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蕊 邓晶 秦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1-258,共8页
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自开展以来,存在着保险实施效果较差、承保机构参与不积极、保险范围难以扩大等问题,在有效缓解人兽矛盾方面表现欠佳,阻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落实与执行。本文以现阶段实施该保险的云南、西藏、浙江、四川为... 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自开展以来,存在着保险实施效果较差、承保机构参与不积极、保险范围难以扩大等问题,在有效缓解人兽矛盾方面表现欠佳,阻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落实与执行。本文以现阶段实施该保险的云南、西藏、浙江、四川为例梳理其应用模式,并对具体地区的保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陷入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设计不科学、财政经费不充足、政策制度不健全和保险体系不完善。建议优化保险要素设计、扩展经费来源渠道、健全配套政策法规,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中央财政补贴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体系,该保险体系对于解决人兽冲突、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人兽冲突 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 模式比较 发展困境 优化路径
原文传递
县域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评估模型比较--以武夷山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雪儿 尤丽萍 +5 位作者 周梦遥 何东进 巫丽芸 邓西鹏 林良思 游巍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5-200,共6页
为深入了解不同评估方法在县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效果,选取净初级生产力(NPP)定量指标评估法(模型1)、NPP改进模型法(模型2)和综合评估法(模型3)3种生物多样性评估模型,对福建省武夷山市生物多样性重要性指数和空间格局特征予以比... 为深入了解不同评估方法在县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效果,选取净初级生产力(NPP)定量指标评估法(模型1)、NPP改进模型法(模型2)和综合评估法(模型3)3种生物多样性评估模型,对福建省武夷山市生物多样性重要性指数和空间格局特征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评估模型计算得到的生物多样性重要性指数分别在0-93.7、0.54-63.06和38.56-86.31之间;模型1和模型2的评估获得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破碎化明显,模型3聚集度较高;3种评估模型获得的各乡镇平均值分别为32.93-46.22、35.62-45.27和67.28-79.25;标准差分别处于17.12-25.63、6.81-12.85和3.84-7.33之间;模型1、2和3的更重要和最重要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32%、90.34%和77.93%;在约7 km尺度范围以内,自相关性表现为模型3<模型2<模型1;大于7 km则空间自相关系数模型3>模型1和模型2.从空间分布规律、重要性等级面积、空间自相关来看,模型3在研究区评估效果最好,最符合武夷山现实情况,其次是模型2,最后为模型1.可见,评估模型的参数选择是评估结果不确定的主要来源之一且直接影响评估结果(图6表2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评估 方法比较 净初级生产力 尺度 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Attitudes toward forest diversity and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Switzerland 被引量:3
3
作者 Petra Lindemann-Matthies Dominique Keller +1 位作者 Xuefei Li Bernhard Schmid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Aims Despite the current interest in services provided by ecosystems and the role of biodiversity,th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 attitudes,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has hardly been investigated.Moreover,few st... Aims Despite the current interest in services provided by ecosystems and the role of biodiversity,th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 attitudes,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has hardly been investigated.Moreover,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attitudes toward nature in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ttitudes of Chinese and Swiss people,both environmental experts and laypersons,toward forest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Methods Overall,640 people in China and Switzerland were interviewed with the help of a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In each country,the study population was equally divided into an urban(80 city dwellers and 80 environmental science students)and a rural(80 forest visitors and 80 farmers)study group.The 15-minute interviews took place in the cities of Beijing and Zurich and in the rural forested areas of Dujiangyan,Sichuan Province and Lake Sempach,canton Lucerne.Attitudes toward forest biod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help of color photographs that depicted both monocultures and speciesrich forests typical for China and Switzerland.Attitudes toward ecosystem servic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help of 13 statements on provisioning,regulating,cultural and supporting services of forests.Important Findings On average,Chinese participants showed no strong preferences for biodiversity,whereas the Swiss clearly preferred species-rich forests over monocultures.However,Chinese environmental science students did prefer species-rich forests and attributed to them a higher conservation value because of their higher biodiversity.Although there were no strong preferences for Chinese versus Swiss forests,all participants correctly answered that Chinese forests are more species rich in terms of plants and animals and thus found them less boring and more interesting,but also less managed,than Swiss forests.All participants highly valued the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forests;especially the regulating and supporting ones.Environmental science students and farmers placed more im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versity preferences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FORESTS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原文传递
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在评价和监测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Gabor L.LOVEI 刘万学 +1 位作者 郭建英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3年第1期43-50,共8页
【背景】多样性比较是评价转基因作物对生物群落影响的标准参数之一。以往用于描述多样性的指数很多,但这些指数各有优缺点,生物学解释不全面。运用现代生物多样性表示方法,能够描述更复杂情况下的多样性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Rény... 【背景】多样性比较是评价转基因作物对生物群落影响的标准参数之一。以往用于描述多样性的指数很多,但这些指数各有优缺点,生物学解释不全面。运用现代生物多样性表示方法,能够描述更复杂情况下的多样性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在生物安全研究中的应用。【方法】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与以往常用的一维多样性指数不同,当其等级参数为某些特定值时代表了几个著名的多样性指数,该方法可较为确切地评价复杂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本文在介绍其计算公式后,通过比较河北省2种转Bt基因棉田(孟山都33B和中棉30,均未施农药)以及常规管理(施用农药)和综合治理(IPM,施用农药和释放赤眼蜂相结合)条件下非转基因棉田的蜘蛛群落,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分析表明了所有可能的互作类型:1个明确的多样性排序以及2类棉田蜘蛛群落间不同的潜在关系。Rényi指数分析表明,在供试棉田中,中棉30棉田的蜘蛛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他3种棉田蜘蛛的多样性高低则难以一概而论。蜘蛛稀有种的多样性以孟山都33B棉田最高,IPM和常规棉田次之;蜘蛛常见种的多样性以IPM棉田最高,常规棉田和孟山都33B棉田次之。【结论与意义】Rényi多样性指数可用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综合评价,并可用于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该方法弥补了仅用单一数量参数评价多样性的传统方法的缺陷,将不同参数整合成一个具有内在关联的概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棉 可扩展多样性指数 农药效应 生物安全评价 生物多样性比较 Rényi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北黄海丹东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富营养化与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研究
5
作者 张海波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3期149-152,共4页
利用海水水质单因子判别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近3年北黄海丹东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状况和生境质量状况进行对比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以理化指标为评价因子的水质状况与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利用海水水质单因子判别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近3年北黄海丹东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状况和生境质量状况进行对比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以理化指标为评价因子的水质状况与富营养化状况评价结果在四类和二类功能区水体中一致性均较好;以生物指标为评价因子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同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在四类功能区水体中的一致性较好,而在二类功能区水体中一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 水质 富营养化 生物多样性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九寨沟风景区秋季水体硅藻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晓 高信芬 +1 位作者 羊向东 李艳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九寨沟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水是九寨沟自然风景的灵魂,因而关于九寨沟湿地的研究极为重要.硅藻的生长和繁殖对环境极为敏感,长期作为湿地水质监测的指标.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内17处采样点水体中的硅藻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经鉴定共发... 九寨沟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水是九寨沟自然风景的灵魂,因而关于九寨沟湿地的研究极为重要.硅藻的生长和繁殖对环境极为敏感,长期作为湿地水质监测的指标.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内17处采样点水体中的硅藻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经鉴定共发现113个分类单位,包括种和变种,隶属于2纲6目10科32属.脆杆藻属、舟形藻属、桥弯藻属和异极藻属常为优势属,只在长海是以小环藻属为单一优势属的群落.首次发现典型的富营养化指示种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Ehr.)Ralfs]和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 astraea(Ehr.)Grun.]在旅游旺季出现,并在淡季消失,表明旅游对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湖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其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数量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硅藻细胞密度受到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而表现出与海拔显著的正相关;反映多样性的Cairns连续比较指数(SCI)普遍较高(长海除外),与海拔显著负相关,与密度极显著负相关,可以都从种间竞争得到解释;SCI不一定反映了水体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硅藻 细胞密度 生物多样性 Cairns连续比较指数
下载PDF
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7
作者 李莎 姜伟 +3 位作者 李博 党莹超 苏巍 戴凌全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鱼、鳜。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等多元统计方法将鱼类群落结构分为2009-2013年和2014-2019年2组,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组间差异显著(R=0.875,P<0.05);相似性百分比(SIMPER)表明,引起组间渔获物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为瓦氏黄颡鱼、铜鱼、圆筒吻鮈、贝氏䱗、鳜,除了圆筒吻鮈外,2013年以后其他鱼类丰度值均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显示,坝下鱼类群落一直处于受干扰状态。2009-2019年葛洲坝坝下鱼类优势种集中,2013年以后的群落结构仅几种鱼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丰度上升,主要种的种类减少,多样性指数降低,但种类数稍有增加,鳤、胭脂鱼等多年未见的鱼种重现。研究表明,随着生态调度、增殖放流、十年禁渔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日渐成效,坝下鱼类的自然状况会不断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丰度生物量曲线 葛洲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