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印迹技术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毅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1,226,共8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稳定及实用的特点,在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尤其引起人们关注。该文分别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稳定及实用的特点,在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尤其引起人们关注。该文分别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氨基酸、生物碱、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生物分离 分子识别 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分子印迹SiO_2纳米管膜的制备及其生化分离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淑琼 杨黄浩 +1 位作者 庄峙厦 王小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8-1030,共3页
Molecular imprinting has become a powerful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obust materials that have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 specific chemical species. The stability,ease of preparation and low cost of these materia... Molecular imprinting has become a powerful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obust materials that have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 specific chemical species. The stability,ease of preparation and low cost of these materials have led to their assessment as substitutes for antibodies or enzymes in chemical sensors,catalysis and separations. The present techniques used to prepare molecular imprinting materials most often result in materials exhibiting a high affinity and selectivity but low capacity and poor site accessibility of the target molecules. In this study,we report a simple procedure for applying molecular imprinting functional groups to the inner surfaces of the AAO template-synthesized sol-gel nanotubes for biochemical separation of estrone. Using of nanotubes as the imprinted materials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affinity,selectivity,capacity and site accessibility for the target molecule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at template route can be used to prepare imprinted nanotubes of nearly any materials.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纳米管 溶胶一凝胶法 生化分离
下载PDF
磁微球及其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景晓燕 李茹民 +3 位作者 王鹏 王君 袁艺 朱果逸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462-1467,共6页
磁微球是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核,外面包被带有活性基团物质的一种新型生物分离材料.目前制备磁微球的方法有包埋法、聚合法、浸渍法、挤压法和生物合成法等.这种微球通过其活性基团与化学、生化和生物物质连接后,利用其顺磁性外加一定... 磁微球是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核,外面包被带有活性基团物质的一种新型生物分离材料.目前制备磁微球的方法有包埋法、聚合法、浸渍法、挤压法和生物合成法等.这种微球通过其活性基团与化学、生化和生物物质连接后,利用其顺磁性外加一定磁场可实现与介质分离.本文全面地介绍了磁微球的制备,详尽评述了其在免疫分析、核酸杂交分析、基因测序、细胞分离、酶的固定、受体分离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球 生化分离 生化分析 生物分离材料
下载PDF
超声强化生化分离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增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将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热效应、机械作用应用于生化分离技术中,可提高分离效率、缩短时间、简化操作过程。综述了超声波在生化分离如天然成分提取、沉淀、萃取、结晶等各种分离方法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超声波与分离方法结合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超声波 分离 空化作用
下载PDF
液-液-液三相萃取研究进展及其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谭显东 常志东 +3 位作者 梁向峰 孙兴华 胡欣 刘会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4-249,共6页
对液 -液 -液三相萃取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按照其特点进行分类 ,讨论了液 -液 -液三相萃取方法在各种复杂体系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该新型萃取体系用于生化产品分离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液-液-液三相萃取 研究进展 生化分离 分类 生化产品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离及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晓佩 杨良嵘 +3 位作者 黄昆 李文松 孙西同 刘会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3-242,共10页
核酸适配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目标物的寡聚核苷酸,可以是RNA也可以是DNA。较其他识别分子而言,适配体具有性质稳定、易合成、易标记、分子量较小和目标分子广泛等优势。目前核酸适配体主要被应用在检测、分离纯化和医疗三大领域,... 核酸适配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目标物的寡聚核苷酸,可以是RNA也可以是DNA。较其他识别分子而言,适配体具有性质稳定、易合成、易标记、分子量较小和目标分子广泛等优势。目前核酸适配体主要被应用在检测、分离纯化和医疗三大领域,本文主要论述了适配体在生化分离及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识别分子 生化分离 检测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现代生物化工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志祥 方国臻 王硕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37-141,共5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当前发展高选择性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其卓越的分子识别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迅速成为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对分子印迹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识别原理和制备方法,印迹聚合物在现代生物化工领域的应... 分子印迹技术是当前发展高选择性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其卓越的分子识别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迅速成为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对分子印迹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识别原理和制备方法,印迹聚合物在现代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选择识别 生物化工 分离纯化 模拟酶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现代生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孟磊 张相年 赵树进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中药现代化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技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化技术使得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更高效和简便。文章综述了现代生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化技术 中药 分离 提取
下载PDF
亲和-膜过滤技术及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勇 张丽君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3-217,共5页
论述了亲和 膜过滤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 (包括配体、载体以及合适孔径的超滤膜的选择 )以及发展方向 ,进一步综述了其在生物工程中用于分离纯化酶、蛋白质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的应用 .
关键词 生化分离 亲和-膜过滤技术 生物工程 应用
下载PDF
Microfluidic methods for cell separation and subsequent analysis 被引量:1
10
作者 Tianyou Chen Chunxia Huang +1 位作者 Yanran Wang Jing W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180-1192,共13页
Cell is the most basic unit of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life activity of an organism. Learning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lls, exploring the life activities of cells and studying the interacti... Cell is the most basic unit of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life activity of an organism. Learning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lls, exploring the life activities of cells and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ell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human cognition and control of the life activities of organisms. Therefore, rapid, convenient, inexpensive, high-precision and reliable methods of cell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obtain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cytology and pathology.Microfluidic chip is a new emerg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 micromanufacturing structure,which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precise space-time control of fluid and cells, but also reproduces the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microenvironment of cell growth in the body. In addition, the microfluidic chip has unique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facilitates the integration of microdevices, 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real-time monitoring, continuous culture,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and even in situ analysis of cell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for cell isolation and analysis on microfluidic platforms. Focus was put on bio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hods for cell separation on microfluidic chips. Subsequent cell analysis depending on fluorescence, Raman, cytomicroscopic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also was remarked. Through analyzing and learn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we hope that microfluidic chips will continue to be improved and expanded for med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 Cell separation biochemical separation Physical separation Cell analysis
原文传递
生化反应──色谱分离耦合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金川 何志敏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建立了描述生化反应─色谱分离耦合过程的一般数学模型,以蔗糖酶促水解制果糖、葡萄糖为模型反应,研究了底物转化率和产物分离度与操作条件的关系.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在低浓度下符合较好.
关键词 色谱分离 耦合过程 水解 生物化学反应 蔗糖酶
下载PDF
人B细胞生长因子的分离提纯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北初 朱立平 +1 位作者 崔莲仙 张淑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0-153,共4页
本工作用对B细胞生长因子(BCGF)有特异反应的3D5细胞检测BCGF活性,并利用对弱离子交换介质羟基磷灰石结合特性的不同,有效地从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除去IL-2,得到了部分纯化的BCGF。最终凝胶过滤组份经SDS-PAGE分析显示... 本工作用对B细胞生长因子(BCGF)有特异反应的3D5细胞检测BCGF活性,并利用对弱离子交换介质羟基磷灰石结合特性的不同,有效地从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除去IL-2,得到了部分纯化的BCGF。最终凝胶过滤组份经SDS-PAGE分析显示有三条蛋白带,其中12KD蛋白带有BCGF活性。电泳分析比较表明,从制备低分子量BCGF这点来看,我们分离到的BCGF优于Cellular Product公司生产的cpBCGF(产品号16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生长因子 分离 提纯
下载PDF
高职生化分离技术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
13
作者 时小艳 孙颖 《科教导刊》 2014年第17期100-101,共2页
经过两年多的精品课程建设,在对生化分离技术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对师资队伍重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
关键词 生化分离 课程建设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从一女性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气球菌样微生物
14
作者 文博 席云 +2 位作者 陆春 陈忠诚 黄怀筠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1999年第8期41-43,共3页
从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妇科门诊临床初诊为尿道炎的女性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别两次,间隔4d,重复分离出相同的ALO菌株。
关键词 气球菌样微生物 生化鉴定 妇科 尿道炎
下载PDF
多元萃取体系及其在生物化工分离过程中应用
15
作者 李瑸 吴兆亮 胡滨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85-89,共5页
在论述多元萃取体系的机理基础上,评述了其近几年的发展和应用.并针对生物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多元萃取体系在生物化工分离过程研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多元萃取体系 协同 生物化工 生物分离过程 萃取剂
下载PDF
生化样本的芯片介电电泳富集和分离研究进展
16
作者 徐溢 郝敦玲 +1 位作者 曾雪 曹强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共6页
芯片介电电泳技术是以介电电泳(DEP)分离原理和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可用于生化样品分析的新型分析技术。本文概述了芯片介电电泳技术的发展和DEP芯片分析系统的构成,并以DEP操控模式为切入点,介绍了芯片介电电泳在生化样品... 芯片介电电泳技术是以介电电泳(DEP)分离原理和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可用于生化样品分析的新型分析技术。本文概述了芯片介电电泳技术的发展和DEP芯片分析系统的构成,并以DEP操控模式为切入点,介绍了芯片介电电泳在生化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介电电泳 生化样品 富集分离
原文传递
生化分离中模拟移动床色谱模型的驻波设计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吴昊 张赣道 万红贵 《江苏化工》 2004年第6期25-29,共5页
模拟移动床色谱(SMBC)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手段,而SMBC模型的驻波设计(StandingWaveDesign,SWD)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低压分离系统,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对该设计的原理,在分离行为的研究及分离操作参数确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并报道了... 模拟移动床色谱(SMBC)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手段,而SMBC模型的驻波设计(StandingWaveDesign,SWD)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低压分离系统,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对该设计的原理,在分离行为的研究及分离操作参数确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并报道了该模型设计在当前生化分离与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移动床色谱 驻波设计 生化分离
下载PDF
生化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卫 黎继烈 姚跃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生化分离技术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高等教育面临着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形势下,面对教学时数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实,针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加强课内师... 生化分离技术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高等教育面临着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形势下,面对教学时数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实,针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加强课内师生互动和课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变单一期末考试考核为全面能力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学科知识,增强了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分离工程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创新
下载PDF
MBR工艺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超群 魏强 王锋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5期115-118,共4页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处理工艺是在真空泵和产水泵的抽吸作用下,利用膜箱上的中空纤维,对生化池的悬浮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产水,在生化池中实现生物富集,生物处理效率大幅提高。截留的活性污泥...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处理工艺是在真空泵和产水泵的抽吸作用下,利用膜箱上的中空纤维,对生化池的悬浮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产水,在生化池中实现生物富集,生物处理效率大幅提高。截留的活性污泥以300%~400%的回流比回流至生化缺氧池,膜箱内设有曝气装置,既能对膜进行气水振荡清洗,保持膜表面清洁,又能继续在该段提供好氧微生物降解所需的氧气。该工艺具有高效的固液分离作用,出水中悬浮物等固体杂质含量很低;反应器污泥浓度高、容积负荷高,系统产泥量少;反应器内生物种群丰富,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易于扩展,可实现全程的自动化控制。以MBR与A/O(缺氧/好氧)组合工艺为对象,研究其运行特性及维护要点。应用结果表明,在工艺控制平稳情况下,MBR处理效果明显优于A/O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能够直接回用,或进一步深度处理后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去除率 生化池 固液分离 废水处理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through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biodegradabi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被引量:5
20
作者 Xiaoqiang Jia Dayao Jin +1 位作者 Chen Li Wenyu L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44-451,共8页
The centralized treatment method is a widely used form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hat tends to be less effective at removing toxic substances. Therefor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wastewater can provide ... The centralized treatment method is a widely used form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hat tends to be less effective at removing toxic substances. Therefor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wastewater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design of an effectiv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investigat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discharges. For this purpose, this project selected the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and treated wastewater of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Zhongjie Petrochemical Co, Ltd. as the analysis objects.The step-by-step filtration method, along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classification method, was selected to build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 fingerprints of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and treated waste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pollutants were settleable particles in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which contributed to over 54.85% of the total COD. The colloidal particles with particle sizes in the range of 450–1000 nm had the highest COD value in the treated wastewater, which contributed34.17% of the total COD of treated wastewater. The results of the BO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luble fractions were the main reason that treated wastewaters did not meet the treatment standards. Tests on the organic compounds in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found that there were mainly linear paraffins, branched paraffins, benzene series compounds, and some plasticizers in the influent of the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The most abundant pollutants in treated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were the adjacent diisobutyl phthalate and the linear alkane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transmission spect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ttleable particles of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and membrane bioreactor(MBR)-treated wastewater contained multiple types of organic substance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removing the oil-settleable substances,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Gradient membrane separatio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