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成矿原理及其在矿物加工过程中的利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兴 王蔚 文应财 《贵州化工》 2007年第3期28-33,53,共7页
碳酸盐的成岩成矿作用主要与微生物作用有关,硫杆菌属在硫化矿中的氧化作用为自身构成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海底锰结核的成因表明超微生物搭建了锰结核的构架。介绍了微生物在浮选和浸出技术中的应用和在这些技术应用中的机理。
关键词 微生物 成矿原理 矿物加工 生物浮选 生物浸出 生物絮凝
下载PDF
生物除铬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鸣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4期115-116,104,共3页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厌氧微生物作为生物絮凝剂吸附六价铬的吸附特性及机理。污泥中的微生物以杆菌为主。污泥吸附沉降性良好。污泥在吸附时间40 min内,不会解析,吸附效果最好。在污泥吸附能力达到饱和时,加入营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吸附能...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厌氧微生物作为生物絮凝剂吸附六价铬的吸附特性及机理。污泥中的微生物以杆菌为主。污泥吸附沉降性良好。污泥在吸附时间40 min内,不会解析,吸附效果最好。在污泥吸附能力达到饱和时,加入营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吸附能力会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铬废水 吸附 生物絮凝剂
下载PDF
EM菌液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朱亮 朱雪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13-15,共3页
有效微生物应用于活性污泥系统中 ,分别进行了EM复壮、EM投加及EM絮凝性能的研究。研究表明 :用糖蜜、蜂蜜及高浓度污水均能有效的复壮EM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EM液 ,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菌群液 活性污泥 复壮 生物絮凝 EM菌液 废水处理
下载PDF
NaCl盐度对A^2/O工艺缺氧区胞外聚合物及生物絮凝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兰河 田蕊 +4 位作者 郭静波 贾艳萍 张海丰 李正 陈子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281-4288,共8页
为了提高含盐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效率和生物絮凝性,考察NaCl盐度对A^2/O工艺缺氧区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为了提高含盐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效率和生物絮凝性,考察NaCl盐度对A^2/O工艺缺氧区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缺氧区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分与结构变化,以期揭示盐度对生物絮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盐度为0~5 g·L^(-1)时,A^2/O缺氧区生物絮凝性良好,重絮凝性(flocculation ability,FA)约为44%,污泥粒径约为45.5μm,EPS含量为52.3~62 mg·L^(-1),PN/PS维持在2.1左右;当NaCl盐度由10 g·L^(-1)增加至40g·L^(-1)时,A^2/O缺氧区生物絮凝性显著降低,FA由40%下降至22%,污泥粒径由43.7μm减小至32.1μm,EPS含量由76.5 mg·L^(-1)增加至101.0 mg·L^(-1),PN/PS由1.5下降至1.3.随着NaCl盐度的增加,通过FTIR分析可知,EPS主要组成基团未发生明显变化,以氨基、酰胺Ⅰ和羧基为主;由XPS分析可知,EPS和Na+相互作用过程中部分基团(如C、O、N基团)发生电荷转移,但其存在形态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反应器 NaCl盐度 缺氧污泥 胞外聚合物(EPS) 生物絮凝性
原文传递
微藻生物采收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0
5
作者 樊华 韩佩 +3 位作者 王菁晗 李昆 黎俊 周文广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6-32,共7页
微藻是一类重要的光合微生物,在能量转化和碳循环中举足轻重。目前,微藻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在固碳控污、生物质能源、食品、医药、饲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备等方面。但仍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解决,其中,微藻采收的高能耗是阻碍微藻产业化... 微藻是一类重要的光合微生物,在能量转化和碳循环中举足轻重。目前,微藻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在固碳控污、生物质能源、食品、医药、饲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备等方面。但仍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解决,其中,微藻采收的高能耗是阻碍微藻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藻在培养液中浓度低、粒径小,传统的沉降、过滤、离心等采收方法都存在效率低或成本高的限制。利用絮凝性藻类、细菌、真菌或者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生物采收技术由于具有安全、无二次污染、采收率高、设备投入和运行能耗与其他方法相比显著降低等优点,目前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采收技术之一。系统地评价了不同微藻采收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阐述了微藻生物采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絮凝性微生物 生物絮凝 采收
下载PDF
城市污水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及后续脱氮中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殿海 吴军 周琪 《四川环境》 2003年第4期26-28,共3页
介绍了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出水的氨氮处理的中试研究。通过试验表明在较低的PAC投加量的情况下 ,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仍然可以使COD和TP的去除率保持在 60 %左右。后续脱氮中试研究也表明 ,新型悬浮填料接触氧... 介绍了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出水的氨氮处理的中试研究。通过试验表明在较低的PAC投加量的情况下 ,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仍然可以使COD和TP的去除率保持在 60 %左右。后续脱氮中试研究也表明 ,新型悬浮填料接触氧化工艺可以在较短停留时间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生物絮凝 化学混凝 悬浮填料 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 污水处理 出水 氨氮处理 后续脱氮
下载PDF
微藻絮凝采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志欣 尚春琼 +3 位作者 胡小丽 成婕 高坤 邓祥元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2-948,共7页
微藻采收是微藻产业化应用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在目前的微藻采收方法中,絮凝采收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利用化学絮凝、生物絮凝、物理絮凝等方法进行微藻采收的相关报道,概述了这些絮凝方法的... 微藻采收是微藻产业化应用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在目前的微藻采收方法中,絮凝采收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利用化学絮凝、生物絮凝、物理絮凝等方法进行微藻采收的相关报道,概述了这些絮凝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比较了这些絮凝方法在絮凝效率、成本、生物安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絮凝法采收微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采收 磁性粒子 生物絮凝 自絮凝
原文传递
兰炭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童三明 刘永军 +2 位作者 杨义普 刘在堂 贾建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8-50,共3页
采用氨氮吹脱—生物絮体吸附—混凝沉淀—改性兰炭吸附的组合工艺对兰炭废水中的氨氮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p H=11,温度35℃,气液比为6 000的条件下,氨氮的吹脱去除率为85%;投加活性污泥,控制废水MLSS为5 g... 采用氨氮吹脱—生物絮体吸附—混凝沉淀—改性兰炭吸附的组合工艺对兰炭废水中的氨氮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p H=11,温度35℃,气液比为6 000的条件下,氨氮的吹脱去除率为85%;投加活性污泥,控制废水MLSS为5 g/L,连续曝气12 h,控制聚合硫酸铁投加质量浓度为1.0~1.5 g/L,p H为6.5~7.5,氨氮去除率为80%;沉淀后出水用改性兰炭吸附,出水氨氮降至10~20 mg/L,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氨氮去除 生物絮体 沉淀 吸附
下载PDF
Fe^(3+)在A^2O工艺缺氧区的转化规律及其对污泥絮凝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兰河 张明爽 +3 位作者 郭静波 贾艳萍 李正 陈子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9-1098,共10页
为了研究铁元素对A^2O工艺污泥絮凝性的影响,考察Fe^(3+)在污泥上清液、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与底泥(Pellet)中的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结合三维荧光光谱(3D-EEM)、原子吸收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Fe的存... 为了研究铁元素对A^2O工艺污泥絮凝性的影响,考察Fe^(3+)在污泥上清液、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与底泥(Pellet)中的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结合三维荧光光谱(3D-EEM)、原子吸收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Fe的存在形态和结构特征,揭示Fe^(3+)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探索Fe^(3+)对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Fe^(3+)(<10 mg·L^(-1))能够提高COD和TN去除率,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污泥生物絮凝性;高浓度Fe^(3+)(10~40 mg·L^(-1))则抑制微生物活性,使EPS总量升高,污泥絮体脱稳,LB、TB层PN/PS是影响污泥絮凝性的关键因素;Fe^(3+)的投加强化生物除磷效率,当Fe^(3+)浓度为40 mg·L^(-1)时,TP去除率为93%。Fe^(3+)在污泥混合液中的分布规律为TB>上清液>LB>SMP,Fe^(3+)在生物体内富集累积,能够改变EPS各层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废水 生物反应器 缺氧污泥 迁移转化 形态学 生物絮凝性
下载PDF
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发根 《唐山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7-92,共6页
介绍了絮凝剂技术、固定化技术、生物吸附技术、电极生物膜技术和生物沥滤技术等几种新的微生物水处理技术 ,评述了微生物水处理新技术的现状 。
关键词 微生物水处理技术 絮凝剂技术 固定化技术 生物吸附技术 电极生物膜技术
下载PDF
下水道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健 王国冬 龙腾锐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3,共4页
采用下水道活性污泥模拟系统处理低、中、高浓度的城镇污水,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分别为200、400及600mg/L左右,MLSS为3.0g/L,HRT分别为0.5、3和6h,污水流速为0.5~2m/s时,为使出水COD〈60mg/L、BOD,〈20mg/L、SS〈20mg/L... 采用下水道活性污泥模拟系统处理低、中、高浓度的城镇污水,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分别为200、400及600mg/L左右,MLSS为3.0g/L,HRT分别为0.5、3和6h,污水流速为0.5~2m/s时,为使出水COD〈60mg/L、BOD,〈20mg/L、SS〈20mg/L,则所需管道长度分别为(0.9~3.6)、(5.4~21.4)、(10.8~43.2)km。此外,对于COD约600mg/L的高浓度城镇污水,当采用下水道活性污泥系统、生物絮凝系统联合处理时,可有效减少下水道处理系统的长度,当下水道系统的MLSS为1.5g/L、HRT为2h,生物絮凝段负荷为2.5kgBOD5/(kgMLSS·d)、MLSS为2.4g/L、HRT为25min时,可使出水COD〈60mg/L、BOD,〈20mg/L、SS〈2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 下水道 活性污泥 生物絮凝
下载PDF
利用循环水养殖固体废弃物进行卤虫幼体营养强化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国芝 姚妙兰 +3 位作者 鲁璐 姜瑞 吴万浩 谭洪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6,共7页
研究了在悬浮式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养殖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细菌悬浊液孵化卤虫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生物絮凝体悬浊液孵化卤虫的存活率均高于人工海水孵化组,且卤虫个体长度(953.41±55.64)μm大于人工海水孵化组的卤虫个体长度(916.31... 研究了在悬浮式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养殖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细菌悬浊液孵化卤虫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生物絮凝体悬浊液孵化卤虫的存活率均高于人工海水孵化组,且卤虫个体长度(953.41±55.64)μm大于人工海水孵化组的卤虫个体长度(916.31±73.43)μm。生物絮凝体悬浊液孵化的卤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12.00%±1.28%)和(1.72%±0.07%),均高于人工海水孵化的卤虫。本研究认为,利用养殖固体废弃物生产的生物絮凝体可以用来营养强化卤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营养强化 生物絮凝体 养殖固体废弃物
原文传递
微藻采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才金玲 冯辰辰 +4 位作者 倪国倩 何丹 李晓婷 唐娜 王广策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71-2581,共11页
微藻作为一种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废水处理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微藻采收成本过高严重限制了微藻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找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采收技术对促进微藻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 微藻作为一种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废水处理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微藻采收成本过高严重限制了微藻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找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采收技术对促进微藻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常用微藻采收技术的优缺点,包括离心分离、沉降、过滤、浮选和絮凝技术,重点论述絮凝技术在微藻采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微藻高效、低成本采收方案的选择及其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采收 絮凝 生物絮凝
原文传递
麸皮生物絮团技术在鲢鲤鱼混养鱼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超 翟国威 +2 位作者 吕亚军 冯鹏 王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59-565,共7页
在鲢鲤鱼混养鱼塘内进行增饲麸皮碳源的试验研究,探讨麸皮在常规养殖鱼塘生成生物絮团的效果及对鱼类生长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增饲麸皮可以显著促进鱼塘生物絮团的生长;与对照鱼塘相比,增饲麸皮的鱼塘鲜鱼产量提高16.32%,... 在鲢鲤鱼混养鱼塘内进行增饲麸皮碳源的试验研究,探讨麸皮在常规养殖鱼塘生成生物絮团的效果及对鱼类生长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增饲麸皮可以显著促进鱼塘生物絮团的生长;与对照鱼塘相比,增饲麸皮的鱼塘鲜鱼产量提高16.32%,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生长势显著高于对照鱼塘;鲢鱼的生长性能高于鲤鱼,鲤鱼的饲料系数低于对照鱼塘,生物絮团对鲢鱼的促生长作用高于鲤鱼;与对照鱼塘相比,增饲麸皮的鱼塘水体透明度降低、总悬浮物(TSS)浓度上升,NO2-N、NH3-N、TN浓度显著降低,养殖水体部分水质指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鲤鱼 碳源 麸皮 生物絮团 水质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絮凝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雨清 田磊 +2 位作者 张茜新 宋达 曹生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4-1577,共4页
膜污染问题一直阻碍着膜工艺的商业化推广,而影响膜污染的关键因素是活性污泥的生物絮凝行为。本文探究了生物絮凝的机理,并总结了强化生物絮凝行为的一些方法。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絮凝 活性污泥
下载PDF
一种新型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16
作者 郑先强 刘桂梅 +1 位作者 刘沐之 马挺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25,共5页
利用新型选择因子筛选方法,从实验样品中筛选出了多株絮凝剂高效产生菌。其中以酵母悬液为选择因子筛选出了菌株A1,以废水为选择因子筛选出了菌株A2,两株菌均表现出优良的絮凝特性。A2的絮凝活性是由菌体细胞产生的,将A2菌体和A1所产絮... 利用新型选择因子筛选方法,从实验样品中筛选出了多株絮凝剂高效产生菌。其中以酵母悬液为选择因子筛选出了菌株A1,以废水为选择因子筛选出了菌株A2,两株菌均表现出优良的絮凝特性。A2的絮凝活性是由菌体细胞产生的,将A2菌体和A1所产絮凝剂配合使用可以取得最佳的絮凝效果。此外,用A1、A2复合菌制剂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在工艺停留时间为48h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可高达78%以上,SS的去除率可高达96%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在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过程中,利用新型筛选因子替代传统方法中的高岭土,可避免原有分离方法的盲目性,提高分离效率,从而建立一种全新的快速、高效获得目标菌株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选择因子 分离筛选 高浓度有机废水
下载PDF
高浓度淀粉废水无害资源化回收方法试验研究
17
作者 王翔宇 吴健 +1 位作者 海子彬 匡武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3期114-118,共5页
针对农村地区红薯淀粉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处理达标率低等特点。开展淀粉废水中蛋白等有用组分的无害资源化利用。以生物絮凝和资源化为主要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传统化学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 针对农村地区红薯淀粉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处理达标率低等特点。开展淀粉废水中蛋白等有用组分的无害资源化利用。以生物絮凝和资源化为主要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传统化学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生物絮凝剂絮凝处理红薯淀粉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壳聚糖投加量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以期为类似淀粉类废水处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淀粉 生物絮凝 单因素试验
下载PDF
高絮凝性微生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59
18
作者 程树培 催益斌 杨柳燕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5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文从微生物絮凝性遗传学,絮凝基因分子克隆,絮凝菌种资源开发,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与絮凝剂的研制与絮凝污染物的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报导,同时对絮凝性微生物产生絮凝性的有关机理和条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絮凝基因 絮凝性微生物 生物絮凝剂 废水处理
原文传递
AB生化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陈群燕 钟卫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6-238,共3页
AB法生物处理工艺是当前污水处理最佳新型实用技术。本文通过AB生化法和化学混凝-生物絮凝沉淀脱色预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阐明AB法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AB生化法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应用 化学混凝-生物絮凝沉淀脱色 曝气池 膨胀 吸附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志斌 夏四清 +2 位作者 赵建夫 杨殿海 饶应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56,共4页
试验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市低浓度城市污水,分析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探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反应实质。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一种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深度集成的污水强化... 试验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市低浓度城市污水,分析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探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反应实质。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一种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深度集成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相同加药量条件下,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总水力停留时间2h,污泥回流比33%,聚丙烯酰胺(PAM)投加质量浓度0.5mg/L,化学生物絮凝池各廊道的DO值分别为1.9~3.2mg/L、1.3~2.5mg/L和0.3~1.5mg/L的条件下,液体PAFC投加质量浓度为70mg/L(Al2O310.8%,Fe2O31.8%)时,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出水CODCr、TP、SS和NH3浓度满足城市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 城市污水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