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治与无治:梁启超论儒家与道家政治思想
1
作者 蔡杰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81,158,159,共16页
梁启超在游历欧洲归国之后,对中国传统治道作了一番检视,主要集中在先秦诸子学派。梁启超提出无治主义、礼治主义、人治主义、法治主义,分梳先秦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治道思想。儒家治道以人治主义为基础,并以礼治主义为补充。梁启... 梁启超在游历欧洲归国之后,对中国传统治道作了一番检视,主要集中在先秦诸子学派。梁启超提出无治主义、礼治主义、人治主义、法治主义,分梳先秦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治道思想。儒家治道以人治主义为基础,并以礼治主义为补充。梁启超认为,儒家治道的根本在于仁,他将仁理解为同体意识或感通之心,是维系共同体的根本。儒家治道拥有目的论维度,旨在通过礼乐教化的方式,提升国民人格,使之凝聚成朝向繁荣的社会共同体。道家治道是无治主义,不同于儒家以人为中心,道家是以自然为中心,拒斥政府的干涉。梁启超主要是以无为理解自然,并将无为追溯到无私无欲,然而梁启超就此提出道家思想的一处矛盾,即无为的悖论问题,并表示出对道家治道的批评和不满。梁启超的论断虽有独到之处,但也有不足,例如忽略了儒家天治主义的超越维度,再如对道家治道的批评可能有失公允。但梁启超旨在阐发永恒的治道真理,将目光重新投向中国传统治道,为现代中国谋求新的出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儒家 道家 仁治 礼治 无治
原文传递
董仲舒“王道”观的国家治理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季桂起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5-43,共9页
董仲舒的“王道”观是对孔、孟、荀“王道”思想的继承与整合。董仲舒的“王道”观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王道”是儒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实现“王道”是儒家学说介入现实政治的必然途径;第二,“王道”在政治实践上表现的是人之... 董仲舒的“王道”观是对孔、孟、荀“王道”思想的继承与整合。董仲舒的“王道”观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王道”是儒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实现“王道”是儒家学说介入现实政治的必然途径;第二,“王道”在政治实践上表现的是人之道,但在哲学来源上则源自于天之道,“王道”是以天道为仁作为政治运作的基础的;第三,“王道”在国家内部治理上要遵循以民为本的宗旨,把民生放在政治的首要位置;第四,“王道”的实施应表现为统治者的德性、官吏的素质、百姓的教化与社会的礼法及国家制度的统一,前者为“质”后者为“文”,前者与后者相互融汇,“王道”也是质文合一的产物;第五,“王道”的实施,固然以仁义为主导,但在对社会的治理上也不能忽视刑罚的作用,合理的社会治理应该是“德主刑辅”的模式;第六,在国家外部关系上,“王道”是处理国与国或中土与外夷关系的不二准则,“王道”的方式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第七,“王道”应以大一统作为追求的目标,“王道”是大一统的思想引领,大一统则是“王道”要达成的效果,用“王道”化成天下,内为万民敬慕,外为四夷宾服,成就天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王道 国家治理 天道 大一统 德主刑辅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不是“以政为本”——《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儒家意见 被引量:5
3
作者 范瑞平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19,共4页
试从儒家的观点出发评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论证其建议没有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说来,其建议未能贯彻"藏富于民"的精神,没有实行"家庭决策"的方式,未能充分致力于建... 试从儒家的观点出发评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论证其建议没有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说来,其建议未能贯彻"藏富于民"的精神,没有实行"家庭决策"的方式,未能充分致力于建设一个人性化的公立医院制度和医疗保健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卫生改革 家庭决策 仁政
下载PDF
“耿吾既得此中正”——论屈原对《周易》中正思想的接受
4
作者 米国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9,32,共5页
《周易》以卜筮为表、哲学为里,是一部重要的源头性著作。“中”与“正”是《周易》中有关爻位的一组概念,出现频率极高,使全书具有浓厚的中正思想。儒家孔子曾到访楚地,推动了《周易》与中正思想在楚地的传播。屈原对《周易》中正思想... 《周易》以卜筮为表、哲学为里,是一部重要的源头性著作。“中”与“正”是《周易》中有关爻位的一组概念,出现频率极高,使全书具有浓厚的中正思想。儒家孔子曾到访楚地,推动了《周易》与中正思想在楚地的传播。屈原对《周易》中正思想有所接受,其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符合“中正之道”,其处世原则是“正道直行”,其道德追求是中正之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正 屈原 美政 正道直行
下载PDF
仁政与王道:孟子的政治哲学初探
5
作者 刘道岭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孟子被历代文人学子尊为亚圣,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儒家,而是通过儒家,通过历代政府及其身后的文人学子,使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他的仁政与王道思想,是两...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孟子被历代文人学子尊为亚圣,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儒家,而是通过儒家,通过历代政府及其身后的文人学子,使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他的仁政与王道思想,是两千多年来一面高扬的民本主义旗帜,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标识。孟子的政治哲学主要有三方面主张:一是力倡制民之产,二是力主息不义之战,三是致力于“格君心之非”。孟子的仁政与王道思想对当今之世许多疑难课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政 王道
下载PDF
“天下人”:一个被忽视的伦理角色——基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察
6
作者 沈宝钢 《前沿》 2023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天下人”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常被忽视的伦理角色。首先,“天下人”呈现为个体对于“天下”的自在又自为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并非囿于自我内心世界的狭隘意识,而是开放自己,使其在公共性群体生活中获得极高伦理认同的... “天下人”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常被忽视的伦理角色。首先,“天下人”呈现为个体对于“天下”的自在又自为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并非囿于自我内心世界的狭隘意识,而是开放自己,使其在公共性群体生活中获得极高伦理认同的自我意识。其次,从先秦至晚清,君权天授的观念始终盘亘在中国古人心中,几千年未曾根本改变。在这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天下人”的伦理认同往往需以王道政治为前提。只有充分重视民心,统治者才能获得天命,其政权才有合法性。最后,“天下人”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在地理与文明两个维度。从地理维度看,“天下人”的权利体现在共享“天下”这一公共性的自然资源,义务表现为保护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或地球资源;从文明维度看,“天下人”的权利体现在共享“天下”这一开放性、兼容性的文明共同体,义务表现为对中国伦理型文化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人 伦理角色 民心 王道 文明共同体
原文传递
仁道——人权理论的价值基础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儒家以"道"为最高理想价值。儒家之道属"人道"范畴,其实质即是"仁道",亦即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儒家的仁道体现在政治上就是"仁政",即试图建立以仁道为根本的政治形态,张扬道统以与君主专制及... 儒家以"道"为最高理想价值。儒家之道属"人道"范畴,其实质即是"仁道",亦即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儒家的仁道体现在政治上就是"仁政",即试图建立以仁道为根本的政治形态,张扬道统以与君主专制及官本位相抗衡,但其在两千多年的政治实践中存在很大的缺陷。今天,仁道观念可以成为人权理论的价值基础,以弥补西方人权理论过分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 仁道 仁政 人权理论 价值基础
下载PDF
孟子的“养老”观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金锋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6期80-82,共3页
儒家标举孝,在孟子的仁政视域里,养老是孝的重要体现。孟子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来阐述养老的问题。在家庭层面,物质和精神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在社会层面,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跟重视学校教育结合,为养老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 仁政 养老 家庭 社会
下载PDF
古代典籍与仁人志士救荒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3
9
作者 文姚丽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3-91,共9页
古代仁人志士的著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救荒思想,《礼记》、《管子》、《救荒活民书》、《荒政辑要》、《康济录》等著述以及朱熹、王安石、林希元、包世臣、林则徐、左宗棠、陈炽、经元善及沈葆桢的著书中均蕴含着丰富的救荒思想,其均在当... 古代仁人志士的著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救荒思想,《礼记》、《管子》、《救荒活民书》、《荒政辑要》、《康济录》等著述以及朱熹、王安石、林希元、包世臣、林则徐、左宗棠、陈炽、经元善及沈葆桢的著书中均蕴含着丰富的救荒思想,其均在当时荒政实践的基础上,对当时的荒政制度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其救荒思想。总之,中国救荒思想起源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根源于儒释道及仁政思想,救荒思想的根本是民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荒思想 古代典籍 仁政 天人合一 民本思想 《救荒活民书》 《荒政辑要》 朱熹 王安石 李文海
下载PDF
《尚书》“允迪厥德”德政与屈原“美政”
10
作者 戴永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4-49,共6页
作为最早“政事之纪”的历史典籍《尚书》,其“允迪厥德”的德政思想,对后世政治家、思想家治政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战国时期楚国重臣屈原即继承发扬了《尚书》的德政思想,形成了以效法先贤、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关注民生为内... 作为最早“政事之纪”的历史典籍《尚书》,其“允迪厥德”的德政思想,对后世政治家、思想家治政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战国时期楚国重臣屈原即继承发扬了《尚书》的德政思想,形成了以效法先贤、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关注民生为内容的“美政”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德政 屈原 美政
下载PDF
审美乌托邦:儒家制度美学思想及其内在困结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7-199,共13页
儒家制度美学是一种以审美制度建构为关注核心、以审美功利主义为基调的美学视野。孔子依据仁学重构了具有审美乌托邦性质的礼乐文明,其中文艺审美具有根源性质。孟子进而从内在人性层面与外在国家政治层面,为儒家的审美乌托邦提供论证... 儒家制度美学是一种以审美制度建构为关注核心、以审美功利主义为基调的美学视野。孔子依据仁学重构了具有审美乌托邦性质的礼乐文明,其中文艺审美具有根源性质。孟子进而从内在人性层面与外在国家政治层面,为儒家的审美乌托邦提供论证。荀子则以礼法一体的思路,使儒家制度美学具备了从知识话语向意识形态转化的可能。儒家审美乌托邦的实质是对周代礼乐文明的文化改制,儒家制度美学的实质即关于这一文化改制的思想布局与话语表达,是为实现儒家向往的好政治而对审美生活所做的规划。儒家制度美学有力地建构了古代中国审美文化图景,然而儒家思想的内在症结决定了审美乌托邦只能是一个关于政治、文化与审美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制度美学 审美乌托邦 审美功利主义 仁政 礼乐文明
原文传递
“天心”即“爱人”——论董仲舒的仁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一品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7-34,54,共9页
学界长期忽视了董仲舒仁说思想在政治治理领域的研究。董仲舒首先为其仁说在政治治理领域的展开设立天道论依据,以“天”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表达出的喜悦之情与仁爱之心论证仁政存在的合法性。其次,董仲舒仁说思想的应用体现在现... 学界长期忽视了董仲舒仁说思想在政治治理领域的研究。董仲舒首先为其仁说在政治治理领域的展开设立天道论依据,以“天”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表达出的喜悦之情与仁爱之心论证仁政存在的合法性。其次,董仲舒仁说思想的应用体现在现实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第一,在政治施行方面,遵循德主刑辅的原则;第二,在王道教化目的方面,希望人民遵循礼义的原则;第三,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求统治者不与民争利。最终,董仲舒的仁说思想不仅继承发展了先秦仁学理论,也影响了后世《白虎通》中仁说理论的建立,使得《白虎通》在天道与人道两方面均继承发展了董仲舒的仁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仁说 仁爱 政治 王道
下载PDF
习近平经济治理方略对于孟子“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杨 韩诚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3-16,共4页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通过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发展出了"仁政"。孟子仁政中所宣扬的"富民重民""制民恒产"等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在经...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通过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发展出了"仁政"。孟子仁政中所宣扬的"富民重民""制民恒产"等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在经济治理方面善于运用孟子的"仁政"的思想,在经济治理方面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处处依靠人民,服务人民。面对人民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借鉴"仁政"思想,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不断适应当下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人民营造出一个更好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经济治理 仁政
下载PDF
“不忍人之政”何以可能?--兼评“从仁政走向义政”
14
作者 王觅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年第1期52-60,共9页
孟子主张的仁政从内容上看,主要不在于积极地增益人民的福祉,而在于使人民免遭疾苦,能够保存生命和保障基本生活。“不忍人之政”的说法鲜明地传达出仁政的这种基本关怀。孟子对民生的强调不是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功利主义,而是确保人道底... 孟子主张的仁政从内容上看,主要不在于积极地增益人民的福祉,而在于使人民免遭疾苦,能够保存生命和保障基本生活。“不忍人之政”的说法鲜明地传达出仁政的这种基本关怀。孟子对民生的强调不是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功利主义,而是确保人道底线的义务论。君主的“不忍人之心”不足以稳定地转化为“不忍人之政”。个体道德心性既非正义制度的充分条件,甚至亦非其必要条件。荀子对“礼义”起源的解释就并不依赖于先在的道德心性。不能指望由“内圣”单向地开出“外王”,“外王”问题有其独立性,“内圣”反而需要在“外王”问题得到完善解决之后,才有准绳可供依凭。在现代社会,只有完成民主法治转型,建立和完善正义制度,“不忍人之政”才真正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忍人之政 仁政 义政 心性 制度
下载PDF
论孟子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志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146,共9页
先秦儒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贵君轻"等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为代表。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注重"民本"施行&q... 先秦儒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贵君轻"等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为代表。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注重"民本"施行"仁政",因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民意",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于民心所向,如果统治者施行"暴政",人民就有权推翻其残暴专制统治。也就是说,"民本"和"仁政"的本质在于"以民为本"本身。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这种思想难免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掩饰其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它所起到的更加积极的作用,即警示、限制、弱化统治者的专制暴政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也为士大夫阶层为民请命、争取权利、反抗暴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因而将之简单视为仅仅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甚至是思想上愚弄和欺骗民众的手段是片面的、狭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仁政 合法性
下载PDF
社会救助视角下的汉宣帝中兴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在民间长大的汉宣帝,熟知民情,了解百姓疾苦,所以比其他帝王更加关心百姓。昭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为宣帝实施社会救助在政治和经济上提供了条件。他实行德治,重视农本,招抚流亡,减轻赋税徭役,尊老安贫,关心救助鳏寡孤独,宣扬孝... 在民间长大的汉宣帝,熟知民情,了解百姓疾苦,所以比其他帝王更加关心百姓。昭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为宣帝实施社会救助在政治和经济上提供了条件。他实行德治,重视农本,招抚流亡,减轻赋税徭役,尊老安贫,关心救助鳏寡孤独,宣扬孝道,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务求安民,省刑轻罚,平理刑狱。西汉帝王赈济鳏寡孤独的赐物诏书共有29道,而宣帝一人就多达11道,他堪称汉代最关心鳏寡孤独者的皇帝。宣帝选贤任能,重视对官吏的监察管理,为社会救助的贯彻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宣帝时良吏盛多,"吏称其职,民安其业"。《汉书·循吏传》记载西汉良吏六人,有五人出自宣帝朝。汉宣帝的社会救助措施对于化解民众生存危机,安定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汉朝中兴产生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宣帝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 仁政 民本
下载PDF
暴君抑或雄主:汉武帝在宋代的历史形象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颖涛 《江汉学术》 2016年第5期109-114,共6页
汉武帝在宋代的形象存在暴君和雄主两个偏向,这既与汉武帝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也与宋代儒学复兴的思潮和民族对峙的时代特点有关。宋代知识界的整体背景是回向三代和致君尧舜,其主流思想贬抑汉武帝为近似秦始皇的暴君。而宋代帝王、新党... 汉武帝在宋代的形象存在暴君和雄主两个偏向,这既与汉武帝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也与宋代儒学复兴的思潮和民族对峙的时代特点有关。宋代知识界的整体背景是回向三代和致君尧舜,其主流思想贬抑汉武帝为近似秦始皇的暴君。而宋代帝王、新党官员群、南渡官员群则基于现实政治考量和挽救危机的目的,片面地和功利地肯定和凸显汉武帝的雄主形象。对汉武帝这样功业高出百王的伟大君主,主流知识界以暴君视之,反映了中国人崇尚王道、贬黜霸道的传统观念,这也历史地揭示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宋代 历史形象 王道 霸道
下载PDF
《孟子·梁惠王》“仁”之浅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丹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7-89,共3页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孟子的仁学思想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上升到了治国方面,提倡仁政。《梁惠王》上下两卷作为劝谏君主在治国过程中施行仁政、实现"王天下"的历史名篇,充分体现出了关爱百姓的&q...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孟子的仁学思想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上升到了治国方面,提倡仁政。《梁惠王》上下两卷作为劝谏君主在治国过程中施行仁政、实现"王天下"的历史名篇,充分体现出了关爱百姓的"保民"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政 王天下
下载PDF
传统政治思想中民本、仁政与民生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义英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3-36,共4页
要准确把握传统民生方略的性质,必须对它的理论基础有所了解。传统民生方略的理论基础是民本和仁政思想,而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民本不是仁政的实质,也不是仁政的拓展,两者之间是互为前提和结果的关系。传统民生方略的这... 要准确把握传统民生方略的性质,必须对它的理论基础有所了解。传统民生方略的理论基础是民本和仁政思想,而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民本不是仁政的实质,也不是仁政的拓展,两者之间是互为前提和结果的关系。传统民生方略的这一特点,使我国古代民生事业成为一种非常微妙的政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仁政 民生
下载PDF
杜荀鹤诗歌中的仁政思想和民本理念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园园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1-94,共4页
杜荀鹤是唐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儒家的民本思想渗透于其诗歌与创作当中,其诗歌体现出儒家的仁政思想和民本理念,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强烈的民本精神。
关键词 杜荀鹤 儒家思想 仁政 民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