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CO2 utilization into solar fuels and chemicals:A review 被引量:21
1
作者 Azeem Mustafa Bachirou Guene Lougou +2 位作者 Yong Shuai Zhijiang Wang Heping T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96-123,共28页
The continuous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 causes two important impediments including emission of large concentrations of CO2 resulting in global warming and alarming utilization of energy assets.The conversion of gre... The continuous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 causes two important impediments including emission of large concentrations of CO2 resulting in global warming and alarming utilization of energy assets.The conversion of greenhouse gas CO2 into solar fuels can be an expedient accomplishment for the solution of both problems,all together.CO2 reutilization into valuable fuels and chemicals is a great challenge of the current century.Owing to limitations in traditional approaches,there have been developed many novel technologies such as photochemical,biochemical,electrochemical,plasma-chemical and solar thermochemical.They are currently being used for CO2 capture,sequestration,and utilization to transform CO2 into valuable products such as syngas,methane,methanol,formic acid,as well as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reduction.This review summarizes different traditional and novel thermal technologies used in CO2 conversion with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working principle,types,currently adopted methods,developments,conversion rates,products formed,catalyst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Moreover,a comparison of these novel technologies in terms of distinctive key features such as conversion rate,yield,use of earth metals,renewable energy,investment,and operating cost has been provided in order to have a useful review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HEMICAL biochemical ELECTROCHEMICAL Plasma chemical Solar thermochemical processes
下载PDF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永 申世峰 +2 位作者 严莲荷 周申范 张建法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焦化废水是炼焦、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总结了近几年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技术与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近年来环境生物技术的前沿,提出了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生化处理 影响因素 处理工艺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改进的文化算法及其在化工动态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宗其 杜文莉 +1 位作者 祁荣宾 钱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89-2895,共7页
针对化工以及生化过程的动态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知识引导的文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控制搜索域与时间域分别进行了等分和离散化,利用'软约束'思想编码控制序列,采用'种群产生'-'控制域进化'-'种群... 针对化工以及生化过程的动态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知识引导的文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控制搜索域与时间域分别进行了等分和离散化,利用'软约束'思想编码控制序列,采用'种群产生'-'控制域进化'-'种群寻优'迭代过程实现对控制序列的逐步寻优;其次在种群空间采用遗传算法,在信度空间采用差分算法,并将进化过程中的已有种群信息设计为3种知识,通过分析知识、提取知识、管理知识来指导进化过程。由于引入了文化进化理念和机制,大大提高了动态优化问题的搜索效率。通过3种典型化工动态优化问题的仿真实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效率以及更好的优化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解决具有非线性动态约束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算法 动态优化 进化算法 化工过程 生化过程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 被引量:6
4
作者 闫文婷 韩子岩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7-471,I0004,共6页
目的探索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方法Child-Pugh(C-P)分级将PBC分为A、B和C组,每日13~15 mg/kg的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3~4周。出现一个或多个肝胆生化指标改善定义为早期生化应答。对各组治疗前后的... 目的探索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方法Child-Pugh(C-P)分级将PBC分为A、B和C组,每日13~15 mg/kg的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3~4周。出现一个或多个肝胆生化指标改善定义为早期生化应答。对各组治疗前后的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ST、血清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计量比较,基线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C-P分级A和B级组的ALP、GGT、AST和TBil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C级组无显著变化(P>0.05);TBA水平在A、B和C级组均较前显著性升高(P<0.05)。治疗后下降不足20%基线指标的ROC曲线分析显示C-P分级A级组,ALP、GGT和AST水平Cut-Off值分别为211.00 U/L、285.85 U/L、86.68 U/L。C-P分级B级组,ALP、GGT和AST水平Cut-Off值分别为505.00 U/L、353.10 U/L、179.15 U/L。C-P分级C级中,各指标ROC曲线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LP、GGT和AST同步下降≥20%的TBil指标中,ROC曲线分析显示A、B和C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LP、GGT和AST同步下降≥20%的TBA指标,C-P分级A级组和B级组,TBA水平Cut-Off值分别为38.75μmol/L、35.95μmol/L。C-P分级C级TBA水平值ROC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GGT和AST下降不足40%的基线值的ROC曲线分析中,C-P分级A、B和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初诊PBC经UDCA治疗3~4周后,C-P分级A或B级ALP、GGT和AST满足Cut-off值,生化应答可以实现下降20%或以上,其中ALP准确性较高。C-P分级A或B级PBC患者UDCA治疗后TBA水平提升,满足Cut-off值时,提示ALP、GGT和AST指标有下降20%或以上可能。总胆红素无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脱氧胆酸 生化过程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诊断应用
原文传递
市政反渗透浓水及其深度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史普鑫 杨萍萍 +4 位作者 丁晔 谢亮 兰美超 赵东 李保安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基于超滤和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再生水,然而反渗透过程产生的浓水却难以处理。通过运用市政反渗透浓水深度处理工艺,实现处理后浓水的达标排放,对于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市政反渗透浓水的成分出发,介绍了... 基于超滤和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再生水,然而反渗透过程产生的浓水却难以处理。通过运用市政反渗透浓水深度处理工艺,实现处理后浓水的达标排放,对于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市政反渗透浓水的成分出发,介绍了市政反渗透浓水的水质特点以及高级氧化法、生化法和物理法在浓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各处理工艺的特点,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反渗透浓水 高级氧化法 生化法
下载PDF
烟台-威海北部海洋牧场底层溶解氧浓度的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樊思琦 刘子洲 +1 位作者 翟方国 顾艳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0-1014,共15页
基于2021年4~12月山东半岛烟台-威海北部海洋牧场区域4处连续观测站的长期观测数据,研究了该海域底层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探讨了物理机制。该海域底层DO从春季到夏季逐渐降低,而从夏季到秋季逐渐升高,主... 基于2021年4~12月山东半岛烟台-威海北部海洋牧场区域4处连续观测站的长期观测数据,研究了该海域底层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探讨了物理机制。该海域底层DO从春季到夏季逐渐降低,而从夏季到秋季逐渐升高,主要受温度控制;各观测站DO均在8月达到最低值,受垂向层结增强和底层生物化学耗氧增多的共同影响。底层DO浓度在东西方向差异较小,而在南北方向上差异明显;在春季和秋季DO浓度南高北低,是由于层结较弱,海水垂向混合向底层提供DO,且南边水深更浅,DO更容易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水深更深处DO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夏季DO浓度南边大于北边是季节性层结强度的空间差异所致,同时南边底层DO浓度下降更快,使其南北差异在夏季有所减小。在11月中旬,近岸3个观测站底层DO快速增多,可能是由于此前的大风过程引起浮游植物繁殖,晴朗天气促进其光合作用使海水中DO增多,之后海水层结消失,海水充分垂向混合使丰富的DO到达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溶解氧浓度 季节性海水层结 生化过程
下载PDF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ased nanomaterials for the sensing in biological systems 被引量:2
7
作者 Xiaotong Shen Wei Xu +1 位作者 Jin Ouyang Na N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4505-4516,共12页
The applications of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are coming to be one of the simplest and most accessible strategy with super-resolved optical measurements.Meanwhile,nanomaterials have become ideal for ... The applications of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are coming to be one of the simplest and most accessible strategy with super-resolved optical measurements.Meanwhile,nanomaterials have become ideal for constructing FRET-based system,due to their unique advantages of tunable emission,broad absorption,and long fluorescence(FL)lifetime.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FRET-based detections,such as the intrinsic FL,auto-FL,as well as the short FL lifetime,could be overcome with nanomaterials.Consequently,numbers of FRET-based nanomaterials have been constructed for precise,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ctions in biological systems.They could act as both energy donors and/or acceptors in the optical energy transfer process for biological detections.Some other nanomaterials woul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energy transfer process,but act as the excellent matrix for modifications.The review will be roughly classified into nanomaterial-involved and uninvolved ones.Different detection targets,such as nucleic acids,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proteins,heavy metal ions,and other applications will be reviewed.Finally,the othe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including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and mechanism studies would also b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ATERIALS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Nano-sensors DETECTION biochemical processes
原文传递
BioNetSim:a Petri net-based modeling tool for simulations of biochemical processes
8
作者 Junhui Gao Li Li +1 位作者 Xiaolin Wu Dong-Qing Wei 《Protein & Cell》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BioNetSim,a Petri net-based software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biochemistry processes,is developed,whose design and imple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logic construction,real-time access to KEGG(Kyoto ... BioNetSim,a Petri net-based software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biochemistry processes,is developed,whose design and imple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logic construction,real-time access to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and BioModel database.Furthermore,glycolysis is simulated as an example of its application.BioNetSim is a helpful tool for researchers to download data,model biological network,and simulate complicated biochemistry processes.Gene regulatory networks,metabolic pathways,signaling pathways,and kinetics of cell interaction are all available in BioNetSim,which makes modeling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Similar to other Petri net-based softwares,BioNetSim does well in graphic application and mathematic construction.Moreover,it shows several powerful predominances.(1)It creates models in database.(2)It realizes the real-time access to KEGG and BioModel and transfers data to Petri net.(3)It provides qualitative analysis,such as computation of constants.(4)It generates graphs for tra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every molecule during the simul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emical processes simulation soft-ware Petri net Gillespie
原文传递
重金属Zn Cu对香根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努扎艾提.艾比布 刘云国 +2 位作者 宋华晓 徐立 陈贝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9,共6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Cu对香根草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以及Zn、Cu在香根草体内的积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n、Cu刺激了香根草的生长,提高了香根草的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Cu对香根草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以及Zn、Cu在香根草体内的积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n、Cu刺激了香根草的生长,提高了香根草的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高浓度的Zn、Cu使香根草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不同程度地下降,MDA含量增加;香根草根系中积累的重金属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处理浓度为60mg·L-1时,根系干重富集的Zn、Cu分别达到2581和6528mg·kg-1。两种重金属在香根草植株内的分布主要以根部积累为主,地上部积累的重金属含量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ZN CU 生理生化指标 重金属积累特性
下载PDF
宰后成熟对生鲜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泽超 罗欣 +5 位作者 张一敏 毛衍伟 董鹏程 张文华 杨啸吟 梁荣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02-212,共11页
作为一种肉品增值手段,成熟技术多年来在全球肉类工业中已被广泛应用。在宰后初期肌肉转化为可食用肉及后期成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变化都会对肉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通过优化成熟方案并引入新型成熟技术来有效提升肉品品质... 作为一种肉品增值手段,成熟技术多年来在全球肉类工业中已被广泛应用。在宰后初期肌肉转化为可食用肉及后期成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变化都会对肉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通过优化成熟方案并引入新型成熟技术来有效提升肉品品质(特别是嫩度)尤为重要。近年来,对肉品宰后生理生化机制的探索和新型成熟技术的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的热点,然而目前鲜见对该方面最新进展的综合性报道。因此,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对肉品质起决定性作用的宰后早期生理生化变化,概述了现行不同成熟方法(干法成熟和湿法成熟)对肉品质的影响,并对新型成熟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品质的改善效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高品质肉品消费需求和促进我国肉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指导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肉 宰后生化进程 干法成熟 湿法成熟 食用品质 新型成熟技术
下载PDF
混凝气浮在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剑平 赵娜 +1 位作者 肖林 徐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4-86,共3页
在利用混凝气浮-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焦化生化尾水的工艺中,为了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周期,减少反冲洗次数,必须有效地去除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原水悬浮物。作者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混凝气浮在焦化生化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优化... 在利用混凝气浮-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焦化生化尾水的工艺中,为了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周期,减少反冲洗次数,必须有效地去除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原水悬浮物。作者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混凝气浮在焦化生化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优化了最佳加药量,为焦化生化尾水的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气浮 焦化废水生化尾水 曝气生物滤池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知识进化算法及其在化工动态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鑫 祁荣宾 +1 位作者 杜文莉 钱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1-850,共10页
智能优化算法在动态优化问题的求解中,一方面可以一定的概率收敛到全局最优,避免局部极值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另一方面,基于随机机制的仿生智能算法也面临收敛速度慢、寻优效率较低的瓶颈,限制了其工业实时应用的场合。为此,从提高智能... 智能优化算法在动态优化问题的求解中,一方面可以一定的概率收敛到全局最优,避免局部极值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另一方面,基于随机机制的仿生智能算法也面临收敛速度慢、寻优效率较低的瓶颈,限制了其工业实时应用的场合。为此,从提高智能优化算法在动态优化问题的求解效率出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知识引导的进化算法结构,主要包括候选控制策略-时域与控制域的离散策略、知识库空间的进化、知识引导的种群进化。该算法分别在批式反应器等4个典型化工动态优化问题上进行了仿真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以较小的种群规模通过知识的引导,以较少的计算代价找到较好的全局解,有效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优化 知识进化 进化计算 化工过程 生化过程
下载PDF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道陵 林俊 《江西化工》 2007年第4期51-53,共3页
印染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生化性能差的难降解废水。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经工程实践证明较成熟、处理效果相对较理想的典型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如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化学处理法,探讨了印染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印染废水处理 物理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 生物化学处理法
下载PDF
重金属Cr(Ⅵ)和Ni对旱伞草富集能力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武 袁志辉 刘敏超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重金属Cr(Ⅵ)(0~50 mg/L)和Ni(0~50 mg/L)浓度下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的富集能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旱伞草中积累的重金属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Cr(Ⅵ)在其地上部...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重金属Cr(Ⅵ)(0~50 mg/L)和Ni(0~50 mg/L)浓度下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的富集能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旱伞草中积累的重金属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Cr(Ⅵ)在其地上部和根部富集量分别达到958.00 mg/kg和2 874.44 mg/kg,Ni在其地上部和根部富集量分别达到1 655.46 mg/kg和2 511.20 mg/kg;(2)在Cr(Ⅵ)和Ni胁迫下,随着Cr(Ⅵ)和Ni浓度的增加,旱伞草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脯氨酸的含量随着Cr(Ⅵ)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随着Ni胁迫浓度的增加,则为先缓慢上升而后急剧升高。旱伞草对Cr(Ⅵ)和Ni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且主要分布在根部,虽不是Cr(Ⅵ)和Ni超积累植物,但具有较强的稳定化能力,在污染水体的修复方面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NI 旱伞草 生理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Notch-1、Notch-3和He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映城 矫健鹏 +4 位作者 李勇进 秦志丰 岳小强 魏品康 颜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不同受体(Notch-1、Notch-3)及下游基因He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具备完整资料的30例不同分期的胃癌标本,通过免疫...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不同受体(Notch-1、Notch-3)及下游基因He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具备完整资料的30例不同分期的胃癌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otch-1、3及Hes-1的表达,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otch-1、3及Hes-1在胃癌不同分期中均存在表达,其中Notch-1和Hes-1阳性率在不同的T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中晚期患者中较高(P <0.05),进一步分析表明Hes-1和Notch-1表达有相关性(P <0.05)。Notch-3的表达在不同年龄中有差异(P <0.05)外,在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中均无差异。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3及Hes-1在胃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中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Notch信号通路/生物化学进程 Hes-1/基因 TNM分期
下载PDF
隔油/气浮/生化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厂含盐废水应用实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星星 《净水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该文介绍了采用隔油/气浮/生化组合工艺处理某石化炼油厂含盐废水的工程实例,针对该工程现状的不足,设计采用隔油/气浮/生化处理组合工艺进行优化。处理达标后的尾水进入深度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生产回用水。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水质CO... 该文介绍了采用隔油/气浮/生化组合工艺处理某石化炼油厂含盐废水的工程实例,针对该工程现状的不足,设计采用隔油/气浮/生化处理组合工艺进行优化。处理达标后的尾水进入深度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生产回用水。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水质CODCr≤1 200 mg/L、BOD5≤500 mg/L、氨氮≤60 mg/L、SS≤280 mg/L、石油类≤400 mg/L时,处理水质为CODCr≤100 mg/L、BOD5≤30 mg/L、氨氮≤15 mg/L、SS≤70 mg/L、石油类≤6 mg/L,达到设计要求的出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废水 隔油 气浮 生化处理 组合工艺 回用
下载PDF
不同生化工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强强 罗凡 +2 位作者 杜至力 李浩 陈贻龙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3期160-163,144,共5页
我国众多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已成为碳排放重要来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明晰其碳排放特征是实现低碳运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结合现有污水厂碳排放核算标准,对南方某市四座处理规模相近但生化处理工艺各异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年度... 我国众多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已成为碳排放重要来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明晰其碳排放特征是实现低碳运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结合现有污水厂碳排放核算标准,对南方某市四座处理规模相近但生化处理工艺各异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年度碳排放进行核算、分析。结果表明,四座污水厂碳排放量差异较大,但排放类别组成相似,主要碳排放来源均为电耗。污水厂总碳排放强度介于0.292~0.670 kg/m^(3),按处理工艺顺序为:微孔曝气A^(2)/O氧化沟<CAST<A^(2)/O<改良氧化沟+MBR。接着分析了电耗、药耗、生化段特性、水质对四座污水厂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针对其碳排放特征提出了碳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 生化处理工艺 碳排放 排放特征 低碳运营
下载PDF
三种高级氧化工艺对改善皮革工业污水处理厂出水可生化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秋月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8年第1期70-71,共2页
本文对比了臭氧氧化法、次氯酸钠氧化法和Fenton氧化法等3种高级氧化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臭氧法对于改善皮革工业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B/C比低的问题,B/C比综合最佳。
关键词 皮革 二级生化 氧化工艺
下载PDF
珠江口夏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收支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广州 胡嘉镗 +2 位作者 李适宇 梁博 黄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3-1133,共11页
基于三维水质模型对珠江口夏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收支进行了研究,量化了各动力学过程对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这对于深入了解珠江口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2006年7—8月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模拟效果良好.研究... 基于三维水质模型对珠江口夏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收支进行了研究,量化了各动力学过程对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这对于深入了解珠江口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2006年7—8月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模拟效果良好.研究表明,珠江口夏季有机碳呈明显的空间变化,其浓度总体上从口门向外海逐步降低,底层递减幅度大于表层;表层平均浓度为2.42 mg·L^(-1),底层平均浓度为1.91 mg·L^(-1).此外,有机碳在垂向上的分布与水体层化紧密相关,层化水域中的有机碳浓度随水深迅速下降,非层化水域上、下层的浓度差异不大.有机碳收支结果则表明,珠江口不同水域有机碳的物理、生化过程差异明显.在内伶仃洋,有机碳分布由物理过程主控,其主要来源与消耗分别为径流输送和沉降,两者分别约占该区域有机碳输入总量的83.80%、83.18%;在中伶仃洋,有机碳分布受物理和生化因素共同调控,其来源以生化产碳为主,动力输送为辅,主要耗碳项为沉降;在外伶仃洋,其西侧水域的有机碳主要来源与消耗分别为径流输送和沉降,有机碳分布受物理和生化过程共同调控,其中,物理过程占优势,而在其东侧水域,有机碳主要来源与消耗分别为生化产碳和生化耗碳,有机碳分布由生化过程主控.另外,捕食产碳和氧化耗碳分别是珠江口各生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产、耗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有机碳 分布特征 收支 物理与生化过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发酵过程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沙 张嗣良 俞俊棠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0-55,共6页
本文运用自适应控制理论,构造了青霉索坐连续发酵跟踪自适应控制系统,克服了常规控制方法无法适应青霉素发酵控制器参数随机波动问题。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STSO)阶数为2,并存在非最小相位特性。为此,本文采用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策... 本文运用自适应控制理论,构造了青霉索坐连续发酵跟踪自适应控制系统,克服了常规控制方法无法适应青霉素发酵控制器参数随机波动问题。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STSO)阶数为2,并存在非最小相位特性。为此,本文采用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策略。仿真试验表明,经适应控制后青霉素生长轨线与设定的理想轨线相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发酵 自适应控制 生化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