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轮机高中压转子材质因素引起的弯曲故障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恒海 安正锋 +1 位作者 王宝玉 谷志德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97,共4页
针对近几年频发的600 M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高中压转子在运行中逐渐弯曲的故障,结合2台超临界600 MW等级机组高中压转子的同类弯曲实例,通过弯曲特征分析了引起弯曲的原因和机理,得出转子材质缺陷是引起弯曲的关键因素,转子材料组织不均... 针对近几年频发的600 M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高中压转子在运行中逐渐弯曲的故障,结合2台超临界600 MW等级机组高中压转子的同类弯曲实例,通过弯曲特征分析了引起弯曲的原因和机理,得出转子材质缺陷是引起弯曲的关键因素,转子材料组织不均匀使转子受到高温蒸汽加热后产生弹性弯曲,转子残余内应力过大和分布轴不对称使转子受到高温蒸汽加热后发生应力松弛,产生永久性弯曲。总结了该类转子弯曲给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探讨了该类弯曲故障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MW汽轮机 高中压转子 材质缺陷 弯曲故障
下载PDF
某型雷达天线座旋变轴弯曲故障分析
2
作者 程亮 周俊宇 +1 位作者 汪磊磊 周建华 《电子质量》 2024年第3期65-69,共5页
研究对象为机械扫描的多普勒体制机载雷达,采用平板裂缝天线和伺服传动系统实现雷达的波束扫描。天线座是伺服传动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型天线座已稳定生产多批次,工艺变更后进行了试生产,首件在随机振动验证试验中出现了方位旋变轴... 研究对象为机械扫描的多普勒体制机载雷达,采用平板裂缝天线和伺服传动系统实现雷达的波束扫描。天线座是伺服传动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型天线座已稳定生产多批次,工艺变更后进行了试生产,首件在随机振动验证试验中出现了方位旋变轴弯曲故障。在分析天线座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给出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地确保了后续批产天线座的质量稳定,对同类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天线座 旋转变压器 弯曲故障 试验验证
下载PDF
断层几何形态和自发破裂的动力学参数对地震波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永祺 张海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5-977,共13页
断层的自发破裂及其产生的地震波场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断层几何形态和自发破裂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不同,往往会导致不同的震源破裂过程,进而对地震波场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基于不同几何形态的断层上的自发破裂过程,通过计算研究其... 断层的自发破裂及其产生的地震波场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断层几何形态和自发破裂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不同,往往会导致不同的震源破裂过程,进而对地震波场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基于不同几何形态的断层上的自发破裂过程,通过计算研究其产生的地震波场的特征.针对弯折和分叉的断层系统,我们考察了初始成核区位置以及超剪切破裂对于地震波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弯折断层,随着弯折角的增大,地震波场的峰值分布沿着弯折方向产生变化,过大的弯折角会对地震波场起抑制作用;在断层上破裂距离越长,积累的能量越大,引起的地震波场峰值也越大.对于分叉断层,角度更小的分支面具有更大的破裂优势,破裂强度更大,会引起更大的地震波场峰值.超剪切破裂将使得地震波场振幅更大,激发高频成分,在波形上能观察到明显的脉冲,同时增大永久位移.通过研究动力学破裂产生的地震波场的行为,有助于增进对地震波场特征产生原因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动力学参数反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场 动态破裂 边界积分方程 弯折断层 分叉断层
下载PDF
水力喷射打通道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林亮 《采油工程》 2022年第4期39-46,84,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弯曲错断、断口与落物同步套损井打通道成功率和施工时效,开展了水力喷射打通道技术研究。借鉴水力喷射压裂和粒子冲击钻井技术原理开展室内喷射破岩实验,总结了水眼尺寸和水眼数量对射孔速度的影响、喷嘴流线设计对喷射... 为了进一步提高弯曲错断、断口与落物同步套损井打通道成功率和施工时效,开展了水力喷射打通道技术研究。借鉴水力喷射压裂和粒子冲击钻井技术原理开展室内喷射破岩实验,总结了水眼尺寸和水眼数量对射孔速度的影响、喷嘴流线设计对喷射岩坑的影响、水眼布局对喷射平面面积的影响等。结合以上实验数据设计了水力喷射打通道工具及管柱,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水力喷射打通道技术的可行性。针对S区弯曲错断、断口与落物同步套损井共应用6口井,成功5口,成功率较以往提高55%,平均单井时效提高70%。研究的水力喷射打通道技术可为其他同类型井的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损井 弯曲错断 断口与落物同步 水力喷射 施工时效
原文传递
拐折断层地震活动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增换 马晓静 王时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3-18,共6页
论文从拐折断层地震活动性特征、断层黏滑运动的岩石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角度分析总结了拐折断层的发震特征与发震机理。对实际震例的监测与野外观测结果表明:拐折断层的角度和拐点对地震的发生、震级的大小、断层的破裂方向有重要影... 论文从拐折断层地震活动性特征、断层黏滑运动的岩石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角度分析总结了拐折断层的发震特征与发震机理。对实际震例的监测与野外观测结果表明:拐折断层的角度和拐点对地震的发生、震级的大小、断层的破裂方向有重要影响,而室内的实验研究表明断层带内的物质成分、断层的摩擦系数、应力扰动等因素对断层黏滑运动特征有很大影响。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断层形式,拐折断层的黏滑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折断层 地震活动性 黏滑运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圆盘转子系统轴弯曲故障研究
6
作者 裴浩捷 高鹏 田思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73-176,共4页
通过SolidWorks建立一个带有初始轴弯曲故障的双圆盘转子系统,将建立的3D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并进行模态以及瞬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到其前3阶模态,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弯曲轴的径向位移不断增加。以1阶固有频率为基础,在... 通过SolidWorks建立一个带有初始轴弯曲故障的双圆盘转子系统,将建立的3D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并进行模态以及瞬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到其前3阶模态,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弯曲轴的径向位移不断增加。以1阶固有频率为基础,在1阶固有频率附近选取几个不同的转频,通过瞬态分析得到关于双圆盘转子系统不同转频下的时域图。通过机械故障综合模拟实验台完成相应的实验,以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盘转子系统 轴弯曲故障 模态分析 瞬态分析
下载PDF
构造活动模式变化对b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顺云 刘力强 +1 位作者 马胜利 马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借助新型声发射观测系统,对两种构造活动模式转变对b值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第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加载方向使构造活动模式从挤压型雁列变为拉张型雁列,得出前一阶段b值比后一阶段要高;第二个实验通过持续加载使拉张型雁列变为拐折断... 借助新型声发射观测系统,对两种构造活动模式转变对b值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第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加载方向使构造活动模式从挤压型雁列变为拉张型雁列,得出前一阶段b值比后一阶段要高;第二个实验通过持续加载使拉张型雁列变为拐折断层,与第一个实验类似,前一阶段b值比后一阶段要高.说明b值可能蕴含有构造活动模式的某些特征,有可能成为分析区域构造活动模式的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b值 构造活动模式 雁列断层 拐折断层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variation of b value during deformation of roc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models
8
作者 陈顺云 刘力强 +1 位作者 马胜利 马瑾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5年第3期338-344,共7页
A preliminary study of b value of rocks with two kinds of structural models has been made on the base of a new acoustic emission recording system. It shows that b value of the sample decreases obviously when the sampl... A preliminary study of b value of rocks with two kinds of structural models has been made on the base of a new acoustic emission recording system. It shows that b value of the sample decreases obviously when the sample with compressive en echelon faults changes into a tensile one after interchange occurs between stress axis σ1 and σ2. A similar experiment is observed when the sample with tensile en echelon faults changes into that with a bend fault after two segments of the en echelon fault linking up. These facts indicate that the variation of b value may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dominant structural model. Therefore, b-value analyses could be a new method for studying regional dominant structur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value of acoustic emission structural model en echelon fault bend fault
下载PDF
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剑 卢华复 +1 位作者 于景宗 王胜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在前陆盆地逆冲带中发育两种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样式: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利用断层相关褶皱 的下伏断层和上覆褶皱之间的角度参数存在的函数关系,可以对自然构造横剖面的构造解释进行检验。由于在时间地震剖 面下的构造图... 在前陆盆地逆冲带中发育两种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样式: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利用断层相关褶皱 的下伏断层和上覆褶皱之间的角度参数存在的函数关系,可以对自然构造横剖面的构造解释进行检验。由于在时间地震剖 面下的构造图形由于产生变形而与实际的自然构造有一定的偏差,这会影响几何学模型检验的有效性,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 需要进行校正。通过地震速度谱将时间地震剖面转化为深度地震剖面,然后利用几何学关系对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剖面进 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关褶皱 地震剖面 构造解释 前陆盆地 地震速度 构造样式 几何学 利用 发育 应用
下载PDF
新疆皮山M_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一次褶皱地震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传勇 李金 +5 位作者 刘建明 胡伟华 吴国栋 常想德 姚远 向志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55,共14页
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皮山逆断裂-褶皱带上,该构造带的变形特征以地层的褶皱弯曲为主,在背斜顶部发育的一系列正断层是背斜顶部局部拉张应力产生的弯矩断层。根据皮山地震应急科考资料,结合精定位后的余震空间分布信息、震... 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皮山逆断裂-褶皱带上,该构造带的变形特征以地层的褶皱弯曲为主,在背斜顶部发育的一系列正断层是背斜顶部局部拉张应力产生的弯矩断层。根据皮山地震应急科考资料,结合精定位后的余震空间分布信息、震源机制解和深部石油剖面等资料认为,皮山MS6.5地震是1次逆冲型破裂事件。本次地震在地表没有产生明显的地震断层,但在背斜顶部形成多条与背斜走向一致的地裂缝;这些裂缝是地震致使背斜隆升褶皱,在背斜地层转折部位弯曲褶皱幅度最大的地带产生的构造裂缝,是背斜活动的直接反映;本次地震属于1次典型的褶皱地震。西昆仑山前的构造变形以上地壳地层的缩短和增厚为主,地震孕育模型属于典型的薄皮推覆构造,本次地震发生在推覆体前缘的皮山背斜上,推覆体根部断裂尚未发生破裂,其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西昆仑 弯矩断层 褶皱地震
下载PDF
焉耆盆地北缘哈尔莫敦背斜区的活动断裂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安 杨晓平 +1 位作者 黄伟亮 伊力亚尔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9-803,共15页
逆断裂-背斜是天山地区一种重要构造形式。对逆断裂-背斜区中的活动断裂和背斜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形成机制的探讨,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系统。焉耆盆地北缘哈尔莫敦背斜是盆地北缘断裂向盆地内扩展的新生逆断裂-... 逆断裂-背斜是天山地区一种重要构造形式。对逆断裂-背斜区中的活动断裂和背斜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形成机制的探讨,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系统。焉耆盆地北缘哈尔莫敦背斜是盆地北缘断裂向盆地内扩展的新生逆断裂-背斜。背斜主逆断裂以30°左右的倾角向盆内逆冲,现今构造运动强烈。通过对哈尔莫敦背斜航片解译和陡坎剖面测量以及对断层的探槽开挖,认识到在横穿背斜河流的各级阶地(地貌面)上,形成了3种具有不同性质的断裂,分别为背斜前翼(南翼)前的主逆断裂、背斜前翼(南翼)上的反冲逆断裂和背斜顶部的弯矩正断裂。主逆断裂在T1阶地上形成了3条断层陡坎,高度分别为4m、0.8m和1.8m;在T2阶地上只形成1条16m的高陡坎。反冲逆断裂在T2阶地面上形成了2~4条反向陡坎,高度可达4m。弯矩正断裂在背斜顶部除T1以外的各级阶地上形成了最多10条的陡坎,单条陡坎高度可达14.5m。阶地越老,断层陡坎总高度也越大。分析3种断裂的成因认为:主逆断裂控制着哈尔莫敦背斜的发育;反冲逆断裂协助释放挤压应力,反冲逆断裂和主逆断裂之间部分被挤出;变形背斜褶皱核部顶端产生局部张应力环境,形成弯矩正断裂。反冲断裂和主逆断裂属于同期发育,但二者规模相差数倍,弯矩正断裂与褶皱变形同期发育,伴随着褶皱变形的起始,同步开始由背斜顶面向下逐步扩展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裂 弯矩断裂 反冲断裂 活动背斜 形成机制 焉耆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田分布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功成 徐宏 +1 位作者 刘和甫 朱德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4,共6页
松辽盆地是晚中生代特大型裂陷盆地之一,其演化依次为裂谷期、后裂谷期和压陷期。在此过程中有三次构造反转,第一次发生于裂谷期为负反转,与断陷的形成有关。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发生于裂谷期末和后裂谷期末均为正反转,使盆地原型改... 松辽盆地是晚中生代特大型裂陷盆地之一,其演化依次为裂谷期、后裂谷期和压陷期。在此过程中有三次构造反转,第一次发生于裂谷期为负反转,与断陷的形成有关。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发生于裂谷期末和后裂谷期末均为正反转,使盆地原型改造。负反转是早期的冲断层(系)再活动顺倾向上盘下滑。正反转过程与其相反并形成断弯和断展褶皱。松辽盆地前新生代构造格架在第三次反转中形成,平面上沿北北东-北东方向成带、变形强度自东而西、自南而北减弱,且与油气田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断弯褶皱 断展褶皱 油气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