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森林和菜地土壤为对照,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分别测定了高产、中产、低产茶园土壤的基础呼吸速率,并研究了加氮200 mg N kg-1[(NH4)2SO4]、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40%、60%、80%、100%),以及水、氮互作对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 ...以森林和菜地土壤为对照,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分别测定了高产、中产、低产茶园土壤的基础呼吸速率,并研究了加氮200 mg N kg-1[(NH4)2SO4]、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40%、60%、80%、100%),以及水、氮互作对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 d的培养期间,菜地和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先高后低,茶园土壤变化不大;累计CO2排放量:高产茶园>中产茶园>菜地>低产茶园>森林。加氮对土壤呼吸的促进作用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不显著;水、氮互作对高产茶园和森林土壤的呼吸作用有显著影响,对其它土壤影响不明显。展开更多
文摘以森林和菜地土壤为对照,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分别测定了高产、中产、低产茶园土壤的基础呼吸速率,并研究了加氮200 mg N kg-1[(NH4)2SO4]、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40%、60%、80%、100%),以及水、氮互作对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 d的培养期间,菜地和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先高后低,茶园土壤变化不大;累计CO2排放量:高产茶园>中产茶园>菜地>低产茶园>森林。加氮对土壤呼吸的促进作用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不显著;水、氮互作对高产茶园和森林土壤的呼吸作用有显著影响,对其它土壤影响不明显。
文摘选取广西环江县喀斯特峰丛洼地:草丛(T)、灌丛(S)、原生林(PF)(中坡位)不同植被类型,原生林上、中、下不同坡位,按土壤发生层采集淋溶层(A层,0—10 cm)、过渡层(AB层,20—30 cm,草丛和灌丛;30—50 cm,原生林)、淀积层(B层,70—100cm)样品,研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SMBC)、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SMBN))、微生物碳熵、氮熵(ratio of SMBC to soil organic carbon(qMBC)、ratio of SMBN to soil total nitrogen(qMBN))、土壤基础呼吸(soil basicrespiration(SBR))以及代谢熵(microbial metabolic quotient(qCO2))的剖面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被、土层深度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基础呼吸,随植被恢复,SMBC、SMBN、SBR由草丛、灌丛、原生林依次上升,并随土壤发生层位的加深逐渐减少,qCO2在3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T>PF>S;原生林A层SMBC,SMBN在各坡位间均显著高于AB层、B层,SBR在A层由下坡位至上坡位递减,而在AB和B层的上、下坡位间无显著差异,qCO2坡位间无显著差异(P>0.05);SMBC与SMB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5,P<0.01,n=45),且SMBC、SMBN、SBR分别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随植被恢复,土壤质量明显改善,且坡位对A层土壤的影响较AB层和B层更显著,对于维持土壤微生物调节的土壤养分循环功能,调控土壤氮素营养与土壤有机质同等重要,这为合理制订喀斯特生态恢复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