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5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武汉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97
1
作者 冯承莲 夏星辉 +1 位作者 周追 呼丽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00-1908,共9页
对长江武汉段干流7个站点、支流和湖泊23个站点的水相、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相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水相中多环芳烃总量的变化范围为0.242-6.235μg·L^-1积相中的变化范围为31-4812μg·L^-1浮颗粒相中多环... 对长江武汉段干流7个站点、支流和湖泊23个站点的水相、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相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水相中多环芳烃总量的变化范围为0.242-6.235μg·L^-1积相中的变化范围为31-4812μg·L^-1浮颗粒相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平均值为4677μg·L^-1量高于沉积物.长江武汉段与国内其它河流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相当,比国外一些河流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要高.沉积相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颗粒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污染来源分析表明,多环芳烃主要由化石燃料、木材等的燃烧所引起,污染来源为燃烧源.在干流白沙洲和支流墨水湖的水相中检出了苯并(a)芘,且含量超出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沉积物中PAHs对周围生物存在潜在的毒性效应,但不会引起急性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水相 悬浮颗粒物 沉积物 苯并(A)芘 长江
下载PDF
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2
作者 郑新章 张仕华 邱纪青 《烟草科技》 EI CAS 2003年第11期8-13,共6页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的科研动态与科研新成果,重点介绍了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分子筛、低温催化剂以及低危害烟叶调制技术、低侧流烟气技术等在卷烟降焦减害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新型特殊功能滤嘴、新型滤嘴材料...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的科研动态与科研新成果,重点介绍了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分子筛、低温催化剂以及低危害烟叶调制技术、低侧流烟气技术等在卷烟降焦减害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新型特殊功能滤嘴、新型滤嘴材料和多种滤嘴及卷烟添加剂在卷烟降焦减害上的应用现状,同时,还简要介绍了近期开发出的可有效降焦减害的几种烟草加工工艺与烟草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降焦减害技术 特殊功能滤嘴 新型滤嘴材料 卷烟添加剂 烟草加工
下载PDF
苯并(a)芘的环境污染、健康危害及研究热点问题 被引量:73
3
作者 段小丽 魏复盛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2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多环芳烃类中致癌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苯并 (a)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污染来源和程度、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标准 。
关键词 苯并(A)芘 环境污染 健康危害 致癌类化合物 多环芳烃类
下载PDF
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强化植物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6 位作者 丁克强 李华 吴龙华 邢维芹 宋静 曹志洪 陶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6-342,共7页
研究了种植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在接种和不接种菌根真菌 (GlomuscaledoniumL )情况下对土壤中苯并 [a]芘 (B[a]P)的降解动态。历经 90天的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较高浓度 (10 0mgkg-1)B[a]P能降低菌根真菌对植物根的侵染率。种植... 研究了种植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在接种和不接种菌根真菌 (GlomuscaledoniumL )情况下对土壤中苯并 [a]芘 (B[a]P)的降解动态。历经 90天的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较高浓度 (10 0mgkg-1)B[a]P能降低菌根真菌对植物根的侵染率。种植紫花苜蓿和接种菌根真菌能促进土壤中可提取态B[a]P的降解 ,在接种情况下 ,有植物时对三种浓度 (1mgkg-1,10mgkg-1,10 0mgkg-1)B[a]P的降解率分别达 86 2 %、86 6 %、5 7 0 % ;而没有植物时B[a]P的降解率为 5 3 5 %、5 3 0 %、33 0 %。不接菌根真菌时的降解率比接菌根真菌的低得多 ,不接种菌根真菌时 ,有植物的B[a]P降解率分别达 75 9%、77 7%、5 3 4 % ;而不种植物的降解率分别为 5 4 9%、5 2 6 %、34 1% ,低、中浓度 (1mgkg-1,10mgkg-1)两处理的降解率明显地高于高浓度处理(p <0 0 5 )。B[a]P添加对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高浓度B[a]P处理土壤的酶活性明显地低于其它三个处理 ,接种菌根真菌能够提高土壤中的酶活性 ,从而促进了土壤中B[a]P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土壤污染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修复 强化作用 降解率 多酚氧化酶 紫花苜蓿
下载PDF
我国五城市大气多环芳烃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50
5
作者 金银龙 李永红 +8 位作者 常君瑞 丁昌明 程义斌 徐东群 崔国权 陈连生 彭朝琼 赵宝新 龚洁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8-76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我国不同城市大气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于2009年6月和12月检测南京、武汉、深圳、哈尔滨和太原五个城市大气多环芳烃水平,并用苯并(a)芘(BaP)致癌、致突变等效浓度、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预期寿命损失三个指... 目的分析比较我国不同城市大气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于2009年6月和12月检测南京、武汉、深圳、哈尔滨和太原五个城市大气多环芳烃水平,并用苯并(a)芘(BaP)致癌、致突变等效浓度、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预期寿命损失三个指标来评价五个城市大气PAHs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南京、武汉、深圳、哈尔滨和太原的大气BaP平均浓度分别为50.04、34.54、1.18、2.54和23.88 ng/m3,其中南京、武汉和太原大气BaP浓度均超过我国和WHO的标准限值,哈尔滨和深圳低于我国标准限值,但略高于WHO标准限值。五城市大气PAHs污染水平及其致癌和致突变风险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性。南京、武汉、深圳、哈尔滨和太原大气PAHs污染所致成人和儿童的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分别为1.09×10-4和6.98×10-5,5.37×10-5和3.40×10-6,0.80×10-6和0.50×10-6,1.75×10-6和1.11×10-6,1.67×10-5和1.06×10-6,成人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677.19、333.54、4.84、108.54和103.68 min。结论南京、武汉、哈尔滨和太原大气PAHs人群终身致癌超额风险高于可接受水平,而深圳为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苯并(A)芘 健康风险评价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苯并(a)芘和芘的混合物暴露对梭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6
作者 王重刚 郑微云 +2 位作者 余群 郁昂 陈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9-533,共5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研究浓度范围从 0 1— 5 0 μg L的苯并 (a)芘和芘的等浓度混合物暴露对梭鱼 (Mugilso iuy)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对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出抑制效...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研究浓度范围从 0 1— 5 0 μg L的苯并 (a)芘和芘的等浓度混合物暴露对梭鱼 (Mugilso iuy)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对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出抑制效应 .在暴露过程中 ,抗氧化酶活性也有出现短暂的诱导 ,高浓度组出现诱导的时间比低浓度组早 .SOD和GPx活性的变化有一定的同步性 .CAT活性在暴露早期出现诱导 .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间接反映了环境中氧化胁迫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 肝脏 苯并(A)芘 抗氧化酶 梭鱼 酶活性 海洋污染 污染物
下载PDF
苯并(a)芘对鲫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春玲 胡俊峰 +4 位作者 王丕文 王桂亭 刘国庆 于素芳 韩惠芬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5-326,共2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对鲫鱼幼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鲫鱼幼鱼分别暴露于3×10-4、3×10-3、3×10-2、3×10-1mg/LB(a)P,于染毒后1、3、6、12d用化学比色法测定T-AOC。结果染毒后第6天,3×10-1mg/L组... 目的研究苯并(a)芘对鲫鱼幼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鲫鱼幼鱼分别暴露于3×10-4、3×10-3、3×10-2、3×10-1mg/LB(a)P,于染毒后1、3、6、12d用化学比色法测定T-AOC。结果染毒后第6天,3×10-1mg/L组的T-AOC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F=5.853,P<0.01),与3×10-2mg/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114,P<0.01)。染毒后第12天,3×10-1mg/L组的T-AOC水平继续下降,而3×10-2mg/L组的T-AOC水平与染毒后第6天的检测结果比较也出现明显下降(t=7.544,P<0.01),与3×10-3mg/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728,P<0.01)。在染毒后第12天,鲫鱼肝脏T-AOC水平与染毒剂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经spearman相关分析,r=-0.581,P<0.01)。3×10-1mg/L组的T-AOC水平随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出现明显的下降(经spearman相关分析,r=-0.830,P<0.01)。结论苯并(a)芘暴露可抑制鲫鱼肝脏的T-AOC水平,降低机体对环境毒物及致病因子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总抗氧化能力 鲫鱼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恭臣 夏星辉 +2 位作者 王然 何孟常 肖翔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38-1743,共6页
对小浪底至山东东明段黄河干、支流水、悬浮物和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干流水相∑15PAHs浓度范围为179~369ng/L,其中除焦巩桥外其它断面苯并(a)芘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支流水相浓度均高于相应干流,尤其是富含低环PAH... 对小浪底至山东东明段黄河干、支流水、悬浮物和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干流水相∑15PAHs浓度范围为179~369ng/L,其中除焦巩桥外其它断面苯并(a)芘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支流水相浓度均高于相应干流,尤其是富含低环PAHs的孟州一干渠对于流沉积相浓度有较大影响,与水相相比,悬浮、沉积相中PAHs检出种类较多,干流悬浮相∑13PAHs浓度范围为54~155μg/kg.且各环PAHs与悬浮相中TOC含量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干流沉积相∑13PAHs浓度范围为31~133μg/kg,其4、5、6环PAHs均低于相应悬浮物中浓度,且与沉积物中TOC含量间也存在一定正相关,不同介质中PAHs的沿程变化表明.在孟津桥至焦巩桥段,PAHs主要从水相向悬浮颗粒相迁移;而在焦巩桥至花园口河段沉积相对悬浮相中PAHs浓度则起到较大稀释作用,来源分析显示,干流、新蟒河及天然文岩渠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而洛阳石化及伊洛河中石油燃烧源则占较大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悬浮物 沉积物 苯并(A)芘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植物油中苯并芘与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浩 杨红梅 +3 位作者 郭启雷 赵丽 史海良 潘红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1-916,共6页
建立了植物油中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以乙酸乙酯-环己烷(1∶1)提取样品,凝胶渗透色谱净化,以XDB-C18色谱柱(4.6 mm×50 mm,1.8 μ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含1%甲苯)和10 mmol/L乙酸... 建立了植物油中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以乙酸乙酯-环己烷(1∶1)提取样品,凝胶渗透色谱净化,以XDB-C18色谱柱(4.6 mm×50 mm,1.8 μ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含1%甲苯)和1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大气压光致电离(APPI+),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MR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B1,B2,G1,G25种化合物分别在0.3~25,0.5 ~30,1.0~10,1.0~30,1.0~10 μg/k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应定量下限分别为0.3,0.5,1.0,1.0,1.0 μg/kg,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加标回收率为80.3%~106.8%,相对标准偏差为4.0%~10.0%.该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植物油中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同时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色谱 凝胶渗透色谱 苯并芘 黄曲霉毒素 植物油
下载PDF
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来源、检测和控制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进伟 王兴国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1,共5页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食用油中苯并(a)芘(B(a)P)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食用油中B(a)P来源、限量、样品预处理及其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食用油原料、加工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和脱除方法,并建议逐步调整...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食用油中苯并(a)芘(B(a)P)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食用油中B(a)P来源、限量、样品预处理及其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食用油原料、加工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和脱除方法,并建议逐步调整我国食用油中B(a)P限量,使之接近或达到国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来源 限量 测定 控制
下载PDF
食品中苯并芘的来源及减控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冯亚净 王瑞鑫 李书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75,共4页
简要介绍了苯并芘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综述了食品中苯并芘的来源和减控方法,并提出了减少食品苯并芘生成、降低苯并芘对人体的危害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苯并芘 食品安全 减控措施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苯并(a)芘和多氯联苯 被引量:33
12
作者 邓安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3,共4页
对苯并(a)芘作了五种不同的化学修饰,并与载体蛋白交联,制备出十四种单克隆抗体.经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实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测定苯并(a)芘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以4,4’-二氯联苯为测定多氯联苯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起始物,作了二种... 对苯并(a)芘作了五种不同的化学修饰,并与载体蛋白交联,制备出十四种单克隆抗体.经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实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测定苯并(a)芘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以4,4’-二氯联苯为测定多氯联苯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起始物,作了二种化学修饰,制备出九种多克隆抗体,建立了以羊抗多氯联苯抗体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并用于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苯并(A)芘 多氯联苯
下载PDF
真菌对土壤中苯并[a]芘的共代谢降解 被引量:32
13
作者 巩宗强 李培军 +3 位作者 王新 张海荣 张春桂 许华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39,共4页
研究了模拟生物泥浆法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选择了几种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真菌 ,研究它们对土壤内苯并 [a]芘的降解 ,并研究了土壤内共存底物 :菲、芘、邻苯二甲酸对苯并 [a]芘降解的影响 ,及其之间的共代谢过程。结果表明 ,... 研究了模拟生物泥浆法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选择了几种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真菌 ,研究它们对土壤内苯并 [a]芘的降解 ,并研究了土壤内共存底物 :菲、芘、邻苯二甲酸对苯并 [a]芘降解的影响 ,及其之间的共代谢过程。结果表明 ,芘可以促进镰刀菌、毛霉对苯并[a]芘的降解 ,并认为这是共代谢作用的结果 ;菲也可以促进镰刀菌对苯并 [a]芘的降解 ,但抑制了毛霉和青霉对苯并 [a]芘的降解 ;而邻苯二甲酸对青霉和毛霉降解苯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共代谢 降解 真菌 生物修复 土壤污染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冯涛 郑微云 +1 位作者 洪万树 彭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22-424,共3页
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 (a)芘 (BaP)暴露对大弹涂鱼肝脏内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BaP暴露对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低浓度... 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 (a)芘 (BaP)暴露对大弹涂鱼肝脏内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BaP暴露对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低浓度组 (3μg·L-1)BaP暴露 ,抗氧化酶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 .高浓度组 (30 μg·L-1)BaP暴露 ,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 ,SOD活性在第 3天显著升高 (α≤ 0 .0 5 ) ,随后逐渐降至对照组水平 ;GPx活性则在第 7天显著升高 (α≤ 0 .0 5 ) .在整个实验周期中 ,BaP暴露浓度的变化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对CAT活性无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大弹涂鱼 抗氧化酶 SOD GPX CAT 肝脏 海洋污染 毒理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类食品中苯并芘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杨红梅 王浩 +1 位作者 刘艳琴 殷晓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建立了肉类食品中苯并芘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C1(85μm,4.6mm×250mmi.d)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流速1.0mL/min,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10nm,柱温35℃,进样量5μL。方法的检出限0.5μg/kg,线性范围0ng/mL... 建立了肉类食品中苯并芘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C1(85μm,4.6mm×250mmi.d)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流速1.0mL/min,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10nm,柱温35℃,进样量5μL。方法的检出限0.5μg/kg,线性范围0ng/mL ̄1000ng/mL,加标回收率80.0% ̄83.0%,相对标准偏差为1.25%。该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毒性小,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肉类食品样品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高效液相色谱仪 肉类食品
下载PDF
苯并[a]芘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盛下放 何琳燕 胡凌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1-795,共5页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样品中,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JL 14 .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属于氮单胞菌属(Azomonas) .菌株JL 14在苯并[a]芘浓度为5mg·L- 1 ,2 8℃振荡培养10d ,...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样品中,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JL 14 .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属于氮单胞菌属(Azomonas) .菌株JL 14在苯并[a]芘浓度为5mg·L- 1 ,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达到48. 9% .培养基初始pH值分别为4、6、8、10时,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 1% ,2 4 8% ,49 6%和2 5 9% .JL 14在苯并[a]芘浓度分别为10mg·L- 1 与2 0mg·L- 1 的条件下,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3 8. 2 %与2 7. 6% .Zn2 + (2 0 0mg·L- 1 )、Cd2 + (5 0mg·L- 1 )与Pb2 + (2 0 0mg·L- 1 )不影响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但Cu2 + (5 0mg·L- 1 )、Cr2 + (5 0mg·L- 1 )对JL 14有毒性;菲和蔗糖均可促进菌株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单胞菌 苯并芘 降解 共代谢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粮食中苯并芘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浩 刘艳琴 +1 位作者 杨红梅 殷晓燕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1期53-54,共2页
建立了粮食中苯并芘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C18(5μm,4.6mm×250mmi.d)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流速1.0mL/min,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10nm,柱温35℃,进样量5μL。方法的检出限0.5μg/k... 建立了粮食中苯并芘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C18(5μm,4.6mm×250mmi.d)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流速1.0mL/min,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10nm,柱温35℃,进样量5μL。方法的检出限0.5μg/kg,线性范围0~1000ng/mL,加标回收率83.3%~88.3%,相对标准偏差为1.86%(n=5)。该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毒性小,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粮食样品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高效液相色谱仪 粮食 残留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曾凡刚 王玮 +3 位作者 梁宝生 潘志 刘红杰 岳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5,共4页
利用 1999年 7月谭裕沟隧道和 1999年 9月梧桐山隧道TSP ,PM1 0 和PM2 5 中PAHs的分析结果 ,研究了机动车排放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 ,机动车行驶排放出的大量PAHs主要存在于粒径较小的粒子中 ,苯并
关键词 机动车 隧道实验 苯并芘 多环芳烃化合物 尾气 排放 颗粒物 废气监测
下载PDF
一株高分子量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毛健 骆永明 +2 位作者 滕应 李振高 吴宇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1-1015,共5页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能以苯并[a]芘(B[a]P)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编号为HPD-2。HPD-2在3.0mg/L的B[a]P液体培养基中...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能以苯并[a]芘(B[a]P)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编号为HPD-2。HPD-2在3.0mg/L的B[a]P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培养5d后B[a]P的降解率为89.7%。同时,该菌株对四环的芘和荧蒽也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培养7d后芘和荧蒽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7.2%和84.5%。可见,该菌株对高分子量PAHs具有很好的降解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高分子量 苯并[A]芘 荧蒽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烟熏食品中苯并(a)芘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方法 被引量:31
20
作者 黄靖芬 李来好 +1 位作者 陈胜军 杨贤庆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7年第7期67-70,共4页
本文主要从当前备受关注的烟熏食品的安全问题出发,简述了烟熏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苯并(a)芘(benzo(a)pyrene)的产生机理、毒害、检测及防止方法,为今后更好的研究苯并(a)芘,控制其在烟熏食品中的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苯并(A)芘 烟熏食品 致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