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被引量:241
1
作者 张德权 台建祥 付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57,共6页
生物类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用于延缓衰老,治疗和预防癌症、心血管病等退变性疾病,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论文就生物类黄酮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提取分离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 生物活性 药理作用 应用
下载PDF
生物类黄酮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甘良 汪钊 鄢洪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概述了生物类黄酮化合物结构,并阐述了相应的生物活性。不同位置的不同基团的取代,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HIV及与苯并二氮受体(BDZR)的亲合力,且相应活性强弱也不同;另外还介绍了7-羟基黄酮化合物的衍生物、黄酮金属络... 概述了生物类黄酮化合物结构,并阐述了相应的生物活性。不同位置的不同基团的取代,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HIV及与苯并二氮受体(BDZR)的亲合力,且相应活性强弱也不同;另外还介绍了7-羟基黄酮化合物的衍生物、黄酮金属络合物的生物活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 结构修饰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春刚 韩芬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2949-2951,共3页
介绍了生物类黄酮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生物类黄酮的提取、精制、鉴定方法及应用,旨在为生物类黄酮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 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生物类黄酮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氽 阚建全 陈宗道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年第4期8-11,共4页
生物类黄酮广泛分布于植物源食物中 ,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如具有抗癌和抗突变作用 ,可以抑制肿瘤的形成 ,这些功能与其显著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等密切相关。笔者就类黄酮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 抗癌作用 植物 药理作用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生物类黄酮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22
5
作者 兰真 曾凡骏 +1 位作者 曾里 叶剑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3-615,共3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方面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资源。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关于生物类黄酮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报导比较分散和不系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生物类黄酮调节心血管系统...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方面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资源。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关于生物类黄酮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报导比较分散和不系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生物类黄酮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 心血管系统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紫苏叶黄酮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宁 仇农学 田玉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8-161,共4页
紫苏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成分,以乙醇溶液浸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紫苏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了其对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 紫苏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成分,以乙醇溶液浸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紫苏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了其对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0%乙醇溶剂,料液比1∶30,提取时间60 m in,提取温度60℃,该条件下总提取率可达6.82%。在一定范围内,提取物对.OH的清除效果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R2=0.994 7),IC50为0.130 mg/mL;对DPPH.有极强清除作用,其IC50为0.032 mg/mL。试验表明紫苏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具有体外抗氧化性,是一种有效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生物黄酮 超声波辅助提取 清除自由基
下载PDF
苦荞麦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炜 欧巧明 杨随庄 《杂粮作物》 CAS 2010年第6期419-423,共5页
苦荞麦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小杂粮作物,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因其富含生物类黄酮化合物而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还发现在苦荞麦中含有皂甙、手性肌醇等生物活性物质,证明这些物质也在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综述了苦荞麦的化学成分... 苦荞麦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小杂粮作物,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因其富含生物类黄酮化合物而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还发现在苦荞麦中含有皂甙、手性肌醇等生物活性物质,证明这些物质也在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综述了苦荞麦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生物类黄酮 手性肌醇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本国 朱永义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3年第7期46-47,共2页
介绍了生物类黄酮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生物类黄酮的提取、精制、鉴定方法及应用 ,旨在为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 生物活性 结构 提取 精制 鉴定方法 应用
下载PDF
生物类黄酮的生物活性功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吕进宏 吕明斌 陈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24-25,29,共3页
生物类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就生物类黄酮的结构功能与种类、代谢、生物活性及其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 活性功能
下载PDF
映山红总黄酮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必全 胡勇 +1 位作者 张建华 陈志武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映山红总黄酮(TFR)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爪肿胀模型观察TFR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大鼠血清和足爪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 目的研究映山红总黄酮(TFR)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爪肿胀模型观察TFR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大鼠血清和足爪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50、100 mg/kg的TFR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25、50、100 mg/kg的TFR可显著抑制蛋清致大鼠足爪的肿胀;在蛋清诱导大鼠足爪肿胀模型中,TFR使血清和脚爪组织屮MDA含量减少,同时脚爪组织中NOS活性、NO和PGE2含量也有显著的下降。结论TFR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GE2和NO合成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黄酮类 一氧化氮 丙二醛 地诺前列酮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银杏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小芳 杨世龙 +1 位作者 唐颖 周梦怡 《山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3期72-74,76,共4页
我国有着丰富的银杏叶资源,而银杏叶中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介绍了银杏叶中双黄酮类化合物的发现过程,综述了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双黄酮类化合物的各种生物活性,展望了双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银杏叶 双黄酮 提取 纯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十二种蜂花粉的黄酮甙及甾醇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玉翠 冯成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47-148,共2页
黄酮类、甾醇类是花粉中的药效成分。我们测定了芝麻、油菜等十二种蜂花粉中的黄酮甙、总甾醇类及β-谷甾醇的含量,不同的蜂花粉中含量也不同,其中以油菜花粉的黄酮甙含量最高(2276.4mg/100g),西瓜最低(352.4mg/100g);总甾体含量,荞麦最... 黄酮类、甾醇类是花粉中的药效成分。我们测定了芝麻、油菜等十二种蜂花粉中的黄酮甙、总甾醇类及β-谷甾醇的含量,不同的蜂花粉中含量也不同,其中以油菜花粉的黄酮甙含量最高(2276.4mg/100g),西瓜最低(352.4mg/100g);总甾体含量,荞麦最高(6222.0mg/100g),乌桕最低(510.4mg/100g);β-谷甾醇,党参最高(3647.4mg/100g),乌桕最低(233.0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黄酮甙类 甾醇类 成分
下载PDF
不同产地石上柏指纹图谱及主要双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永梅 黎刚 +2 位作者 蒋奉秦 何群 王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石上柏双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用于石上柏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0.6 ...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石上柏双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用于石上柏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0.6 m L·min-1,检测波长330 nm,进样量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0批样品进行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方法学考察指标的RSD均〈2.0%,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仪器精密度良好,样品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方法准确度良好;根据10批药材测定结果表明,各共有峰较稳定,具有指纹图谱特征性,可初步确定为石上柏双黄酮的指目标成分群。在对照指纹图谱上共标定出9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3个化学成分,分别为穗花杉双黄酮、银杏双黄酮、扁柏双黄酮。10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0.850,说明各产地的药材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0批样品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重庆和四川产地的石上柏,第二类是贵州产地的石上柏,第三类是广西产地的石上柏,并且2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8.096%。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为石上柏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上柏 双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超声辅助提取首乌藤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扬 段玉峰 《农产品加工(下)》 2009年第6期38-41,共4页
首乌藤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成分,以乙醇溶液浸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首乌藤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了其对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结果... 首乌藤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成分,以乙醇溶液浸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首乌藤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了其对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结果。结果表明,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200 W,料液比1∶15,提取次数2次,该条件下总提取率可达21.35%。在一定范围内,提取物对.OH的清除效果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R2=0.994 7),IC50为0.130 mg/mL;对DPPH.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为0.032 mg/mL。试验表明,首乌藤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是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剂,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乌藤 生物类黄酮 超声波辅助提取 清除自由基
下载PDF
生物类黄酮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氽 阚建全 陈宗道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3期17-20,共4页
生物类黄酮广泛分布于植物源食物中 ,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如具有抗癌和抗突变作用 ,可以抑制肿瘤的形成 ,这些功能与其显著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 抗癌作用 抗突变作用 抗自由基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凤尾草中黄酮提取物对小鼠光老化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家明 张美琴 +4 位作者 陈宁 罗旭 杨素明 陈泳蓓 谢诚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凤尾草中黄酮提取物对因紫外线照射所致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具体修复作用,为该植物的药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经过紫外线照射所致光老化的40只损伤模型小鼠,按照性别匹配分为A组(不做处理)、B组(生理盐水涂抹)、C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凤尾草中黄酮提取物对因紫外线照射所致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具体修复作用,为该植物的药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经过紫外线照射所致光老化的40只损伤模型小鼠,按照性别匹配分为A组(不做处理)、B组(生理盐水涂抹)、C组(生理盐水+维生素C)、D组(生理盐水+黄酮芦丁提取物),每组10只。随访观察10 d,比较四组小鼠皮肤粗糙度(SER)、表面鳞屑(SESC)、皱纹评估(SEW)、愈合面积百分比、微血管密度(MVD)、皮肤愈合时间、结痂时间、绒毛生成时间的差异。结果第7天和第10天,A、B、C组SER、SESC、SEW均显著高于D组(均P<0.05),愈合面积百分比、组织MVD均显著低于D组(均P<0.05)。A、B、C组小鼠皮肤愈合时间、皮肤结痂时间、绒毛生成时间均显著短于D组(均P<0.05),且A组小鼠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最大,而D组小鼠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最小;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A组小鼠皮肤胶原纤维呈现出无规则断裂状,B组小鼠皮肤真皮层的空洞进行性扩大,C组小鼠皮肤的表皮相对完整,D组小鼠皮肤的表皮恢复情况较好,胶原纤维量也高于其他组别。结论生物类黄酮芦丁物质有助于皮肤光老化损伤的修复,表现在皮肤外观性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上,其疗效优于维生素C,能显著提升皮肤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草 生物类黄酮 光老化 皮肤损伤 修复
下载PDF
Vitamin C, Grape Seed Extract and Citrus Bioflavonoids Protect the Skin against Photoaging: A Review
17
作者 Brett J. West Shixin Deng 'Afa Kehaati Palu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0年第12期116-134,共19页
The skin is a major protective organ of the body. It is constantly expos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is very resilient. But exposure to ultraviolet (UV) rays from the sun results in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 The skin is a major protective organ of the body. It is constantly expos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is very resilient. But exposure to ultraviolet (UV) rays from the sun results in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subsequ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hat can overwhelm the innate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the skin. This results in damage and premature aging. Strategies to mitigate this premature photoaging might include avoidance of sunlight. However, some sunlight exposure is beneficial to health. One notable example of this is the production of vitamin D. A more practical approach to preventing adverse effects of UV light in the skin is antioxidant supplementation. Dietary antioxidants may help control ROS propagation following UV light exposure.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antioxidants in protecting the skin, in vitro, in vivo and human studies of three well known dietary antioxidants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The data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vitamin C, grape seed extract and citrus bioflavonoid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damaging effects of excess sun exposure via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modulating mechanisms. As such, regular ingestion of dietary antioxidants appears to be a useful strategy for protecting the skin against photo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AGING SKIN ANTIOXIDANTS Vitamin C Grape Seed Extract Citrus bioflavonoids
下载PDF
吐鲁番无核白葡萄抑癌作用及其相关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红 张月明 +2 位作者 宋旭红 程晓华 巴依尔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 : 研究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的体外抑癌效果并检测几种相关的功效成分含量。方法 : 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提取物作为受试物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观察不同浓度白葡萄提取物 (1 0 -1kg/L~ 1 0 -6kg/L)对四株肿瘤细胞即人胃癌细胞 MG... 目的 : 研究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的体外抑癌效果并检测几种相关的功效成分含量。方法 : 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提取物作为受试物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观察不同浓度白葡萄提取物 (1 0 -1kg/L~ 1 0 -6kg/L)对四株肿瘤细胞即人胃癌细胞 MGC- 80 3、人肺腺癌细胞 SPC- A- 1、宫颈癌细胞 Hela、人肝癌细胞 Q3 及一株正常大鼠肝细胞 BRL等五株细胞生长的影响。分别用ELISA-结晶紫法和 Bradford法测定细胞存活量和活细胞蛋白含量两项指标 ,各实验组均设置空白对照 ;用原子荧光光谱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与抑癌相关的成分维生素 C、多糖、黄酮及硒的含量。结果 : 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对所检测的四株肿瘤细胞存活量的抑制作用显著 (P<0 .0 5 ) ;同时对 SPC- A- 1、Q3 和 Hela三株肿瘤细胞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显著 (P<0 .0 5 )。吐鲁番无核白葡萄中维生素 C、多糖及黄酮含量分别为 5 1 .8mg/kg、6 8.1 mg/kg及 45 .6 mg/kg,硒小于方法的最低检测限 1 .1× 1 0 -3 mg/kg。结论 : 吐鲁番无核白葡萄有一定的体外抑癌效果 ,可能与所含有的维生素 C、多糖及黄酮等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无核白葡萄 抑癌作用 相关成分 维生素C 多糖 黄酮
下载PDF
Bioflavonoids as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iological Protection from Ionizing Radiation
19
作者 Mikhail V. Vasin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4年第5期472-479,共8页
New advances in the area of deciphering the mechanism for a possible modification of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radiation exposure at the genetic level make it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the group of radiation protective ... New advances in the area of deciphering the mechanism for a possible modification of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radiation exposure at the genetic level make it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the group of radiation protective agents having their own specific featur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ir beneficial effects. The mechanism of the radioprotective action of bioflavonoids is worthy of a detailed analysis in view of their great biological importance. Radiobiological studies show that antioxidants can reduce the radiation damage to membranes and favor more adequate energy dependent adaptive and reparative processes after the exposure to radiation. Bioflavonoids are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biological protection” for a enhance of resistance of the body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re adverse for human health, including ionizing radiation, with reducing the risk of carcinogenic effects and decreasing the biological age. The best practical value of bioflavonoid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agents for prophylaxi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oxidative stress. These are the reasons why the administration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have a pathogenetic justification for exposures to chronic (months, years) low-rate-dose ionizing radiation. These agents were previously and are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for use during long-term, low-ratedose exposures to radi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long space missions. Acting as low-dose stressors through a hormetic mechanism and a “substrate” support of adaptive shifts radiomodulators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the antioxidant defense of the body and the rearrangement of its functioning in the new environment with the mod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of 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s by activation of Nrd2/KeapI and Sirtuin/FoxO pathways and a decrease in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NF-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lavonoids ANTIOXIDANTS Radiation Protective AGENTS Radiomodulators Low-Dose-Rate IRRADIATION
下载PDF
(±)-2,3,2",3"-Tetrahydroochnaflavone合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应鹏 林森森 +2 位作者 石爱红 杨云裳 谭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14-2118,共5页
来源于Quintinia树叶中提取2,3,2",3"-Tetrahydroochnaflavone的天然双黄酮首次被全合成.该化合物包含naringenin和eriodictyol分子单元,以4-羟基苯甲醛和2,4,6-三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关键步骤是通过Ullmann反应形成二芳醚单元... 来源于Quintinia树叶中提取2,3,2",3"-Tetrahydroochnaflavone的天然双黄酮首次被全合成.该化合物包含naringenin和eriodictyol分子单元,以4-羟基苯甲醛和2,4,6-三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关键步骤是通过Ullmann反应形成二芳醚单元和对醚键连接的双查尔酮进行环化得到目标产物.新化合物的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2' 3'-Tetrahydroochnaflavone 双黄酮 ULLMANN反应 全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