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象论》发微--戴震“气化”思想的目的论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龙鑫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2-37,共6页
作为戴震首篇义理论著,《法象论》从"气化"角度阐明了对天人之道与人性的理解。"气化"的过程被描述为"生生而条理",这表明天人之道不仅是自然"生生"的过程,而且"内在"地蕴含着自身... 作为戴震首篇义理论著,《法象论》从"气化"角度阐明了对天人之道与人性的理解。"气化"的过程被描述为"生生而条理",这表明天人之道不仅是自然"生生"的过程,而且"内在"地蕴含着自身的规定性。同样,以"气化"为基础的人性既包括"血气"这一自然事实,也包括"天德"这一具有规范性的道德意识,人性中的自然事实与道德规范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戴震的"气化"思想呈现出目的论色彩:"气化"创生的过程以"条理"作为自身的内在目的;自然人性以道德倾向为其内在目的。由此,戴震得以肯定情欲中内在的道德意义,并最终提出"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人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象论》 戴震 气化 天道 人道 人性
下载PDF
汉画“东海太守”与“李少君” 被引量:1
2
作者 索德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本文以"东海太守"、"少君"两个榜题为线索,结合文献对四川合江3号、新津4号石棺(函)中的二人对视相握的画像进行了分析,认为画面中两人分别为东海太守汲黯和郎中李少君,"东海太守"、"郎中"为... 本文以"东海太守"、"少君"两个榜题为线索,结合文献对四川合江3号、新津4号石棺(函)中的二人对视相握的画像进行了分析,认为画面中两人分别为东海太守汲黯和郎中李少君,"东海太守"、"郎中"为秦汉时期官职。汲黯、李少君均曾在滨海地区生活过,深受神仙思想影响,二人对视相握是为了表现论道、成仙的场景,符合黄老学和方仙道融合的历史背景。该故事对于探讨滨海地域神仙信仰对蜀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石棺上出现这类画像是为了帮助墓主升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画像石棺 东海太守 李少君 升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