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6
1
作者 陈瑞银 罗晓容 +2 位作者 陈占坤 王兆明 周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5-693,共9页
盆地演化中地层的沉积与剥蚀及盆地的历史构造形态变动是盆地分析及其矿产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考虑到盆地西部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的分段性和估算中生代三叠纪以来抬升剥蚀事件强度所需选择合理方法的重要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 盆地演化中地层的沉积与剥蚀及盆地的历史构造形态变动是盆地分析及其矿产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考虑到盆地西部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的分段性和估算中生代三叠纪以来抬升剥蚀事件强度所需选择合理方法的重要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应用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地层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剥蚀量。估算结果发现,白垩纪末期为三叠纪以来最强烈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期、中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等3期剥蚀事件相对较弱。剥蚀强度分布与盆地演化模拟结果表明,盆地自三叠纪以来的构造变动表现为一掀斜过程;对盆地三叠系油气生成、运聚的影响分析认为,三叠系烃源岩在晚侏罗世前已生烃,掀斜构造演化过程使油气运移指向盆地东部及东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演化 剥蚀厚度 掀斜构造 生烃期
下载PDF
超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机理 被引量:69
2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1 位作者 方勇 胡建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8,共10页
通过对多个盆地大量样品的多参数对比分析,建立了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多参数识别标志,揭示了不同成熟度指标对超压的差异响应。识别出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的4个层次:①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干酪根... 通过对多个盆地大量样品的多参数对比分析,建立了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多参数识别标志,揭示了不同成熟度指标对超压的差异响应。识别出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的4个层次:①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生烃作用)和烃类的热演化;②超压仅抑制了烃类的热演化和富氢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而对贫氢干酪根组分的热演化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镜质体反射率未受到抑制;③超压抑制了烃类的热裂解,而对干酪根的热降解未产生明显影响;④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未产生可识别的影响。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层次取决于超压发育后有机质热演化反应的体积膨胀效应、产物浓度变化速率及超压的发育特征。早期强超压和长期保持封闭流体系统是产生第一层次超压抑制作用的必要条件。超压发育过晚、超压强度低、超压流体频繁释放等都可能导致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不产生可识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超压环境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作用 超压抑制作用层次
下载PDF
横贯黄海的中朝造山带与北、南黄海成盆成烃关系 被引量:62
3
作者 蔡乾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92,196,共9页
中国大陆边缘和西太平洋洋壳之间的黄海海域,属于过渡型地壳结构。由于受周边大地构造制约,北黄海盆地的基底属于华北地块,而南黄海盆地则属于下扬子地块,地壳结构极为复杂。由郯庐断裂平移走滑活动、苏北板块沿断裂向北的巨大推覆作用... 中国大陆边缘和西太平洋洋壳之间的黄海海域,属于过渡型地壳结构。由于受周边大地构造制约,北黄海盆地的基底属于华北地块,而南黄海盆地则属于下扬子地块,地壳结构极为复杂。由郯庐断裂平移走滑活动、苏北板块沿断裂向北的巨大推覆作用,以及鲁苏超高压变质带的切入等迹象,结合地层古生物及岩石测年为2 2 0~2 30Ma ,表明三叠纪早期,华北地块与下扬子地块发生碰撞,形成横贯于黄海中部的中朝造山带。该带由苏胶造山带-千里岩隆起带-临津江造山带组成,西宽东窄形似楔状,整体呈北东东向。中侏罗世以后,由于造山带的再度隆起导致两侧的北、南黄海产生裂陷,而开始沉积上侏罗统和白垩系。北黄海盆地蕴藏着两套含油气系统,其中,以深湖或半深湖相沉积的上侏罗统是盆地内主要烃源岩,上侏罗统及下白垩统砂岩和砂质砾岩为良好储层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已得到6 0 6井等产油井的证实;以第三系沼泽相煤系为烃源层,第三系硅质碎屑岩为储层的含油气系统,应重视天然气的勘探。南黄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区及南部坳陷。南、北部坳陷的烃源岩主要为下第三系阜宁组及戴南组,其次,泰州组上段和浦口组为可能的烃源岩。中部隆起由于长期处于隆升状态,缺失中生代和早第三纪沉积,中部隆起应加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有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造山带 成盆成烃 含油气系统 化石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52
4
作者 朱明 张向涛 +5 位作者 黄玉平 朱俊章 龙祖烈 史玉玲 石创 张小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53-68,共16页
珠江口盆地是一个先断后坳、先陆后海且具有变地温场特征的盆地,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3套烃源岩。根据盆地大量烃源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将实验分析、地质分析与地质模拟相结合,对3套烃源岩发育特征的差异性和凹陷/半地堑/洼陷... 珠江口盆地是一个先断后坳、先陆后海且具有变地温场特征的盆地,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3套烃源岩。根据盆地大量烃源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将实验分析、地质分析与地质模拟相结合,对3套烃源岩发育特征的差异性和凹陷/半地堑/洼陷的热演化史、生烃史、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裂陷早—中期文昌组湖相倾油型烃源岩是研究区主力烃源岩,裂陷晚期恩平组煤系油气兼生型烃源岩是研究区重要烃源岩,坳陷期珠海组海相陆源油气兼生型烃源岩只在白云凹陷进入生烃门限;②地温梯度自浅水向深水逐渐升高,导致烃源岩的成熟门限和生烃窗口快速变浅,浅水区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晚期生烃的特征,主生烃期在16 Ma至现今;深水区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白云凹陷具有早期生烃的特征,主生烃期在33~0Ma;③评价得出珠江口盆地总地质资源量约为85×10~8t,油气资源丰富,浅水区以石油资源为主,深水区油、气资源量相当;④根据海上生烃凹陷评价标准,惠州凹陷、白云凹陷、陆丰凹陷、西江凹陷、恩平凹陷为富生烃凹陷,开平凹陷、荔湾凹陷为中等生烃凹陷,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烃源岩特征 热演化 生烃 油气资源潜力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热演化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成 王良书 +1 位作者 郭随平 施小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7,共5页
选择了塔里木盆地11条地震解释剖面,采用二维模拟方法,结合构造演化特征,恢复了震旦纪以来的地热史和生烃 史。部分井点的结果对比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表明,震旦纪至现今的热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震旦 纪一... 选择了塔里木盆地11条地震解释剖面,采用二维模拟方法,结合构造演化特征,恢复了震旦纪以来的地热史和生烃 史。部分井点的结果对比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表明,震旦纪至现今的热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震旦 纪一奥陶纪高热流(“热盆”)热演化阶段;志留纪至晚古生代热衰减、“热盆”向“冷盆”过渡的热演化阶段;中生代稳定热演 化(低热流“冷盆”)阶段;新生代岩石圈挠曲热演化阶段。模拟了塔里木盆地内三大套生油岩系的生烃史,并结合构造演化 史分析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和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热演化 古地温 地热演化 油气聚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热异常及烃源岩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瑞银 罗晓容 +1 位作者 赵文智 王红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8-663,共6页
在合理设定热模拟边界条件前提下,模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中、晚侏罗世,盆地大部分地区中生界地热梯度为4.3~4.6℃/100m,但在庆阳、西峰及其西南部分地区达到5.7℃/100m。结合热流与地壳厚度关系及地震... 在合理设定热模拟边界条件前提下,模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中、晚侏罗世,盆地大部分地区中生界地热梯度为4.3~4.6℃/100m,但在庆阳、西峰及其西南部分地区达到5.7℃/100m。结合热流与地壳厚度关系及地震、重力、磁法方面证据,认为造成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温异常的最可能的热事件模式是全盆范围的地壳减薄与局部地区隐伏岩浆体加热的叠加。在热异常背景下,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层在侏罗纪埋深达到1600m便可成熟排烃,大规模生烃期在早白垩世。较长的排烃期与埋藏过程中构造的调整是造成油气多期充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代 地热梯度 热演化 烃源岩 生烃门限
下载PDF
火山活动与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被引量:34
7
作者 郭占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0,共6页
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岩体和侵入岩体对沉积层形成了热源灶体,依火山岩体和侵入岩体与生油层的层序关系可分为上灶、中灶和下灶,形成灶体生烃模式。火山活动向沉积盆地供给了地球深部来源的CO、CO2和H2等地球深部无机成因的非烃气体,它们可... 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岩体和侵入岩体对沉积层形成了热源灶体,依火山岩体和侵入岩体与生油层的层序关系可分为上灶、中灶和下灶,形成灶体生烃模式。火山活动向沉积盆地供给了地球深部来源的CO、CO2和H2等地球深部无机成因的非烃气体,它们可以合成烃,使沉积盆地的沉积盖层出现合成生烃机制。来自地球深部的无机成因的天然气中还有甲烷碳同位素≥-25‰、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成反序排列的无机烷烃气并在松辽盆地形成了无机烷烃气藏;火山活动为沉积盆地送来了岩浆岩,其中的地幔岩中见有烷、烯、炔等烃类物质;岩浆岩中的结晶岩含有烷烃类物质,且有随密度增加含烃量增加的趋势;岩浆岩中的火山岩也含有烷烃物质,也有随密度增加含烃量增长的趋势,同时还有随密度增加烃类物质的碳原子数也有增加的趋势。火山活动还向沉积盆地供给热液流体,以水为载体的某些金属元素,如Fe、Mn、Zn、Cu、Pd等促进了烃类物质的生成量,使具有二元结构的沉积盖层盆地出现了催化生烃模式。总之,火山活动对沉积盖层呈二元结构的盆地的油气生成增加多种模式,使二元结构盆地存在有机生油机制、合成生油机制,同时也存在无机生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作用 沉积盆地 有机质演化 生烃模式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石油 天然气
下载PDF
成盆成烃成藏理论思维与有限空间生烃模式 被引量:22
8
作者 关德范 徐旭辉 +1 位作者 李志明 王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9-715,共7页
通过对目前生烃量计算模型的剖析,指出利用残余有机碳计算生烃量的方法在成烃、成藏定量研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此外,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演化规律着手,分析了盆地持续沉降、整体上升以及全面萎缩3个阶段的演化特征及其... 通过对目前生烃量计算模型的剖析,指出利用残余有机碳计算生烃量的方法在成烃、成藏定量研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此外,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演化规律着手,分析了盆地持续沉降、整体上升以及全面萎缩3个阶段的演化特征及其对成烃、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探索了盆地中烃源物质演化与孔隙成岩演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限空间生烃的定量研究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空间生烃 盆地模拟 成盆成烃成藏 资源评价 新生代 陆相含油气盆地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烃史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军 郭彤楼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国常 李平平 张彦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8,123-124,共4页
为准确认识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基于近年来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区煤系烃源岩埋藏热演化史、生烃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地质、热力学和生烃动力学模型,其... 为准确认识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基于近年来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区煤系烃源岩埋藏热演化史、生烃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地质、热力学和生烃动力学模型,其次,选取古水深、沉积水界面温度、古热流值作为模拟参数,对该区17口钻井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须家河组烃源岩生气时段发生在快速沉降阶段,总体表现为快速生气的特点,元坝地区的生气时间`略早于通南巴地区;②须家河组烃源岩在中侏罗世中期Ro达到0.6%,开始生气,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Ro达到0.7%,开始大量生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Ro达到1.0%,进入生气高峰期;③随着埋深进一步增大(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埋深),烃源岩进入高—过成熟阶段,至晚白垩世盆地整体大幅度抬升,地温降低,逐渐停止生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晚三叠世 煤系烃源岩 热演化史 生烃史 盆地模拟 成熟度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西藏伦坡拉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克银 牟泽辉 +3 位作者 朱宏权 艾华国 冯方 罗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6,共4页
西藏伦坡拉盆地烃源岩经历了三期生油过程,发生了三期克注成藏作用。油气运移沿断层、不整合、孔隙或裂 隙连络体系进行,运移驱动力在牛堡组沉积期为异常高压,而丁青湖组沉积期则为静水压力。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分为下 部自源封闭、中... 西藏伦坡拉盆地烃源岩经历了三期生油过程,发生了三期克注成藏作用。油气运移沿断层、不整合、孔隙或裂 隙连络体系进行,运移驱动力在牛堡组沉积期为异常高压,而丁青湖组沉积期则为静水压力。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分为下 部自源封闭、中部它源一自源半封闭一封闭及顶部它源开放一半封闭三种类型。在帕格拉挠曲带、爬错凹陷南斜坡、蒋日阿 错南斜坡及罗玛迪库区带以寻找自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藏为主;而在北部的红星梁-低鄂总、罗玛迪库以中部 它源-自源半封闭-封闭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藏为主,同时兼顾顶部它源开放-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藏勘 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成藏 动力学系统 西藏 伦坡拉盆地
下载PDF
叠合盆地的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冯乔 柳益群 +2 位作者 张小莉 周立发 郝建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8-273,293,共7页
叠合盆地演化的长期性和构造作用的多阶段性 ,造成盆地内多套烃源岩发育和多阶段的热演化作用 ,以及油气生成的复杂性。吐鲁番 -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的研究表明 ,自晚古生代以来 ,该地区遭受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与改造。构造热体制和热演化... 叠合盆地演化的长期性和构造作用的多阶段性 ,造成盆地内多套烃源岩发育和多阶段的热演化作用 ,以及油气生成的复杂性。吐鲁番 -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的研究表明 ,自晚古生代以来 ,该地区遭受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与改造。构造热体制和热演化经历了 5个不同的阶段 ,即石炭 -早二叠世为伸展裂谷、快速埋藏与超高温阶段 ,中二叠世为裂谷后凹陷、较快速埋藏与高温阶段 ;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为克拉通内凹陷、稳定沉降与较高温阶段 ;侏罗纪至白垩纪为广覆式坳陷、稳定沉降与较低温阶段 ;新生代为挤压造山、较快速沉降与低温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烃源岩具有不同的有机质成熟演化史。台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和托克逊凹陷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组烃源岩均具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由于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不同 ,台南凹陷和托克逊凹陷油气藏类型和油气性质出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热演化 油气生成 二次生油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控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津宁 周建生 +5 位作者 肖敦清 韩国猛 赵敏 付立新 李宏军 楼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共10页
近期,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港北、乌马营和歧北等古潜山内幕与上古生界煤系有关的原生气藏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揭示其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为了深入认识该坳陷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控制作用,采用构造解析、埋藏—... 近期,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港北、乌马营和歧北等古潜山内幕与上古生界煤系有关的原生气藏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揭示其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为了深入认识该坳陷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控制作用,采用构造解析、埋藏—热史分析、岩心薄片观察以及盆地生烃模拟等手段,综合分析了中生代构造体制与演化、盆地迁移过程、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史,研究了中生代盆地沉降、迁移及岩浆活动对煤系烃源岩生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黄骅坳陷中生代发生了多期、多类型的构造运动,构造事件主要有三叠纪克拉通抬升—沉降运动、侏罗纪差异压陷—压扭运动、白垩纪火山活动和伸展抬升运动;②盆地迁移过程为由南向北,孔店隆起为南、北迁移的重要界限;③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经历两次生烃过程,存在着早期油气藏;④沧东凹陷上古生界煤系晚侏罗世末进入有效生烃门限,歧口凹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早白垩世末进入生烃门限;⑤中生代构造运动对烃源岩一次生烃演化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中生代各时期盆地迁移事件控制烃源岩一次生烃序列、岩浆岩局部加热事件促使烃源岩中有机质加速生烃和异常成熟等两个方面。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明确了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一次生烃演化的控制作用,对华北地区中生代构造运动、原型盆地恢复、煤系生烃演化研究以及油气勘探等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中生代 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 晚古生代 煤系烃源岩 生烃演化 一次生烃
下载PDF
海相叠合盆地构造演化与油裂解气晚期成藏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民 贾承造 +4 位作者 王文广 李鹏 李建忠 吴晓智 张永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7-291,共15页
海相叠合盆地蕴含丰富的油裂解气资源,其晚期成藏过程经历了早期古油藏成藏与晚期油裂解成气阶段,受构造演化控制作用明显。探索构造演化与晚期油裂解气成藏的关系,对油裂解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晚期... 海相叠合盆地蕴含丰富的油裂解气资源,其晚期成藏过程经历了早期古油藏成藏与晚期油裂解成气阶段,受构造演化控制作用明显。探索构造演化与晚期油裂解气成藏的关系,对油裂解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晚期油裂解气成藏关系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研究古老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原始油气聚集、原油裂解与天然气晚期成藏关系。蜀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存在3次生烃期和2次生烃停滞期,筇竹寺组烃源岩在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发生的沉积埋藏和抬升剥蚀事件出现了2次生烃和2次停滞,印支期和燕山期上覆巨厚沉积地层使得筇竹寺组烃源岩持续生烃;龙王庙组古油藏内原油存在一次油裂解生气过程,印支期后三叠系埋藏深度足够大并激发了龙王庙组古油藏内原油的裂解成气,持续到燕山晚期,提供充足的气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海相叠合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油气基础地质条件的发育;2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古老烃源生烃过程;3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古构造发育、古油藏聚集与保存;4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古油藏的原油裂解与晚期聚集成藏;5建立了古老海相烃源层系晚期油裂解气成藏的研究思路,以期对同类古油藏研究起到借鉴作用,扩大油裂解气藏勘探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叠合盆地 构造演化 古油藏 油裂解气 晚期成藏 生烃期 生烃停滞期
原文传递
内蒙古银额盆地尚丹凹陷中生代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 被引量:16
14
作者 韩伟 卢进才 +3 位作者 魏建设 张云鹏 李玉宏 李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77-2285,共9页
本文通过对银额盆地东南缘尚丹凹陷的三条剖面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揭示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史。5个样品的中心年龄为129±10-159±11 Ma,径迹长度在12.5±2.0-13.3±1.7μm之间,各样品径迹长度分布具有范围较宽... 本文通过对银额盆地东南缘尚丹凹陷的三条剖面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揭示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史。5个样品的中心年龄为129±10-159±11 Ma,径迹长度在12.5±2.0-13.3±1.7μm之间,各样品径迹长度分布具有范围较宽、单峰的特征。反映了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受燕山Ⅲ幕构造运动影响,研究区遭受抬升、剥蚀的构造事件。该时期抬升速率约为40-55m/Ma,且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是研究区主要抬升期,油气系统遭受破坏。此后至白垩纪末,研究区阿木山组始终处于生烃门限温度内,且构造背景稳定,有利于油气生成。结合与北部凹陷带所开展工作(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年龄为90-113Ma),证明银额盆地中生代时期存在差异隆升,不同构造位置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为银额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银额盆地 中生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演化 油气生成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重建型海相烃源油气领域评价及勘探对策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沪生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2期33-41,共9页
下扬子及邻区的岩石圈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太古宙古陆核形成期;元古宙下扬子板块形成期;古生代南方古陆形成期;中生代南、北陆拼贴期;中—晚燕山运动以来的大陆边缘离裂期。其中的第三个阶段即古生代南方古陆形成期是下扬子地区海相油... 下扬子及邻区的岩石圈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太古宙古陆核形成期;元古宙下扬子板块形成期;古生代南方古陆形成期;中生代南、北陆拼贴期;中—晚燕山运动以来的大陆边缘离裂期。其中的第三个阶段即古生代南方古陆形成期是下扬子地区海相油气领域的形成期,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可达上万米,含三套生烃岩系,厚度大,叠合连片,原始生烃条件属于一流,且有两大套区域性盖层,形成下古和上古两套成油气组合。在中生代南、北陆拼贴期,上述原生海相油气领域遭受重创,但主要是对当时已形成的油气系统的破坏,对烃源岩的破坏不是太严重,大部分生烃潜力得以保存,这为喜马拉雅期重建型海相烃源油气领域的形成保存了基础,这也是下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的前提。对下扬子地区重建型海相油气领域可划分出五种类型:陆相中一新生界覆盖型:火山岩覆盖型;推覆体上盘覆盖型;龙潭煤系致密砂岩含油层领域;龙潭煤系煤层气领域。下扬子地区重建型海相烃源油气领域属于大盆地的范畴,其中最主要的是陆相中一新生界覆盖型,但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油气领域。文中对勘探思路、勘探部署、综合研究、方法攻关及老资料利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烃源油气 盆地演化 海相沉积 烃类演化 二次生烃 远景评价 下扬子地区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页岩气藏超压演化过程:来自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裂缝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冬冬 郭靖 +6 位作者 潘占昆 杜威 赵福平 陈祎 石富伦 宋岩 姜振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2,共11页
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藏普遍存在着超压现象,部分井页岩地层压力系数远高于1.50,目前对于该区页岩气藏压力演化的过程认识尚不清楚。为了揭示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超压的形成... 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藏普遍存在着超压现象,部分井页岩地层压力系数远高于1.50,目前对于该区页岩气藏压力演化的过程认识尚不清楚。为了揭示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超压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以川南地区泸州、威远两地典型井页岩裂缝复合脉体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观察,明确裂缝复合脉体胶结物的充填期次,开展不同期次裂缝脉体矿物中包裹体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合埋藏史—地热史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期次裂缝的开启时间,进而探讨了其与页岩气藏超压演化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典型井页岩裂缝中主要存在着两期脉体充填,第一期脉体主要分布在裂缝壁,矿物颗粒较小,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主生气期温度相符,表明第一期裂缝开启过程与生烃增压作用有关,第二期裂缝脉体主要分布在裂缝中部,矿物颗粒较大,脉体中流体包裹体温度范围较广,与抬升过程地层温度相符,指示第二期裂缝开启过程与构造抬升泄压有关;②研究区页岩最大埋深前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介于103.06~139.82 MPa、压力系数介于2.05~2.50,储层抬升过程中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介于101.32~127.73 MPa、压力系数介于1.89~2.18;③页岩气藏超压来自液态烃裂解生气增压作用,抬升阶段是持续泄压的过程。结论认为,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现今仍能保持较高的压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页岩气藏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裂缝复合脉体 超压演化过程 生烃增压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南海南部礼乐盆地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颂 杨树春 +1 位作者 仝志刚 郝建荣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0-1076,共7页
礼乐盆地位于南海海域南部,拥有大面积深水区域,长期以来缺乏烃源岩生烃潜力方面的研究。在认识礼乐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的基础上,选用盆地内地震测线为研究对象,对盆地主要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①礼乐盆地深... 礼乐盆地位于南海海域南部,拥有大面积深水区域,长期以来缺乏烃源岩生烃潜力方面的研究。在认识礼乐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的基础上,选用盆地内地震测线为研究对象,对盆地主要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①礼乐盆地深水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最高,现今已经达到生烃高峰,甚至湿气阶段,斜坡区热演化程度最低,尚未进入生烃阶段;②礼乐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在深水区生烃潜力最大,与斜坡区存在量级差异;③礼乐盆地存在二次生烃过程,白垩系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发生在斜坡带和礼乐滩,古新统—始新统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发生在深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盆地 构造—热演化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原文传递
苏北—南黄海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闫桂京 许红 杨艳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5,共7页
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同属于一个构造域,具有相似的构造热演化特点,但前者已经发现以中、古生界为气源岩的油气田,而后者至今未获得工业油气发现。分析苏北—南黄海盆地的热演化特征,对于明确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同属于一个构造域,具有相似的构造热演化特点,但前者已经发现以中、古生界为气源岩的油气田,而后者至今未获得工业油气发现。分析苏北—南黄海盆地的热演化特征,对于明确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方法结合EASY%Ro热演化史模拟,研究了该区的热演化构造特征。结果表明:①南黄海盆地多个构造单元存在古生界烃源岩再次生烃现象,距今约36 Ma(始新世未)之后的沉积对该区古生界烃源岩的再次生烃有利;②苏北—南黄海盆地现今的地温梯度均小于古地温梯度,地温梯度的降低减弱了后期沉积对古生界烃源岩的增熟作用;③南黄海盆地烃源岩的埋藏类型可分为早深后浅早期生烃型和多次抬升多次生烃型2种类型,分别反映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结果。结论认为:南黄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盆地中南部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是关键,应以寻找"古生新储"型油气藏为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南黄海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演化 古生代 烃源岩 二次生烃 “古生新储”型油气藏
下载PDF
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华平 周松源 +1 位作者 梁兴 张廷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3,共5页
最近几年的区域油气勘探与新资料评价表明:南鄱阳坳陷具有“上张下逆”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构造背景,晚期伸展沉积的陆相白垩系区域盖层造就了二叠系、三叠系海相—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在喜马拉雅期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条件;地处前白垩纪... 最近几年的区域油气勘探与新资料评价表明:南鄱阳坳陷具有“上张下逆”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构造背景,晚期伸展沉积的陆相白垩系区域盖层造就了二叠系、三叠系海相—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在喜马拉雅期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条件;地处前白垩纪“南北对冲”前缘带的旧夏、二甲村凹陷,二叠系保存状况和白垩系盖层构筑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较好,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是该区已知的特征性优质煤成油烃源岩;“自生自储型”的龙潭组油气藏是该区其最有勘探前景的油气成藏类型,次为“下生上储型”的白垩系周家店组底部油气藏;而地处“凹中隆”的龙皮构造带则具有浅层油气勘探的现实性,可作为南鄱阳坳陷近期勘探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鄱阳坳馅 叠合盆地 构造演化 二次生烃 晚期成藏 勘探区 勘探方针
下载PDF
内蒙古银额盆地希热哈达地区中生代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溪 韩伟 +1 位作者 魏建设 张云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85-2195,共11页
银额盆地位于内蒙古西部,自古生代形成之后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改造。燕山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经历了陆内盆山构造演化,并在白垩纪孕育了查干凹陷、居延海凹陷等一系列的生油凹陷,这些生油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银... 银额盆地位于内蒙古西部,自古生代形成之后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改造。燕山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经历了陆内盆山构造演化,并在白垩纪孕育了查干凹陷、居延海凹陷等一系列的生油凹陷,这些生油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银额盆地西北部希热哈达地区(居延海凹陷)的5口钻井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揭示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史。8个样品的中心年龄为111±8~140±8Ma,径迹长度在12.1±1.9~12.8±2.2μm之间,各样品径迹长度分布具有单峰、负偏的特征。反映了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受燕山Ⅲ幕构造运动影响,研究区遭受抬升、剥蚀的构造事件。该时期是研究区主要抬升期,根据研究区部分钻井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恢复中下侏罗统剥蚀厚度在1069.06~2503.73m之间,证明该时期抬升强烈,油气系统遭受破坏。同时,利用Hefty软件对8个样品开展的热史模拟较为一致地反应研究区在晚侏罗世之前达到最大埋深,之后在140~111Ma之间经历了短暂的快速抬升,进入磷灰石退火带温度范围(120℃左右)。此后较长时间内温度保持极为缓慢的降低,直至60~40Ma退出退火温度上限即生油门限温度,并持续至今,期间并无强烈的构造抬升。结合与银额盆地中部雅干地区和东部尚丹凹陷所开展工作(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年龄为90~113Ma,129~159Ma),证明银额盆地中生代时期存在差异隆升,不同构造位置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为银额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银额盆地 中生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演化 油气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