精度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模型 相容性 非线性联合估计
下载PDF
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及与加权回归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曾伟生 唐守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3,共7页
本文结合大样本的立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对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与加权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分析了对数回归产生偏差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校正因子,同时对另外3个偏差校正因子一并进行了检验,... 本文结合大样本的立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对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与加权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分析了对数回归产生偏差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校正因子,同时对另外3个偏差校正因子一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和Baskerville(1972)提出的校正因子,能保证与加权回归估计结果趋于一致;然后,对非线性加权回归中基于普通回归残差推导的权函数与通用权函数(W=1/f(x)2)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基本相当,而通用权函数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建议对带有异方差的非线性模型,最好直接采用加权回归进行估计;当按照通用权函数进行估计其总相对误差超出一定范围时,应该根据普通回归估计的残差推导效果最佳的权函数后再进行加权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模型 生物量模型 对数回归 加权回归 偏差校正 异方差
下载PDF
一种生物量模型构建的新方法 被引量:39
3
作者 胥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40,共6页
以树木各分量生物量成比例为基础,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采用模型评价指标,逐步剔除模型中参数变动系数大的变量,从而建立树木各分量生物量的最佳模型.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相对生长 参数变动系数 评价指标 构建方法 树格分量 生物量
下载PDF
植物生物量研究概述(综述) 被引量:42
4
作者 郭娜 刘剑秋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年第2期83-88,共6页
介绍了生物量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现状,将生物量的测定方法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进行论述,对各种生物量测定方法的利弊做了比较分析,并对生物量测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 生物量 传统方法 现代方法 生物量模型 遥感
下载PDF
闽南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周本智 吴良如 邹跃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2,共6页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生物量模型 人工林
下载PDF
基于树木起源、立地分级和龄组的单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海奎 宁金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0-757,共18页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落叶松(Larix)的大样本实测资料为建模样本,以独立抽取的样本为验证样本,把样本按起源、立地和龄组进行分级,采用与材积相容的两种相对生长方程,分普通最小二乘和两种加权最小二乘,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地...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落叶松(Larix)的大样本实测资料为建模样本,以独立抽取的样本为验证样本,把样本按起源、立地和龄组进行分级,采用与材积相容的两种相对生长方程,分普通最小二乘和两种加权最小二乘,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和验证,使用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总相对误差和估计精度等8项统计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立地分类方法,模型的拟合结果和适用性都最优;马尾松VAR模型较优,而落叶松CAR模型较好;两种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在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中表现得不一致。在建模样本中,加权回归2(权重函数1/f0.5)略优于加权回归1(权重函数1/y0.5),但在验证样本中,加权回归1却明显优于加权回归2。而同时满足建模样本拟合结果最优和验证样本检验结果最优的组合中,只有加权回归1。两个树种地上部分各分量生物量,模型拟合结果和适用性,均为干材最优,树叶最差、树枝和树皮居中,样本分类、模型类型和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对干材生物量的影响,规律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相同;样本分类、模型类型和加权最小二乘方法的最优组合,用验证样本检验的结果,总相对误差树枝不超过±10.0%,树皮不超过±5.0%,树叶马尾松不超过±30.0%,落叶松不超过±20.0%。两个树种地下部分(根)生物量,样本按龄组分类方法,模型拟合结果最优,与材积相容的模型总体上优于与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相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立地分级 龄组 加权最小二乘 地上部分生物量 地下部分生物量
下载PDF
天山林区6种优势种灌木林生物量比较及估测模型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文栋 白志强 +2 位作者 阿里木.买买提 刘端 郭忠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95-2704,共10页
采用平均标准木收获法测定了天山东、中、西部林区6种优势种灌木,多刺蔷薇(Rosa spinosissima L.)、黑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刚毛忍冬(Lonicera hispida Pall.)、天山绣线菊(Spiraea.tianschanica Pojark.)、新疆方枝... 采用平均标准木收获法测定了天山东、中、西部林区6种优势种灌木,多刺蔷薇(Rosa spinosissima L.)、黑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刚毛忍冬(Lonicera hispida Pall.)、天山绣线菊(Spiraea.tianschanica Pojark.)、新疆方枝柏(Juniperus pseudosabina Fisch.et Mey.)和黑果栒子(Cotoneaster melanocarpus Lodd.)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并构建基于D^2H变量的个体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天山西部林区灌木林的总生物量大于中部和东部的;(2)6种灌木的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刚毛忍冬>黑果栒子>黑果小檗>新疆方枝柏>天山绣线菊>多刺蔷薇;(3)6种灌木的生物量贡献主要源于根和枝生物量,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根>枝>叶;6种灌木叶生物量的大小与枝的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4)以D2H为自变量建立6种灌木不同器官及个体生物量估测模型24个,除黑果小檗和新疆方枝柏叶生物量模型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各组成生物量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模型模拟结果达到了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推算灌木生物量。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估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深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生物量模型 生物量分配 天山
下载PDF
生物量模型方差非齐性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胥辉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3-77,共5页
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为实例,验证树木生物量模型中存在方差非齐性,并提出以模型自身作为权函数来消除方差非齐性的参数估计方法.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方差非齐性 参数估计
下载PDF
几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及估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2
9
作者 符利勇 雷渊才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54,共13页
以南方150株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在考虑林分起源和未考虑林分起源2种情形下,对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3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根据分配层次不同,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将进一步考虑总... 以南方150株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在考虑林分起源和未考虑林分起源2种情形下,对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3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根据分配层次不同,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将进一步考虑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2种方案。从直径、树高、地径、年龄、枝下高和冠幅6个林分变量中选取不同的变量构建一元、二元和三元生物量模型,利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消除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基于独立形式的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利用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构建相应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3种估计方法都能有效保证各分量生物量总和等于总生物量,预测精度较高。总体而言,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其次是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最差的是非线性比例平差法;根据建模数据和检验数据综合比较得知,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总量控制联立方程组法对应的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 比例平差法 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 相容性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荒漠灌木生物量多尺度估测——以梭梭为例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陶冶 张元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共10页
灌木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物量估算与分配特征是研究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关于荒漠灌木生物量的研究仍较缺乏。破坏性的生物量估测方法不适宜在生态系统脆弱的荒漠地区大面积使用,因... 灌木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物量估算与分配特征是研究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关于荒漠灌木生物量的研究仍较缺乏。破坏性的生物量估测方法不适宜在生态系统脆弱的荒漠地区大面积使用,因此通过模型法对灌木生物量进行多尺度估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准噶尔荒漠生态系统建群种——梭梭为例,选择多种植物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利用相关生长模型(幂函数),分别在单株、样方及区域尺度对梭梭的地上(AGB)和地下生物量(BGB)进行建模和估算。结果表明,以植冠体积(CH)为指标的估测模型(AGB=0.3628×CH0.9605)能较好地反映梭梭单株地上生物量累计特征,而单株地下生物量可通过模型BGB=0.8737×AGB0.9394得到。样方内梭梭总冠幅面积(TC)是估测样方(0.1hm2)总生物量(TAGB=0.6757×TC1.1343,TBGB=0.6384×TC1.0959)的有效参数。在大尺度上(区域),利用梭梭相对盖度(RC)估测其生物量密度(DAGB=0.0921×RC1.1343,DBGB=0.0796×RC1.0959)具有良好效果,进而结合区域面积得到梭梭总生物量。研究表明,相对盖度的方法从生物量密度的角度解决了尺度转换问题,使用时没有尺度限制。未来还可以通过航拍、遥感等手段快速获取相关区域梭梭群落相对盖度,结合上述模型准确估测其地上、地下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尺度转换 相对盖度 植冠体积 梭梭群落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树冠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玉宝 乌吉斯古楞 +1 位作者 王百田 王立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8,共8页
分析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和林分冠生长特性,建立冠幅生长及单株冠、枝、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年龄36~39年、密度983~3263株·hm-2林分和年龄54~61年、密度1101~2241株·hm-2林分,随林分密度增加,分级木冠幅差距趋... 分析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和林分冠生长特性,建立冠幅生长及单株冠、枝、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年龄36~39年、密度983~3263株·hm-2林分和年龄54~61年、密度1101~2241株·hm-2林分,随林分密度增加,分级木冠幅差距趋于减小;冠长占树高比例及冠长与冠幅比值增加;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冠积分别达22.479,15.296,6.179和26.864,11.154,8.192m3。2)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单株冠生物量分别为0.0082,0.0049,0.0009和0.0079,0.0038,0.0014t;占单株地上生物量平均比例分别达18.5%,24.2%,17.3%和15.9%,12.0%,20.5%。3)单株冠生物量分配中,枝比例高于叶比例,并因分级木不同而不同。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枝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6.6%,74.7%,66.6%和76.8%,73.3%,71.4%;叶生物量比例分别为23.4%,25.3%,33.4%和23.2%,26.7%,28.6%。4)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林分冠生物量分别达4.63~15.61t·hm-2和3.03~11.08t·hm-2;林分冠生物量中,枝、叶生物量平均比例分别为74.9%,25.1%和73.9%,26.1%。随林分密度增加,年龄36~39年林分冠生物量占乔木地上生物量比例增加,而年龄54~61年林分呈单峰型变化,其比例分别为9.1%~42.9%和12.4~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天然林 树冠生长 树冠生物量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四季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构件因子关系 被引量:24
12
作者 顾大形 陈双林 +2 位作者 郭子武 杨清平 李迎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499,共5页
通过对四季竹立竹构件因子和地上生物量的调查,分析了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立竹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1年生立竹为竹秆>竹叶>竹枝,2年生立竹为竹叶>竹秆>竹枝,2年生立竹竹... 通过对四季竹立竹构件因子和地上生物量的调查,分析了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立竹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1年生立竹为竹秆>竹叶>竹枝,2年生立竹为竹叶>竹秆>竹枝,2年生立竹竹秆和竹叶生物量分配比例较1年生立竹分别极显著减少和增加,而竹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不同年龄立竹间无显著变化。2年生立竹各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立竹全高、枝下高、枝盘数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立竹胸径对立竹构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起着决定作用,两者具有极显著的三次曲线函数关系。四季竹在资源分配时对竹叶构件的倾斜有利于种群对已占领生境的巩固和新生境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竹 立竹构件 生物量模型 生物量分配格局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的单木生物量估测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浩然 范伟伟 +1 位作者 徐永胜 林文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99,共8页
【目的】为提高森林单木生物量估测精度和效率,本研究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对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的水曲柳、樟子松样地进行点云数据获取及单木生物量估测。【方法】通过优化算法对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树高、冠幅等单木结构参数的提... 【目的】为提高森林单木生物量估测精度和效率,本研究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对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的水曲柳、樟子松样地进行点云数据获取及单木生物量估测。【方法】通过优化算法对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树高、冠幅等单木结构参数的提取;然后基于改进的凸包算法获取树冠体积、树冠投影面积等树冠因子。最后将上述获得的单木结构参数引入传统CAR生物量模型中,建立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木生物量模型。【结果】1)基于点云数据提取的单木结构参数与实测数值间的相关性较好。其中水曲柳样地平均冠幅和树高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和0.86,而樟子松样地平均冠幅和树高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和0.84。2)通过与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水曲柳、樟子松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进行对比得出,当引入树高、冠幅、树冠投影面积和树冠体积作为CAR模型参数时构建的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最优,R^(2)分别为0.83、0.79,相应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8.912和8.120 kg/株。通过最优生物量模型评价指标可以看出,两块样地生物量模型的总相对误差SRE分别为-0.541%和0.311%,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014%和0.020%以内,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RE分别为9.19%和6.95%。3)当引入树冠体积作为变量时,生物量模型的精度明显提高。相比于树高、冠幅作为变量的模型,树冠体积的引入使得水曲柳、樟子松生物量模型的R^(2)分别提高了0.076和0.060,RMSE分别下降6.759和1.386 kg/株。【结论】本研究说明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能够通过结合其提取的单木结构参数对森林单木生物量进行估测研究,并能取得较好的拟合优度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激光雷达 点云数据 单木结构参数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不同株高的柠条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估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刚 赵祥 +3 位作者 张宾宾 刘碧荣 董宽虎 朱慧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9-775,共7页
采用整株挖掘法测量小株(0<h≤50 cm)、中株(50<h≤100 cm)、大株(h>100cm)3个株高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地上与地下器官生物量,分析其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利用易测指标对其地上、地下和全株生物量构建估测模型... 采用整株挖掘法测量小株(0<h≤50 cm)、中株(50<h≤100 cm)、大株(h>100cm)3个株高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地上与地下器官生物量,分析其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利用易测指标对其地上、地下和全株生物量构建估测模型,旨在揭示不同株高柠条的生物量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柠条地上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为老龄枝>叶>新生枝,随着株丛高度的增加,老龄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而叶和新生枝生物量呈现降低趋势;柠条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层次增加而呈降低趋势,3个株高柠条的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30 cm,其中0~5 cm所占比例最高,且同一层不同株高的柠条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柠条地上、地下生物量呈幂函数生长关系,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高于地下生物量,随株高增大老龄枝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而叶、新生枝和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利用冠幅直径、高和冠幅体积构建的柠条地上、地下及全株生物量的模型较好,小珠和中株建立的估测模型为二次函数,大株建立的估测模型为幂函数,所筛选出来的3个株高最优生物量模型总相对误差(RS)范围为-3.9^-18.08,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范围为10.12~18.67,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生物量分配 株高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库布其沙漠北缘8种荒漠灌丛生物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党晓宏 高永 +6 位作者 虞毅 蒙仲举 刘阳 王珊 吴昊 丁延龙 刘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8-174,共7页
生物量模型是估算荒漠地区灌丛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库布其沙漠北缘8种荒漠灌丛为对象,以实地收获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全挖法获得地下生物量数据为基础,依据株高(H)和冠幅(C)两个形态因子的复合因子CH作为自变量,以灌丛生物量(W)为因... 生物量模型是估算荒漠地区灌丛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库布其沙漠北缘8种荒漠灌丛为对象,以实地收获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全挖法获得地下生物量数据为基础,依据株高(H)和冠幅(C)两个形态因子的复合因子CH作为自变量,以灌丛生物量(W)为因变量构建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判别系数R2和估计值标准误差SEE分析认为花棒、羊柴、沙柳和沙拐枣灌丛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a+b CH,而梭梭和柠条灌丛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a(CH)b,柽柳和水柏枝灌丛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a+b CH+c(CH)~2。经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77.89%~92.38%,其预测效果较好。利用W^CH生物量模型估算库布其沙漠8种荒漠灌丛生物量,操作简便易行,对今后库布其沙漠地区区域尺度生物量估算和碳汇计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荒漠灌丛 库布其沙漠
原文传递
西安市4种城市绿化灌木单株生物量估算模型 被引量:18
16
作者 姚正阳 刘建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以西安市常见的4种绿化灌木(小叶女贞、雀舌黄杨、紫叶小檗、大叶黄杨)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一物种的器官及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筛选出相关性最高、拟合度最好的模型作为生物量最佳估算模型.结果表明:4种灌木各器官及... 以西安市常见的4种绿化灌木(小叶女贞、雀舌黄杨、紫叶小檗、大叶黄杨)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一物种的器官及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筛选出相关性最高、拟合度最好的模型作为生物量最佳估算模型.结果表明:4种灌木各器官及个体生物量最优估算模型除大叶黄杨叶生物量模型为对数函数(VAR)模型外,其余无论是器官生物量模型还是个体生物量模型均为幂函数(CAR)模型.模型包含的自变量有基径、植株冠幅直径、植株冠幅直径与株高乘积、植冠面积和植冠体积.大叶黄杨和其他3种灌木在自变量选取上有着明显不同.大叶黄杨生物量模型主要以基径为自变量,其他3种灌木生物量模型主要以与冠幅相关的因子为自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灌木 生物量模型
原文传递
井冈山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对比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理乐 林伟 +3 位作者 罗遵兰 郭建明 范俊韬 李俊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1-408,共8页
采用生物量模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植被层(包括乔木与林下植被)、枯落层和土壤层(表层1 m)比较了井冈山5种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结果表明:①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9.047 kg/m2,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杉木林>... 采用生物量模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植被层(包括乔木与林下植被)、枯落层和土壤层(表层1 m)比较了井冈山5种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结果表明:①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9.047 kg/m2,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杉木林>落叶阔叶林>毛竹林;②土壤碳密度平均值为22.453 kg/m2,占森林总碳密度的77.3%,5种森林类型土壤碳密度排序与总碳密度相同,且差异较小;③植被层碳密度差异最大,针阔混交林碳密度最大(12.039 kg/m2),是碳密度最小的落叶阔叶林(1.322 kg/m2)的9.1倍;④乔木层碳密度排序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毛竹林>落叶阔叶林,乔木地上碳密度占乔木总碳密度的61.4%(人工杉木林)~75.8%(落叶阔叶林);⑤灌木层总碳密度差异大,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灌木总碳密度分别为最大(0.153 kg/m2)和最小(0.027 kg/m2),前者是后者的5.6倍,灌木地上碳密度占灌木总碳密度的78.3%(针阔混交林)~81.0%(常绿阔叶林);⑥草本层总碳密度差异较小,在0.074 kg/m2(人工杉木林)~0.108 kg/m2(毛竹林)之间,地下碳密度略高于地上;⑦枯落层碳密度最低,不同森林类型间枯落层碳密度差异不大,在0.064~0.084 kg/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人工杉木林 毛竹林 土壤有机碳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南亚热带4个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5 位作者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89,共8页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生产力 生物量模型 成熟林 林下植被
下载PDF
桉树生物量估算差异的源解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闫晶 罗云建 +1 位作者 郑德福 王水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8,共7页
森林生物量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准确估算区域森林生物量可以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福建省南靖县为研究区,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利用缺省的和本地化的生物量模型分别得到区域桉树林生物量的估算值,然后利用B... 森林生物量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准确估算区域森林生物量可以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福建省南靖县为研究区,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利用缺省的和本地化的生物量模型分别得到区域桉树林生物量的估算值,然后利用BRT(boosted regression trees)方法解析区域生物量估算差异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利用缺省的生物量模型推算的桉树林生物量比本地化的生物量模型推算的高估了20.88%。林分条件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主导因素,3个变量(林龄、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对森林生物量估算差异的贡献率达70.94%,其中林龄是导致生物量估算差异的最主要因素(54.92%),并且生物量估算差异随林龄增长而逐渐减小。环境因素(地形和土壤)对森林生物量估算的影响较小,二者对生物量估算差异的贡献率为29.06%,其中,海拔和土层厚度分别是地形和土壤因素中造成森林生物量估算差异的最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估算 生物量模型 影响因素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模型及其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林开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120,126,共7页
缺乏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估测精度的重要原因,过去采用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估测亚热带常见阔叶林生物碳库,但其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阔叶林生物碳库估计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三明米槠林样地采用标准木结合相... 缺乏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估测精度的重要原因,过去采用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估测亚热带常见阔叶林生物碳库,但其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阔叶林生物碳库估计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三明米槠林样地采用标准木结合相对生长方程法建立31株树的生物量模型,收集亚热带其他地区136株阔叶树生物量数据建立亚热带区域生物量模型,并与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比较。结果表明:亚热带区域阔叶林生物量模型为ln(AGB)=-1.982+1.209ln(D^2)和ln(AGB)=-2.907+0.932ln(D^2H),树高和胸径关系模型为ln(H)=0.469+1.082ln(d)-0.106ln(D)~2。Chave等建立的以胸径-树高为变量的湿润热带雨林生物量回归模型估算中亚热带森林生物量相对误差小于以胸径为变量建立的模型。Basuki、Brown、Chan、Ketterings和Kenzo等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对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估测精度不高,Ogawa的泰国常绿阔叶天然林生物量回归模型精度最高。该研究表明在利用区域生物量模型来估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应该检验其适用性,特别要考虑到模型的树种样本数量和胸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异速生长方程 阔叶林 生物碳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