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榦的居延汉简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颂金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1 930年发现的居延汉简文书档案记录了居延地区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劳利用丰富的汉简资料研究汉代的历史、地理等领域 ,不仅对居延汉简作了释文 ,而且在河西四郡设置年代、屯... 1 930年发现的居延汉简文书档案记录了居延地区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劳利用丰富的汉简资料研究汉代的历史、地理等领域 ,不仅对居延汉简作了释文 ,而且在河西四郡设置年代、屯田、赋税及烽火制度研究 ,以及考察历来从文献资料上不得其详的边郡独特的制度 ,诸如烽燧、官制、戍卒等方面 ,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成为居延汉简研究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榦 居延汉简 简椟研究 河西四郡 边郡制度 屯田制度 赋税制度 烽火制度 官制
下载PDF
中国网络小说:公共领域与“三观”叙事——以烽火戏诸侯的网络都市小说为例
2
作者 徐秀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中国网络小说起于民间、兴于网络,它以受众需要为本位,以极致化、多元化的表达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藩篱,涵盖了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小说类型样式。虽然在叙述形式上略显鄙俗粗糙,但其题材内容广泛周至,表达奉行“受众本位”所致的多元化与极致... 中国网络小说起于民间、兴于网络,它以受众需要为本位,以极致化、多元化的表达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藩篱,涵盖了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小说类型样式。虽然在叙述形式上略显鄙俗粗糙,但其题材内容广泛周至,表达奉行“受众本位”所致的多元化与极致化,真诚坦率、直入人心,是以聚拢了数量巨大、身份庞杂的受众群体,无形中为不同地域、职业与阶层的人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的话题平台,业已初具“文学公共领域”雏形。其中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创作的网络都市小说与现实的关联性最强、叙事形态与三观呈现的契合度最高,是其中较具公共气象的重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都市小说 公共领域 叙事模式 烽火戏诸侯 “三观”
下载PDF
基于附燧遥感考古调查的明长城烽传场景新识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哲 李明帅 李严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中国“长城资源调查”工程实施后,明长城全线仍有大量遗址及其历史场景信息处于蒙尘状态,反映出传统考古信息采集方法的一定局限性。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为深入理清明长城的燃烽预警场景,首次对一类非常重要但被长期忽视的设施... 在中国“长城资源调查”工程实施后,明长城全线仍有大量遗址及其历史场景信息处于蒙尘状态,反映出传统考古信息采集方法的一定局限性。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为深入理清明长城的燃烽预警场景,首次对一类非常重要但被长期忽视的设施——附燧展开全面调查。通过实验室自建的“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筛查、低空遥感测绘及补充踏勘,共计定位、测绘162处遗址,发现附燧是在明长城全线广域应用的重要燃烽设施。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附燧的保存状态、单体形制、空间类型及选址特点等内容,揭示了明长城“台下点烟,多烟传烽”的传烽历史场景。以低空遥感为技术基础,通过群体遗址的全线图像数据采集和整理,提升相关资源信息的掌握程度,进而发现隐藏文化遗产类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线路遗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燧 多烽预警 明长城全线 低空遥感 遥感考古
下载PDF
唐代烽子上烽铺番期新证——新出烽铺文书研究之三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喜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新出唐代烽铺文书,揭示了唐朝烽子上烽铺的番期,填补了唐兵部《烽式》的空白,补充了史籍的缺漏。
关键词 唐代 吐鲁番 烽铺 烽子 番期 新证
下载PDF
清代附燧考——中国军事预警建筑核心要件拾遗
5
作者 李哲 李明帅 +2 位作者 陈知行 李严 张玉坤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11,共5页
首先考辨清代史籍中的“烟墩”实为附燧,是“多烟传烽”制度的建筑载体,并对其建筑形制、空间形态进行了梳理;进而结合116册清代县志中蒙尘的史料,揭示了6918座附燧在边防、海防及内陆的广域分布和普遍应用。证实附燧自明代传承并得到弘... 首先考辨清代史籍中的“烟墩”实为附燧,是“多烟传烽”制度的建筑载体,并对其建筑形制、空间形态进行了梳理;进而结合116册清代县志中蒙尘的史料,揭示了6918座附燧在边防、海防及内陆的广域分布和普遍应用。证实附燧自明代传承并得到弘扬,作为清代军事预警类建筑不可忽视的核心要件,与主墩台等其他设施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通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凤羽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烟烽传 附燧 烟墩 清代 智慧传承载体
原文传递
唐代西州鸜鹆镇文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楼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7,155,共18页
鸜鹆镇是唐代设于西州天山县西面的一处镇戍。2001年吐鲁番阿拉沟峡谷东口鸜鹆镇故址出土一批唐代文书。在对相关文书作出更进一步的缀合后,我们复原出一份完整的烽铺名籍。鸜鹆镇是目前唯一有确切遗址且出土大量文书的唐代镇戍。以阿... 鸜鹆镇是唐代设于西州天山县西面的一处镇戍。2001年吐鲁番阿拉沟峡谷东口鸜鹆镇故址出土一批唐代文书。在对相关文书作出更进一步的缀合后,我们复原出一份完整的烽铺名籍。鸜鹆镇是目前唯一有确切遗址且出土大量文书的唐代镇戍。以阿拉沟所出文书为基础,本文对鸜鹆镇下辖武库、镇仓以及游弈所等机构作了深入探讨,指出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西域镇戍体制由番上制向募兵长镇转变,鸜鹆镇文书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鸜鹆镇 烽铺名籍 吐鲁番文书
原文传递
文军长征中缔造的奇迹“东方剑桥”——浙大西迁遵义记事
7
作者 顾婷 刘振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0-43,共4页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我山河蒙辱,人民蒙难。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星火相继,浙江大学从西子湖畔辗转数千里至贵州遵义湄潭,历尽艰辛万苦,冒死求真,不忘教育报国,勇攀科学高峰,渡尽劫波,从地方院校蜕变为“东方剑桥”。历史...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我山河蒙辱,人民蒙难。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星火相继,浙江大学从西子湖畔辗转数千里至贵州遵义湄潭,历尽艰辛万苦,冒死求真,不忘教育报国,勇攀科学高峰,渡尽劫波,从地方院校蜕变为“东方剑桥”。历史上浙大人的不畏艰辛、求是创新,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浙大师生及全国人民“义所当死,死贤于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火岁月 流亡办学 冒死求真 教育报国
下载PDF
烽燧考辨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若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5-36,共2页
本文训“燧”为“遂”,认为烽燧并非指单一的烽火台而是指古代边关报警系统和制度,并用汉简论证其为“昼则举烽,夜则举火”。
关键词 烽燧 汉简 考辨 烽火台 边关报警系统 边关报警制度
下载PDF
用笔团结“前方的忠勇将士和后方的义愤的民众”——巴金与《烽火》
9
作者 毛舒雯 付冬生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1期87-93,共7页
《烽火》周刊是1937年抗战初期巴金、茅盾等四社同人在上海创办的同人刊物,其后发展成为"商业杂志",曾畅销一时,成为当时的一个传奇。巴金对《烽火》周刊的创刊、发展、发行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文学界、史学界对此关注较... 《烽火》周刊是1937年抗战初期巴金、茅盾等四社同人在上海创办的同人刊物,其后发展成为"商业杂志",曾畅销一时,成为当时的一个传奇。巴金对《烽火》周刊的创刊、发展、发行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文学界、史学界对此关注较少,难免遗憾。我们从"巴金作为发起人、创办人和发行人在《烽火》周刊的诞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巴金坚持抗战思想对《烽火》周刊团结文艺界同仁共同声援抗战刊物理想的影响;巴金刊登在《烽火》周刊上的作品如何践行其办刊理想,丰富其作品内容"等三方面探讨巴金与《烽火》周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初期 巴金 《烽火》周刊 同人刊物
下载PDF
刘传龙歌剧灯光设计作品
10
作者 刘传龙 《演艺科技》 2019年第5期72-79,共8页
介绍刘传龙的五部歌剧作品:《青山烽火》《刘三姐》《玉堂春》《木兰》《白毛女》的灯光设计。
关键词 灯光设计 刘传龙 《青山烽火》 《刘三姐》 《玉堂春》 《木兰》 《白毛女》
下载PDF
抗战文学期刊《烽火》(《呐喊》)考叙
11
作者 伍名明 傅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7-33,共7页
胡风认为《烽火》(《呐喊》)期刊内容空洞,不符时代要求。事实上,从《烽火》的创刊原因、刊物内容和办刊精神等方面来看,胡风的评价有失偏颇。《烽火》作为抗战文学的代表,它发表的文章和战争形势密切相连,反映了中国战场真实情况,因而... 胡风认为《烽火》(《呐喊》)期刊内容空洞,不符时代要求。事实上,从《烽火》的创刊原因、刊物内容和办刊精神等方面来看,胡风的评价有失偏颇。《烽火》作为抗战文学的代表,它发表的文章和战争形势密切相连,反映了中国战场真实情况,因而《烽火》具有研究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火(呐喊) 胡风 抗战文学
下载PDF
都兰香日德坼堠始建年代浅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永红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6-138,共3页
坼堠又作斥候,也称烽火台,相当于近当代的碉堡、哨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现存的两处坼堠始建于何时迄无定论。本文在实地考察并采信考古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香日德斥堠很可能始建于王莽当权的西汉末年的观点... 坼堠又作斥候,也称烽火台,相当于近当代的碉堡、哨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现存的两处坼堠始建于何时迄无定论。本文在实地考察并采信考古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香日德斥堠很可能始建于王莽当权的西汉末年的观点,认为它或许是《后汉书·西羌传》所言"边海亭燧相望焉"的"边海亭燧"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日德斥堠 西海郡所辖5县 边海亭燧 羌中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