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法象论》发微--戴震“气化”思想的目的论意义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龙鑫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
-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2-37,共6页
-
文摘
作为戴震首篇义理论著,《法象论》从"气化"角度阐明了对天人之道与人性的理解。"气化"的过程被描述为"生生而条理",这表明天人之道不仅是自然"生生"的过程,而且"内在"地蕴含着自身的规定性。同样,以"气化"为基础的人性既包括"血气"这一自然事实,也包括"天德"这一具有规范性的道德意识,人性中的自然事实与道德规范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戴震的"气化"思想呈现出目的论色彩:"气化"创生的过程以"条理"作为自身的内在目的;自然人性以道德倾向为其内在目的。由此,戴震得以肯定情欲中内在的道德意义,并最终提出"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人性理论。
-
关键词
《法象论》
戴震
气化
天道
人道
人性
-
Keywords
On Rules and the World
Dai Zhen
being spiritual
rule of heaven
rule of human
nature of human
-
分类号
B249.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汉画“东海太守”与“李少君”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索德浩
-
机构
四川大学考古系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
文摘
本文以"东海太守"、"少君"两个榜题为线索,结合文献对四川合江3号、新津4号石棺(函)中的二人对视相握的画像进行了分析,认为画面中两人分别为东海太守汲黯和郎中李少君,"东海太守"、"郎中"为秦汉时期官职。汲黯、李少君均曾在滨海地区生活过,深受神仙思想影响,二人对视相握是为了表现论道、成仙的场景,符合黄老学和方仙道融合的历史背景。该故事对于探讨滨海地域神仙信仰对蜀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石棺上出现这类画像是为了帮助墓主升仙。
-
关键词
四川
画像石棺
东海太守
李少君
升仙
-
Keywords
Sichuan, Stone coffin with pictorial images, Donghai commendary, Li Shaojun, being xian (spiritually immortal)
-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