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内-组间主成分分析的土地利用与团聚体有机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廖洪凯 李娟 +3 位作者 龙健 刘灵飞 杨华 张文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通过对喀斯特山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灌丛、水田、菜园、玉米地和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在不同土壤层次下(0~10、10~20、20~30 cm)含量的系统研究,结合组内-组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与团聚体有机碳... 通过对喀斯特山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灌丛、水田、菜园、玉米地和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在不同土壤层次下(0~10、10~20、20~30 cm)含量的系统研究,结合组内-组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与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均以大粒径团聚体为主,并且〉2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可高达70%以上。随土壤层次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降低明显,变幅范围分别为15.1~38.0和15.4~40.3 g·kg^-1,表现以水田含量最高,菜园和灌丛相对居中,而以退耕3 a草丛最低。组内-组间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有机碳的累积效应按水田、菜园、灌丛、退耕15 a草丛、玉米地和退耕3 a草丛依次下降,表明水田可作为喀斯特山区土壤有机碳固定的优势农业类型。与玉米地相比,退耕3 a草丛有机碳储量降低了15.8%,而退耕15 a草丛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所提高,但恢复速率相对缓慢,以每年0.35 Mg·hm^-2的速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团聚体有机碳 组内-组间主成分分析 退耕 喀斯特山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