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 被引量:17
1
作者 邹师杰 宋玉成 +1 位作者 杨道德 李鹏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904,共6页
掌握麋鹿种群冬季卧息地的微生境特征,可为冬季麋鹿种群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2月—2012年2月,通过对61个利用样方和70个对照样方的比较调查,研究了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结果... 掌握麋鹿种群冬季卧息地的微生境特征,可为冬季麋鹿种群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2月—2012年2月,通过对61个利用样方和70个对照样方的比较调查,研究了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主要选择在食物丰富、植被盖度大、隐蔽度高的生境卧息。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冬季麋鹿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的决定性因子是食物因子、温度因子、舒适因子。本研究分析了麋鹿种群对冬季卧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要求和原因,对麋鹿自然野化、种群就地与迁地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卧息地 微生境选择 物种重引入
原文传递
野生动物卧息地选择研究综述
2
作者 李玮 李弛 +3 位作者 王海燕 张代宝 张璐 李玉峰 《河南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30-32,52,共4页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对环境变化的表观体现。以国内外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为基础,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研究方法3个方面概括了目前卧息选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对环境变化的表观体现。以国内外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为基础,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研究方法3个方面概括了目前卧息选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卧息地选择研究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地 生境选择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 被引量:23
3
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1 位作者 张恩迪 马建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对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狍冬季卧患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Jacobs法和资源选择函数均表明:昼间狍偏好位于阳坡的针阔混交林,对灌木、下层植被覆盖度及雪深具有选择性;夜间狍的卧息地多位于阴坡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对乔木... 对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狍冬季卧患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Jacobs法和资源选择函数均表明:昼间狍偏好位于阳坡的针阔混交林,对灌木、下层植被覆盖度及雪深具有选择性;夜间狍的卧息地多位于阴坡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对乔木和下层植被覆盖度具有选择性。狍的昼间和夜间卧息地在植被类型、坡向、乔木冠幅、灌木高度、1m以下植被覆盖度、1~2.5m植被覆盖度、隐蔽级、卧息地长和卧息地宽上差异显著(P〈0.05)。与夜间卧息地相比,狍昼间偏爱的卧息地具有乔木冠幅较大、灌木较矮、林下植被覆盖度较高、隐蔽程度较好、卧息地长度和宽度较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地选择 资源选择函数 冬季
下载PDF
甘肃马鬃山北山羊春季卧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11
4
作者 边坤 刘楚光 +3 位作者 王开峰 齐晓光 王艳 李保国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3-637,共5页
2010年4~5月,在甘肃马鬃山采用样线法对北山羊Capra ibex春季卧息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63个卧息地样方,63个对照样方。经过分析表明,北山羊卧息地选择偏好利用阳坡、上坡位、膜果麻黄与裸岩(P〈0.05),同时具有海拔高、坡度... 2010年4~5月,在甘肃马鬃山采用样线法对北山羊Capra ibex春季卧息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63个卧息地样方,63个对照样方。经过分析表明,北山羊卧息地选择偏好利用阳坡、上坡位、膜果麻黄与裸岩(P〈0.05),同时具有海拔高、坡度大、远离道路、远离居民点、距水源较近、接近隐蔽物、隐蔽级高等特征(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坡向、地表状况、植被密度、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等生态因子具有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羊 卧息地选择 春季 马鬃山
下载PDF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洪强 葛志勇 +5 位作者 刘庚 姜春艳 张冬冬 张香东 常素慧 毛之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54-2061,共8页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72个狍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评价了15类生态因子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72个狍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评价了15类生态因子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在卧息时喜欢选择平均海拔在591 m,位于阳坡中坡位上雪被较浅、食物丰富度、灌丛盖度、郁闭度和隐蔽水平都较高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尤其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的针叶树下卧息,避开选择阴坡、针叶林和裸岩。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食物丰富度、针叶树、雪深、裸岩和海拔是影响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林型、坡向和隐蔽水平是次要因子。由这7个变量组成的回归模型为:Z=32.628+11.675×坡向(1)+9.741×坡向(2)-5.486×林型(1)-7.933×林型(2)-7.496×裸岩(1)-9.906×针叶树(1)-0.043×海拔+0.170×隐蔽水平+0.220×食物丰富度-0.429×雪深。模型选择利用概率为P(z)=ez/1+ez,整体正确预测率为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的冬季卧息地生境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功 申立泉 +10 位作者 高浩翔 吴佳忆 耿硕 刘瑞 王春玲 张爱萍 陈蕾 张毅祯 祁军 张学炎 孟秀祥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7,共9页
生境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基底,卧息地是野生动物重要的功能性生境。为深入了解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冬季卧息地生境的特征及选择利用,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马麝的功能性生境开展了基于生... 生境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基底,卧息地是野生动物重要的功能性生境。为深入了解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冬季卧息地生境的特征及选择利用,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马麝的功能性生境开展了基于生境取样的研究。通过样线调查法获取马麝卧息痕迹位点,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资源选择函数法进行其卧息生境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马麝冬季卧息地生境的海拔较低[(2488.5±26.6)m]、灌木较高[(1.3±0.3)m]、灌木盖度(31.08%±3.14%)和地表植被盖度(38.36%±3.27%)较大、倒木较多[(0.5±0.1)个]且积雪较浅[(1.0±0.3)cm];马麝冬季卧息地多选择位于南坡的下坡位灌丛生境,而且距水源较近、隐蔽度较好。主成分分析表明,乔木因子、食物因子、安全因子和地形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67%;马麝的卧息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x)=﹣4.967+0.001×海拔﹣0.02×坡度+0.03×乔木郁闭度+0.104×乔木高度+0.17×灌木盖度﹣0.466×雪被深度﹣1.015×坡向,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1.1%。研究结果综合反映了野生马麝冬季卧息地对安全、水源和食物的生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冬季 卧息地生境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湖北石首散放麋鹿与野化麋鹿秋季夜间卧息地选择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弛 杨道德 +2 位作者 张玉铭 宋玉成 李鹏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55-2860,共6页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适应不同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的综合反映,是衡量野生动物行为适应的关键因素之一。2014年9—11月,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的散放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群体和保护...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适应不同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的综合反映,是衡量野生动物行为适应的关键因素之一。2014年9—11月,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的散放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群体和保护区外(三合垸)的自然野化麋鹿群体秋季夜间卧息地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散放与野化麋鹿群体分别进行了61个卧息样方和61个对照样方的调查。结果表明:散放群体与野化群体秋季夜间均主要选择在隐蔽度较高、草本盖度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风速较小、距隐蔽物(芦苇与树林)较近的林地中的草地基底卧息,但野化群体更倾向于选择距道路与居民点较远的卧息地。逐步判别分析表明:散放群体与野化群体在秋季夜间卧息地特征上存在重叠与分离,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构成的Fisher判别函数可区分散放与野化群体秋季夜间卧息地,判别正确率为87.5%,表明散放群体与野化群体夜间卧息地选择主要在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上存在差异。故散放群体与野化群体在秋季夜间卧息地选择上相似又趋异,这可能与相同的生物学特性、相似的生境和不同的人为干扰、围栏等条件有关,建议保护区争取获得三合垸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扩大围栏面积、保留麋鹿卧息时的隐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夜间卧息地 生境选择 物种重引入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狍春季的卧息地利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覃雪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9-1183,共5页
2007年春季,在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对狍卧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发现52个狍的卧息地,同时设置93个对照地。资源选择指数结果表明,狍偏好阔叶林,利用中上坡位,喜欢阳坡和半阴半阳坡,选择水源距离适中,偏爱远离人为干扰的卧息地。逐步... 2007年春季,在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对狍卧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发现52个狍的卧息地,同时设置93个对照地。资源选择指数结果表明,狍偏好阔叶林,利用中上坡位,喜欢阳坡和半阴半阳坡,选择水源距离适中,偏爱远离人为干扰的卧息地。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灌木盖度、隐蔽度、灌木高度、郁闭度、灌木距离和坡度是判别卧息地和对照地的关键因子,即为影响其卧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判别正确率为98.1%。作为生性胆怯易惊的偶蹄类,具有隐蔽条件较好[灌木盖度适中(转换后为16.77±1.07°)、隐蔽度高(29.54±1.47m)、灌木高度稍高(1.22±0.05m)]的地点是狍适宜的卧息地,以逃避捕食者;与此同时,卧息地较舒适[郁闭度低(转换后为5.48±0.31°)、灌木距离较远(2.99±0.13m)、坡度小(2.11±0.09°)],以利于怀孕母狍呼吸与活动,反映其繁殖期生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地利用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 春季
下载PDF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尾榛鸡冬季卧栖地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玲霞 许林 +1 位作者 王广鑫 宗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49-2454,共6页
动物对生境的利用与选择是动物适应自然环境的方式之一,而对冬季卧栖地的选择是进行反捕食、储存能量及抵御恶劣气候的一种重要策略。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了花尾榛鸡的卧栖地点34处,确定了20个对花尾... 动物对生境的利用与选择是动物适应自然环境的方式之一,而对冬季卧栖地的选择是进行反捕食、储存能量及抵御恶劣气候的一种重要策略。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了花尾榛鸡的卧栖地点34处,确定了20个对花尾榛鸡卧栖选择可能产生影响的生态因子。利用生态因子分布频次法、主成分分析法及Bailey判别分析法对花尾榛鸡冬季卧栖地生境选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花尾榛鸡喜欢在针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密度较小、灌木密度较大、地势平缓(<10°)的阳坡卧栖。影响花尾榛鸡卧栖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距道路距离、乔木密度和灌木密度。花尾榛鸡倾向于在距离道路0~10 m的距离内栖息(活动),对于距离道路10~50 m的生境随机选择,主动回避距离道路50 m以上的生境;倾向于在300~400株·hm^(-2)的乔木密度范围内栖息(活动),对>400株·hm^(-2)的生境随机选择;倾向于在>2500株·hm^(-2)的灌木密度范围内栖息,对<2500株·hm^(-2)的生境随机选择。本研究对花尾榛鸡冬季存活和生境管理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尾榛鸡 卧栖地选择 主成分分析 越冬生境 凉水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狍春季卧息生境特征
10
作者 覃雪波 齐智 +1 位作者 朱金宝 赵铁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76,79,共3页
2007年3—5月份,对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狍卧息生境进行调查,共发现52个卧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于水源距离适中、人为干扰距离较远的阔叶林阳坡的中、上坡位。卧息生境平均长(0.91±0.15)m,宽(0.72±0.08)m,具有与灌木、乔木距... 2007年3—5月份,对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狍卧息生境进行调查,共发现52个卧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于水源距离适中、人为干扰距离较远的阔叶林阳坡的中、上坡位。卧息生境平均长(0.91±0.15)m,宽(0.72±0.08)m,具有与灌木、乔木距离较远,隐蔽度、灌木高度和食物丰富度较高,郁闭度、灌木盖度、坡度较小的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安全舒适度、坡位和植被因子3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5.16%,可以较好的反映卧息生境的特征。与相关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狍春季卧息生境的特征与冬季不同,说明狍卧息生境的选择与其不同的生理时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生境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 春季
下载PDF
贺兰山岩羊冬季对卧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42
11
作者 刘振生 曹丽荣 +2 位作者 王小明 李涛 李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20 0 3年 11~ 1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岩羊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 94个岩羊的卧息地 ,结果表明岩羊对优势乔木的利用有选择性 (x2 =17 0 1,df=5 ,P <0 0 5 ) ,偏好利用灰榆占优势的卧息地 ,避免选择油松和青... 20 0 3年 11~ 1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岩羊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 94个岩羊的卧息地 ,结果表明岩羊对优势乔木的利用有选择性 (x2 =17 0 1,df=5 ,P <0 0 5 ) ,偏好利用灰榆占优势的卧息地 ,避免选择油松和青海云杉占优势的卧息地 ;对坡向选择性利用 (x2 =30 6 9,df=2 ,P <0 0 5 ) ,偏好位于阳坡的卧息地 ,避免利用阴坡 ;对植被类型、坡位和风向的利用无选择性。对卧息地样方与在样带中随机设置的样方进行比较 ,发现卧息地具有乔木密度低、食物丰富度低、隐蔽程度高、接近水源、接近裸岩、风速低和雪覆盖浅等特征。贺兰山的岩羊经常选择岩洞作为卧息地 ,占总卧息地的 6 2 77%。对 5 9个岩洞和 35个非岩洞卧息地进行比较 ,表明岩洞卧息地的坡度大、隐蔽程度高、风速低、保温性好、食物丰富度低和无雪覆盖。岩羊通常选择较宽的、深度和高度适中的岩洞作为卧息地。对各种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 7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 80 0 9% ,可以较好地反映岩羊卧息地的生境特征 ,第 1主成分中隐蔽级、风向、风速、距裸岩距离和雪深具有重要作用 ,其余 6个主成分中优势乔木、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 坡位 岩羊 利用 丰富度 冬季 坡向 贺兰山 生境 阴坡
下载PDF
甘肃马鬃山盘羊春季卧息地的利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边坤 刘楚光 王开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0-664,共5页
2010年4~5月,在甘肃省马鬃山地区调查研究了盘羊的卧息地生境选择,共测得盘羊利用样方81个,对照样方81个。通过比较表明,马鬃山地区的盘羊夏季卧息地主要选择高海拔、阳坡、中坡位、坡度大、红砂植被、碎石地、植被密度低、远离道路和... 2010年4~5月,在甘肃省马鬃山地区调查研究了盘羊的卧息地生境选择,共测得盘羊利用样方81个,对照样方81个。通过比较表明,马鬃山地区的盘羊夏季卧息地主要选择高海拔、阳坡、中坡位、坡度大、红砂植被、碎石地、植被密度低、远离道路和居民点、接近水源和隐蔽物、隐蔽程度好的区域。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海拔(OR值1.614,95%CI1.248~4.419)、坡向(95%CI1.682~3.745)、坡位(95%CI0.839~3.156)、坡度(OR值1.705,95%CI1.227~2.369)、植被类型(95%CI0.682~2.732)、距水源距离(OR值0.180,95%CI0.041~0.787)、距道路距离(OR值1.628,95%CI2.598~3.941)、隐蔽级(OR值0.911,95%CI0.857~0.967)是盘羊春季卧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羊 马鬃山 卧息地 春季
下载PDF
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冬季采食生境、卧息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沿泽 张明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7-272,共6页
2013年至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技术、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技术,研究了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Alces alces)冬季采食生境选择和卧息生境选择。研究结果:内蒙古根河地区冬季驼鹿采食生境选择与距针叶林距离、距道路距离... 2013年至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技术、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技术,研究了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Alces alces)冬季采食生境选择和卧息生境选择。研究结果:内蒙古根河地区冬季驼鹿采食生境选择与距针叶林距离、距道路距离、隐蔽级、距工矿距离呈负相关;与距农田距离、桦丰富度呈正相关;驼鹿冬季采食生境选择的概率模型为:P=e^z/(1+e^z),其中z=-0. 401-0. 423×距针叶林距离-0. 513×距道路距离-0. 564×距工矿距离+1. 405×距农田距离-0. 420×隐蔽级+0. 553×桦,e为自然数。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卧息地选择与距河流距离、郁闭度呈负相关,而距阔叶林距离、距农田距离呈正相关。驼鹿冬季卧息生境选择概率模型为:P=e^z/(1+e^z),其中z=-2. 068-0. 757×距河流距离+0. 929×距阔叶林距离+0. 731×距农田距离-0. 574×郁闭度,e为自然数。由于影响驼鹿冬季采食行为和卧息行为的驱动因子及其表达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导致其采食生境与卧息生境选择的因子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采食生境 卧息生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