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深部静脉循环代偿能力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2 位作者 杨顺生 韩卉 董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对大脑深部静脉的循环代偿能力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成人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与其它脑静脉的吻合较少,而基底静脉及其属支与邻近的脑静脉有较丰... 目的:对大脑深部静脉的循环代偿能力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成人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与其它脑静脉的吻合较少,而基底静脉及其属支与邻近的脑静脉有较丰富的吻合支存在。结论:大脑内静脉的代偿循环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深静脉 侧支循环 循环代偿 形态学
下载PDF
大脑深部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3 位作者 杨顺生 韩卉 李汉杰 董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大脑深部的静脉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上方占61.7%,其间距为3.0±1.3mm;基底静脉位于松...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大脑深部的静脉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上方占61.7%,其间距为3.0±1.3mm;基底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下方占58.8%,其间距为4.4±1.3mn1;所有大脑大静脉均位于松果体后上方,其起点位于松果体后上方占47.5%、后方占21.0%。大脑大静脉的起点与松果体之间的距离为6.6±3.2mm。结论:经幕下小腋上入路途径对大脑深部静脉损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深静脉 大脑内静脉 基底静脉 显微解剖学
下载PDF
基底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杨顺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0-13,共4页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成人脑标本的基底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观察。基底静脉主要由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形成;其长度和管径分别为36.43±6.60mm和1.43±0.39mm;在环池内,基底静脉与大脑后...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成人脑标本的基底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观察。基底静脉主要由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形成;其长度和管径分别为36.43±6.60mm和1.43±0.39mm;在环池内,基底静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和滑车神经关系密切;基底静脉主要位于松果体外下方和外方。此外,还对其属支的起源、形成、管径、回流和支数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脑静脉 解剖学 基底静脉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对照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丹 邓雪飞 +3 位作者 王娜 刘斌 陈方宏 韩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中保护基底静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明胶溶液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和20例(40侧)CTV图像进行... 目的通过对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中保护基底静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明胶溶液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和20例(40侧)CT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结果作为对照标准,DSA、CTV分别观察到89.79%、94.89%的基底静脉,测得的直径值分别大37.28%、36.72%。根据基底静脉注入大脑大静脉系的分布特点,将基底静脉分为3型:①Ⅰ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中段,占36.11%(13侧);②Ⅱ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起始段,占27.78%(10侧);③Ⅲ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内静脉,占36.11%(13侧)。DSA和CTV均能显示基底静脉注入处的分布规律。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对基底静脉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静脉 小脑幕切迹后区 显微解剖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静脉引流方式
5
作者 沈杰 江涛 赵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内不同深静脉引流方式与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MSAH 30例为PMSAH组,动脉瘤性SAH 60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脑内不同深静脉引流方式与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MSAH 30例为PMSAH组,动脉瘤性SAH 60例为对照组。单侧大脑半球静脉引流分为A型(正常的连续):基底静脉有大脑深中静脉引流,引流入Galen大脑大静脉;B型(正常的不连续):基底静脉与前方的钩静脉、后方的Galen静脉有不连续静脉引流;C型(原始的变异):未向Galen大脑大静脉引流,中脑周围静脉向岩上窦引流,或基底静脉直接引流入横窦、直窦。双侧大脑半球静脉引流的不同组合分为:正常型引流(Ⅰ型:AA),不连续型引流(Ⅱ型:AB、BB),原始型引流(Ⅲ型:AC、BC、CC),比较两组静脉引流方式的差异。结果 PMSAH组中,Ⅰ、Ⅱ型引流均占26.7%(各8例),Ⅲ型引流占46.7%(14例)。对照组中Ⅰ型引流占48.3%(29例),Ⅱ型引流占28.3%(17例),Ⅲ型引流占23.3%(14例)。3种静脉引流方式在两组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04,P=0.055),但Ⅲ型静脉引流(46.7%比23.3%)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24)。结论 PMSAH患者的深静脉引流多表现为基底静脉引流入硬脑膜静脉窦,而并非向大脑大静脉引流。提示原始引流入硬膜窦的方式较引流入大脑大静脉的方式更容易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深静脉引流方式 基底静脉
下载PDF
翼点入路基底静脉前段的显微解剖与临床价值
6
作者 陈兵 丰育功 +2 位作者 唐万忠 李环廷 王时强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对基底静脉前段的显微解剖变异进行研究,为临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以便提供更好的术中保护。方法利用20具(40侧)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先模拟翼点入路进行观察,然后去除颅盖骨,在游离的脑标本上观察、测... 目的对基底静脉前段的显微解剖变异进行研究,为临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以便提供更好的术中保护。方法利用20具(40侧)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先模拟翼点入路进行观察,然后去除颅盖骨,在游离的脑标本上观察、测量基底静脉前段及其属支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4侧基底静脉前段缺如,36侧紧贴视束后行,25侧直接绕环池后行,7侧直接汇入蝶顶窦。大脑脚静脉和侧脑室下静脉汇合成基底静脉中段,绕环池后行,前段和中段不连续;4侧基底静脉前段汇入蝶顶窦,前段和中段连续。结论熟悉基底静脉前段的显微解剖变异,在翼点入路处理鞍区、上斜坡肿瘤和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的手术过程加以更好的保护,能减少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静脉 解剖学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 钟旺旺 +2 位作者 陈五研 陈贤妃 王守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影像学诊断为DCVT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DCVT最常累及Rosenthal基底静脉、大脑内静脉... 目的探讨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影像学诊断为DCVT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DCVT最常累及Rosenthal基底静脉、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和直窦,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有头痛、意识障碍、复视、偏瘫等,常见诱发因素有口服避孕药、产褥期、妊娠期等。丘脑水肿为DCVT患者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肝素抗凝治疗简单有效,大脑深静脉可恢复再通,临床症状缓解。结论DCVT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特殊成像技术和特定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其明确诊断,及时正确的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底静脉 大脑内静脉 GALEN静脉 直窦 影像学 治疗
下载PDF
基底静脉的应用解剖与标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时强 丰育功 李环廷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59-60,63,共3页
目的测量基底静脉的解剖结构,以便为术中分辨这条静脉提供标志。方法观察研究15例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30侧)。于中脑的前缘、外侧膝状体、中脑外侧沟处测量基底静脉和小脑幕切迹之间的直线距离。结果所有标本左右侧基底静脉均有注入... 目的测量基底静脉的解剖结构,以便为术中分辨这条静脉提供标志。方法观察研究15例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30侧)。于中脑的前缘、外侧膝状体、中脑外侧沟处测量基底静脉和小脑幕切迹之间的直线距离。结果所有标本左右侧基底静脉均有注入位置、直径上的差别。在外侧膝状体处,基底静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的距离为(4.998±1.465)mm。基底静脉大多位于大脑后动脉的上内侧,附于中脑的外侧,直径1.2-3.8 mm。基底静脉大多注入大脑大静脉。在中脑外侧面的前缘、外侧膝状体、中脑外侧沟处基底静脉到小脑幕切迹的平均直线距离分别为(9.434±0.754)、(4.998±1.465)、(6.644±2.155)mm。结论基底静脉和中脑、小脑幕切迹的距离、位置关系相对恒定。本文数据有助于外科医生在基底静脉周围操作时,避免损伤这一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静脉 中脑 尸体解剖
下载PDF
基底静脉瘤1例
9
作者 李小会 张伟国 王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1期1727-1727,共1页
关键词 基底静脉 静脉血管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