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肖伟 章显宝 +3 位作者 王震 汪燕 郭晓利 何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6期751-756,共6页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针法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法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药物组予以氟西汀2mg/kg灌胃,...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针法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法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药物组予以氟西汀2mg/kg灌胃,针刺组选取百会、风府、神门、太冲穴,留针20min,其间行针1次,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观察大鼠行为学及脑海马区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γ-氨基丁酸(γ-GABA)、谷氨酸(Glu)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第15天、22天,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Zea Longa评分降低(P<0.01,P<0.05)。干预后第7天、15天、22天,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糖水消耗升高(P<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第7天、15天、22天药物组和针刺组糖水消耗、敞箱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升高(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海马区5-HT、NE、Ach、γ-GABA、Glu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海马区5-HT、NE、Ach、γ-GABA、Glu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解郁安神针法能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神经递质5-HT、NE、Ach、γ-GABA、Glu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症 针刺 解郁安神针法 行为学 神经递质 大鼠
下载PDF
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探索行为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畅洪昇 孙建宁 +3 位作者 石任兵 王庆国 张硕峰 姬曼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探索行为、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敞箱和Morris水迷宫研究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和学习记忆等行为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有效部位大剂量、中剂量明显... 目的评价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探索行为、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敞箱和Morris水迷宫研究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和学习记忆等行为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有效部位大剂量、中剂量明显增加了嗅球损毁大鼠的垂直运动。学习记忆方面,四逆散有效部位治疗组潜伏期显著缩短,中小剂量组20%边缘区域运动明显缩短,80%中心区域运动增加。结论四逆散有效部位能改善大鼠嗅球损毁4周后出现的探索行为减少、学习记忆障碍。学习记忆的增强可能与四逆散有效部位发挥抗抑郁药样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有效部位 嗅球损毁模型 行为学 抗抑郁
原文传递
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昌恩惠 肖伟 +4 位作者 储浩然 郭晓利 章显宝 汪燕 晏启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3,6,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百会、风府、神门、太冲穴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行为学、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体重的影响,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线拴阻塞法(MCAO)模型复合慢性不...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百会、风府、神门、太冲穴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行为学、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体重的影响,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线拴阻塞法(MCAO)模型复合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症(CUMS)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敞箱实验以及糖水消耗实验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以及行为学评估结果相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针刺组与药物组大鼠的体质量以及行为学评估结果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风府、神门、太冲穴与盐酸氟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中均有效,且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针刺 行为学
下载PDF
Short-term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sleep bruxism-a pilot study 被引量:4
4
作者 Wei-Na Zhou Hai-Yang Fu +5 位作者 Yi-Fei Du Jian-Hua Sun Jing-Lu Zhang Chen Wang Peter Svensson Ke-Lu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n patients with sleep bruxism (SB). Twelve patients with SB were included in an open, single-inter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n patients with sleep bruxism (SB). Twelve patients with SB were included in an open, single-intervention pilot study, rTMS at 1 Hz and an intensity of 80% of the active motor threshold was applied to the ‘hot spot' of the masseter muscle representation at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bilaterally for 20 rain per side each day for 5 consecutive days. The jaw-closing muscle electromyographic (EMG) activity during sleep was recorded with a portable EMG recorder at baseline, during rTMS treatment and at follow-up for 5 days. In addition, patients scored their jaw-closing muscle soreness on a 0-10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Data were analysed with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intensity of the EMG activity was suppressed during and after rTMS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P = 0.04; P = 0.02, respectively). The NRS score of sorenes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and after rTM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P 〈 0.01).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jaw-closing muscle activity during sleep along with a decrease of muscle soreness. This pilot study rais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rapeutic benefits from rTMS in patients with bruxism and calls for further and more controlled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ural science brain function ELECTROMYOGRAPHY orofacial pain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leepbruxism
下载PDF
甘肃省某少数民族自治州性病艾滋病流行病学和行为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余爱玲 王健 +6 位作者 张小清 苟伟斌 郁华 石林 王炳涛 汪佐明 张小汉 《疾病监测》 CAS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了解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性病艾滋病流行现状及该地区人群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与相关危险行为的特征 ,为开展预防干预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采用访谈式匿名调查 ,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及... 目的 了解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性病艾滋病流行现状及该地区人群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与相关危险行为的特征 ,为开展预防干预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采用访谈式匿名调查 ,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 ,同时采集 5ml血液进行HIV抗体、梅毒血清学、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的检测。结果 该地群众性病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 4 2 4 7% ,80 %的人不愿意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握手和共同进餐 ;6 3%的人不愿意帮助和鼓励周围的HIV感染者 ;15岁以前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比率为 10 71% ,38 12 %的人有过婚外或婚前性行为 ,发生婚外或婚前性行为其中有 2个以上性伴的比率 84 88% ,在进行婚外或婚前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率为 72 2 2 % ,不使用避孕套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没有和没想到要用。血清学检测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 ,梅毒确认阳性 30例 ,感染率为 3 5 3% ,HBsAg阳性率为 7 0 6 % ,HCV抗体阳性率为 1 4 1% ,与甘肃省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无差异。结论 该地区人群艾滋病认知程度低 ,与艾滋病关系密切的梅毒感染率较高 ,存在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因此 ,应加强该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少数民族自治州 性病 艾滋病 流行病学 行为学调查
下载PDF
Changing Male Preferences for Female Body Type in the US: An Adaptive Response to a Changing Socioeconomic Climate
6
作者 Denis K. Deady Miriam J. Law Smith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5年第13期570-577,共8页
The debate over changing ideals of beauty in Western society remains unresolved more than 20 years after Singh’s (1993) seminal study [1] suggesting there was a universal male preference for a female body shape with ... The debate over changing ideals of beauty in Western society remains unresolved more than 20 years after Singh’s (1993) seminal study [1] suggesting there was a universal male preference for a female body shape with a low waist to hip ratio (circa 0.7), which relates to maximum fecundity. Subsequent research has supported this universal preference while other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male preferences may be context dependent and capable of calibrating in response to the specific selection pressures of differing socio-ecologies. The current paper aims to help resolve this uncertainty with an analysis of body measurements of female models who were Playboy centrefolds from 1953-2014. Height is show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beyond a level tha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a positive secular trend). Along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waist to hip ratio (WHR) (i.e. more tubular)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ody Mass Index (BMI), these results represent a shift in male preferences away from signals of maximum fecundity, and towards a more androgenic female body shape.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ncreasing height in women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reer orientation and negatively with reproduction ambition, thus the change in Western male preferences may be interpreted as an adaptive response to ecological conditions where a smaller family size and greater involvement of female partners in resource acquisition is adap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ALE Body Shape Male PREFERENCES behavioural science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与行为科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剑锋 《青海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71-75,共5页
作为创始于 2 0世纪 30年代 ,发展于 4 0、50年代的西方行为科学 ,广泛吸收了当代社会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及自然科学的新成果 。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行为科学 借鉴
下载PDF
路标影响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玉蓉 刘焕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使用采集于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的16尾性成熟的雌性高体鳑鲏为实验对象,利用T形迷宫装置,研究在有一个标记物和无标记物情况下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具有很好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而且在有一个标记物(视觉提... 使用采集于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的16尾性成熟的雌性高体鳑鲏为实验对象,利用T形迷宫装置,研究在有一个标记物和无标记物情况下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具有很好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而且在有一个标记物(视觉提示)存在时高体鳑鲏学习能力较强,这可能揭示出不同的学习策略对记忆形成快慢有影响,路标的视觉提示作用能够起到比自身方向感更强烈的刺激记忆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学 空间 学习 记忆 标记物 高体鳑鲏
下载PDF
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希耕 管小敏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4-97,共4页
探讨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具体运用,提出从人的心理与行为视角研究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问题的新思路,即人是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切实关注审计关系人的合法利益诉求;构建... 探讨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具体运用,提出从人的心理与行为视角研究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问题的新思路,即人是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切实关注审计关系人的合法利益诉求;构建和谐审计关系对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科学 高校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论行为科学与桥梁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10
作者 冯海贵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77,共2页
概述行为科学的理论及其与古典管理学的区别。
关键词 行为科学 机电设备 管理 桥梁工程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为内皮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局灶脑缺血动物行为学研究
11
作者 王春雪 姜华 +7 位作者 毛淑静 万虹 历俊华 刘丽萍 梁德君 梁宪红 翟晶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652-656,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后静脉移植治疗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动物行为学改善情况。方法利用高浓度(400μg/L)rhGM-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在细...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后静脉移植治疗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动物行为学改善情况。方法利用高浓度(400μg/L)rhGM-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在细胞移植前进行BrdU(10μmol/L)标记16 h备用。线栓法制作永久SD大鼠MCAO模型(n=45),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MCAO+移植细胞组(n=15):每只大鼠舌静脉移植3×106的诱导分化后的内皮细胞(相当于0.2 mL细胞悬液);MCAO+移植PBS对照组1(n=15):每只大鼠舌静脉移植0.2 mL的PBS;MCAO对照组2(n=10):血管闭塞后不给予任何干预治疗。在细胞移植前及移植后1、3、5、7、14 d分别采用下列动物行为学评价指标:姿势反射实验,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角落实验。结果细胞移植组动物行为学评分优于2个对照组,特别是在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较2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移植组在移植后动物行为学评分较移植前有改善,特别是在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较移植后1、3、5 d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后的内皮细胞静脉移植可以改善大鼠局灶脑缺血的神经功能,在移植后第7天开始表现出神经功能的改善,第14天功能改善更明显,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内皮细胞 移植 局灶脑缺血 动物行为学
下载PDF
行为科学研究与商业建筑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勇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53-58,共6页
本文介绍了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对商业活动中人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商业建筑设计的要求,论述了如何使商业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达到最适,并对商业建筑的艺术创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行为科学 商业建筑 设计
下载PDF
突变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小亭 《上海机械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79-84,共6页
本文对突变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文中运用尖点突变模型,对企业中的行为科学领域、组织结构与发展管理领域及管理决策领域进行了应用分析。并指出了突变理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突变理论 企业管理 行为科学
下载PDF
基于行为科学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实证研究——以秦岭南北麓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寿邦 侯令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8-62,共5页
以行为科学为视角,通过对秦岭南麓的陕南和北麓的关中地区旅游人群行为特征的实证分析,得出:旅游者参加体育旅游的动机是娱乐休闲、增强体质和调节精神等。目前游客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参加体育旅游的频次低;体... 以行为科学为视角,通过对秦岭南麓的陕南和北麓的关中地区旅游人群行为特征的实证分析,得出:旅游者参加体育旅游的动机是娱乐休闲、增强体质和调节精神等。目前游客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参加体育旅游的频次低;体育旅游项目内容和价格高低是影响游客参与体育旅游的主要因素。认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应该以游客的需求为主体,形成体育与旅游对接的长效机制,深度开发一些多元的、价格低廉、质量高、服务好的、以体验参与性为主的体育旅游产品,形成以行为为导向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科学 体育旅游产品 动机 实证研究 策略
下载PDF
Promoting Health Behavior Change in Canada: 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Integrating Prevention and Wellness in Frontline Care
15
作者 Kiran Rabheru David Conn +5 位作者 Daria Parsons Ariane S. Massie Julie Mitchell Michael Vallis Claire Checkland Keri-Leigh Cassidy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1年第3期125-137,共13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The critical need for Health Behaviour Change (HBC) for preventative care has been highligh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This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assessed the effective... <strong>Background:</strong> The critical need for Health Behaviour Change (HBC) for preventative care has been highligh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This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assess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eptability of Fountain of Health HBC tools as a minimal interven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among Canadian clinicians and their patients. <strong>Methods:</strong> Clinicians received HBC education and tools (paper tools and app-based) to assist their patients in setting a S.M.A.R.T (Specific, Measurable, Action-oriented, Realistic, Time-limited) goal at baseline and assessed four weeks later.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1) patient self-report of success at goal attainment;2) patient self-reported evaluation of change in well-being and health attitudes;and 3) clinician experience and engagement. <strong>Results:</strong> A total of 2184 clinicians received HBC education. Of these, 759 clinicians regist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961 patients set S.M.A.R.T. HBC goals using either the paper tools (PT) or the app format. Patient data revealed nearly all patients (89% of PT users and 90% of app users) at least partially succeeded in attaining their goal at a four-week follow-up. Most patients (85% of PT and 80% of app users) also reported improvement in their well-be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lth beliefs and attitudes was found in both PT (p < 0.001) and app users (p = 0.003). <strong>Conclusions:</strong> HBC is challenging. Educating and providing clinicians with HBC tools as a minimal intervention was found to be a successful health prevention strategy to improve patient well-being and health attitudes, and achieve S.M.A.R.T. goals. Results show HBC tools, education, and support for clinicians are both acceptable and effective for HBC in frontline care. These findings are relevant and timely given greater reliance on virtual care in the wak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Further research with rigorous methodology is needed to implement program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H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ur sciences Mental Health Medical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Health Behavior Change Risk Reduction Tools for Health and Wellness Positive Psychiatry
下载PDF
行为科学与区域环境DSS的开发应用
16
作者 苏贵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10期29-31,共3页
采用行为科学方法分析区域环境DSS (简称REDSS)开发应用中的不确定因素 ,旨在探索提高DSS开发的有效途径 ,更好地辅助管理者的决策。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行为科学 区域环境系统 开发 应用 行为决策模型 REDSS 情景分析 效率
下载PDF
浅谈行为科学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玉芳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8-49,共2页
文章从成本管理的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行为科学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分析,得出行为科学为国有企业探索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成本管理 行为科学 国有企业 冶金企业
下载PDF
中国农村网购消费现状与引导策略——以淘宝网农村网购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艳萍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随着农村网上购物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网购成为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农村在购物观念、互联网接入方式、物流体系存在明显滞后,农村网购消费方式尚未全面普及。通过淘宝网的农村网购消费行为的研究视角,探讨促进农村网购的发展策略。促进... 随着农村网上购物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网购成为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农村在购物观念、互联网接入方式、物流体系存在明显滞后,农村网购消费方式尚未全面普及。通过淘宝网的农村网购消费行为的研究视角,探讨促进农村网购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村网购应完善物流网络,培养农村消费者的网购习惯,建立农村网购服务站,才能促进农村网购消费行为的快速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网购 农村电商 淘宝网 消费行为学 营销 物流
下载PDF
行为科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应志方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2期76-82,共7页
行为科学理论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但它能否在企业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则取决于企业中的各级主管对它的认识程度和应用水平。只有管理者对它的理解正确,应用得当,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提高劳动生... 行为科学理论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但它能否在企业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则取决于企业中的各级主管对它的认识程度和应用水平。只有管理者对它的理解正确,应用得当,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管理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科学 管理者 需要 激励
下载PDF
心─身全息论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洪敏 周文臣 《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第6期42-46,共5页
心─身全息论是关于研究人脑(心)与机体(身)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交叉科学,本文概述了心─身全息论的基本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对心身医学、宇宙医学、心─身行为学和进化中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合理解释.
关键词 全息元 有序 共振 全息重演 进化 心─身医学 心─身行为学 宇宙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