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场强电磁脉冲模拟器及其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梅兰 曹晓哲 +4 位作者 王德文 李传胪 刘存华 彭光顺 谭启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7-20,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建的适用于生物效应研究的高场强电磁脉冲 (EMP)模拟器 ,描述了其工作原理、设计参数。调试结果表明 ,此模拟器达到了设计要求 ,且性能稳定。动物实验已初步表明 ,高场强EMP可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细胞变性 。
关键词 电磁脉冲 模拟器 生物效应
下载PDF
甘油对离子注入动物细胞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9
2
作者 冯慧云 余立祥 +1 位作者 刘星海 吴李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2-375,共4页
提出一种方法,用低浓度甘油、适度预处理时间,可有效提高哺乳动物细胞对真空的耐受力,从而为开展离子注入动物细胞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路.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的发现开辟了辐射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低能重离子生物学.由于离子注入要在... 提出一种方法,用低浓度甘油、适度预处理时间,可有效提高哺乳动物细胞对真空的耐受力,从而为开展离子注入动物细胞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路.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的发现开辟了辐射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低能重离子生物学.由于离子注入要在真空中进行,迄今这一领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对真空有一定耐受性的植物种子和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保护效应 低能重主子生物学 AL细胞 生物效应 甘油 哺乳动物
下载PDF
低频磁场对洋葱根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歆 祝建 +3 位作者 钟季康 郝伟强 石红军 张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低频磁场对洋葱根的生长与细胞分裂的影响 ,以及由于磁场与热的共同作用对植物根及根尖细胞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对生长发育过程中洋葱根进行低频磁场 (5 0Hz,3.84mT)处理 ,对根的外部形态、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以及染色... 目的 探讨低频磁场对洋葱根的生长与细胞分裂的影响 ,以及由于磁场与热的共同作用对植物根及根尖细胞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对生长发育过程中洋葱根进行低频磁场 (5 0Hz,3.84mT)处理 ,对根的外部形态、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以及染色体形态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相同磁场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洋葱根的生长及根尖细胞都产生一些差异。结论 温度对洋葱根的生长有较大影响。而磁场与温度的叠加效应在一定范围内 (5 0Hz ,3.84mT ,30℃ )才对洋葱根的生长及根尖细胞的增殖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根 磁场 热效应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离子束的生物效应及诱变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永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对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机理、生物效应及其诱变的特异性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离子束 生物效应 诱变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药用真菌概述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林玉 金航 +1 位作者 张金渝 李荣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57-61,共5页
药用真菌是具有保健和治疗疾病作用的一类真菌,我国药用真菌资源丰富,而且是利用真菌治病最早的国家,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用真菌将在医学领域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报道有药用价值的主要种类,... 药用真菌是具有保健和治疗疾病作用的一类真菌,我国药用真菌资源丰富,而且是利用真菌治病最早的国家,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用真菌将在医学领域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报道有药用价值的主要种类,概述了药用真菌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生物功效,并展望今后我国药用真菌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化学成分 生物功效 前景
下载PDF
射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某些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梅兰 王德文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9-443,共5页
当今无线电波及其通讯被广泛应用 ,人类无时无刻不处在由电台、电视台、移动电话、紧急通讯设备及雷达等产生的电磁辐射中。射频辐射 (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RFR)的致热效应已肯定 ,然而其非热效应仍不清楚。就后者的可能作用机理... 当今无线电波及其通讯被广泛应用 ,人类无时无刻不处在由电台、电视台、移动电话、紧急通讯设备及雷达等产生的电磁辐射中。射频辐射 (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RFR)的致热效应已肯定 ,然而其非热效应仍不清楚。就后者的可能作用机理及目前较为热点的问题 ,即移动电话等产生的电磁辐射的一些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辐射 移动电话 生物效应
下载PDF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雪琦 申广浩 +2 位作者 漆家学 刘娟 王楠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6期32-33,36,共3页
概述了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临床上常用的超声治疗方法,如超声药物雾化吸入疗法、超声药物透入疗法等。指出超声技术作为诊断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已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超声 生物效应 空化效应
下载PDF
川西北岷山灰岩区喀斯特堰塞湖形成中的生物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2-39,T002,共9页
川西北岷山灰岩区内的喀斯特堰塞湖是一种特殊的湖泊地貌类型,它是在一定的地质地貌条件及水化学条件下由生物作用参与并促进生物型灰华的快速沉积并堰塞河道而成。野外沉积构造和湖泊形态观察、水化学分析及室内对灰华体的光学显微镜... 川西北岷山灰岩区内的喀斯特堰塞湖是一种特殊的湖泊地貌类型,它是在一定的地质地貌条件及水化学条件下由生物作用参与并促进生物型灰华的快速沉积并堰塞河道而成。野外沉积构造和湖泊形态观察、水化学分析及室内对灰华体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生物作用以多种方式存在着。多种生物(苔藓、藻类、灌草丛等)在生物型灰华堤堰的形成(也即喀斯特堰塞湖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生物作用(包括同化作用、拦截作用、毛管作用、捕获粘结作用及构架作用)贯穿于灰华沉积的复杂循环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堰塞湖 石灰华 生物作用
下载PDF
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离子注入诱变巨大芽孢杆菌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世光 王陶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55-459,共5页
巨大芽孢杆菌BM279是经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原始菌株BM80而得到的维生素C高转化率伴生菌株。通过对离子注入前后出发菌和突变株的生理、生化等生物学特点比较,探讨了离子注入巨大芽孢杆菌对2-酮基-L-古龙酸(2KGA)高转化率的促进机理。离... 巨大芽孢杆菌BM279是经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原始菌株BM80而得到的维生素C高转化率伴生菌株。通过对离子注入前后出发菌和突变株的生理、生化等生物学特点比较,探讨了离子注入巨大芽孢杆菌对2-酮基-L-古龙酸(2KGA)高转化率的促进机理。离子注入对巨大芽孢杆菌自身的生长无明显影响,BM279呈现出与BM80基本一致的生长曲线;但BM279对混菌发酵体系中产酸菌GO29的细胞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BM279在混菌发酵过程中分泌较多的碱性物,有利于维持GO29生长、代谢的pH环境。BM279培养42 h,其胞外活性物质对GO29的糖酸转化活力较BM80有显著提高,且分泌时间较BM80推迟6 h。利用层析技术分别从BM80、BM279胞外液中纯化了L-山梨糖脱氢酶(L-sorbose dehydrogenase,SDH)激活蛋白(SSPBM80和SSPBM279),后者比活较前者高出50%,对GO29中的SDH酶活有更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生物学效应 巨大芽孢杆菌 二步发酵
下载PDF
微波及高压静电场对番茄种子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雪 朱世秋 +3 位作者 张喜春 祁铮 赵宏伟 刘红疆 《农业工程》 2014年第S1期7-12,17,共7页
研究了微波及高压静电场处理番茄种子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测量了番茄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出苗率,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过氧化物酶活性、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量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微波及高压静电场处理,能有效降... 研究了微波及高压静电场处理番茄种子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测量了番茄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出苗率,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过氧化物酶活性、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量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微波及高压静电场处理,能有效降低番茄种子的相对电导率,最多下降10.28个百分点。种子出苗率,幼苗的株高、茎粗、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与FvF0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最大提高值分别为58.3%、175.3%、92.9%、161.6%、54.5%、15.5%和72.78%。试验发现,微波及高压静电场对番茄种子产生生物效应的特点有所不同,说明微波及高压静电场生物效应的物理机理有所不同,为进一步研究微波和静电场生物效应的物理机理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种子 微波 高压静电场 生物效应
下载PDF
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疏茂 汤岑鹏 +1 位作者 赵峰娃 赵青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442,共8页
纳米金属颗粒的安全性是我国纳米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认识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效应是其安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阐述了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在植物中的运输过程和机制以及在植物... 纳米金属颗粒的安全性是我国纳米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认识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效应是其安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阐述了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在植物中的运输过程和机制以及在植物中的生物转化及其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展望.结果表明:①复杂的土壤环境(pH、离子强度、离子价态、温度、溶解性有机质)能够影响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其形态转化(吸附/解吸、分散/沉降、解离和氧化/还原);②纳米金属颗粒首先吸附在植物的根部,再通过质外体或共质体途经向植物内部转移,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维管系统进行转运;③根际分泌物以及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与有机酸等对纳米金属颗粒在植物中的生物转化起到重要作用;④纳米金属颗粒可以通过引起氧化应激或抑制营养元素吸收对植物产生毒性效应.为此,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建议重点关注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形态转变过程的耦合效应,以及各赋存形态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生物转化过程机制及其对植物生物效应的贡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颗粒 土壤-植物系统 迁移转化 生物效应
下载PDF
Bio-effects of 5th generation electromagnetic waves on organs of human beings
12
作者 Amit Verma Vijay Kumar Shipra Gupta 《Global Health Journal》 2023年第4期206-211,共6页
Objectives:The uses of device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EMWs)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Similarly,the generation of the waves is increasing.The frequency spectrum of the generation of waves is also increased.In this ma... Objectives:The uses of device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EMWs)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Similarly,the generation of the waves is increasing.The frequency spectrum of the generation of waves is also increased.In this manuscript,an analysis of the high frequency EMWs has been made by the electric fields generated due to the exposure of 5th generation(5 G)of mobile phones.Methods:Due to the emission of waves from the towers,the electric field is generated around the transmission tower of mobile phones.The electric fields are computed by the power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The electric fields across the biological tissues/cells are also computed when the EMWs penetrate inside the body.The electric fields are made across the organs of different depths inside the body.Results:The induced electric fields inside the organs of the human being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absorption of energy from high frequency EMWs.The absorbed amount of energy from high frequency waves may become the cause of harmful effects on the life of organs of human beings.Conclusion:In this manuscript,after analysis of the computed electric fields inside the organs of human being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MWs of 5 G spectrum of mobile phone towers may more harmful for the life of organs as 4th generation(4 G)spectrum of mobile phone waves.The energy absorption by the 4 G spectrum is lower than 5 G spectrum due to the range of frequency of waves.The effects on the pancreas,retina,skin,intestine,spleen,stomach and uterus are more than low water content organs like nails,bone,teeth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fth generation Electromagneticwaves Mobile phonetowers bio-effects Human beings tissues ORGANS
下载PDF
不同NAA和N^6-BA浓度配比对半夏组织培养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亮 许鸿源 +3 位作者 周凤珏 韦丽娟 唐丽雪 伍燕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33,共4页
为建立半夏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以其球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NAA和N6-BA对无菌叶柄切段进行继代培养,结果证明:(1)适宜的添加配比为N6-BA2.0~3.0/NAA0.1~0.2,切段在这些培养基上7d脱分化出愈伤组织,15d再分化出... 为建立半夏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以其球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NAA和N6-BA对无菌叶柄切段进行继代培养,结果证明:(1)适宜的添加配比为N6-BA2.0~3.0/NAA0.1~0.2,切段在这些培养基上7d脱分化出愈伤组织,15d再分化出胚状体,30d可形成根苗完整的再生植株,增殖倍数达6~10。(2)单独添加N6-BA或NAA,切段亦可发生愈伤组织,但难以再分化。(3)低浓度NAA(0.1)配高浓度N6-BA(4.0)时,可使已经分化成的小球茎与再生幼苗再次脱分化为愈伤组织。若适当提高NAA浓度,可缓解这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组织培养 NAA N^6-BA 生物效应 再生植株
下载PDF
Causes of Ozone Layer Depletion and Its Effects on Human: Review 被引量:2
14
作者 Fakhra Anwar Fahad Nazir Chaudhry +2 位作者 Saiqa Nazeer Noshila Zaman Saba Azam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6年第1期129-134,共6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University of Gujrat during 2014-2015 as a term paper for Master of Philosophy. The data regarding effect of ozone depletion on human was reviewed and compiled as a review paper from variou...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University of Gujrat during 2014-2015 as a term paper for Master of Philosophy. The data regarding effect of ozone depletion on human was reviewed and compiled as a review paper from various published articles of international reputed journals, annual/environmental reports of recognized organization and e-books. The causes, mechanism and bio-effects of ozone layer depletion on humans were addressed. It is revealed that introduction of Chloroflourocarbons (CFCs) in the environment is the most rated cause of said depiction. Ozone depletion is allowing the UV radiation to earth surface. The exposure to these radiations is severely affecting all life forms on earth, especially the humans. Permanent or temporary blindness, skin cancer and immunity suppression are the main effects of these radiations reported by various researchers on humans. The prospects of ozone recovery are still undiscover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zone depiction demands urgent remedial measures to protect lives on this ea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ONE Ozone Depletion Chloroflourocarbons (CFCs) Ultra Violet (UV) Radiations bio-effects
下载PDF
Bio-effects of REE and estimated daily intake allowance
15
作者 ZHANG Hui, ZHU Weifang and FENG Jia State Key Lat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2期102-104,共3页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subject with the wider application of RE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EE on environ- ment and human health. Some important REE toxicology data were obtained previously based on acuteand sub-chroni...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subject with the wider application of RE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EE on environ- ment and human health. Some important REE toxicology data were obtained previously based on acuteand sub-chronic toxicity experiments on animals, but these results are indirect and suspectable becausethe REE compounds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food chains, and there still existsome uncertainties when the results are extrapolated from animals to human beings. This note focuses thebio-effects of REE on population from two typical REE-high areas in South Jiangxi, China, where theweathering crust-ion adsorbed-type REE ore deposits are widespread, and also on the estimation of dailyREE intake allowance in terms of RE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in food chains. 1 Geologic setting and stud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s bio-effects daily INTAKE ALLOWANCE South Jiangxi.
原文传递
Pb(Ⅱ)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生物效应及其迁移转化机制
16
作者 王显海 谢周云 +4 位作者 王宇 张妮 谢晴帆 徐佳杰 杨国靖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8-222,共15页
Pb(Ⅱ)会随工业的应用而残留在各类水体中,对人类和水生态构成潜在风险.以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反应器中研究Pb(Ⅱ)对AGS的生物毒性及其迁移转化特性,同时探讨AGS对Pb(Ⅱ)的吸附行为与机制.结... Pb(Ⅱ)会随工业的应用而残留在各类水体中,对人类和水生态构成潜在风险.以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反应器中研究Pb(Ⅱ)对AGS的生物毒性及其迁移转化特性,同时探讨AGS对Pb(Ⅱ)的吸附行为与机制.结果表明,Pb(Ⅱ)会破坏AGS的三维结构,致使污泥生物量下降和沉降性能恶化.同时促进微生物分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但由于污泥内部孔道堵塞使得微生物以EPS为碳源,且Pb(Ⅱ)的持续毒性超过EPS保护阈值,最终导致EPS含量由对照组的(295.90±6.22)mg·g^(-1)最低降至(217.23±7.35)mg·g^(-1).在20 mg·L^(-1)Pb(Ⅱ)的长期暴露下,AGS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明显削弱,导致TN去除率由对照组的97.15%大幅下降至70.04%.高通量结果表明,Exiguobacterium和Candidatus_Competibacter菌属在高浓度Pb(Ⅱ)的胁迫下成为优势菌属,而与脱氮相关的Pseudomonas菌群相对丰度锐减至6.87%.此外,当Pb(Ⅱ)进水浓度为1 mg·L^(-1)时,AGS可对其实现99.15%的高效去除.整个过程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模型充分解释,且由多种扩散机制调控.使用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Pb(Ⅱ)的吸附,Temkin模型也进一步证实化学吸附可在去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确定AGS对Pb(Ⅱ)的吸附机制是以表面络合和沉淀反应为关键途径,并伴有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Ⅱ) 好氧颗粒污泥 生物效应 迁移转化 吸附机制
原文传递
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尚凤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7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观察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的100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时间采血、不同部位采血、标本溶血与标本送检时间对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目的:分析观察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的100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时间采血、不同部位采血、标本溶血与标本送检时间对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医院生化检验结果中,对于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部位以及标本溶血、标本送检时间都会影响到医院的生化检验结果,与正常标本参考值比较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为提高医院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严格控制在采集标本上的误差,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 标本采集 生化影响
下载PDF
Dust storm in Asia continent and its bio-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he North Pacific: A case study of the strongest dust event in April, 2001 in central Asia 被引量:8
18
作者 HAN Yongxiang FANG Xiaomin +2 位作者 XI Xiaoxia SONG Lianchun YANG Shengl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6期723-730,共8页
Testing the effects of iron fertilization in booming metabolism of microbes in North Pacific Ocea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hot topic in current global climate change study. The first supportive evidence with natural i... Testing the effects of iron fertilization in booming metabolism of microbes in North Pacific Ocea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hot topic in current global climate change study. The first supportive evidence with natural iron inputs to ocean was ob-tained by Bishop and his colleagues at the PAPA re-gion in North Pacific Ocean. They found a rapid in-crease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over North Pacific Ocean after a strong dust storm in April 2001.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dust deposition flux during this dust storm period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dust source regions along the dust transport pathway, through integration of synoptic dynamics, changes of TOMS-AI (aerosol index) and surface PM10 values along the dust pathway and chang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nd chlorophyll in surface oceans. This strong dust storm may result in deposition of about 3.1—5.8 μg/m3 eolian iron into the PAPA region in North Pa-cific Ocean, thus causing a rapid increase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productivity observed by Bishop and his colleagues. This work supplies more direct and detailed evidence, from continental dust process, to support the iron hypothesis with natural iron inputs to the surface oceans through dust st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长距离尘埃输送 生态环境 中亚 尘暴
原文传递
潮滩生物-物理互馈机制与系统稳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荷悦 周怡 +2 位作者 孙涛 曹浩冰 周曾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7-468,共12页
潮滩是海岸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海岸生态系统健康、抵御海岸自然灾害、蓝碳固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潮滩为多种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的同时,不同类型生物也通过改变水、沙过程影响潮滩地貌演化与系统稳态.本文归纳了盐沼植... 潮滩是海岸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海岸生态系统健康、抵御海岸自然灾害、蓝碳固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潮滩为多种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的同时,不同类型生物也通过改变水、沙过程影响潮滩地貌演化与系统稳态.本文归纳了盐沼植被、底栖微藻对潮滩水动力、泥沙运动过程的生物-物理效应,提出了描述潮滩生物与泥沙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反馈过程的概化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生物-物理互馈时间累积驱动下潮滩系统双稳态及稳态突变理论特性,总结了潮滩生物与周围物理条件空间自组织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形成机制,探讨了潮滩系统层面的连续性现场观测、生物种间作用对生物-物理互馈过程的调节,以及外界扰动下潮滩生物地貌系统稳态突变阈值定量模拟等方面仍面临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盐沼植被 底栖微藻 生物-物理效应 地貌演变 系统稳态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先感染外睾吸虫后不同时间钉螺体内被生物控制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崇惕 卢明科 +2 位作者 郭跃 王逸难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89-994,共6页
前此实验显示:21d外睾吸虫阳性钉螺能使再侵入的全部血吸虫幼虫发育停留在异常早期母胞蚴阶段〔1-3〕。本文实验比较观察了感染外睾吸虫后不同时间(21d、35d、55d、70d及85d)的钉螺对再侵入的日本血吸虫幼虫生物控制的情况,发现外睾吸... 前此实验显示:21d外睾吸虫阳性钉螺能使再侵入的全部血吸虫幼虫发育停留在异常早期母胞蚴阶段〔1-3〕。本文实验比较观察了感染外睾吸虫后不同时间(21d、35d、55d、70d及85d)的钉螺对再侵入的日本血吸虫幼虫生物控制的情况,发现外睾吸虫和血吸虫双重感染的钉螺,两者间隔时间愈长,后侵入的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程度愈强(图1-20);不同间隔时间双重感染的各组实验钉螺,血吸虫幼虫感染率及幼虫侵入率如下:间隔21d,75%(39/52)和25.5%(398/1560);间隔37d,77.8%(21/27)和35.6%(299/840);间隔55d,44.4%(8/18)和11.9%(19/160);间隔70d,100%(15/15)和10.6%(143/1350);间隔85d,43.3%(13/30)和5.8%(66/1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幼虫 湖北钉螺 外睾吸虫 发育异常 生物控制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