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恢复 被引量:50
1
作者 叶勇 翁劲 +1 位作者 卢昌义 陈光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43-1250,共8页
从红树植物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恢复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红树林恢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此需要着重进行的基础研究思路。在红树植物多样性恢复方面,胎生种类的繁殖体在母树上就已萌发,成熟繁殖体可直接用于海滩造林... 从红树植物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恢复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红树林恢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此需要着重进行的基础研究思路。在红树植物多样性恢复方面,胎生种类的繁殖体在母树上就已萌发,成熟繁殖体可直接用于海滩造林,大多数种类已用于红树林恢复;而非胎生红树植物繁殖体的萌发脱离母树,成熟繁殖体难以直接在海滩造林,其育苗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较少用于红树林恢复,可以通过非胎生红树植物的种子休眠、生理生态和化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极大限度地增加红树植物生态恢复的种类。在动物多样性恢复方面,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恢复还是“非定向”的,可通过在具类似底质、盐度和潮位的河口海岸地段不同恢复时间的人工红树林,研究红树林植被不同恢复措施(主要是种植密度和种类选择)对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使得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在改造生态系统其它生物组份上不会呈现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底栖动物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底栖动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1 位作者 黄小平 李适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2-820,共9页
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底栖动物(尤其是相手蟹)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维持系统初级生产;2)丰富系统... 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底栖动物(尤其是相手蟹)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维持系统初级生产;2)丰富系统有机物生产;3)影响红树植物生长;4)降低幼苗竞争压力;5)改变沉积物性质。除传统的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个体生物学研究外,目前红树林底栖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正逐步向红树林沙蟹等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间关系、底栖生物区系与栖息地间相互关系研究发展。有必要重新认识蟹类的生物扰动对红树林更新和红树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红树林 生态系统 影响 生态学意义
原文传递
红树林区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丽 蔡立哲 袁东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综述了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的现状 .目前有关底栖动物的污染生态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污染物在底栖动物体中含量测定及一些污染物在底栖动物中累积分布的研究 .( 2 )污染物对底栖动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 3)污染物如城... 综述了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的现状 .目前有关底栖动物的污染生态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污染物在底栖动物体中含量测定及一些污染物在底栖动物中累积分布的研究 .( 2 )污染物对底栖动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 3)污染物如城市污水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 4)底栖动物在水质和底质污染中的监测应用 .分别综合和评述了红树林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在重金属、城市污水和有机物污染对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提出今后红树林区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的研究 ,应着重生态毒理学和实验生态学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区 底栖动物 污染生态学 水质 重金属 城市污水 有机物污染
下载PDF
长江支流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金京 李卫明 +2 位作者 粟一帆 孙徐阳 胡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20-3027,共8页
中小河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大江大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如何准确、合理的评估中小河流的健康状况,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长江一级支流桥边河为例,于2019年1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在河道的上中... 中小河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大江大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如何准确、合理的评估中小河流的健康状况,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长江一级支流桥边河为例,于2019年1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在河道的上中下游设置8个采样点,进行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耐污值法和科级生物指数法(FBI)分别对各样点进行水质生物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枯水期采集到底栖动物17个分类单元,共283个底栖动物;丰水期采集到16个分类单元,共301个底栖动物,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个体数略高于枯水期.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桥边河水质状况时空差异性明显,丰水期的水质状况优于枯水期,空间尺度上丰枯水期水质状况均为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3种水质生物评价法对比分析显示,FBI科级生物指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吻合,更适合桥边河水质评价,其研究结果可为中小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 生物评价
原文传递
红树林凋落物生产及其归宿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雅萍 叶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4-209,共6页
红树林具有很高的凋落物生产量,其生产量受到纬度、潮汐、海水盐度以及气象参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红树林凋落物有4条主要归宿:一部分被底栖动物摄食,主要是蟹类和腹足类;一部分被微生物直接分解;还... 红树林具有很高的凋落物生产量,其生产量受到纬度、潮汐、海水盐度以及气象参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红树林凋落物有4条主要归宿:一部分被底栖动物摄食,主要是蟹类和腹足类;一部分被微生物直接分解;还有一部分以可溶性有机物或是以植物组织的形式输出到毗邻生态系统;余下的则以难分解的或是合成物质的形式进入到红树林底质。国内关于红树林凋落物的研究很多只从定性的角度揭示红树林凋落物的归宿,而缺少定量的实验研究,因而对凋落物各归宿的相对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以前的一些研究忽视了底栖动物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定量研究凋落物的归宿,关注底栖生物在红树林凋落物周转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期待为正确揭示红树林凋落物的真实归宿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分解 输出 沉积
原文传递
鄱阳湖主要入湖段典型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累积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江为群 刘淑丽 +1 位作者 简敏菲 胡启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73-1280,共8页
以鄱阳湖-饶河和鄱阳湖-赣江中支两个主要入湖段典型底栖动物(河蚬、圆顶珠蚌、中国圆田螺)为对象,通过组织消解、滤膜过滤分离和显微镜检筛分微塑料(粒径<5mm),分析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三种底栖动物体内均有微... 以鄱阳湖-饶河和鄱阳湖-赣江中支两个主要入湖段典型底栖动物(河蚬、圆顶珠蚌、中国圆田螺)为对象,通过组织消解、滤膜过滤分离和显微镜检筛分微塑料(粒径<5mm),分析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三种底栖动物体内均有微塑料淀积且主要淀积于消化道组织中,不同物种淀积丰度表现为河蚬>中国圆田螺>圆顶珠蚌;淀积的微塑料类型包括颗粒类、碎片类、薄膜类和纤维类,其中以纤维类为主;微塑料颜色主要有透明、蓝、红、紫;粒径以<1 mm的丰度最高,且随粒径增大丰度呈递减的趋势;空间尺度上,饶河入湖段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丰度高于赣江中支入湖段。本研究表明,鄱阳湖微塑料污染已造成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湖水产品的食用需要谨慎,但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相比,本次研究区域的底栖动物处于中等微塑料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微塑料 丰度 鄱阳湖 入湖口
原文传递
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粒径谱 被引量:7
7
作者 饶义勇 蔡立哲 +6 位作者 黄聪丽 李想 卓异 郭涛 颜露露 傅素晶 陈昕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182-7189,共8页
在我国,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很少。根据2010年1月、4月、7月、10月在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获得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数据,构建了底栖动物生物量粒径谱,以期为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 在我国,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很少。根据2010年1月、4月、7月、10月在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获得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数据,构建了底栖动物生物量粒径谱,以期为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桥红树林湿地生物量粒径谱基本为3峰模式。第一峰在-2粒级,主要由线虫构成;第二峰在4—12粒级,主要由寡毛类、多毛类和小个体甲壳类构成;第三峰在13—22粒级,主要由大个体腹足类、双壳类和甲壳类构成。(2)木榄、桐花树和无瓣海桑生境在0—4粒级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波谷,这个波谷介于线虫和寡毛类之间,是大型与小型底栖动物粒级交汇区。(3)高桥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正态化生物量粒径谱的斜率大于-1,截距为16.533—18.150。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境的截距、最小粒级的生物量(BMS)高于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盐地鼠尾粟(Sporobolus virginicus)生境,说明桐花树和无瓣海桑生境的底栖动物生产力水平较木榄和盐地鼠尾粟生境的高;秋季的截距、BMS较其他季节高,说明秋季的底栖动物生产力水平较其他季节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粒径谱 红树林湿地 湛江
下载PDF
长江口滨岸潮滩底栖动物泥螺受锌污染的急性毒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丽娜 陈振楼 +1 位作者 张亚雷 李建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3-376,共4页
为了评价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重金属锌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进行了底栖动物泥螺的24h急性毒理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螺的半致死剂量为0.133g/L,全致死剂量为1g/L:对泥螺体内重金属累集量的分析表明:泥螺体内Zn的含量随试验组浓度的增... 为了评价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重金属锌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进行了底栖动物泥螺的24h急性毒理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螺的半致死剂量为0.133g/L,全致死剂量为1g/L:对泥螺体内重金属累集量的分析表明:泥螺体内Zn的含量随试验组浓度的增高而增多,试验组的Zn浓度和泥螺累积的Zn含量符合Cubic三次函数:Zn的增加对泥螺富集Pb、Cr、Ni的影响是在浓度为1g/L、4g/L时出现两个峰值:Zn含量的增加对泥螺富集Cu的影响是在Zn浓度为0.5g/L、1g/L时泥螺对Cu富集量有所升高.这说明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是个动态的过程,底栖动物富集的重金属元素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底栖动物 泥螺 重金属锌 急性毒理试验
下载PDF
底栖生物影响下的潮滩微地貌演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怡 张荷悦 +2 位作者 孙涛 曹浩冰 周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4-2033,共10页
潮滩是海岸带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分布的底栖生物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潮滩底栖微藻、泥沙与水动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潮滩微地貌形态,明晰底栖生物对潮滩微地貌的演化机制至关重要。以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为研究区,通... 潮滩是海岸带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分布的底栖生物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潮滩底栖微藻、泥沙与水动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潮滩微地貌形态,明晰底栖生物对潮滩微地貌的演化机制至关重要。以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潮滩微地貌动力模型,探究底栖生物对微地貌格局演化的作用机制,分析底栖生物对微地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底栖微藻生长与泥沙扩散、水流再分配过程交互作用驱动下,潮滩上可形成底栖微藻覆盖的高丘与积水洼地交替分布的规则性微地貌斑图;(2)微地貌斑图的形成提高了潮滩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泥沙淤积高度;(3)底栖微藻与泥沙、水流的交互作用使得潮滩微地貌系统对侵蚀扰动呈现非线性响应行为,系统存在临界点,且在一定侵蚀率范围内存在双稳态;(4)黄河口泥螺入侵使得微地貌系统抵抗侵蚀扰动能力减小,且系统稳定性随泥螺生物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微地貌 底栖微藻 底栖动物 水沙过程 自组织
下载PDF
西北江下游河流底栖动物群落健康评价
10
作者 肖许沐 马卓荦 +1 位作者 蒋任飞 王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2020年12月在西北江下游河流设置11个采样点,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B-IBI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参照点位的B-IBI值在0.59~4.00之间,处于中等—优状态;受损点位的B-IBI值在... 2020年12月在西北江下游河流设置11个采样点,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B-IBI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参照点位的B-IBI值在0.59~4.00之间,处于中等—优状态;受损点位的B-IBI值在0~0.82之间,处于很差—良好状态,其中较差和很差状态占比为87.5%。氨氮浓度与B-IBI值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降低水污染负荷是促进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健康的有效途径。在水质已经实现好转的基础上,可通过营造河底卵石生境来促进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同时也应加强河岸带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河流健康评价 西北江下游
下载PDF
固城湖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韩 徐瑶 +5 位作者 尹子龙 郭刘超 徐季雄 金司晨 肖鹏 胡晓东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88,共7页
2018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长江水系固城湖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设10个采样点,调查监测水质及底栖动物。全年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7种,其中摇蚊科8种,颤蚓科4种,舌蛭科2种,... 2018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长江水系固城湖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设10个采样点,调查监测水质及底栖动物。全年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7种,其中摇蚊科8种,颤蚓科4种,舌蛭科2种,田螺科2种,蚌科1种,年平均密度为438.09 ind./m^(2)、生物量为11.67g/m^(2)。底栖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全年均值介于0.92~1.65,全域平均值为1.29,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全年水域优势种为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和菱跗摇蚊属Clinotanypus sp.等,均为污染指示种;4季度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排序均为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Friendman检验均小于极显著性水平0.01,表明4个季度固城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RDA和Person相关分析均显示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浊度(TUB)、氨氮(NH_(3)-N)、溶解氧(DO)、总磷(TP)等环境因子显著相关。因此,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对环境因子具有直观的反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城湖 底栖动物 季节性变化 环境因子 RDA分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底栖动物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颖 谢慧君 张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1-1509,共9页
研究以表面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底栖动物在夏季和冬季对人工湿地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人工湿地系统运行前后不同介质氮磷含量变化及不同介质微生物丰度变化进行水质净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添加河蚌和添加... 研究以表面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底栖动物在夏季和冬季对人工湿地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人工湿地系统运行前后不同介质氮磷含量变化及不同介质微生物丰度变化进行水质净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添加河蚌和添加田螺均能增强人工湿地系统NO3-N和TN去除效果,其中添加河蚌使得系统NO3-N和TN平均去除率较对照组分别提升37.19%和24.32%,添加田螺使得系统NO3-N和TN平均去除率较对照组分别提升22.98%和12.46%。冬季添加摇蚊幼虫使得表面流人工湿地NO3-N、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在37.8%、54.0%和94.8%,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9.51%、15.16%和37.62%,添加河蚌和田螺受底栖动物半冬眠活动和代谢降低影响没有显著水质提升效果。这表明通过添加底栖动物可以增强表面流人工湿地运行效果,选取适合的底栖动物种类组合可能在全年提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通过增强底泥和基质中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植物氮吸收和基质氮吸附等促进人工湿地氮去除,通过增强下层基质磷吸附沉淀和植物磷吸收提升水质磷去除。研究结果将为底栖动物在人工湿地的应用及表面流人工湿地运行效果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合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底栖动物 水质净化 冬季 氮转化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底栖动物高光谱数据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建江 田野 +2 位作者 张建兴 栾振东 杜增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15-3022,共8页
旨在实现对海洋牧场水下底栖动物的原位识别,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实现识别分类检测,对目标生物进行分类识别分析,深入挖掘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可靠性。利用研发的水下高光谱成像分析仪,在不同的水下环境中通过获取五种海洋牧场常见经... 旨在实现对海洋牧场水下底栖动物的原位识别,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实现识别分类检测,对目标生物进行分类识别分析,深入挖掘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可靠性。利用研发的水下高光谱成像分析仪,在不同的水下环境中通过获取五种海洋牧场常见经济动物(虾夷扇贝、栉孔扇贝、脉红螺、皱纹盘鲍、仿刺参)的高光谱数据,归一化处理后运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RF)、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随机森林(PCA-RF)、基于递归特征消除的随机森林(RFE-RF)三种随机森林算法对五种底栖动物进行分类识别以及对比分析。通过RF的变量重要性排序,筛选出排名较高,对模型贡献度高的波段所对应的反射谱强度数据,再将排名靠前的特征波段数据输入分类器中,通过优化参数,得到分类准确度。将数据的分类结果输出混淆矩阵,可以看到五种样品的识别情况。脉红螺样品识别精度最低,为64%;仿刺参与栉孔扇贝的识别精度最高,达到了100%;虾夷扇贝与皱纹盘鲍的识别精度分别为91%与96%。三种方法最终得到的分类精度分别为:RF 90.13%;PCA-RF 95.20%;RFE-RF 98.74%,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分类效果,体现了随机森林算法运用在水下高光谱数据分类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高光谱成像 分类 原位识别 底栖动物 特征选择
下载PDF
灌河口海域水生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鑫 李昌文 +5 位作者 徐加涛 李士虎 宋可心 唐佳伟 马晓娜 冯志华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9-41,共13页
于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灌河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别对游泳动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生物样本采集,并对水生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差异进行研究。游泳动物部分共发现42种,隶属于6... 于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灌河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别对游泳动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生物样本采集,并对水生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差异进行研究。游泳动物部分共发现42种,隶属于6门,10纲,17目,鱼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游泳动物的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94,0.73和2.00。浮游动物共发现5个门类,12个类群,35个物种,其中节肢动物门桡足类最多,占比48.57%。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在0.90~2.01之间。根据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标准,灌河口海域目前水质处于中污染状态。底栖动物共发现56种,7个门类,其中环节动物为主要类群,物种数占比53.57%。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570 ind/m^(2),平均生物量为84.72 g/m^(2)。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06~2.53,平均值为1.75,参照水质生物评价标准判定水质处于中污染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并与历史文献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灌河口海域底栖动物逐渐小型化,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减少,优势种数量下降,且结构趋向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灌河口海域 游泳动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闸坝对河流生态影响的评价
15
作者 王猛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第4期16-17,共2页
随着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工程积极发挥防洪功能,使中国能够有效应对一些自然灾害,并满足当前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但中国的水生态系统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文章从浮游动物、浮... 随着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工程积极发挥防洪功能,使中国能够有效应对一些自然灾害,并满足当前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但中国的水生态系统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文章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三个方面研究闸坝对河流生态的影响,详细分析了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研究结果对水生态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坝 水生态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底栖动物
原文传递
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爱华 《齐鲁渔业》 2007年第7期40-42,共3页
探讨了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及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指出海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治理有着巨大作用。
关键词 底栖动物 重金属 生物可利用性
原文传递
平山水库水生态与水环境调查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歆怡 李志东 +1 位作者 曾朝帅 包涵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年第12期48-51,共4页
为了评价辽宁省抚顺市平山水库退役后河道水体的水质状况和生态恢复进程,2018年3月、7月、10月分别在该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进行水质的监测与底栖动物的采集,统计分析了水体的理化指标和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结果表明,根据底栖动物优... 为了评价辽宁省抚顺市平山水库退役后河道水体的水质状况和生态恢复进程,2018年3月、7月、10月分别在该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进行水质的监测与底栖动物的采集,统计分析了水体的理化指标和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结果表明,根据底栖动物优势种及优势种比例判断,平山水库总体属于中度污染水体;根据BI指数计算得知,该水库上游均属于轻度-中度污染水体;根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平山水库总体属于中度-重度污染水体。对3种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平山水库水质属于中度污染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生态恢复 优势种 平山水库
下载PDF
塔山水库春季水生生物特征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金吉 王波 +1 位作者 徐鑫 钱入彬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4年第2期45-48,共4页
对塔山水库春季湖水中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入湖河道水生维管植物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塔山水库浮游植物共7门60属130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小环藻、尖针杆藻、冰岛直链藻等8种;共鉴定浮游动物5大类25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幼... 对塔山水库春季湖水中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入湖河道水生维管植物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塔山水库浮游植物共7门60属130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小环藻、尖针杆藻、冰岛直链藻等8种;共鉴定浮游动物5大类25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幼虫、独角聚花轮虫、浮游累枝虫、缩钟虫等;共鉴定底栖动物2大类,2种;浮游植物单位体积内 Chla为6.06~15.33 mg/m3,最高生产层日产量(以碳计)为0.26~0.65 g /(m3· d),水柱日产量(以碳计)为0.78~1.06 g /(m2·d);共记录水生维管植物9种,优势种为空心莲子草、浮萍、菹草和紫萍。塔山水库水质处于中度及以上富营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山水库 浮游生物 底栖动物 水生维管植物 富营养化
下载PDF
鲢鳙鱼养殖小型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动态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旭仁 金斌松 +2 位作者 王文娟 王子牧 秦海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875-6883,共9页
底栖动物是鱼类重要的天然饵料,评估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可以指导渔业生产中鱼类的放养数量。为了探究淡水生态养殖水库中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于2013年4月、7月、10月和2014年1月对三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底栖动物是鱼类重要的天然饵料,评估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可以指导渔业生产中鱼类的放养数量。为了探究淡水生态养殖水库中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于2013年4月、7月、10月和2014年1月对三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共采集到7个属的底栖动物,隶属于颤蚓科、摇蚊科和蠓科,未采集到软体动物。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结果表明,菱跗摇蚊属Clinotanypus(IRI=7136)、颤蚓属Tubifex(IRI=6734)和尾鳃蚓属Branchiura(IRI=1384)是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数量的34.26%、50.38%和10.96%。不同季节之间底栖动物的总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均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总密度(4100个/m^2)和总生物量(10.14 g/m^2)最高,春季(1446个/m^2;1.07 g/m^2)次之,夏季(579个/m^2;0.66 g/m^2)较低,秋季(492个/m^2;0.64 g/m^2)最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MDS)和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显著(P=0.001),2013年三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可明显划分为3个:春季群落、夏秋季群落和冬季群落。皮尔森相关分析表明,底栖动物总密度与溶氧和营养盐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水理化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冗余分析表明,氨氮、盐度、pH和浊度是三河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差异的显著影响因子(P<0.05),总氮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差异具有边缘显著影响(P=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季节动态 三河水库
下载PDF
连云港疏浚工程对底栖动物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德昌 唐寅德 +1 位作者 张勇 马宏广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1年第3期33-42,共10页
由于港口扩建工程,连云港地区每年有数百万立方米的泥土集中排抛于局部海域。废弃土在排抛区内形成淤积并影响着底栖动物的栖息环境。作者于1986年和1988年在连云港海域进行了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得出了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概况。结果... 由于港口扩建工程,连云港地区每年有数百万立方米的泥土集中排抛于局部海域。废弃土在排抛区内形成淤积并影响着底栖动物的栖息环境。作者于1986年和1988年在连云港海域进行了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得出了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概况。结果表明:疏浚工程影响着底栖动物的生存,但其影响范围是局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巷口 疏浚工程 节肢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