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小丽 尹正茂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95-97,共3页
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谈论美学的专著,涉及到艺术的论述也比较分散,但是他的美学思想却极其丰富。其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中和之美"、"美与善的统一"、"仁学之美"等方面。应深入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于弘扬中... 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谈论美学的专著,涉及到艺术的论述也比较分散,但是他的美学思想却极其丰富。其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中和之美"、"美与善的统一"、"仁学之美"等方面。应深入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人格和提高人文修养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和 美与善 仁学
下载PDF
“以善为美”在E·B·怀特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2
作者 宋楠 林丹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4期149-150,共2页
王全根在2006年发表的《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一文中指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把劝人向善、与人为善、避恶趋善、惩恶扬善、择善而从这样的信念传递给儿童。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着... 王全根在2006年发表的《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一文中指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把劝人向善、与人为善、避恶趋善、惩恶扬善、择善而从这样的信念传递给儿童。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着重分析"以善为美"在E·B·怀特所著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善为美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论孔子“兴”的美学思想
3
作者 陈飞涛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9-130,137,共3页
"兴"是文学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范畴,孔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兴"进行理论建树的人。他提出了著名的"兴于诗"和"兴观群怨"说。他认为"兴"就是起情,读者通过自己的情感和仁心与诗歌... "兴"是文学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范畴,孔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兴"进行理论建树的人。他提出了著名的"兴于诗"和"兴观群怨"说。他认为"兴"就是起情,读者通过自己的情感和仁心与诗歌中的情感和仁心互相碰撞、激荡,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孔子所言之"兴"的美学思想是:情理统一、尽善尽美。他对"兴"的阐释及其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对后人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美善 情理 " Xing"
下载PDF
论托马斯·阿奎那的艺术观
4
作者 杨晓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6-111,共6页
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的艺术理论,在艺术及其起源、艺术对自然的模仿、艺术的真实性、美与善的区别、象征及其意义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既超超了前辈学者,又对后世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西方美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 艺术模仿 艺术观 象征论 渊源 美学史
下载PDF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矫克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24-228,共5页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有着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印记。儒家文化思想审美心理的首要特性是美善相乐,儒家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尽美、美善统一。孔子的自然美学观是"比德",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运用植物在"比...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有着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印记。儒家文化思想审美心理的首要特性是美善相乐,儒家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尽美、美善统一。孔子的自然美学观是"比德",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运用植物在"比德"与"比兴"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儒家中庸文化思想为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基础。礼乐之美对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礼"的特点是"有秩序"。"乐"是指一种"和谐"的状态。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必须具备"礼"的精神和"乐"的精神才算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景观 美善相乐 礼乐文化 比德与比兴 中和之美 设计理念
下载PDF
中国美学精神简论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望衡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60,共6页
中国美学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结晶,又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中国美学精神具有本体性、主体性和主导性三个要素。它以中华民族的哲学为灵魂,以中华民族的审美为身体,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传统。中国美学精神... 中国美学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结晶,又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中国美学精神具有本体性、主体性和主导性三个要素。它以中华民族的哲学为灵魂,以中华民族的审美为身体,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传统。中国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美善相乐,教娱统一;二是天人合一,巧夺天工;三是夷夏一家,海纳创新;四是中和之道,臻于化境;五是家国情怀,至美大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善相乐 天人合一 夷夏一家 中和之道 家国情怀
下载PDF
高职院校“美善相谐”艺术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铃 陈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87-89,共3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在精神世界上人们往往会感到存在一定的空缺。进而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品质上出现的问题,也成为社会与高校普遍关注的现象之一。艺术教育进而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学科的一个学...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在精神世界上人们往往会感到存在一定的空缺。进而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品质上出现的问题,也成为社会与高校普遍关注的现象之一。艺术教育进而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学科的一个学科,“美善相谐”的艺术肩负起育人与授艺的双重教育责任,启迪高职教师应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艺术审美、品德高尚的人,作为自己的一项责任。本文探讨了“美善相谐”艺术教学的价值和内涵,最后指出了“美善相谐”艺术教学具体实践举措,给高职院校艺术教学实践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美善相谐 艺术教育 途径
下载PDF
生活美学:人类美学的中国形态
8
作者 仪平策 《中国美学》 2023年第1期62-77,共16页
生活美学是将“美本身”还原给“生活本身”、归置于“生活本身”的美学。在人类的美学系统中,中国本土美学就是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形态。中国传统“道不远人”的思想观念,为生活美学在中国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华夏智慧、中国思维... 生活美学是将“美本身”还原给“生活本身”、归置于“生活本身”的美学。在人类的美学系统中,中国本土美学就是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形态。中国传统“道不远人”的思想观念,为生活美学在中国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华夏智慧、中国思维。这规定了古代中国所理解的“美”,与“善”“义”“吉祥”等日常生活词汇具有浑融如一的同源性意义。也因此,古代中国没有纯粹的、与世俗生活分离的艺术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主要是诗人日常生活体验的一种特殊方式。古代所推崇的“六艺”“四艺”等,也基本是带有艺术成分的人生素养和生活技能。总之,美和艺术在中国本土话语中,是日常生活本身的内在“品质”和无尽“趣味”,是“生活”之美好的一种表征。因之,生活美学是中国本土美学的主导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中国形态 “美善同意” “六艺” “四艺”
原文传递
立德树人视域中美善互养的师德培养理路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昳聪 《高教学刊》 2019年第19期159-161,共3页
师德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肩负“育人为师”的师范院校的教师们尤为重要。师德并不是单纯自律的道德境界,也不是纯粹他律的道德要求,而是在“美”与“善”的互养中发生发展的。所以,师德建设是一个涵盖教师与... 师德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肩负“育人为师”的师范院校的教师们尤为重要。师德并不是单纯自律的道德境界,也不是纯粹他律的道德要求,而是在“美”与“善”的互养中发生发展的。所以,师德建设是一个涵盖教师与教师自我,教师与学生以及社会大环境与师生三个层面的美善互养系统。这是当前师德建设中需要遵循的逻辑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建设 立德树人 美善互养 逻辑理路
下载PDF
论孔子、曾子“仁学”的人性美、心灵美、体系美
10
作者 曾祥芹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第2期11-17,共7页
"孔子、曾子仁学"是一个"儒学思想共同体"。孔、曾"仁道"内蕴人性美,孔、曾"为仁"体现心灵美,以仁为核心的礼、信、义、智、孝、悌、忠、恕等范畴组成了"仁学"的思想体系美。
关键词 曾仁学仁道的人性美为仁的心灵美仁学的体系美
下载PDF
《诗经》审美价值简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祥征 《泰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4-37,共4页
《诗经》审美价值探讨是一个值的开拓的研究领域。在《诗经》中,充满了令人惊奇的审美智慧,美善统一是《诗经》审美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诗经 审美智慧 美善统一
下载PDF
当代都市家庭伦理剧的审美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玉芬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从《渴望》播出至今20多年来,家庭伦理剧数量大,题材丰富,其中主要是反映城市家庭关系与城市平民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当代都市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有四:一是电视叙事追求夫妻白头到老、家庭关系和谐幸福;二是人物塑造与道德评价的&qu... 从《渴望》播出至今20多年来,家庭伦理剧数量大,题材丰富,其中主要是反映城市家庭关系与城市平民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当代都市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有四:一是电视叙事追求夫妻白头到老、家庭关系和谐幸福;二是人物塑造与道德评价的"美善合一"、"善恶有报";三是对"门当户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认同;四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现实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审美价值取向 家庭和谐 美善合一 门当户对
下载PDF
关于孔子美善关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渊 《云南电大学报》 2002年第3期29-33,共5页
孔子美善关系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对立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体系,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看,有其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在时下关于“文艺精神价值取向”的讨论中,文艺与人、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道德、文艺与审美等等问题,再次成为了... 孔子美善关系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对立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体系,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看,有其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在时下关于“文艺精神价值取向”的讨论中,文艺与人、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道德、文艺与审美等等问题,再次成为了文艺批坪的热点,而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可以从孔子美善关系思想中获得一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善关系思想 现实意义 孔子 文艺美学 人文意识
下载PDF
“和”——美善统一之源
14
作者 胡士强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54-55,共2页
在"乐"之"和"中,"美"和"善"达到统一。乐即艺术的"和",或称之为"和美"。《礼记.儒行》说"歌乐者仁之和也。",可见"仁者必和,和中可以含有仁的意味",... 在"乐"之"和"中,"美"和"善"达到统一。乐即艺术的"和",或称之为"和美"。《礼记.儒行》说"歌乐者仁之和也。",可见"仁者必和,和中可以含有仁的意味",我们可以称之为"仁和"。于是,"乐与仁的会通统一,即是艺术与道德在其最深的根底中,同时也即是在其最高的境界中,会得到自然而然的融和统一,因而道德充实了艺术的内容,艺术助长、安定了道德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善统一 内在性
原文传递
“生生之情”构建图书馆和谐美善的职业生态环境
15
作者 陆虹 《贵图学刊》 2013年第1期18-19,共2页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修为"德行、智慧、能力"过程中,自主进行生命之创造,发现生活之趣味,实现生态之和谐,蕴育产生美好的"生生之情"。"生生之情"在职场实践中,以"生生之情"构建图书馆和谐美善的...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修为"德行、智慧、能力"过程中,自主进行生命之创造,发现生活之趣味,实现生态之和谐,蕴育产生美好的"生生之情"。"生生之情"在职场实践中,以"生生之情"构建图书馆和谐美善的职业生态环境,这样就会在工作中把"谋生手段"提升到诱发自己和周围同事的生命感动,从而保证高品质的工作质量,步履坚实地实现自己的职业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之情 图书馆 生态环境 和谐美善
下载PDF
山西古代戏台雕饰的演变及其中的哲学体现
16
作者 赵海英 《太原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65-67,共3页
山西古代戏台雕饰伴随着戏曲的形成、兴盛,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朴素到华丽,最终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为人们欣赏、重视。各种或简朴或精致的图案内容,以及创作手法等都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美善统... 山西古代戏台雕饰伴随着戏曲的形成、兴盛,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朴素到华丽,最终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为人们欣赏、重视。各种或简朴或精致的图案内容,以及创作手法等都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美善统一"等思想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古代戏台 雕饰 哲学体现 天人合一 美善统一
下载PDF
一个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和之美”再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牛芙珍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12,共6页
“中和之美”范畴来源于儒家“中庸”的哲学思想和以艺求道的方式。在儒家思想的统筹下,“中和之美”成为一个核心范畴,对后世的文艺学美学有着多方面的渗透和巨大的影响。文章就“中和之美”范畴的理论起点、重要性以及对后世文艺学美... “中和之美”范畴来源于儒家“中庸”的哲学思想和以艺求道的方式。在儒家思想的统筹下,“中和之美”成为一个核心范畴,对后世的文艺学美学有着多方面的渗透和巨大的影响。文章就“中和之美”范畴的理论起点、重要性以及对后世文艺学美学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与评价,提出了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和之美
下载PDF
论废名小说“梦幻”叙事的审美特征
18
作者 杨志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废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其小说具有一种梦幻般的审美特征。审美乌托邦、田园牧歌情调以及禅宗式超越的精神追寻,营造出废名小说中一个个镜花水月般的"梦幻"世界。
关键词 废名 “梦幻”叙事 审美特征 人情美 意境美 精神美
下载PDF
The True Fortune Through Pip's Eyes in Great Expectations
19
作者 阮雅君 《科技信息》 2009年第4期75-76,共2页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English writers in the 19th century.Great Expectations written in Charles'later years is one of his mature works.It is the story of Pip's deterioration...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English writers in the 19th century.Great Expectations written in Charles'later years is one of his mature works.It is the story of Pip's deterioration from an innocent boy into an arrogant gentleman and his redemption as a good-natured person.The thesis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cruelty,hypocrisy of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plain,kindness of the working people,with the purpose of indicating the true fortune in one 's life is not the applied money or fame,but virtues,affection and goo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翻译方法 课外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