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5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被引量:768
1
作者 刘国华 傅伯杰 方精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33-740,共8页
利用我国第一次 ( 1 973~ 1 976年 )至第四次 ( 1 989~ 1 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对我国近 2 0 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我国 4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的总碳储... 利用我国第一次 ( 1 973~ 1 976年 )至第四次 ( 1 989~ 1 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对我国近 2 0 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我国 4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的总碳储量分别是 3 .75、4 .1 2、4 .0 6和 4 .2 0 Pg C,虽然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 ,但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自第 1次森林资源清查末期至第 4次清查结束的 1 7a间 ,我国森林共增加 0 .4 5Pg C,平均每年以 2 6.5Tg C的速率递增 ,这说明我国的森林起着一个轻微的CO2 “汇”的作用。然而 ,进一步对我国森林的平均碳密度分析发现 ,它们不仅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分别是 3 9.1、4 3 .1、3 9.7和 3 8.7Mg C/hm2 ) ,而且也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森林质量比较差 ,幼龄林和残次林较多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也如果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抚育和管理 ,作为 CO2 的“汇”,我国森林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植树造林至关重要 ,但对现有森林的抚育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动态 生物量 蓄积量 碳储量 碳密度 碳平衡 中国森林
下载PDF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84
2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1 位作者 贺金生 肖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1-498,共8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 ,它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中国草地资源清查资料 ,并结合同期的遥感影像 ,建立了基于最新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的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估测模型 ,并利用...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 ,它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中国草地资源清查资料 ,并结合同期的遥感影像 ,建立了基于最新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的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估测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当年最大NDVI值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两者可以用幂函数很好地拟合 (R2 =0 .71,p<0 .0 0 1)。我国草地植被总地上生物量为 14 6 .16TgC(1Tg =10 12 g) ,主要集中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 ;总地下生物量为 898.6 0TgC ,是地上生物量的 6 .15倍 ;而总生物量是 10 4 4 .76TgC ,占世界草地植被的 2 .1%~ 3.7% ,其平均密度约等于315 .2 4gC·m-2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草地植被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水平分布趋势为 :东南地区高 ,西北地区低 ,与水热条件的分布趋势一致 ;从垂直分布看 ,在海拔 135 0m和 375 0m处分别出现了波谷和波峰 ,与我国特有的三级阶梯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 ,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为森林的 1/4左右 ,显著大于世界平均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中国 植被 生物量 空间分布 碳储量
下载PDF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 被引量:137
3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2 位作者 杨万勤 唐宵 赵安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6-975,共10页
四川省及重庆市地区森林植被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缘。在建立森林乔木层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按林分类型测定含碳量,结合四川4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不同时段的碳储量。各... 四川省及重庆市地区森林植被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缘。在建立森林乔木层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按林分类型测定含碳量,结合四川4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不同时段的碳储量。各林分类型含碳量在46.75%-54.89%之间,平均含碳量为51.09%,针叶林平均含碳量(52.82%)大于阔叶林(49.37%);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从1988年的383.04TgC增加到2003年的523.57TgC,增加了140.53TgC,年均增长率2.11%,比全国年均增长率高出0.22%,表明四川森林植被是CO2的一个汇。4次调查的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分别为38.93、38.68、39.17、41.66MgC/hm2,呈现增加趋势,表明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不断加强;成熟林碳储量占同期的64.15%、63.89%、65.33%、60.82%,但所占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幼中林碳储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森林植被的碳吸存潜力大;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天然林中,占同期碳储量的90%以上,但人工林的碳储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人工林碳年均增长率(7.17%)明显大于天然林(1.83%),表明人工林将在研究区域森林植被碳汇功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占同期全国碳储量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可见,研究区森林植被在全国森林碳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含碳量 碳储量 碳密度 碳动态
下载PDF
浮游植物生物量研究 Ⅰ.浮游植物生物量细胞体积转化法 被引量:106
4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钱树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5-85,共11页
在海洋生态动力学研究过程中,采用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来估算浮游植物丰度可以说是不够精确的,因为不同种的浮游植物细胞大小差别很大,只有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才能正确反映海洋生态系中的能量分布.本文以拟合浮游植物细胞相似体积方法,... 在海洋生态动力学研究过程中,采用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来估算浮游植物丰度可以说是不够精确的,因为不同种的浮游植物细胞大小差别很大,只有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才能正确反映海洋生态系中的能量分布.本文以拟合浮游植物细胞相似体积方法,基于胶州湾生态动力学研究所获资料,计算了87种中国近海常见浮游植物的细胞体积、鲜重、碳含量、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细胞体积 细胞质体积 生物量 碳含量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幼中龄林的生物量与碳汇功能 被引量:108
5
作者 孙玉军 张俊 +2 位作者 韩爱惠 王雪军 王新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56-1762,共7页
兴安落叶松是我国的主要用材林,由于传统上对木材的长期依赖,使得其资源受到破坏,年龄结构发生改变,成过熟的原始林日渐减少,绝大部分是次生的幼中龄林。因此,研究其幼中龄林的生物量及碳汇功能很重要。森林生物量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 兴安落叶松是我国的主要用材林,由于传统上对木材的长期依赖,使得其资源受到破坏,年龄结构发生改变,成过熟的原始林日渐减少,绝大部分是次生的幼中龄林。因此,研究其幼中龄林的生物量及碳汇功能很重要。森林生物量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密切相关,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因而生物量与碳储量问题成为不同尺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我国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的幼中龄林的生物量转换因子(BEF)、生物量及碳储量、碳密度、碳汇功能等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研究对象的BEF在0.4557与0.6988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5332。干、皮、枝、叶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为:68.74:14.86:10.54:5.86。分别树干、树皮、枝、叶等组分,对其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多组分生物量蓄积量的相关模型,分别是:干:y=0.4683x-11.291;皮:y=0.0472x+3.5674;枝:y=0.0415x+1.6787;叶:y=0.0197x+1·3405,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地上生物量随蓄积量的增加而增加,其线性关系为:B=0.5767V-4.7042。利用近期清查数据,按材积源生物量法推算总生物量为9.49×107t,按0.5097的含碳率计算,得出兴安落叶松林幼中龄林总的碳储量为4.84×107t,碳密度为19.616t/hm2。通过两期数据对比分析,5a间所研究林分的碳储量增加0.89×107t,碳密度增加0.404t/hm2,说明其发挥着一定的碳汇作用。尽管近年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表现出了明显的碳汇功能,但整体上碳固定能力还不强,碳密度低于我国平均森林碳密度。应通过科学经营,挖掘潜力,使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碳汇 兴安落叶松
下载PDF
生物质炭改良土壤及对作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9
6
作者 王典 张祥 +1 位作者 姜存仓 彭抒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3-967,共5页
生物质炭是作物秸秆等有机物质在限制供氧的条件下加热而成。生物质炭具有养分含量丰富、碱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可以降低土壤酸度,有效截留土壤养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养分吸收而提高作物产量。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质炭制备的影响... 生物质炭是作物秸秆等有机物质在限制供氧的条件下加热而成。生物质炭具有养分含量丰富、碱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可以降低土壤酸度,有效截留土壤养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养分吸收而提高作物产量。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质炭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施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影响。由于生物质炭在国内外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所用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以及研究的具体对象等不尽相同,研究的结果显示生物质炭在某些方面的作用仍存在不同结论。目前,生物质炭的研究多集中在表面宏观现象上,对其深入的机理研究仍较欠缺,因此,需要科技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文章最后阐述了未来对该领域研究的一些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理化性质 作物生长 养分吸收 生物量炭
下载PDF
光密度法测定微藻生物量 被引量:79
7
作者 沈萍萍 王朝晖 +2 位作者 齐雨藻 谢隆处 王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目的 :为准确而又快速的测量微藻生物量 .方法 :选用 15种不同微藻 ,在实验室中分别测定其细胞密度及光密度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同时采用吸光系数来估算浮游植物生物量 .结果 :得出了浮游植物吸光系数与细胞碳含量 (即生物量 )的回归方... 目的 :为准确而又快速的测量微藻生物量 .方法 :选用 15种不同微藻 ,在实验室中分别测定其细胞密度及光密度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同时采用吸光系数来估算浮游植物生物量 .结果 :得出了浮游植物吸光系数与细胞碳含量 (即生物量 )的回归方程 :lg(m) =- 1.0 4 65ln(x) +4.2 55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吸光系数 生物量 碳含量 光密度法 细胞密度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I.碳循环的分室模型、碳输入与贮量 被引量:64
8
作者 李凌浩 陈佐忠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2期14-22,共9页
概述了草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一般特征,介绍了一个草地碳循环的分室模型;对世界草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输入量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初步讨论了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分室模型 碳输入 贮量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 被引量:74
9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胥灿辉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1-15,共5页
 对广西中部丘陵区不同年龄阶段(8年生、14年生、23年生、38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生物量和碳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马尾松幼龄林(8年生)、中龄林(14年...  对广西中部丘陵区不同年龄阶段(8年生、14年生、23年生、38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生物量和碳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马尾松幼龄林(8年生)、中龄林(14年生)、近熟林(23年生)、成熟林(38年生)生物量分别为32.0、108.0、186.6、197.4t·hm-2,相应地其碳贮量分别为15.896、53.788、94.357、98.708t·hm-2;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林的凋落物现存量和碳贮量大小顺序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土壤—植物系统的碳贮量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马尾松幼龄、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等不同年龄阶段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59、17.63、19.55和9.57t·hm-2a-1,年碳固定量分别为4.404、9.072、9.997和4.912t·hm-2a-1;适度间伐后,林分的生物量和碳贮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生物量 净生产量 碳素动态 碳固定量 碳贮量
下载PDF
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 被引量:81
10
作者 马炜 孙玉军 +2 位作者 郭孝玉 巨文珍 穆景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659-4667,共9页
基于7—41 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所占比例增加,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根茎比(R)等参数分布... 基于7—41 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所占比例增加,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根茎比(R)等参数分布正常。林下植被层、倒落木质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增加趋势。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林下植被层。未成林期、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群落的碳储分别为6.585、66.934、90.019、125.103、162.683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3.254、58.521、78.086、108.02、138.096 t.hm-2,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10.859、1.988 t.hm-2。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占总量的平均比率分别为85.99%、2.17%和11.85%。在不同发育阶段群落和乔木层碳储量的年生产力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中龄林的碳储量累积速率高于幼龄林及成熟林,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0.940、3.889、3.615、3.628、3.968 t.hm-2,乔木层年生产力分别为0.465、3.39、3.137、3.133、3.368 t.hm-2。林下植被层年生产力呈"U"形变化,平均值为0.079 t.hm-2。倒落木质物层的年生产力呈线性增长,平均值为0.423 t.hm-2。研究认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碳储量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碳平衡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王金叶 车克钧 蒋志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林分样地调查 ,采用收割法测定标准木各器官生物量 ,并建立生物量相对模型 ,利用模型和样地及树干解析资料 ,推算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为 2 0 3.0 8t/ hm2 ,其中乔木层占 87.41 % ,下木层占 0 .6 1 % ,活地被物层为 0 .32 t/ hm2 ;并... 通过林分样地调查 ,采用收割法测定标准木各器官生物量 ,并建立生物量相对模型 ,利用模型和样地及树干解析资料 ,推算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为 2 0 3.0 8t/ hm2 ,其中乔木层占 87.41 % ,下木层占 0 .6 1 % ,活地被物层为 0 .32 t/ hm2 ;并通过生物量各组分碳含量测定推算出青海云杉林贮存 CO2 1 2 1 9.2 3t/ hm2 ,其中土壤贮存占 6 9.6 1 % ,林分贮存占 30 .39% ;年净固定大气 CO2 9.85 t/ hm2 ,其中有 6 0 .6 1 %贮存在林分内 ,有 39.39%通过有机体凋落以枯落物及分解残留物等形式贮存在土壤内 ;森林土壤既是极为重要的碳“汇”,又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碳“源”;由于长期封育保护 ,人为干扰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贮量 CO2吸收量 生物量 青海云杉林 碳平衡
下载PDF
过去50年中国竹林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71
12
作者 陈先刚 张一平 +1 位作者 张小全 郭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18-5227,共10页
竹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植被类型。中国是世界竹林分布中心,有39个属500多个竹种,竹林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453900hm2增长到本世纪初的4842600hm2(未计入台湾数据),增加了97.34%。调研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竹林)的面积、生... 竹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植被类型。中国是世界竹林分布中心,有39个属500多个竹种,竹林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453900hm2增长到本世纪初的4842600hm2(未计入台湾数据),增加了97.34%。调研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竹林)的面积、生物量、碳密度、土壤有机碳等要素的研究成果,经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竹林的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碳密度。在此基础上,依据过去6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相关数据资料,计算出过去50a中国竹林碳储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我国竹林碳储量在过去50a呈增加趋势,其中1950~1962期间为322.65TgC;1977~1981期间为431.15TgC;1984~1988期间为469.30TgC;1989~1993期间为499.25TgC;1994~1998期间为555.57TgC;1999~2003期间为639.32TgC。越到后期增加越快。预期随着中国森林面积的增加,竹林碳储量仍将继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生物量 碳密度 碳储量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 被引量:64
13
作者 马文红 韩梅 +3 位作者 林鑫 任艳林 王志恒 方精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95,共4页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大范围的实测研究,以估算该地区草地植被的碳储量。主要结果如下:(1)内蒙古温带草地总面积为58.46×106hm2,总植被碳储量为226.0±13.27Tg C(1 Tg=1012g),平均碳密度为3.44Mg C.hm-2;(2)地下根系储存的碳是地上碳储量的6倍左右,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33.22±1.75和193.88±12.6 Tg C,平均碳密度分别是0.51和2.96 MgC.hm-2;(3)不同草地类型的碳储量差异较大,典型草原最大(113.25 Tg C),占草地总碳储量的50%,其次是草甸和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碳储量最低(15.37 Tg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温带草地 植被碳储量 地上碳储量 地下碳储量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14
作者 明安刚 张治军 +3 位作者 谌红辉 张显强 陶怡 苏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共6页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7%,11.78%和14.49%,林下植被层分别低于对照20.82%,19.80%和0.20%,凋落物层分别低于对照15.81%,2.87%和27.31%;间伐对土壤层碳贮量和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土壤碳贮量和增加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的趋势,土壤碳贮量分别低于对照4.15%,1.83%和5.53%,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分别高出对照2.62%,4.19%和3.58%,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间伐措施对各器官碳贮量在乔木层的分配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均表现为树干(53.38%~ 60.12%)>树根(15.70%~ 16.74%)>树皮(12.88%~ 14.38%)>树枝(7.53%9.12%)>树叶(2.27%~ 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马尾松 人工林 生物量 碳贮量 分配
下载PDF
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62
15
作者 樊登星 余新晓 +3 位作者 岳永杰 牛丽丽 高志亮 马莉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17-120,共4页
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北京市不同时段的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碳储量由1988年的532万t增加到2003年的852万t,平均每年以4.00%... 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北京市不同时段的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碳储量由1988年的532万t增加到2003年的852万t,平均每年以4.00%的速率递增,这说明北京市森林起着碳汇作用。全市森林总碳储量中,阔叶林碳储量的贡献最大,其中,栎类、杨树占主导地位;全市森林碳储量中幼、中龄林所占比重大,而且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龄级的碳密度均呈减少趋势。因此,在实施各重点造林工程的同时加强对现有森林的抚育和管理,将会使北京市森林碳汇能力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蓄积量 碳储量 碳密度 碳动态
下载PDF
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森林生物碳储量 被引量:69
16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6 位作者 魏书精 魏书威 文正敏 孙龙 罗斯生 王立明 马洪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45-5760,共16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产生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将5种林型分...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产生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将5种林型分龄组分别对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各组分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含碳率和生物碳储量进行测定和计量估算,并从林分水平上,采用分龄组的方法,计量估算了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兴安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20、50.96、95.80t/hm2和109.33t/hm2;白桦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36、30.67、41.62t/hm2和64.35t/hm2;樟子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9.89、59.92、90.01t/hm2和117.08t/hm2;蒙古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1.17、11.90、34.94t/hm2和59.49t/hm2;山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1.81、28.58、42.84t/hm2和64.39t/hm2。研究发现: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森林生物碳储量均随着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增长而增加,但不同林型的碳汇功能存在差异,同一种林型在不同林龄的生物碳储量增幅差异亦较大。尤其是大兴安岭目前林分质量比较差,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林分加以更好地抚育和管理,该区森林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碳汇功能将进一步增强,大兴安岭在国家的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将发挥更重要的碳汇功能,对此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增汇管理策略与管理路径。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森林生物碳储量对区域碳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在未来营林、造林活动中充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典型林型 大兴安岭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碳汇管理措施
下载PDF
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59
17
作者 马明东 江洪 刘跃建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39,共6页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9gC·g^-1,树...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9gC·g^-1,树皮0.4654gC·g^-1,树枝0.5232gC·g^-1,树叶0.4958gC·g^-1,树根0.4931gC·g^-1,灌木层0.4989gC·g^-1,草本层0.4733gC·g^-1,苔藓层0.4143gC·g^-1,枯落物层0.3882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227.59t·hm^-2,其中乔木层91.33t·hm^-2,占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40.13%,灌木层0.38t·hm^-2,只占0.17%,草本层1.71t·hm^-2,占0.76%,苔藓层0.63t·hm^-2,占0.28%,枯落物层0.66t·hm^-2,占0.29%,林地土壤(0-80cm)碳贮量为132.88t·hm^-2,占58.40%;其碳库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0-80cm)〉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苔藓层〉灌木层;楠木林分净生产量为8.5706t·hm^-2a^-1,其中乔木层净生产量为6.6691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7.82%。楠木林分碳素年固定量4.2536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固定量3.5736t·hm^-2a^-1,占林分总量的8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人工林 生物量 碳含量 净生产量 碳贮量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5
18
作者 张继旭 张继光 +8 位作者 张忠锋 王瑞 高林 戴衍晨 孟贵星 王树键 马强 许倩 申国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1,共6页
为探讨秸秆生物炭在植烟土壤的应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适量生物炭(0.2%-1.0%)有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茎、叶生物量的... 为探讨秸秆生物炭在植烟土壤的应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适量生物炭(0.2%-1.0%)有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茎、叶生物量的增加,而较高的添加量(5.0%)则有抑制作用;但烟株根系发育与此不同,其根系生物量与根冠比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添加量5.0%时烤烟根系生物量及根冠比最高。此外,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活性有机碳的增加效果没有总有机碳明显。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下降或变化不大。因此,生物炭施用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土壤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生物炭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后续还需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来系统研究其对烟草生长发育的正负效应及其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烤烟 生物量 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Ecosystem carbon stocks and their changes in China's grasslands 被引量:61
19
作者 Anwar MOHAMMAT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7期757-765,共9页
The knowledge of carbon(C) stock and its dynamics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China's terrestrial C cycle.To date,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n C balance in China's grassla... The knowledge of carbon(C) stock and its dynamics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China's terrestrial C cycle.To date,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n C balance in China's grasslands is still lacking.By reviewing published literature,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ecosystem C stocks(both vegetation biomass and soil organic C) and their changes in China's grasslands.Our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biomass C density(C stock per area) of China's grasslands differed greatly among previous studies,ranging from 215.8 to 348.1 g C m-2 with an average of 300.2 g C m-2.Likewise,soil C density also varied greatly between 8.5 and 15.1 kg C m-2.In total,ecosystem C stock in China's grasslands was estimated at 29.1 Pg C.(2) Both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ecosystem C changes in China's grasslands differed greatly among previous studies.According to recent reports,neither biomass nor soil C stock in China's grasslands showed a significant change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indicating that grassland ecosystems are C neutral.(3) Spati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grassland biomas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while changes in soil C stocks exhibited close associations with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xture.Human activities,such as livestock grazing and fencing could also affect ecosystem C dynamics in China's grass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grasslands biomass carbon SINK CLIMATE change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texture TEMPERATE grasslands
原文传递
近20年辽宁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57
20
作者 王雪军 黄国胜 +2 位作者 孙玉军 付晓 韩爱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757-4764,共8页
利用辽宁省第3次(1984—1988年)至第6次(1999~2003年)4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按优势树种(组)建立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测算辽宁省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同时,通过植物分子式的方法确定不同树种的含碳量参数,进而对辽宁省... 利用辽宁省第3次(1984—1988年)至第6次(1999~2003年)4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按优势树种(组)建立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测算辽宁省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同时,通过植物分子式的方法确定不同树种的含碳量参数,进而对辽宁省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84~2000年,辽宁省森林碳储量从1984年的51.82Tg C增加到2000年的70.30Tg C,年均增长1.16Tg C,森林的碳汇作用显著,尤其是在1990~1995年间的碳汇作用最强。在研究时段内,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0.61Mg C/hm^2,并呈现出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但低于全国平均值,这与目前辽宁省的林龄结构幼、中龄林所占比重很大有关。随着林龄结构的改善,森林成熟度不断增加,碳储量和碳密度会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生物量 碳储量 碳密度 碳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