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性状污泥填埋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马建立 赵由才 +3 位作者 张华 魏云梅 牛冬杰 柴晓利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0-53,共4页
根据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污泥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泥分为生化污泥和化学污泥,提出了生化污泥与矿化垃圾混合填埋,化学污泥固化填埋两种污泥填埋工艺。研究表明,生化污泥与矿化垃圾按10∶7的比例进行混合填埋可以达到污泥填埋... 根据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污泥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泥分为生化污泥和化学污泥,提出了生化污泥与矿化垃圾混合填埋,化学污泥固化填埋两种污泥填埋工艺。研究表明,生化污泥与矿化垃圾按10∶7的比例进行混合填埋可以达到污泥填埋的土力学要求,并可加速污泥厌氧产气反应和有机质的降解,缩短污泥稳定化的时间;污泥固化填埋采用一种新型的M1镁系胶凝固化剂,加入量为5%时,可以达到污泥的填埋要求,并对污泥中的重金属具有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填埋 生化污泥 化学污泥 矿化垃圾 污泥固化
下载PDF
污泥-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冬艳 李娟 +6 位作者 江萍 黄朝晖 邵嘉慧 石美 张良 郭彩阳 郑建中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31-5936,共6页
以石化企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干化剩余污泥为原料,大同烟煤作辅助添加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烟煤基活性炭,探讨了活化剂(ZnCl_2)用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条件对所制备的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衡量指标,... 以石化企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干化剩余污泥为原料,大同烟煤作辅助添加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烟煤基活性炭,探讨了活化剂(ZnCl_2)用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条件对所制备的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衡量指标,当污泥∶烟煤(质量比)=1∶1时获得制备污泥-烟煤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渍液为ZnCl_2∶原料(质量比)=2∶1,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990 mg·g^(-1),比表面积为836m^2·g^(-1),产率为46.6%。同时,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所制备的污泥-烟煤基活性炭对苯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污泥-烟煤基活性炭投加量为2.0 g·L^(-1)时,4 h后达到吸附平衡,离子强度对吸附容量没有显著的影响,溶液pH在4~10范围内对苯酚有较好吸附,pH=6时苯酚吸附容量为138.9 mg·g^(-1)。与同类吸附剂相比,制备的污泥-烟煤基活性炭可高效吸附水溶液中的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污泥 烟煤 化学活化 活性炭 碘值 苯酚吸附
原文传递
重金属离子对生物污泥活性的抑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庆祥 林喆 徐永伟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38-40,共3页
研究了工业废水中常见的Cd^(2+)、Ni^(2+)、Cr^(6+)、Zn^(2+)、Cu^(2+)、Al^(3+)和Fe^(3+)七种重金属离子对生物污泥的抑制作用。发现其抑制的机理各不相同,前五种为不可逆抑制,污泥经过洗涤,活性不易恢复,而后二种为可逆抑制,污泥洗涤... 研究了工业废水中常见的Cd^(2+)、Ni^(2+)、Cr^(6+)、Zn^(2+)、Cu^(2+)、Al^(3+)和Fe^(3+)七种重金属离子对生物污泥的抑制作用。发现其抑制的机理各不相同,前五种为不可逆抑制,污泥经过洗涤,活性不易恢复,而后二种为可逆抑制,污泥洗涤后,活性能基本恢复。试验还发现,几种金属离子同时存在时,抑制性比单一金属离子强。金属离子会在污泥中积聚,因此,即使废水中浓度很低,长期接触也会使生物污泥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抑制 活性 污泥
下载PDF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除磷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勇 黄勇 潘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2-56,共5页
采用双循环两相生物脱氮除磷工艺(BICT)进行除磷试验研究。双循环两相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由独立设置的前置厌氧反应器、悬浮生长的主反应器、附着生长的硝化反应器及介于主反应器和硝化反应器之间的沉淀池组成。在改变四种运行参数(泥龄... 采用双循环两相生物脱氮除磷工艺(BICT)进行除磷试验研究。双循环两相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由独立设置的前置厌氧反应器、悬浮生长的主反应器、附着生长的硝化反应器及介于主反应器和硝化反应器之间的沉淀池组成。在改变四种运行参数(泥龄、充水比、上清液回流比、运行时序)的条件下,对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的除磷能力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试验研究。试验用反应器总体积为70L,连续运行210d。试验原水为市政污水。结果表明:BICT工艺通过缩短主反应区的运行泥龄,在不降低系统脱氮效率的基础上,强化了系统的除磷能力。当泥龄从20d降低至5d时,系统的除磷效率由76.5%提高至89.3%。缩短泥龄使主反应区的充水比得以提高,容积利用率增加;充水比可由最初的33%增加至60%。硝化液回流比由100%提高到200%时,系统的除磷效率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硝化液回流比对系统除磷能力影响较小;在循环周期中增加后曝气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过剩摄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T 除磷 生物污泥 泥龄
下载PDF
循环水微生物的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宇辉 《乙烯工业》 CAS 2002年第2期63-65,共3页
针对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循环水2001年出现的生物粘泥量严重超标现象,从工艺介质泄漏,杀菌剂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论述了粘泥产生的危害及采取相应措施后的效果。
关键词 循环水 微生物控制 生物粘泥滋生 危害 原因分析 措施 乙烯生产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生物污泥电渗透脱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于晓艳 王润娟 +2 位作者 支苏丽 张书廷 马德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共5页
污泥脱水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单元操作,其脱水程度直接关系到污泥后续的处理成本及资源化利用价值。电渗透脱水技术对于机械难脱水的污泥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受污泥性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对城市污水厂生... 污泥脱水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单元操作,其脱水程度直接关系到污泥后续的处理成本及资源化利用价值。电渗透脱水技术对于机械难脱水的污泥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受污泥性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对城市污水厂生物污泥进行厌氧培养,考察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及分布对污泥电渗透脱水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与电渗透脱水后污泥最终的含水率呈正相关性;当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为3.6时,污泥电渗透脱水后的含水率从75%降到58%;且当污泥表面电荷值较负(-0.92 meq/gDS)即污泥絮体之间结合力较弱时,污泥电渗透脱水后的含水率较低,污泥脱水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泥 电渗透脱水 胞外聚合物 表面电荷
原文传递
生物污泥还原钢铁厂含锌粉尘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汝飞 张飞虎 +2 位作者 孟东祥 龙红明 李家新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2,共9页
钢铁尘泥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之一,如果直接堆放或排放,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尘泥中的有价元素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钢铁厂面临的严重问题。火法工艺在钢铁尘泥的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泛,... 钢铁尘泥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之一,如果直接堆放或排放,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尘泥中的有价元素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钢铁厂面临的严重问题。火法工艺在钢铁尘泥的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泛,在火法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生物污泥中的碳代替煤粉/焦粉作为还原剂对钢铁含锌粉尘进行还原处理的新思路。在模拟转底炉的条件下进行了高温还原试验,选取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3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尘泥含碳团块中铁氧化物和锌氧化物的高温自还原规律。采用XRD、SEM、GC/MS和XRF等手段对反应前后团块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尘泥含碳团块的金属化率和锌脱除率随着生物污泥所占质量比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尘泥含碳团块的金属化率和锌脱除率先增加,20 min后趋于稳定。当电炉灰和生物污泥的质量比为1∶0.69、反应温度为1300℃、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尘泥含碳团块的金属化率可达98.48%,锌脱除率可达98.95%。这说明利用生物污泥还原钢铁含锌粉尘,可以实现有价元素锌的回收,还原后得到的金属化团块可返回到钢铁生产流程中,实现钢铁尘泥中铁元素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粉尘 生物污泥 自还原反应 金属化率 锌脱除率 资源化利用
原文传递
两种污泥基吸附剂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志辉 田家宇 +2 位作者 梁恒 李君敬 李圭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9-91,共3页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物污泥与化学污泥为原材料,并将两种污泥分别按质量比为1∶3浸渍于18.0 mol/L的浓硫酸中,在550℃下活化1 h,可以制备出具有发达孔容的吸附剂。采用制备的吸附剂处理城市污水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化学污泥...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物污泥与化学污泥为原材料,并将两种污泥分别按质量比为1∶3浸渍于18.0 mol/L的浓硫酸中,在550℃下活化1 h,可以制备出具有发达孔容的吸附剂。采用制备的吸附剂处理城市污水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化学污泥基吸附剂在投加量为1.5 g/L时对浊度、NH 4+-N、TP、UV254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7%、8.89%、74.6%、67.1%和77.9%,均优于生物污泥基吸附剂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此外,由于富含Fe、Al金属氧化物,化学污泥基吸附剂对浊度、总磷、COD的去除率也均高于商品活性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泥 化学污泥 吸附剂
原文传递
造纸污泥深度脱水装备的应用试验:太阳纸业污泥半干化脱水 被引量:1
9
作者 应广东 乔军 +1 位作者 吴朝军 管全红 《中华纸业》 CAS 2012年第4期11-13,共3页
造纸污泥是造纸厂废水处理后排放出来的终端产物,包括初沉污泥、生化污泥和脱墨污泥。
关键词 麦草制浆沉淀污泥 生化污泥 脱墨污泥 深度脱水 半干化 出料干度 可压缩性 带式压榨机
下载PDF
高碳氮比下生物污泥增脂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怡 冯莎 +1 位作者 赵景婵 夏四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4-28,共5页
通过对污水生物污泥在不同碳氮比(70、140和210)基质条件下的连续培养,研究生物污泥增脂的历程及其对后续制取生物柴油的影响,并考察在此过程中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C/N值条件下培养的生物污泥制取生物柴油过程中,生物... 通过对污水生物污泥在不同碳氮比(70、140和210)基质条件下的连续培养,研究生物污泥增脂的历程及其对后续制取生物柴油的影响,并考察在此过程中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C/N值条件下培养的生物污泥制取生物柴油过程中,生物柴油产量均在培养5 d时达到最大,且碳氮比值越高则生物柴油产量越大,碳氮比值为70、140和210条件下培养的生物污泥原位酯化制取的生物柴油产率分别为4.65%、5.53%、6.59%,为原始污泥制取生物柴油产率的3.58、4.25和5.07倍;且此时污泥中各脂肪酸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其中油酸含量明显增加,大约占脂肪酸总量的40%。与此同时,与原始污泥相比,高碳氮比基质培养后的污泥中主导微生物倾向于酵母菌,且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从第5天开始迅速升高。综上所述,C/N值为210条件下培养5 d时的生物污泥制取生物柴油的产率最大、脱水预处理最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泥 高碳氮比 培养 生物柴油
原文传递
炼油厂冷却水系统在线清洗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金圣 陈军 +1 位作者 聂明 晨新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0-62,共3页
介绍了大庆炼化公司第三循环水场在线清洗的方案制定过程及清洗结果。分析了炼油系统影响换热器热交换能力的主要因素,特别强调了换热器物料侧物料污垢对换热器热交换效率的影响有时甚于水污垢带来的影响。而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黏泥的... 介绍了大庆炼化公司第三循环水场在线清洗的方案制定过程及清洗结果。分析了炼油系统影响换热器热交换能力的主要因素,特别强调了换热器物料侧物料污垢对换热器热交换效率的影响有时甚于水污垢带来的影响。而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黏泥的产生主要是因系统发生漏油事故所致。因此,在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原油缓蚀剂的选择和使用,保持物料的清洁度。对原油加工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清洗 生物黏泥 漏油 腐蚀
下载PDF
以蓝铁矿形式从污水或污泥中回收磷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唯一 操家顺 王苏娜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2期27-34,71,共9页
由于当前磷资源短缺以及其回收方法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开发从废水或污泥中回收磷的可行技术。近来,蓝铁矿[Fe_(3)(PO_(4))_(2)·8H_(2)O]凭借其易于获得和可观的经济价值而备受国内外关注。蓝铁矿的生成除了富铁、富磷的条件以外,还... 由于当前磷资源短缺以及其回收方法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开发从废水或污泥中回收磷的可行技术。近来,蓝铁矿[Fe_(3)(PO_(4))_(2)·8H_(2)O]凭借其易于获得和可观的经济价值而备受国内外关注。蓝铁矿的生成除了富铁、富磷的条件以外,还需要还原性环境以及中性条件的pH。实践中,污水厂的运行条件恰好满足蓝铁矿生成的内外因素,在污泥中也多次报道有蓝铁矿的存在。为推动蓝铁矿形式的磷回收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蓝铁矿的化学性质、回收潜力、生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回收手段阐述从废水中以蓝铁矿形式回收磷的可行性。并对今后以蓝铁矿形式的磷回收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明晰蓝铁矿生成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增大所生成蓝铁矿尺寸、强化或开发分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回收 蓝铁矿 生物污泥 厌氧环境 分离技术
下载PDF
核苷酸厂废水生物污泥成分分析及资源化利用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丁香 吴振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982-21985,共4页
[目的]研究核苷酸厂污水处理生物污泥的特征与成分及其组分利用策略。[方法]以核苷酸厂污水处理生物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污泥各种理化性质指标、营养成分以及部分有害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该生物污泥pH值为7.34,呈弱碱性,含水率达82%... [目的]研究核苷酸厂污水处理生物污泥的特征与成分及其组分利用策略。[方法]以核苷酸厂污水处理生物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污泥各种理化性质指标、营养成分以及部分有害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该生物污泥pH值为7.34,呈弱碱性,含水率达82%以上。污泥中有机质、N、P、K等营养成分丰富,挥发酚及细菌总数低于城镇污水污泥行业标准限值。重金属Zn、Cr、Ni的含量高于多种土壤施用标准限值,Zn含量最高,为5 499.98 mg/kg干重,Cu、Cd的含量低于行业标准限值;Pb含量高于园林绿化用泥质酸性土壤及农用A级泥质的施用限值,却低于土地改良用及农用泥质碱性土壤的施用限值;Cu、Zn、Pb、Ni和Cr主要分布在稳定态,Cd分布在不稳定态,但其总量低于相关标准限值,影响不大。[结论]该污泥具有资源化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泥 成分分析 重金属 离子形态 资源化
下载PDF
乙二醇装置T-320水系统微生物污染与防治研究
14
作者 杨海燕 李新 +2 位作者 吕慧 王伟 付玉琴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6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解决生物粘泥堵卷填料的问题,对T-320塔釜填料蒸煮前后微生物污染程度进行评判,从温度、水质的检测分析、营养源、消泡剂的性能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对鸭20水系统微生物生长原因进行系统排查。针对现场情况,开展针对性杀菌... 为解决生物粘泥堵卷填料的问题,对T-320塔釜填料蒸煮前后微生物污染程度进行评判,从温度、水质的检测分析、营养源、消泡剂的性能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对鸭20水系统微生物生长原因进行系统排查。针对现场情况,开展针对性杀菌评价试验,筛选评价出杀菌剂的种类为1号非氧化性杀菌剂及合适的投加浓度为300mg/L,杀菌处理时间控制在24~48h。通过详尽调查和试验研究,为装置提供了一份技术解决方案,为解决T-320水系统微生物污染堵塞填料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乙二醇装置的安稳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装置 填料 生物粘泥 微生物 水冷换热器杀菌剂
下载PDF
抑制食品行业循环冷却水生物黏泥形成的探讨
15
作者 何社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6-67,共2页
介绍在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抑制生物黏泥形成的经验和方法 ,用 Na OH调 p H至 8.5 ,维持运行一段时间 ,待 p H自然下降至 7.5时 ,加 HCl调 p H至 6 .5 ,然后加入 Na Cl、Cu SO4 、双乙酸钠混合药剂 ,利用药剂交替使用和相互之间的协同效应... 介绍在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抑制生物黏泥形成的经验和方法 ,用 Na OH调 p H至 8.5 ,维持运行一段时间 ,待 p H自然下降至 7.5时 ,加 HCl调 p H至 6 .5 ,然后加入 Na Cl、Cu SO4 、双乙酸钠混合药剂 ,利用药剂交替使用和相互之间的协同效应来抑制生物黏泥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行业 循环冷却水 生物黏泥 水处理 化学药剂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造纸污泥的近况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志健 李娜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新兴且非常有效的有机废物处理方法。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造纸污泥处理研究中的应用、SCWO的流程及其特点。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 造纸污泥 污泥处理
下载PDF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BICT)除磷中试试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潘杨 黄勇 +2 位作者 李勇 薛燕 杨志斌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共3页
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它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增设独立的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微生物的分相培养,对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很大的潜力。通过对城市污水的试验,... 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它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增设独立的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微生物的分相培养,对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很大的潜力。通过对城市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负荷和运行条件下TP去除率可达90%,出水TP浓度可控制在1·0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T 除磷 生物污泥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生物质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宇程 刘骞 +3 位作者 陈菊 吕忠祥 汤历平 石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041-6049,共9页
针对传统技术制备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不高、吸附值低等不足,通过在污泥中添加核桃壳以改善污泥原料缺陷,研究了活化剂种类、核桃壳加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浓度及浸渍比等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制备条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制... 针对传统技术制备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不高、吸附值低等不足,通过在污泥中添加核桃壳以改善污泥原料缺陷,研究了活化剂种类、核桃壳加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浓度及浸渍比等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制备条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制备出了高吸附性能的生物质污泥复合活性炭。结果表明:选择氯化锌作为活化剂,核桃壳加量20%、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60 min、活化剂浓度2.5 mol·L-1、浸渍比1∶2.5为最优化制备条件。制备出的生物质污泥复合活性炭碘吸附值为574.11 mg·g-1,产率为43.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污泥活性炭 污泥 碘值 产率
原文传递
不同污泥回流工况下沉淀池的生化净水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煜 刘浔 杨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1,共3页
微污染源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后,出水中携带的硝化细菌和异养细菌等微生物在后续沉淀单元产生的生物作用使沉淀池净水效果得到强化;通过采取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措施,使得生物净水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对比试验期间,生物预处理出水CODM... 微污染源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后,出水中携带的硝化细菌和异养细菌等微生物在后续沉淀单元产生的生物作用使沉淀池净水效果得到强化;通过采取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措施,使得生物净水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对比试验期间,生物预处理出水CODMn平均值为4.24mg·L-1,在无生物污泥回流、有生物污泥回流工况下,沉淀池出水CODMn平均值分别为2.81mg·L-1、1.98mg·L-1,沉淀池出水相对生物预处理出水CODM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33.6%、53.4%,去除效果得到显著改善;采取污泥回流后沉淀池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也较采取污泥回流前有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泥回流 生物作用 CODMN NH3-N 浊度
下载PDF
液氮冻融破碎生物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杰 张秀红 +2 位作者 李星泊 苗笑娟 周集体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利用城市剩余生物污泥,采用液氮冻融破碎、提取液提取的方法制备了生物污泥絮凝剂。对絮凝剂的制备条件及其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氮冻融破碎,pH为1.0的稀盐酸溶液作为提取液提取所制备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效率... 利用城市剩余生物污泥,采用液氮冻融破碎、提取液提取的方法制备了生物污泥絮凝剂。对絮凝剂的制备条件及其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氮冻融破碎,pH为1.0的稀盐酸溶液作为提取液提取所制备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8.5%。液氮冻融破碎的次数对絮凝剂制备没有明显影响。同时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以及絮凝体系的pH对絮凝剂絮凝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生物污泥 生物絮凝剂 液氮 冻融破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