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昆 李筱雯 +6 位作者 何维敏 肖运才 王喜亮 毕丁仁 李鹏 王家乡 周祖涛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中药微生态制剂是以微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传统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中,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对中药基质进行生物转化所获得的产物。微生物的生物转化能大幅度提高中药活性物质含量,改善中药性味,降低中药毒副作用,去除中药中的大分子... 中药微生态制剂是以微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传统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中,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对中药基质进行生物转化所获得的产物。微生物的生物转化能大幅度提高中药活性物质含量,改善中药性味,降低中药毒副作用,去除中药中的大分子杂质,发酵基质中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同时也有利于动物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中药微生态制剂的产生背景,中药生物转化菌种类别及中药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并重点阐述了中药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发展趋势,为寻找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微生态制剂 生物转化 抗生素替代 畜牧业
原文传递
增强红花黄色素A抗血栓作用的生物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春 高陪 +3 位作者 沈竞 苏建 杨琼木 孙启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0-792,共3页
目的对地衣芽孢杆菌(C2-13)发酵红花黄色素A(SYA)增强抗血栓作用的转化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SYA发酵前后的物质变化进行检测,用聚酰胺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新物质进行分离并初步鉴定其结构。抗血栓作用是通过大鼠... 目的对地衣芽孢杆菌(C2-13)发酵红花黄色素A(SYA)增强抗血栓作用的转化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SYA发酵前后的物质变化进行检测,用聚酰胺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新物质进行分离并初步鉴定其结构。抗血栓作用是通过大鼠尾部血栓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PT)等药效实验测定。结果发酵后生成的新物质(命名为SYA-X)的抗血栓作用较SYA显著增强;其紫外吸收峰为353.6 nm,红外图谱中没有苯环峰出现,质谱显示其分子量为543。结论SYA通过C2-13的发酵,其抗血栓作用得到明显提高;该过程中,SYA被转化为一种新的高效抗栓成分SY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红花黄色素A 地衣芽孢杆菌 抗血栓
下载PDF
以CO_2为原料的绿色生物制造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凯 贺明丽 +1 位作者 王梦 谭天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8-544,共7页
温室气体积累而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科学家通过不同的方法在CO_2固定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与研究,例如化学转化、酶催化及微生物转化等。而微生物的多功能性使得其具有将生物质、生物废物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温室气体积累而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科学家通过不同的方法在CO_2固定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与研究,例如化学转化、酶催化及微生物转化等。而微生物的多功能性使得其具有将生物质、生物废物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来生产生物燃料及化学品等物质的优点。本文对天然存在于微生物体内的、可以固定CO_2的途径进行了一定总结,并主要阐述了利用生物法或生物电化学法等方法将二氧化碳绿色地转化为化学品或生物质能源的相关工作。另外,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制造以及以非粮食的生物质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制造方法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以CO_2为原料的第三代绿色生物制造的概念。最后预测了在利用二氧化碳进行生物转化的未来发展中所需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能源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生物制造
下载PDF
人参内生菌Burkholderia sp. GE 17-7制备人参皂苷Rg3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俊莹 武伦鹏 +1 位作者 康辰凯 付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5,共5页
许多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是人参中起主要药效活性的物质,尤其是人参稀有皂苷比人参主皂苷在抗癌、抗心脑血管病、抗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利用从17年生野山参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人参内生真菌Burkholderia sp. GE 17-7生物转化人... 许多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是人参中起主要药效活性的物质,尤其是人参稀有皂苷比人参主皂苷在抗癌、抗心脑血管病、抗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利用从17年生野山参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人参内生真菌Burkholderia sp. GE 17-7生物转化人参主皂苷。通过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人参主皂苷(Rb1、Rb2、Rc、Rd、Re和Rg1)的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解析及理化常数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同时,对转化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参内生真菌Burkholderia sp. GE 17-7能够特异性水解原人参二醇型皂苷C-20位糖基,对其内部糖基不具有水解特性。经鉴定其转化产物为人参稀有皂苷Rg3。转化路径为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人参稀有皂苷Rg3。人参内生真菌Burkholderia sp. GE 17-7能够特异性制备人参稀有皂苷Rg3,为工业制备人参稀有皂苷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人参内生菌 人参皂苷RG3 底物特异性 Burkholderiasp.
下载PDF
多配体铬络合物的羊角月牙藻毒性评价与生物转化特点
5
作者 朱超 利浩男 +3 位作者 许锦松 孔德懿 陈喆倩 马宏瑞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工业废水中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铬极易与各类有机分子发生络合,导致难以完全去除,潜在的环境释放量较大。选择羊角月牙藻作为模式供试生物,探究了不同多配体铬络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多配体铬络合物暴露会显著提升藻细... 工业废水中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铬极易与各类有机分子发生络合,导致难以完全去除,潜在的环境释放量较大。选择羊角月牙藻作为模式供试生物,探究了不同多配体铬络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多配体铬络合物暴露会显著提升藻细胞内活性氧水平(44%~55%),诱导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不同程度地抑制藻类生长(抑制率16%~67%),且长期暴露下会抑制羊角月牙藻可溶性蛋白质和糖类的合成,其中以明胶-没食子酸-铬络合物为代表的多配体铬络合物的藻生物毒性最大。另外,长期共培养后,羊角月牙藻体内存在一定的多配体铬络合物生物降解效应。总体而言,多配体铬络合物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铬络合物 羊角月牙藻 毒性 生物转化
下载PDF
富硒螺旋藻中硒的有机化及其分布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志勇 龚华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0-442,共3页
关键词 螺旋藻 有机化 分布特性 生物富集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PFAS来源、迁移转化与去除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郝晓地 邸文馨 +1 位作者 朱洋墨 吴远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共14页
人工合成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因其结构中含有碳-氟键,使其具有疏水、疏油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之中.使用后的PFAS大多都汇集于污水处理厂中,成为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汇.加之,污水生物处理过程大多只能对PFAS前体物质... 人工合成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因其结构中含有碳-氟键,使其具有疏水、疏油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之中.使用后的PFAS大多都汇集于污水处理厂中,成为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汇.加之,污水生物处理过程大多只能对PFAS前体物质进行转化而不是降解,以至于常常导致出水中PFAS浓度高于进水,甚至成为PFAS的源.因进入人体的PFAS的生物累积性和持久性会造成不同程度人体健康损害,所以,欧美等国家已开始限制PFAS的使用并致力于去除现存环境中的PFAS.在系统总结PFAS来源、浓度、转化和去除的基础上,对现存各种去除方法进行了效果分析,以便为后续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PFAS迁移转化及去除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最终得出,现有去除方法对PFAS去除降解效果十分有限;对出水吸附PFAS后原位同步降解、采用污泥焚烧处理似乎是最为有效的去除PFAS手段,也是未来该领域应重点研发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 污水处理 前体物质 生物转化 原位吸附降解 污泥焚烧
原文传递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物转化富硒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峰 郭云飞 +2 位作者 陈昱 凌钦婕 黄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 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Se SP,从Se SP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 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 SPPB)、硒藻蓝蛋白(Se SP-PC)、硒多糖(...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 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Se SP,从Se SP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 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 SPPB)、硒藻蓝蛋白(Se SP-PC)、硒多糖(Se SP-PS)和纳米红硒(Nano-Se);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硒含量;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自由基清除率,Reed-Muench算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Se SP-TP、Se SP-PB和Se SP-PC与不含硒相同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显著提高(P<0.05),对·O2和·OH清除作用的EC50明显降低(P<0.05),Se SP中Se SP-PB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高,其中Se SP-PC可能起主要作用;Se SP-PS硒的质量分数低,其中硒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尚不明确;微藻转化的NanoSe也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Se SP生物转化富硒活性形式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与活性硒元素的掺入有关,藻体转化生成的富硒蛋白质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明显,生物转化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型活性硒形态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生物转化 抗氧化剂 自由基
下载PDF
液质联机法初步研究洛伐他汀的微生物转化 被引量:4
9
作者 于海 方慧英 +2 位作者 诸葛健 秦昉 陶冠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45-747,共3页
目的:分析微生物对洛伐他汀的转化。方法:应用HPLC/MS技术测定转化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lltima ODS-2(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5%乙酸(80:20);流速:1.0mL·min^(-1);柱温:室温。质谱为ZMD... 目的:分析微生物对洛伐他汀的转化。方法:应用HPLC/MS技术测定转化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lltima ODS-2(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5%乙酸(80:20);流速:1.0mL·min^(-1);柱温:室温。质谱为ZMD Micromass电喷雾质谱仪。结果:得到相应的HPLC和MS图谱,并对其分析发现此菌株对洛伐他汀有转化作用。结论:HPLC/MS适合于研究他汀类药物的微生物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洛伐他汀 微生物转化
下载PDF
高效生物化工堆肥转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俊宏 张永平 +1 位作者 王梦亮 刘滇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9期93-95,共3页
为了探索高效快速的畜禽粪便堆肥转化技术,该研究首先采用棚膜覆盖、利用太阳能保温、翻堆等技术措施使牛粪、鸡粪混合物料中水分适量蒸发散失,同时加入生物菌剂,经过滚筒造粒以后,再进行堆积发酵。结果表明,6d以后,堆肥的pH值稳定为7.5... 为了探索高效快速的畜禽粪便堆肥转化技术,该研究首先采用棚膜覆盖、利用太阳能保温、翻堆等技术措施使牛粪、鸡粪混合物料中水分适量蒸发散失,同时加入生物菌剂,经过滚筒造粒以后,再进行堆积发酵。结果表明,6d以后,堆肥的pH值稳定为7.5;C/N由原来的19降到了11,且稳定不变;种子发芽指数达到98%以上。完全达到了堆肥腐熟指标,为有机肥实现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高效 生物转化 畜禽粪便
下载PDF
试论微生态中药制剂——风险评估与机理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叶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4期15-20,共6页
中药的全成分生物转化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的化合物变化过程。该文借助哲学思维、逻辑方法和现阶段对医学科学的认知,对微生态中药制剂的发酵工艺进行风险性评估,从而为其构筑一条可行性生产工艺底线。根据医学微生态学理论,结合国内外... 中药的全成分生物转化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的化合物变化过程。该文借助哲学思维、逻辑方法和现阶段对医学科学的认知,对微生态中药制剂的发酵工艺进行风险性评估,从而为其构筑一条可行性生产工艺底线。根据医学微生态学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中药药效基础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研究成果,探讨微生态中药制剂发酵工艺的作用机理,并在多年对发酵中药制剂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微生态中药理论假说,认为"微生态中药制剂较相应的传统中药制剂可望具有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患者个体对药物代谢的差异性、丰富产品营养结构、改善产品口感和延长产品有效期(或保质期)等5个方面的优势。微生态中药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衡的老弱多病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重症患者,大手术后康复期患者,或放化疗癌症患者,尤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开发、推广微生态中药制剂还可望大为提高中药生产中对中药材的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细菌 生物转化 风险评估 作用机理 微生态中药理论假说
下载PDF
Bio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n to Industrial Products: An Overview
12
作者 Amit Kumar Archana Gautam Dharm Dutt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6年第3期149-168,共20页
Lignocellulose—a major component of biomass available on earth is a renewable and abundantly available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bioconversion to value-added bio-products. The review aims at physio-chemical features o... Lignocellulose—a major component of biomass available on earth is a renewable and abundantly available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bioconversion to value-added bio-products. The review aims at physio-chemical features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and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s. This work is an overview about the convers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nto bio-energy products such as bio-ethanol, 1-butanol, bio-methane, bio-hydrogen, organic acids including citric acid, succinic acid and lactic acid, microbial polysaccharides, single cell protein and xylitol. The biotechnological aspect of bio-transformation of lignocelluloses research and its future prospect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bio-transformation bio-ENERGY Organic Acids Microbial Polysaccharides Single Cell Proteins
下载PDF
酿酒酵母SC408转化3-甲硫基丙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晟 赵磊 +1 位作者 杨雪莲 王成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8-22,共5页
研究了一株产3-甲硫基丙醇的产香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C408的培养基组分和转化条件.均匀试验设计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氨基酸4.0 g/L、KH2PO48.0 g/L、K2HPO46.0g/L、MgCl20.01 g/L、FeCl20.02 g/L、ZnSO40.03 g/L、酵母膏... 研究了一株产3-甲硫基丙醇的产香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C408的培养基组分和转化条件.均匀试验设计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氨基酸4.0 g/L、KH2PO48.0 g/L、K2HPO46.0g/L、MgCl20.01 g/L、FeCl20.02 g/L、ZnSO40.03 g/L、酵母膏0.8 g/L、葡萄糖30.0 g/L和NaCl 2.0g/L;接种量和培养条件对3-甲硫基丙醇产生一定影响,在摇床培养30℃,转速200 r/min,SC408发酵132 h,其3-甲硫基丙醇产量达到1.6 g/L,氨基酸的摩尔转化率约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转化 3-甲硫基丙醇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吸收转化亚硒酸钠生成纳米元素硒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永林 任璐艳 +3 位作者 靳兴媛 张逸波 凌钦婕 黄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富硒培养过程中转化亚硒酸钠产生的红色纳米元素硒(Nano-Se)进行鉴定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红色微粒的纳米形貌,激光散射仪分析其粒径分布,透射电镜(TEM)和X-线能谱(EDX)联用表征纳米粒中的元...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富硒培养过程中转化亚硒酸钠产生的红色纳米元素硒(Nano-Se)进行鉴定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红色微粒的纳米形貌,激光散射仪分析其粒径分布,透射电镜(TEM)和X-线能谱(EDX)联用表征纳米粒中的元素硒形态,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Nano-Se中的金属元素构成和含量,回归分析螺旋藻细胞总蛋白含量及还原性巯基水平与转化Nano-Se生成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从富硒螺旋藻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分离鉴定到Nano-Se,其为较均一的球形或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60 nm,其中硒的质量比为58.5%,原子比为34.7%,除主要含硒元素外,也含有微量的Cu、Zn、Fe、Mn和Ca等元素,并含有少量蛋白质.还发现Nano-Se的生成与藻细胞总蛋白和还原性巯基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螺旋藻可转化亚硒酸钠生成Nano-Se,为富硒微藻中活性硒形态的研究及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纳米 生物转化
下载PDF
锦江中氨氮污染及生物转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杰 李大平 +3 位作者 陶勇 王晓梅 何晓红 高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9-625,共7页
近年来,锦江呈现出明显的氨氮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从2007~2008年度连续四个季节对流经成都市区的锦江14个断面的氨氮污染及其生物转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COD的污染情况对影响锦江氨氮生物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现场调... 近年来,锦江呈现出明显的氨氮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从2007~2008年度连续四个季节对流经成都市区的锦江14个断面的氨氮污染及其生物转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COD的污染情况对影响锦江氨氮生物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现场调查温度、溶解氧等常规水质指标,并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无机氮和COD浓度分析.结果发现:锦江全年第2季度COD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64%的采样点断面为劣Ⅲ类水质(>20 mg/L),第1季度仅采样点9(毛家湾)劣于Ⅲ类水质,第3和4季度COD浓度均低于20 mg/L;而锦江全年氨氮污染情况均非常严重,第1季度和第2季度锦江所有断面的氨氮浓度均为劣Ⅴ类水质(>2mg/L),除了彭山县城(采样点14)外,第3季度和第4季度中的氨氮污染均显著劣于Ⅲ类水质(1 mg/L);锦江14个主要采样点中,中和场到江安河锦江汇流处(采样点6~8)之间的断面中COD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污水处理二厂(采样点4)和一厂(采样点5)的排放口氨氮污染情况最为严重,之后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另外,氨氮的生物转化主要集中在锦江下游黄佛(采样点10)到江口(采样点13)之间的河道,表现为氨氮浓度不断减少,硝酸盐浓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江 氨氮污染 生物转化
原文传递
基于专利分析的甲醇生物利用及转化技术趋势研究
16
作者 许轶 毕振华 +1 位作者 李婧 李庆刚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7年第4期332-339,共8页
以Thomson Innovation数据库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数据库收录的甲醇生物利用及转化相关专利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整体态势、重点技术分布、地域分布、主要申请人和在华专利申请,全面揭示了甲醇生物利用及... 以Thomson Innovation数据库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数据库收录的甲醇生物利用及转化相关专利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整体态势、重点技术分布、地域分布、主要申请人和在华专利申请,全面揭示了甲醇生物利用及转化技术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以1999年为界,甲醇生物利用及转化技术全球专利活动分为两个阶段;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技术输出国;日、美、欧是最受重视的市场保护地;methan*或methy*类菌株及其基因改造手段是一直以来的研发热点;甲醇生物利用及转化技术专利申请人集中度较高;在华技术分布与全球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生物利用 生物转化 专利分析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D-lysine by chemical reaction and microbial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
17
作者 Yi LIU Qingcai JIAO Xiaoxing YIN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The DL-lysine crystals from the racemization of L-lysine was treated as substrate with Hafnia alvei AS1.1009 intact cells as biocatalysts to produce crystal-line D-lysine with a yield of 56.6%from the reaction mixture... The DL-lysine crystals from the racemization of L-lysine was treated as substrate with Hafnia alvei AS1.1009 intact cells as biocatalysts to produce crystal-line D-lysine with a yield of 56.6%from the reaction mixture after simple purification.In the presence of 0.10 molar equivalent of salicylaldehyde,L-lysine race-mization can be completed within 4 h in 1.0 mol/L of NaOH at 100℃.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processes was 62187.86 J/mol.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fnia alvei AS1.1009 decarboxylase were studied.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H 8.0,temperature 37uC,cell concentration 10 g/L,tween-800.5 g/L,substrate concentration 30 g/L,and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up to 3840 U,L-lysine can be completely degraded by the decarboxylase for 12 h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ysine DECARBOXYLASE RACEMIZATION bio-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大鼠肠道酶和菌群对人参皂苷Rg_1的代谢转化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新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0-212,共3页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酶和菌群对人参皂苷Rg1(GRg1)的代谢转化作用。方法:研究100 mg.L-1的GRg1溶液在37℃人工胃液(pH 1.0)和人工肠液(pH 6.8)中的稳定性;考察大鼠ig GRg1后粪便和尿液中的GRg1代谢状况。结果:GRg1在人工胃液中2 h内100%降...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酶和菌群对人参皂苷Rg1(GRg1)的代谢转化作用。方法:研究100 mg.L-1的GRg1溶液在37℃人工胃液(pH 1.0)和人工肠液(pH 6.8)中的稳定性;考察大鼠ig GRg1后粪便和尿液中的GRg1代谢状况。结果:GRg1在人工胃液中2 h内100%降解;在人工肠液pH中4 h相对稳定(RSD<1.5%);GRg1被大鼠肠道内酶和菌群代谢。结论:为提高生物利用度,GRg1应选择非口服途径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代谢转化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大米中的砷形态对小鼠各组织中砷代谢分布及其病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佳婷 方衡 +4 位作者 杨林洁 张贵伟 刘云岗 郭莲仙 李华文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7,共9页
旨在探讨经口暴露的大米砷形态引起的砷毒性以及其生物转化。实验以四个砷含量剂量组(C、S:0.91 mg/kg、M:9.1 mg/kg和H:30 mg/kg)喂养模拟大米砷形态饲料30 d,通过ICP-MS和HPLC-ICP-MS测定小鼠肠、血、肝脏和肾脏中的砷含量及砷形态(iA... 旨在探讨经口暴露的大米砷形态引起的砷毒性以及其生物转化。实验以四个砷含量剂量组(C、S:0.91 mg/kg、M:9.1 mg/kg和H:30 mg/kg)喂养模拟大米砷形态饲料30 d,通过ICP-MS和HPLC-ICP-MS测定小鼠肠、血、肝脏和肾脏中的砷含量及砷形态(iAsⅢ、iAsⅤ、MMA、DMA和AsB)分布;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肠组织、肝脏和肾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在C、S、M和H中,血的总砷浓度分别为5.33、8.24、55.75和196.49μg/kg;肝的总砷浓度分别为14.34、32.70、237.10和708.74μg/kg;肠中五种砷形态浓度之和分别为27.97、163.12、892.78、3085.325μg/kg;肾中五种砷形态浓度之和分别10.38、25.79、245.85、1656.14μg/kg。肠中主要的砷形态为iAsⅢ和DMA,血液中有机砷与无机砷的比值随暴露剂量升高而增加,肝脏和肾脏中主要的砷形态为DMA。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小鼠肠组织、肝脏和肾脏出现的病理损伤程度随砷暴露剂量的增加而深化,在H组中最明显。本研究表明,短期的大米砷暴露对机体代谢组织无明显损伤,且砷在组织中的累积较少;而高剂量的大米砷暴露将对机体病理结构造成严重损伤;提示长期低剂量的大米砷暴露也可能对机体产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砷形态 食物暴露 形态转化 组织损伤
下载PDF
HPLC-Q-TOF-MS/MS分析大承气汤在人肠道菌群中的代谢产物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兴艳 马舒伟 +1 位作者 黄玉凤 李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4-1011,共8页
目的鉴别大承气汤在人离体肠道菌群中的体外代谢产物。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鉴别大承气汤体外肠道菌群孵育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并推测其转化途径,定量分析其主要成分在48 h内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从... 目的鉴别大承气汤在人离体肠道菌群中的体外代谢产物。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鉴别大承气汤体外肠道菌群孵育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并推测其转化途径,定量分析其主要成分在48 h内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从大承气汤中鉴别出48个固有的化学成分、21个代谢产物。大承气汤在肠道菌中发生去糖基化、糖基化、甲基化、羟基化、开环反应和水合反应等多种反应,其中去糖基化是苷类成分的主要转化方式。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下降49.56%、29.25%和90.95%;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含量下降66.77%、8.23%和9.74%;新木脂素类成分和厚朴酚及厚朴酚含量下降了60.01%和73.80%;各代谢产物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肠道菌群对大承气汤具有广泛的代谢作用,随着孵育时间延长,大承气汤中苷类成分水解,提高了大承气汤的生物利用度,具有更强的泻下、抗炎、抗氧化作用的转化产物在肠道菌代谢过程中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肠道菌群 转化代谢 大承气汤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泻下 抗炎 抗氧化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