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ASB-MBR组合工艺处理模拟黄连素废水 被引量:16
1
作者 邱光磊 宋永会 +4 位作者 曾萍 段亮 肖书虎 郭晓春 王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2-947,共6页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UASB-MBR)组合工艺处理模拟黄连素废水,模拟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由葡萄糖和黄连素配制,以葡萄糖作为初级能源物质,通过微生物协同降解作用去除废水中的黄连素.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进水ρ(CODCr),...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UASB-MBR)组合工艺处理模拟黄连素废水,模拟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由葡萄糖和黄连素配制,以葡萄糖作为初级能源物质,通过微生物协同降解作用去除废水中的黄连素.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进水ρ(CODCr),ρ(NH4+-N)和ρ(黄连素)分别为1717~4393,91.8~158.7和64.4~276.8mg/L,废水中黄连素的ρ(CODCr)贡献率为7.5%~25.0%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可实现ρ(CODCr),ρ(NH4+-N)和ρ(黄连素)的去除率分别为92.5%~95.9%,67.0%~98.9%和99%以上,废水中黄连素主要通过UASB去除,去除率为95.2%~98.9%.在进水CODCr负荷为0.54~1.88kg/(m3·d),黄连素负荷为0.71~12.42g/(m3·d)的条件下,MBR可保证出水ρ(CODCr),ρ(黄连素)和ρ(NH4+-N)分别低于50,1.0和2.0mg/L;随着MBR进水ρ(黄连素)升至3.45~12.42mg/L,在黄连素的微生物毒性胁迫作用下,MBR中污泥呈由分散态向聚集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 黄连素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膜生物反应器(MBR) UASB-MBR组合工艺
下载PDF
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红武 欧阳五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7,62,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盐酸黄连素在4种油(IPM、大豆油、花生油、色拉油)和3种表面活性剂(EL 40、大豆卵磷脂和Tw een-80)中的溶解度;根据纳米微乳的评价标准,利用序贯设计思想,采用滴定法绘制了伪三元相图,确定了纳米微乳的最佳组成,...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盐酸黄连素在4种油(IPM、大豆油、花生油、色拉油)和3种表面活性剂(EL 40、大豆卵磷脂和Tw een-80)中的溶解度;根据纳米微乳的评价标准,利用序贯设计思想,采用滴定法绘制了伪三元相图,确定了纳米微乳的最佳组成,研制了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并对其基本理化特性(形态、粒度、颜色、澄清度、稳定性和自乳化速度等)及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三相最佳组成是EL 40-甘油-IPM;制得的纳米微乳为澄清透明的球状液滴,其平均粒径为56.8 nm;高速离心、高温、强光下无分层,也无絮凝或药物析出;与传统片剂、胶囊和水溶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抗菌活性相比,纳米微乳的抗菌活性更高。以上研究表明制备的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是一种质量稳定、高效的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纳米 微乳 稳定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鼻咽解毒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被引量:13
3
作者 欧阳荣 廖建萍 胡铁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建立鼻咽解毒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 18 ( 4.65 μm×10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1%磷酸溶液-三乙胺(25∶75∶0.75), 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为45 ℃;流速为 1.0 mLmin -1 .结... 目的:建立鼻咽解毒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 18 ( 4.65 μm×10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1%磷酸溶液-三乙胺(25∶75∶0.75), 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为45 ℃;流速为 1.0 mLmin -1 .结果:盐酸小檗碱在 57.5 ~575 ng(r= 0.999 5 ,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 97.11% ;RSD为 0.26% .结论:本法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鼻咽解毒胶囊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解毒胶囊 盐酸小檗碱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金黄解毒膏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邵海峰 杜亚薇 柴天川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47-1248,共2页
目的建立金黄解毒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TLC)色谱中均能明显检出大黄、黄柏。RP—HPLC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41-0... 目的建立金黄解毒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TLC)色谱中均能明显检出大黄、黄柏。RP—HPLC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41-0.41μg,相关系数为r=O.9998;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1.92%,n=6,精密度良好(RSD=0.5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金黄解毒膏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金黄解毒膏
下载PDF
去糖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測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晓云 吴爱英 +1 位作者 田金改 高天兵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乙腈 0 .0 5mol/L磷酸二氢钾( 2 8∶72 )为流动相 ,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 0~ 1.10 8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 97.8...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乙腈 0 .0 5mol/L磷酸二氢钾( 2 8∶72 )为流动相 ,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 0~ 1.10 8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 97.8% ,RSD =1.5 4 %。结论 可用于去糖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小檗碱 去糖胶囊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红武 欧阳五庆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年第9期41-48,共8页
目的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和助表面活性剂甘油.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用13 000 rpm,30 min离心稳定性和粒径为纳米乳的评价指标,采用... 目的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和助表面活性剂甘油.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用13 000 rpm,30 min离心稳定性和粒径为纳米乳的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同时对纳米乳的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eta电位、粒径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高湿(92.5%)、高温(40℃,60℃)、25℃及强光(4 500±500 lx)的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备出的盐酸小檗碱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液体,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球状液滴,平均粒径为56.8 nm;离心稳定,在上述高湿、高温、强光条件下考察10 d,其含量和粒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是一种质量稳定的良好药物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纳米乳 理化性质 稳定性
下载PDF
创灼膏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善玉 姜艳玲 康东周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2,共2页
目的 建立创灼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冰片和防己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冰片、防己供试品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皆有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品无干扰;... 目的 建立创灼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冰片和防己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冰片、防己供试品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皆有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品无干扰;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21~0.3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4958.4X-15.594,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7.8%,RSD为2.34%。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小檗碱 冰片 防己
下载PDF
三妙消痛贴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松柏 张永萍 +1 位作者 何焜 张丽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三妙消痛贴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结合其主要药效学试验为考察指标,优选出三妙消痛贴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10倍量5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结论:优选的... 目的:研究三妙消痛贴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结合其主要药效学试验为考察指标,优选出三妙消痛贴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10倍量5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结论:优选的三妙消痛贴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盐酸小檗碱 小鼠耳肿胀
原文传递
春雨烧伤膏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荣 杨广民 +2 位作者 张迪光 张志国 王宇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795-797,共3页
目的 建立春雨烧伤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连、大黄、栀子、白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57.5~575 ng(r=0.9995,n=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3%,... 目的 建立春雨烧伤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连、大黄、栀子、白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57.5~575 ng(r=0.9995,n=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1.40%。结论 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雨烧伤膏 盐酸小檗碱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生苍术和麸炒苍术入药对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组织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玉强 刘育含 才谦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24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以生苍术和麸炒苍术入药对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妙丸生苍术组和麸炒苍术组,每组随机分为0.5、1、6h三个时间组,空腹24h后灌胃给药并于相应时间点取心、脾、胃、肺、肝、肾、大肠和小肠,... 目的:研究以生苍术和麸炒苍术入药对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妙丸生苍术组和麸炒苍术组,每组随机分为0.5、1、6h三个时间组,空腹24h后灌胃给药并于相应时间点取心、脾、胃、肺、肝、肾、大肠和小肠,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各组织样品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大鼠组织中盐酸小檗碱的分布差异。结果:以生苍术入药的四妙丸和以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在各组织中的含量虽无统计学差异,但生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在多个组织中的含量高于以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的浓度。结论:苍术炮制对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分布产生影响,生苍术入药更利于盐酸小檗碱在各组织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丸 苍术 盐酸小檗碱 组织分布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孙红武 欧阳五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和助表面活性剂甘油,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用13000r/min,30min离心稳定性和粒径为纳米乳的评价指标,采用H... 目的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和助表面活性剂甘油,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用13000r/min,30min离心稳定性和粒径为纳米乳的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盐酸小檗碱的量,同时对该纳米乳的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eta电位、粒径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高湿(92.5%)、高温(40℃,60℃)、25℃及强光[(4500±500)lx]的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备出的盐酸小檗碱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液体,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球状液滴,平均粒径为56.8nm;离心稳定,在上述高湿、高温、强光条件下考察10d,其含药量和粒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是一种质量稳定的良好药物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纳米乳 理化性质 稳定性
下载PDF
The new shortcut synthesis of 8-oxocoptisine
12
作者 Xiang Juan Cui Ying Ying Lu Min Zhao Shan Qian Yong W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281-1282,共2页
8-Oxocoptisine 1,a natural protoberberine alkaloid,can be more easily achieved starting from readily available and inexpensive berberine hydrochlorate 2.The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compound 1 was confirmed by melting ... 8-Oxocoptisine 1,a natural protoberberine alkaloid,can be more easily achieved starting from readily available and inexpensive berberine hydrochlorate 2.The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compound 1 was confirmed by melting point,1H NMR,IR,M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Oxocoptisine Protoberberine alkaloid berberine hydrochlorate SYNTHESIS
下载PDF
中药提取方法对比试验研究
13
作者 吕育齐 张新华 +3 位作者 朱力莹 金毅群 候淑华 郝继红 《黑龙江商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7,共7页
将中日两国对中药煮提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在煎煮提取后,对单复方所含人参中的人参皂甙、黄连中的小蘖碱、槐米中的芦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传统的两煎法要优于日本汉方制剂提取的一煎法。
关键词 煎煮提取 人参皂甙RE 盐酸小蘖碱 芦丁 中药
下载PDF
痤疮洗剂中盐酸小檗碱有效成份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建梅 彭晓云 +1 位作者 谢巧娥 刘元欢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331-332,346,共3页
目的建立痤疮洗剂有效成份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黄柏和大黄进行定性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4μg^0.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目的建立痤疮洗剂有效成份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黄柏和大黄进行定性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4μg^0.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9%,RSD=1.66%。结论本方法易于操作,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洗剂 盐酸小檗碱 薄层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