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Load Bench Press Training to Fatigue Results in Muscle Hypertrophy Similar to High-Load Bench Press Training 被引量:3
1
作者 Riki Ogasawara Jeremy P. Loenneke +1 位作者 Robert S. Thiebaud Takashi Ab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raining responses observed with low-load resistance exercise to volitional fatigue translates into significant muscle hypertrophy, and compare that response to 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raining responses observed with low-load resistance exercise to volitional fatigue translates into significant muscle hypertrophy, and compare that response to high-load resistance training. Nine previously untrained men (aged 25 [SD 3] year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standing height 1.73 [SD 0.07] m, body mass 68.9 [SD 8.1] kg) completed 6-week of high load-resistance training (HL-RT) (75% of one repeti-tion maximal [1RM], 3-sets, 3x/wk) followed by 12 months of detraining. Following this, subjects completed 6 weeks of low load-resistance training (LL-RT) to volitional fatigue (30% 1 RM, 4 sets, 3x/wk). Increases (p 0.05)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easured triceps brachii and pectorals major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s were similar for both HL-RT (11.9% and 17.6%, respectively) and LL-RT (9.8% and 21.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both groups increased (p 0.05) 1RM and maximal elbow extension strength following training;however, the percent increases in 1RM (8.6% vs. 21.0%) and elbow extension strength (6.5% vs. 13.9%) were significantly (p 0.05) lower with LL-RT. Both protocols elicited similar increases in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 however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strength. An explanation of the smaller relative increases in strength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detraining after HL-RT did not cause strength values to return to baseline levels thereby producing smaller changes in strength.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may also suggest that the consistent practice of lifting a heavy load is necessary to maximize gains in muscular strength of the trained movemen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ignificant muscle hypertrophy can occur without high-load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suggests that the focus on percentage of external load as the important deciding factor on muscle hypertrophy is too simplistic and inappropri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ch press TRAINING Intensity MUSCLE CSA MRI Strength
下载PDF
力量训练的动作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安胜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运用生物力学中的三维摄像和表面肌电测量方法,通过分析肌肉的运动状况,寻求多种卧推动作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探求力量训练的新型动作模式。结果显示:对力量训练的研究可以从动作的细节方面和技巧方面入手,比如:动作的规范性;运用运动学... 运用生物力学中的三维摄像和表面肌电测量方法,通过分析肌肉的运动状况,寻求多种卧推动作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探求力量训练的新型动作模式。结果显示:对力量训练的研究可以从动作的细节方面和技巧方面入手,比如:动作的规范性;运用运动学和肌电学参数系统分析力量训练动作,是探求力量训练动作模式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推 表面肌电 Qualisys 力量训练动作
原文传递
加压训练对排球专项学生肌肉硬度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宋东梅 余强苗 +2 位作者 余枷枷 李丽 杨青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7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加压训练对肌肉结构、功能、硬度的影响及利用MyotonPRO检测仪评估排球专项学生上肢肌肉开展加压训练的价值。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22名哈尔滨体育学院排球专项的学生随机分为加压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加压训练对肌肉结构、功能、硬度的影响及利用MyotonPRO检测仪评估排球专项学生上肢肌肉开展加压训练的价值。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22名哈尔滨体育学院排球专项的学生随机分为加压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时间对肱二头肌硬度、肱三头肌肌肉硬度、上臂肌肉围度、握力、肌肉疼痛程度(VAS)主效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对肱二头肌肌肉硬度、上臂肌肉围度、握力、VAS有显著性影响(P<0.05,F=8.292)。结论:与传统抗阻训练相比,加压训练对肌肉结构、功能及肌肉硬度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训练 MyotonPRO 肌肉硬度 卧推
下载PDF
递增负重卧推和卧推抛起的动力特征及表面肌电活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段子才 张戈 +1 位作者 汪东明 朱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6,93,共6页
比较卧推抛起(bench throw,BT)与卧推(bench press,BP)在动作的力、速度和功率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BT练习的适宜负重;结合进行练习时有关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情况,探讨动作速度对抗阻工作时神经肌肉活动方式的影响。方法:12名男大学生以... 比较卧推抛起(bench throw,BT)与卧推(bench press,BP)在动作的力、速度和功率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BT练习的适宜负重;结合进行练习时有关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情况,探讨动作速度对抗阻工作时神经肌肉活动方式的影响。方法:12名男大学生以个人30%、50%、70%、90%1 RM的杠铃重量分别进行相等负重的BP和BT动作,测量两种动作时杠铃运动的力、平均速度和峰功率;同时记录胸大肌、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选取平均积分振幅(AEMG)、中位数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进行两动作和各负重等级之间的多重分析比较。结果:在相同重量的条件下,BT动作在各级负重上均产生了较BP更高的峰功率,在30%和50%1 RM负重时较BP具有显著更高的动作速度;在相等负重的BP和BT时,胸大肌和肱三头肌的AEMG在动作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负重重量同步增加;在BT时,胸大肌的MF在所有负重等级上较BP时显著更大,在30%、50%1 RM负重时MPF较BP时显著更大。结论:BT动作更加有利于上肢爆发力的训练,以50%1 RM的负重进行BT练习较为适宜;肌肉工作时要实现更快的速度和产生更大功率,需要对主动肌激发更高频率的神经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推 卧推抛起 抗阻训练 表面肌电
原文传递
不同力量训练方法提高最大力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沛珣 戴剑松 +1 位作者 钱竞光 江崇民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定量化分析最大力量训练、快速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三种方式对于力量增长的影响及增幅特征,建立力量训练的最适负荷和最佳方法参考模型。方法:选取南京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青年男性大学生45名为课题实验研究对象,平均分为3组,每... 目的:定量化分析最大力量训练、快速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三种方式对于力量增长的影响及增幅特征,建立力量训练的最适负荷和最佳方法参考模型。方法:选取南京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青年男性大学生45名为课题实验研究对象,平均分为3组,每组15人。每组15人分别进行最大力量训练,快速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训练动作为卧推和坐姿蹬腿,共计训练6周,训练中进行阶段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负荷。训练前、第三周及训练后采用1RM标准测试方法测试卧推和坐姿蹬腿最大力量水平。结果:6周训练后三组的最大力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增幅并不相同。其中速度力量组后三周的增幅高于前三周,最大力量组前三周的增幅明显高于后三周。结论: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法均能够使最大力量增长但幅度并不相同。最大力量训练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的提高最大力量,速度力量训练法在较长时间的训练后表现出对最大力量的较大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最大力量 力量增幅 卧推 坐姿蹬腿
下载PDF
肱三头肌肌纤维组成及其力量产生和推铅球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法祥 赵伟科 李云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4,共4页
探讨推铅球成绩与肱三头肌纤维类型和力量产生之间的关系。选取13个体育教育专业的男生进行为期5周的推铅球训练,并测定最后推铅球的成绩。在训练指导期间,按照要求参加实验测试:对肘伸肌分别以0.52、1.05、1.57、2.09、3.14、4... 探讨推铅球成绩与肱三头肌纤维类型和力量产生之间的关系。选取13个体育教育专业的男生进行为期5周的推铅球训练,并测定最后推铅球的成绩。在训练指导期间,按照要求参加实验测试:对肘伸肌分别以0.52、1.05、1.57、2.09、3.14、4.19弧度每秒的角速度进行等速力矩测试;最大强度与爆发性快速卧推测试;坐姿分别推1、2、3、4、5、6kg铅球测试;用全身与上体手臂抗阻测试来测量全身与上臂肌肉质量;采集肱三头肌长头处肌肉切片样本并利用ATP酶组织化学分析其肌纤维的组成。研究发现,推铅球成绩与以下几个因子存在着显著性相关:与肌肉纤维类型Ⅱ面积的相关系数r=0.70(P〈0.01);与坐姿推铅球相关系数为r=0.60~0.79(P〈0.05);与肘伸肌等速运动的相关系数为r=0.65—0.78(P〈0.05);与卧推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86(P〈0.01)以及与上臂横断面积的相关系数为r=0.68(P〈0.05)。研究结果表明,肱三头肌的肌纤维组成与其力量产生能力是铅球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上臂力量与推铅球成绩间的高度相关表明除下肢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同样对推铅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推 等速力矩 坐姿推铅球 推铅球 肱三头肌肌纤维组成
下载PDF
宇航员训练机器人卧推模式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立勋 邹宇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79-1184,共6页
针对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的训练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柔索驱动的宇航员训练机器人,帮助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完成卧推训练.在对卧推训练运动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机器人的构型设计.在该机器人构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机器人的可控工作空... 针对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的训练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柔索驱动的宇航员训练机器人,帮助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完成卧推训练.在对卧推训练运动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机器人的构型设计.在该机器人构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机器人的可控工作空间并建立了柔索牵引力规划数学模型.针对控制系统的力控制任务,将基于位置的力外环控制策略应用于并联柔索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对人机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跟踪卧推运动并完成动态负载力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航员训练 力控制 并联柔索机器人 卧推
下载PDF
依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模预测骨骼肌的最佳功率负荷 被引量:2
8
作者 梁美富 曲淑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641-3647,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最佳功率负荷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增大骨骼肌输出功率、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表现,但如何快速确定最佳功率负荷是力量训练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模研究最大力量、身... 背景:研究表明最佳功率负荷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增大骨骼肌输出功率、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表现,但如何快速确定最佳功率负荷是力量训练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模研究最大力量、身高、体质量与最佳功率负荷之间的数学关系,以构建预测骨骼肌最佳功率负荷的模型。方法:招募52名男性大学生受试者(测试对象46人,预测对象6人),对受试者进行最大力量测试和最大输出功率测试,构建基于误差反向传播校正训练算法的最佳功率负荷预测模型,采用训练好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样本骨骼肌的最佳功率负荷,并探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北京体育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者均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运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强大的自学习及推理能力,构建了包含3个输入层、10个隐含层和1个输出层的骨骼肌最佳功率负荷预测模型;②不同力量训练手段预测精度方面,卧推抛和半蹲起相对误差均值均为9%,绝对误差均值分别为3.79 kg和6.91 kg;③结果提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法可有效预测骨骼肌最佳功率负荷,使得骨骼肌最佳功率负荷的确定方式更具多元化、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 输出功率 最佳功率负荷 神经网络 预测方法 半蹲起 卧推
下载PDF
Outcome of repair of chronic tear of the pectoralis major using corkscrew suture anchors by box suture sliding technique
9
作者 Deepak Joshi Jitesh Kumar Jain +3 位作者 Deepak Chaudhary Utkarsh Singh Vineet Jain Ajay Lal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10期670-677,共8页
AIM To assess the functional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repair of chronic tears of pectoralis major using corkscrew and sliding suture technique. 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e reviewed the results of pectoralis... AIM To assess the functional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repair of chronic tears of pectoralis major using corkscrew and sliding suture technique. 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e reviewed the results of pectoralis major repair in 11 chronic cases(> 6 wk) done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December 2014 at our institute. In all cases repair was done by same surgeon using corkscrew suture anchors and box suture sliding technique. At 6 mo, after surg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done to see the integrity of the repair. Functional evaluation was done using Penn and ASES scores. Pre and postoperative Isokinetic strength was measured.RESULTS Average follow-up was 48.27 ± 21.0 mo. The 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scores. The average ASES score increased from an average of 54.63 ± 13.0 preoperatively to 95.09 ± 2.60 after surgery at their last follow-up. The average Penn score also increased from 5.72 ± 0.78, 2.81 ± 1.32 and 45.81 ± 1.72 to 9.36 ± 0.80, 8.27 ± 0.90 and 59 ± 1.34 for pain, satisfaction and function respectively. Follow up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t 6 mo) showed continuity and the bulk of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in all cases. Average isokinetic strength deficiency in horizontal adduction at 60° was 13.63% ± 6.93% and at 120° was 10.18% ± 4.93% and in flexion at 60° was 10.72% ± 5.08% and at 120° was 6.63% + 3.74%.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ASES and Penn sc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2 tailed P value = 0.0036).CONCLUSION We could conclude from this series that pectoralis major repair even in chronic cases using 5.5 mm corkscrew anchors give excellent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results. In chronic cases the repairable length of the tendon is not available and sliding suture technique allows for fixation of worn out tendomuscular junction to bone without letting cutting through the mus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toralis major TEAR Corkscrew SUTURE ANCHORS CHRONIC TEARS bench press Tendon REPAIR
下载PDF
JC04-5型高性能精密台式压力机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来建中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09年第3期32-33,共2页
介绍JC04-5型高性能精密台式压力机的研制及其技术特点。
关键词 机械制造 开发 台式压力机 设计
下载PDF
TUT力量训练对上肢最大力量及肌肉围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王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第7期234-236,共3页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动作节奏(TUT)的力量训练对上肢肌肉最大力量和围度的影响,探寻最佳动作时长的时间比例。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对16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不同动作节奏的卧推训练。实验组为4-2-1节奏训练组(n=8),对照组为4-0-1节奏...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动作节奏(TUT)的力量训练对上肢肌肉最大力量和围度的影响,探寻最佳动作时长的时间比例。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对16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不同动作节奏的卧推训练。实验组为4-2-1节奏训练组(n=8),对照组为4-0-1节奏训练组(n=8),通过8周实验干预对比训练前后卧推最大力量、胸部和上臂围度的变化。结果:8周实验干预后,4-2-1与4-0-1动作节奏训练组卧推最大力量和上肢肌肉围度均有显著性提高,4-2-1动作节奏训练对卧推最大力量和肌肉围度的影响明显优于4-0-1动作节奏训练。结论:以85%1RM负荷重量进行动作节奏训练,两组动作节奏训练通过延长动作时长能有效提高肌力和增加肌肉围度,而4-2-1动作节奏训练较4-0-1动作节奏训练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节奏 卧推 最大力量 肌肉围度
下载PDF
卧推动作对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上肢力量训练作用
12
作者 孙璐璐 曾文 +1 位作者 王永 曾妮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尝试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将传统的卧推动作和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卧推测试与短距离自由泳和蝶泳肌电的肌肉贡献率的共同性,分析传统卧推动作、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主要肌群与短距离自由泳、蝶泳主要肌群发力的... 尝试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将传统的卧推动作和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卧推测试与短距离自由泳和蝶泳肌电的肌肉贡献率的共同性,分析传统卧推动作、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主要肌群与短距离自由泳、蝶泳主要肌群发力的匹配度有多高,探究提高游泳运动员上肢力量更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帮助运动员训练更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推 短距离游泳 上肢力量 TechTrainer
下载PDF
基于“Plyometrics”理论的WCBA运动员力量训练
13
作者 崔德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4,共5页
"Plyometrics"练习是一种把退让练习和克制练习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爆发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运动员的基础力量也有要求。WCBA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偏低;WCBA运动员无论是上肢的卧推,还是下肢的深蹲都不能达... "Plyometrics"练习是一种把退让练习和克制练习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爆发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运动员的基础力量也有要求。WCBA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偏低;WCBA运动员无论是上肢的卧推,还是下肢的深蹲都不能达到"Plyometrics"练习理论上的要求。在此力量的基础上,WCBA运动员应较多地进行"Upper Body Plyometrics"练习,有利于运动员爆发力和灵敏性的提高。对有下肢肌腱劳损的WCBA运动员,也可进行"Upper Body Plyometrics"练习,提高其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长练习 爆发力 深蹲 卧推 力量训练
下载PDF
MVIC运动不能提高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激活后增强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海鹏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5-82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上肢力量表现和肌肉损伤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时间诱发激活后增强效应后,对卧推(...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上肢力量表现和肌肉损伤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时间诱发激活后增强效应后,对卧推(bench press throw, BPT)表现的影响。本研究招募30名大学生男性篮球运动员进行重复交叉实验。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组3 s卧推MVICs (3 MVICs)、3组5 s卧推MVICs (5 MVICs)、对照控制(CON)共3次干预,记录推掷高度与杠铃腾空时间,并分析推掷高度、力量与功率的峰值。研究表明:3 MVICs、5 MVICs、CON处理后,卧推高度在后测各时间点皆显著低于前测平均值,功率峰值在第4分钟、第8分钟及后测平均值上,皆显著低于前测平均值。但是,力量峰值在后测各时间点与前测平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初步认为给予较长的组间恢复时间,3 MVICs、5 MVICs产生肌肉疲劳的程度可能高于诱发PAP的程度,进而无法提升训练良好运动员的上肢爆发力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身 激活增强效应(PAP) 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VIC) 卧推(BPT) 爆发力 运动表现
原文传递
低强度卧推加压训练对肌肉激活程度和主观疲劳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车同同 李志远 +3 位作者 赵之光 魏文哲 孙科 陈冲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卧推加压训练对上臂和胸大肌肌肉激活程度和主观疲劳度的急性影响。方法:募集10名篮球大学生运动员,在加压和不加压的条件下,进行4组卧推练习,第1组重复30次,其余均为15次,负荷重量为30%1 RM。采用专用加压训练设备,将... 目的:研究低强度卧推加压训练对上臂和胸大肌肌肉激活程度和主观疲劳度的急性影响。方法:募集10名篮球大学生运动员,在加压和不加压的条件下,进行4组卧推练习,第1组重复30次,其余均为15次,负荷重量为30%1 RM。采用专用加压训练设备,将加压捆绑定在上臂近端,捆绑压30 mmHg,充气压160 mmHg。在加压训练方案实施前后进行4次测试,整个练习过程中,采集右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和胸大肌表面肌电信号指标,并计算每次练习时的平均均方根振幅值(Root mean square,RMS)和中值频率值(Median frequency,MF)。同时,在各组加压训练完成后,进行主观疲劳度测试。结果:(1)训练方案实施后,加压组上肢围度增长率显著大于非加压组(P<0.01);(2)加压组肱三头肌和胸大肌在最大自主收缩时的RMS值显著大于非加压组(P<0.05);(3)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和胸大肌的表面肌电RMS值在训练方案实施后和除压后均显著大于非加压组(P<0.05);(4)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第2、3、4组,三角肌前束在第4组,胸大肌在第3、4组训练过程中的RMS值显著大于非加压组(P<0.05);(5)4组练习和除压后的主观疲劳度均显著大于非加压组(P<0.05)。结论:低强度卧推加压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原动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和胸大肌激活程度,训练过程中肌电活动的增强是通过四肢肌肉和躯干肌肉协同作用来实现的。低强度卧推加压训练较无加压时主观疲劳感更强,且上臂围度增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推加压训练 血流限制 肌肉激活程度 主观疲劳度 即时性效果 运动生理
下载PDF
快速卧推和超等长卧推对上肢爆发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涛 周勤伟 《安徽体育科技》 2016年第6期39-42,共4页
超等长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新颖的训练方式,教练员普遍采用低负荷多次数多组数的快速卧推来提高上肢的爆发力,近年来超等长式训练也逐渐在提高爆发力训练中使用,何者对上肢爆发力的提高更为有效是文章研究的意义。采用实验法,分别采用2... 超等长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新颖的训练方式,教练员普遍采用低负荷多次数多组数的快速卧推来提高上肢的爆发力,近年来超等长式训练也逐渐在提高爆发力训练中使用,何者对上肢爆发力的提高更为有效是文章研究的意义。采用实验法,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快速卧推方式和超等长卧推方式2者在相同的总负荷,4组,每组12次训练,组间休息2min,6周实验后进行坐姿4bl推实心球成绩的测评,对比2种训练方式对坐姿胸前推4bl实心球成绩影响。实验结果 2种训练方式对于提高上肢爆发力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采用超等长卧推的方式优于快速卧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长卧推 快速卧推 爆发力 训练方式
原文传递
平均速度确定最佳功率负荷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美富 李铁录 +1 位作者 郭文霞 金银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5,125,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平均速度确定大学生运动员不同力量训练手段的最佳功率负荷(Optimal Power Load,OPL)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6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卧推和半蹲起的最大力量(1 Repetition Maximu m,1 RM)测试和10%、30%、50%、70%和90%1RM负荷... 目的:探讨使用平均速度确定大学生运动员不同力量训练手段的最佳功率负荷(Optimal Power Load,OPL)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6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卧推和半蹲起的最大力量(1 Repetition Maximu m,1 RM)测试和10%、30%、50%、70%和90%1RM负荷下的卧推抛和半蹲起最大输出功率测试。结果:卧推抛训练时,投掷组、短跑组和篮球组的OPL为70%1RM,体操组OPL为50%1 RM;半蹲起训练时,投掷组OPL为90%1 RM,短跑组、篮球组和体操组OPL为70%1 RM。卧推抛和半蹲起OPL时,各组别间的OPL、1RM、平均力、最大力、平均功率、最大功率均具有差异(P<0.05),平均速度和最大速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卧推抛OPL对应的平均速度为1.03±0.24 m/s,半蹲起OPL对应的平均速度为0.86±0.19 m/s。结论:在发展运动员最大输出功率的力量训练中,不同专项运动员具有不同的OPL,利用平均速度指标确定运动员的OPL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通常,发展卧推抛最大输出功率的平均速度约为1.03 m/s,发展半蹲起最大输出功率的平均速度约为0.8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爆发力 输出功率 半蹲起 卧推抛
下载PDF
卧推练习与实心球练习对篮球中双手长传球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鑫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5,共3页
以山东体育学院篮球队12名队员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比较卧推练习与实心球练习对长传球距离的影响,以加深对篮球长传球技术特性、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结果显示,为期12个周的力量训练后,无论在远度方面,还是在短传... 以山东体育学院篮球队12名队员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比较卧推练习与实心球练习对长传球距离的影响,以加深对篮球长传球技术特性、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结果显示,为期12个周的力量训练后,无论在远度方面,还是在短传快攻的时间及3分外围短传时间方面实心球练习的效果都显著优于卧推练习。实心球练习手段是结合专项的力量素质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双手胸前传球的远度与速度,为短传、长传快攻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将实心球训练纳入篮球专项训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推练习 实心球练习 双手长传球距离 影响
下载PDF
最佳功率负荷下不同力量训练手段骨骼肌输出功率的确定及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美富 郭文霞 +1 位作者 赵宁宁 潘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638-3643,共6页
背景:在最佳功率负荷下进行力量训练能实现骨骼肌输出功率的最大化,骨骼肌输出功率的增大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大众的健康水平,备受国内外学者和体能教练的青睐。目的:确定不同力量训练手段最佳功率负荷,分析不同力量训练手段最佳... 背景:在最佳功率负荷下进行力量训练能实现骨骼肌输出功率的最大化,骨骼肌输出功率的增大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大众的健康水平,备受国内外学者和体能教练的青睐。目的:确定不同力量训练手段最佳功率负荷,分析不同力量训练手段最佳功率负荷输出功率特征。方法:选择北京体育大学男性大学生运动员27名,进行半蹲起和卧推抛最大力量测试,利用九轴传感器测试受试者在10%,30%,50%,70%和90%最大力量负荷下的输出功率。结果与结论:①半蹲起的最佳功率负荷为70%最大力量,其平均输出功率和最大输出功率均显著高于10%,30%,50%最大力量(P<0.01);半蹲起输出功率与最大速度呈高度相关(r=0.84-0.87,P<0.01),与平均速度和平均力呈中度相关(r=0.50-0.68,P<0.01),与最大力量呈低度相关(r=0.40,P<0.05);②卧推抛的最佳功率负荷为70%最大力量,其平均输出功率显著高于10%最大力量(P<0.01)、30%最大力量(P<0.05)和90%最大力量(P<0.01);卧推抛输出功率与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最大力呈高度相关(r=0.70-0.84,P<0.01),与平均力和最大力量呈中度相关(r=0.57-0.70,P<0.01),与体质量和训练年限呈低度相关(r=0.40-0.46,P<0.05);③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员半蹲起和卧推抛的最佳功率负荷均值为70%最大力量,由于个体生理学和训练学差异性,骨骼肌精确的最佳功率负荷仍需进一步测量;提高大学生运动员骨骼肌的最大输出功率时,发展骨骼肌收缩速度优先于发展骨骼肌收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力量训练 最佳功率负荷 半蹲起 卧推抛
下载PDF
卧推助力带的运动功效研究
20
作者 冯万里 尹玲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9年第8期10-12,16,共4页
以3款有代表性的卧推助力带为例,选择了7名有健身训练经验的受试者,研究穿戴卧推助力带对运动功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款助力带对卧推运动都有一定程度的功效提升,胳膊缠绕式的护肘助力带性能最优,其次是中间有连接带的连体结构,袖套... 以3款有代表性的卧推助力带为例,选择了7名有健身训练经验的受试者,研究穿戴卧推助力带对运动功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款助力带对卧推运动都有一定程度的功效提升,胳膊缠绕式的护肘助力带性能最优,其次是中间有连接带的连体结构,袖套式的护肘助力带功效性最差,所以锻炼人群在选择卧推助力带时,可优先考虑分体的缠绕式卧推助力带或中间有连接带的连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卧推 助力带 运动功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