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硒食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杨旭 董文宾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2091-2097,共7页
富硒食品是膳食补硒的主要来源。硒元素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必需组成部分而在人体中发挥着保护细胞膜、抗癌、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与富硒食品特殊的保健功效紧密相关。随着对全球范围内普遍缺硒问题的认识愈来愈清晰,... 富硒食品是膳食补硒的主要来源。硒元素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必需组成部分而在人体中发挥着保护细胞膜、抗癌、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与富硒食品特殊的保健功效紧密相关。随着对全球范围内普遍缺硒问题的认识愈来愈清晰,如何科学合理、健康安全地补硒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天然或人工富硒资源中硒元素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从天然资源中硒的形态分析、富硒组分的生物活性评价和开发、硒元素的人工转化等方面论述了富硒食品的研究开发进展,为富有机硒食品作为补硒营养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食品 形态分析 生物活性 人工转化
下载PDF
秸秆分层多级转化液体燃料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洪章 徐建 +1 位作者 姚建中 李佐虎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目前,秸秆主要作为性质单一组分的纤维素原料而采用生物转化法或快速热解法加以利用。生物转化法主要利用纤维素,而利用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较困难;快速热解生物质又使部分组分低值利用,而且得到的生物油品质低。为解决单一的生物或热转化... 目前,秸秆主要作为性质单一组分的纤维素原料而采用生物转化法或快速热解法加以利用。生物转化法主要利用纤维素,而利用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较困难;快速热解生物质又使部分组分低值利用,而且得到的生物油品质低。为解决单一的生物或热转化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秸秆分层多级转化液体燃料的新构思,即以秸秆“组分分离、分级定向转化”为核心,将生物转化和热转化有机结合多级转化生产燃料酒精与生物油。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经过汽爆处理后,采用高浓度发酵 分离乙醇耦合系统,可降低纤维素酶用量,提高了纤维素酶解效率,而且简化操作过程,使蒸馏前乙醇浓度达到6 0 %以上。发酵乙醇剩余物再经热解后,不但热解温度较原秸秆明显降低,而且所得生物油品质有了明显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组分分离 分级转化 生物转化 快速热解 酒精 生物油
下载PDF
利用可再生纤维素资源生物转化生成木糖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昆山 吴绵斌 夏黎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4-78,共5页
每年农林业生产都会产生大量含半纤维素的废料 ,如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传统的采用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的方法需要经过多步提纯 ,然后通过精制木糖加氢制备 ,成本很高。利用微生物直接转化水解液中的木糖生成木糖醇已成为目前研究... 每年农林业生产都会产生大量含半纤维素的废料 ,如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传统的采用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的方法需要经过多步提纯 ,然后通过精制木糖加氢制备 ,成本很高。利用微生物直接转化水解液中的木糖生成木糖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资源 半纤维素 生物转化 木糖醇 水解液 发酵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转化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尉 刘立国 武书彬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13期8-12,共5页
由丰富的木质纤维素资源制备乙醇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某些物理、化学因素阻碍了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转化和利用。预处理引起物理和/或化学上的变化,主要目的是改变或去除各种结构和(或)... 由丰富的木质纤维素资源制备乙醇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某些物理、化学因素阻碍了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转化和利用。预处理引起物理和/或化学上的变化,主要目的是改变或去除各种结构和(或)化学障碍,增加纤维素酶解率和转化效果,是一系列纤维素乙醇转化技术中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就纤维素乙醇生物转化预处理研究的新进展及新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燃料乙醇 预处理 生物转化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东海 华煜 +1 位作者 武博然 戴晓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36,共9页
有机固废资源化是我国减污降碳和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综述了我国不同来源有机固废的产量与处理现状,梳理了我国无废城市、减污降碳等有机固废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有机固废易腐败、高含水的特性,以及... 有机固废资源化是我国减污降碳和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综述了我国不同来源有机固废的产量与处理现状,梳理了我国无废城市、减污降碳等有机固废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有机固废易腐败、高含水的特性,以及污染和资源双重属性,提出了以无害化为目标、以资源化为手段的基本理念。总结分析了有机固废作为多介质、多组分交互的复杂体系,在生物转化、热化学转化、固液分离、产物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技术难点,并提出了有机固废未来重点突破方向,旨在为我国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处置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废 资源化 生物转化 固液分离 热化学转化
原文传递
杨树菌材与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志兵 陈代雄 +2 位作者 陈京元 林正保 林亲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42-44,共3页
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以杨树菌材、传统的栎树菌材和栗树菌材为材料在湖北省宜昌县、五峰县、鹤峰县3个栽培点进行了天麻的田间栽培实验.结果表明:蜜环菌在杨树菌材上生长较传统菌材菌丝萌发早,生长粗壮,生长点多;杨树菌材易被蜜环菌... 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以杨树菌材、传统的栎树菌材和栗树菌材为材料在湖北省宜昌县、五峰县、鹤峰县3个栽培点进行了天麻的田间栽培实验.结果表明:蜜环菌在杨树菌材上生长较传统菌材菌丝萌发早,生长粗壮,生长点多;杨树菌材易被蜜环菌分解利用,腐朽程度高;不同菌材对天麻的产量与生物转化率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实验点之间差异显著;在适宜的条件下杨树菌材栽培天麻易获得高产,其产量与生物转化率分别高达4.977 kg/m2和30%.杨树是栽培天麻适合的菌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杨树菌材 传统菌材 生物转化率
下载PDF
生漆精制过程对漆液流变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飞龙 石玉 +1 位作者 张武桥 李昕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1-85,共5页
运用酶学原理和流变学理论研究了生漆精制过程。结果表明体系温度、精制时间以及剪切强度对生漆的流变性都有影响。生漆精制时间越长,漆液的黏度越大;温度对漆液流变性的影响复杂,在低温区(T<45.8℃),随温度升高,漆液流动性增大,漆... 运用酶学原理和流变学理论研究了生漆精制过程。结果表明体系温度、精制时间以及剪切强度对生漆的流变性都有影响。生漆精制时间越长,漆液的黏度越大;温度对漆液流变性的影响复杂,在低温区(T<45.8℃),随温度升高,漆液流动性增大,漆液黏度减小;当温度进一步升高(T>51.3℃),漆液黏度又开始慢慢增大,温度继续升高,黏度又开始降低。在46.8℃时,漆液黏度具有最低黏度;搅拌强度与漆液黏度关系呈曲线变化,在低速搅拌时,漆液黏度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在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体系具有最低黏度,随后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大漆液黏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 流变性 精制 生物转化 超分子相互作用
下载PDF
Biological conversion pathways of sulfate reduction ammonium oxidation in anammox consortia 被引量:8
8
作者 Zhen Bi Deqing Wanyan +1 位作者 Xiang Li Yong Hu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5-25,共11页
For over two decades,sulfate reduction with ammonium oxidation(SRAO)had been reported from laboratory experiments.SRAO was considered an autotrophic process mediated by anammox bacteria,in which ammonium as electron d... For over two decades,sulfate reduction with ammonium oxidation(SRAO)had been reported from laboratory experiments.SRAO was considered an autotrophic process mediated by anammox bacteria,in which ammonium as electron donor was oxidized by the electron acceptor sulfate.This process had been attributed to observed transformations of nitrogenous and sulfiirous compound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Results obtained differed largely for the conversion mole ratios(ammonium/sulfate),and even the intermediate and final products of sulfate reduction.Thus,the hypothesis of biological conversion pathways of ammonium and sulfate in anammox consortia is implausible.In this study,continuous reactor experiments(with working volume of 3.8L)and batch tests were conducted under normal anaerobic(0.2<DO<0.5 mg/L)/strict anaerobic(DO<0.2 mg/L)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biomass proportions to verify the SRAO phenomena and identify possible pathways behind substrate conversion.Key findings were that SRAO occurred only in cases of high amounts of inoculant biomass under normal anaerobic condition,while absent under strict anaerobic conditions for same anammox consortia.Mass balance and stoichiometry were check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thermodynamics proposed by previous studies were critically discussed.Thus anammox bacteria do not possess the ability to oxidize ammonium with sulfate as electron acceptor and the assumed SRAO could,in fact,be a combination of 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 and heterotrophic sulfate reduc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mmox bacteria AUTOTROPHIC biological conversion Sulfate reducing am m onium oxidation (SRAO)
原文传递
鹰嘴豆资源及其异黄酮类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傅樱花 李正磊 刘莹洁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3期130-135,共6页
鹰嘴豆营养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消费食用豆类,对人体有较为突出的保健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鹰嘴豆是食品黄酮类物质的重要来源,其中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其存在形式和代谢方式对其消化吸收性及生物活性有很大影响。本文对... 鹰嘴豆营养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消费食用豆类,对人体有较为突出的保健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鹰嘴豆是食品黄酮类物质的重要来源,其中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其存在形式和代谢方式对其消化吸收性及生物活性有很大影响。本文对鹰嘴豆资源及其营养价值、加工现状进行了综述,对鹰嘴豆异黄酮的种类、存在形式、生物转化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利用鹰嘴豆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异黄酮 生物转化 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胰腺癌伴肝脏寡转移外科治疗的再认识
10
作者 吴鹏飞 何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75,共9页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最大程度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但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常已合并远处转移,其中以肝转移为主。大多数情况下,初诊时即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其标准治疗为姑息性化疗,治疗...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最大程度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但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常已合并远处转移,其中以肝转移为主。大多数情况下,初诊时即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其标准治疗为姑息性化疗,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多药联合化疗方案的实施,部分胰腺癌伴肝脏寡转移患者已通过转化手术治疗获得了生存时间的延长。然而,目前临床医师对胰腺癌伴肝脏寡转移的疾病认知仍不充分,导致其对此类患者所需的治疗方案仍不明确。笔者评述胰腺癌伴肝脏寡转移的定义,总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肿瘤学疗效,并从生物学可切除性角度探讨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转化手术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肝转移 寡转移疾病 生物可切除性 转化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无机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沈明佳 曹晴 +2 位作者 张满杰 景洪宇 赵震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81,共22页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 PTT)具有无创性、选择性高以及毒副作用低等优点,是生物医学领域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 PTT的关键在于找到良好的光热转化剂.金属基纳米材料由于较高的光热转化效率和可调控的表面结构,在该疗法中表现出...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 PTT)具有无创性、选择性高以及毒副作用低等优点,是生物医学领域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 PTT的关键在于找到良好的光热转化剂.金属基纳米材料由于较高的光热转化效率和可调控的表面结构,在该疗法中表现出巨大潜力.同时,某些金属基纳米材料还可作为造影剂用于生物成像,对肿瘤进行诊断和监测,指导PTT对肿瘤进行精确热消融,实现肿瘤的诊疗一体化.本文阐述了无机金属基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归纳了金基、铋基和过渡金属基纳米光热转化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PTT在临床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最后,对金属基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纳米材料 生物成像 光热治疗 诊疗一体化 临床转化
原文传递
酶菌协同发酵中草药渣工艺优化研究
12
作者 刘倩 罗国良 +3 位作者 郭利 李晓成 宋庄 钟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3-69,共7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适宜的酶菌发酵制剂并建立优化发酵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中草药渣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含量。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三个变量分别为初始含水量(45%、50%、55%)、发酵温度(35、37、40℃)和发酵时间(24、48、72 h)... 本研究旨在筛选适宜的酶菌发酵制剂并建立优化发酵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中草药渣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含量。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三个变量分别为初始含水量(45%、50%、55%)、发酵温度(35、37、40℃)和发酵时间(24、48、72 h),研究纤维素酶、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协同混合发酵对药渣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含量变化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酶菌协同发酵咽炎片药渣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水分含量55%,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72 h。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均符合我国饲料卫生生产标准。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有助于提升发酵药渣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渣 生物发酵 酶菌协同 工艺优化 饲料利用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Per2对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及机制
13
作者 李桑柔 刘超利 +3 位作者 岳秀青 杨帆 陈睦虎 钟武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物钟基因Per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VSMC,并将其随机分为Control A组、siRNA组、Per2 siRNA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转染空载siRNA、转染Per2 siRNA(沉默Per2);... 目的 探讨生物钟基因Per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VSMC,并将其随机分为Control A组、siRNA组、Per2 siRNA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转染空载siRNA、转染Per2 siRNA(沉默Per2);将VSMC随机分为Control B组、pcDNA组、pcDNA-Per2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转染空载pcDNA、转染pcDNA-Per2(Per2过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er2蛋白表达以确认转染效率。选择部分VSMC随机分为Control C组、Ang Ⅱ组、Ang Ⅱ+Per2 siRNA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1×10^(-7)mol/L Ang Ⅱ处理48 h、先转染Per2 siRNA后再加入1×10^(-7)mol/L Ang Ⅱ处理48 h;另选部分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 D组、Ang Ⅱ组、Ang Ⅱ+Per2 siRNA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1×10^(-7)mol/L Ang Ⅱ处理48 h、先转染pcDNA-Per2后再加入1×10^(-7)mol/L Ang Ⅱ处理48 h。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SMC内表型转换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骨桥蛋白(OPN)]及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结果 Per2 siRNA组Per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ontrol B组、siRNA组(P均<0.05),pcDNA-Per2组Per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Control组、pcDNA组(P均<0.05),均转染成功。与Control C组比较,Ang Ⅱ组α-SMA、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OPN、LC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ng Ⅱ组比较,Ang Ⅱ+Per2 siRNA组α-SMA、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OPN、LC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ontrol D组比较,Ang Ⅱ组α-SMA、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OPN、LC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ng Ⅱ组比较,Ang Ⅱ+Per2 siRNA组α-SMA、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OPN、LC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生物钟基因Per2可能通过激活细胞自噬参与Ang Ⅱ诱导的VSMC表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Per2基因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D-塔格糖的生理活性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子杰 沈立群 +2 位作者 费康清 陈洲 中西秀树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8,共9页
D-塔格糖是一种重要的稀有己酮糖,其甜度是蔗糖的92%,热量只有蔗糖的三分之一;D-塔格糖分别于2001年和2014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为食品新原料。D-塔格糖具有降低血糖、减少肥胖、改善肠道菌群、抗... D-塔格糖是一种重要的稀有己酮糖,其甜度是蔗糖的92%,热量只有蔗糖的三分之一;D-塔格糖分别于2001年和2014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为食品新原料。D-塔格糖具有降低血糖、减少肥胖、改善肠道菌群、抗龋齿、抗氧化等功能。D-塔格糖作为一种理想功能性甜味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塔格糖的生产成本以及产量一直是限制塔格糖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原因。D-塔格糖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转化法。化学合成法生产D-塔格糖虽然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并且容易生成山梨糖、甘露糖等杂糖,不利于分离纯化。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生物转化法生产D-塔格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因此,系统阐述了以不同底物,如己糖(半乳糖醇、D-半乳糖和D-果糖)、乳糖、多糖(麦芽糊精和淀粉)转化成D-塔格糖的研究进展和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D-塔格糖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塔格糖 生理功能 L-阿拉伯糖异构酶 乳糖 生物转化法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蟹味菇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亮 杨丽维 +3 位作者 班立桐 王玉 郑建龙 陈启永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以蟹味菇为试材,在同一菇房内,选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有差异的第1、3、6层菇架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第6层菇架上的蟹味菇生长状况最好,单瓶产量达168.85g,生物转化率为65.96%;控制精确的环境因子,即温度为15.... 以蟹味菇为试材,在同一菇房内,选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有差异的第1、3、6层菇架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第6层菇架上的蟹味菇生长状况最好,单瓶产量达168.85g,生物转化率为65.96%;控制精确的环境因子,即温度为15.3℃、相对湿度为89.5%、光照强度为870lx、CO2浓度为2 029mg/kg时,可显著提高蟹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味菇 农艺性状 生物学转化率 工厂化栽培
原文传递
木糖醇生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宏阳 周剑 +1 位作者 李泳宁 刘和莲 《海峡药学》 2012年第5期5-8,共4页
介绍了木糖醇合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同时着重介绍了生物法转化葡萄糖生产木糖醇的概况及各自特点;对生物法转化葡萄糖制备木糖醇的发展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木糖醇 生物转化 葡萄糖
下载PDF
Green process of biomass waste derived fluorescent carbon quantum dots for biological imag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17
作者 Haitao Ren Yue Yuan +6 位作者 Abdelkader Labidi Qibing Dong Ke Zhang Eric Lichtfouse Ahmed A.Allam Jamaan S.Ajarem Chuanyi W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82-286,共5页
In the context of the circular economy,the huge amounts of biomass waste should be converted into value-added materials and energy to diminish pollution,atmospheric CO_(2)levels and costly waste disposal.Biological im... In the context of the circular economy,the huge amounts of biomass waste should be converted into value-added materials and energy to diminish pollution,atmospheric CO_(2)levels and costly waste disposal.Biological imaging usually uses expensive and toxic chemicals e.g.,organic dyes,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calling for safer,greener,cheaper fluorescent probes for biological imaging in vitro and in vivo.In these regards,carbon quantum dots(CQDs)-based fluorescent probes using biomass waste as a precursor may have much higher potential.Here we transformed the biomass waste of peach leaves into value-added fluorescent CQDs through a low-cost and green one-step hydrothermal process.The obtained CQDs show excitation-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ith a fluorescence lifetime of 5.96 ns and a quantum yield of 7.71%without any passivation.In addition,the CQDs have a fine size of 1.9 nm with good hydrophilicity and high fluorescent stability over pH 4.0-11.0 range.Fluorescence imaging of in vitro cell cultures and in vivo with zebrafish show that CQDs possess ultra-low toxicity and remarkable performance for biological imaging.Even when CQDs present at a concentration as high as500μg/m L,the organism can still maintain more than 90%activity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and present bright fluorescence.The cheaper,greener,ultra-low toxicity CQDs developed in this work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biological imag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quantum dots Biomass waste biological imaging Bioresource conversion Green extraction
原文传递
多酚类物质全细胞生物氧化染色研究
18
作者 李倍思 成美林 +1 位作者 李政 巩继贤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42,共6页
以多酚化合物为前体物质,通过生物转化形成色素,可实现以低质天然产物为原料对纺织品的生物染色。为提高多酚类物质对纤维的亲和力,促进对织物的上染,采用全细胞生物催化法进行生物氧化,实现多酚化合物的聚合,提高上染率。分析生物氧化... 以多酚化合物为前体物质,通过生物转化形成色素,可实现以低质天然产物为原料对纺织品的生物染色。为提高多酚类物质对纤维的亲和力,促进对织物的上染,采用全细胞生物催化法进行生物氧化,实现多酚化合物的聚合,提高上染率。分析生物氧化染色过程的影响因素,并考察生物氧化染色的效果。结果表明,染色羊毛织物K/S值为20.64,染色锦纶织物K/S值为10.35,且染色后织物具有良好的色牢度、透染性、防紫外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全细胞生物催化 生物氧化 生物转化 染色
下载PDF
进水氨氮负荷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国华 庞毓敏 +2 位作者 范强 陈燕 王洪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22,共5页
进水氨氮负荷是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释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稳定运行的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考察了进水氨氮负荷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缺氧段,进水氨氮负荷的增加... 进水氨氮负荷是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释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稳定运行的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考察了进水氨氮负荷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缺氧段,进水氨氮负荷的增加对好氧段N2O的释放有较大影响,且N2O的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转化率均随进水氨氮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当进水氨氮负荷从45.6g/(m3·d)增加到78.6g/(m3·d)时,系统的总N2O累积释放量和总N2O转化率增加并不明显,仅增加3.95mg、0.99百分点;而当进水氨氮负荷从78.6g/(m3·d)增加到117.6g/(m3·d)时,系统的总N2O累积释放量和总N2O转化率分别增加了25.24mg、4.49百分点。因此,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当进水氨氮负荷偏高(>117.6g/(m3·d))时,系统的N2O释放量可能大幅增加,需要采取减少进水氨氮负荷的方法来避免N2O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进水氨氮负荷 N2O释放 转化率
下载PDF
直接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韵 李福健 成少安 《能源工程》 2017年第5期38-47,共10页
综述了二氧化碳直接还原成甲烷的热点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法、生物法及生物电化学法,阐述了各方法的原理及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生物电化学法的能量转化效率和经济性,指出了直接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 电化学法 生物法 生物电化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