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人员耳气压伤的诊治和医学鉴定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先荣 张扬 +1 位作者 马晓莉 金占国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 通过对40年间住我院飞行人员耳气压伤资料分析,了解耳气压伤的发病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 方法 对1967年8月-2007年7月住我院的235例(375耳)耳气压伤飞行人员的资料进行分析:①统计患病年龄、住院年代、飞行机种... 目的 通过对40年间住我院飞行人员耳气压伤资料分析,了解耳气压伤的发病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 方法 对1967年8月-2007年7月住我院的235例(375耳)耳气压伤飞行人员的资料进行分析:①统计患病年龄、住院年代、飞行机种、飞行职务和飞行时间等与飞行结论 的关系;②按原发性耳气压伤(由咽鼓管周围鼻咽科疾病所致)和继发性耳气压伤(由咽鼓管本身疾病所致)进行分类,并统计其疗效和飞行结论 的关系. 结果 ①耳气压伤在35岁以下占77.0%;在1997年8月-2007年7月仅占14.0%;歼击机飞行员占43.0%,飞行员占70.6%;飞行时间少于1000 h的占51.3%.②继发性耳气压伤治愈率68.9%(164耳/238耳)、停飞率11.2%(18例/160例),原发性耳气压伤治愈率29.2%(40耳/137耳)、停飞率57.3%(43例/7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3.8、73.5,P<0.01). 结论 飞行人员耳气压伤常见,近10年耳气压伤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多发生于年轻的歼击机飞行员,且继发性耳气压伤治愈率高于原发性,停飞率低于原发性耳气压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伤 合格鉴定
原文传递
直升机飞行人员低压舱耳气压功能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红艳 徐先荣 +4 位作者 张琼 许永华 曹金军 张玲 是文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了解直升机飞行人员耳气压功能的整体状况。方法2013年8月对某部158名直升机飞行人员进行病史询问,并行电耳镜、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前鼻镜、鼻内镜检查。无低压舱检查禁忌证者进入舱内,以15m/s的速度“上升”至40001/1,停留5mi... 目的了解直升机飞行人员耳气压功能的整体状况。方法2013年8月对某部158名直升机飞行人员进行病史询问,并行电耳镜、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前鼻镜、鼻内镜检查。无低压舱检查禁忌证者进入舱内,以15m/s的速度“上升”至40001/1,停留5min后以5m/s的速度“下降”至地面,每“上升”和“下降”1000m时飞行人员在症状列表中选勾一次主观感觉。出舱后复查电耳镜、纯音测听和声导抗,与进舱前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完成检查157人(314耳),75例(左耳23例、右耳27例、双耳25例)在不同高度分别出现耳闷胀、耳压痛等症状,在3000—1000m下降时症状加重;出舱后电耳镜检查鼓膜Ⅱ度充血19例30耳(左耳2例、右耳6例、双耳11例),Ⅲ度充血1例1耳(右耳);出舱后纯音测听听力异常20例31耳(左耳3例、右耳6例、双耳11例),呈轻到中度传导性聋;出舱后声导抗测试c型曲线19例22耳(左耳8例、右耳8例、双耳3例1,B型曲线3例3耳(左耳1例、右耳2例o157例314耳中,达耳气压功能不良诊断标准者10例17耳(左耳2例、右耳1例、双耳7例),分别占6.37%(10/157)和5.41%(17/314),其中轻度不良的6例12耳,中度不良的1例1耳(左耳),重度不良的3例4耳(左耳、右耳、双耳各1例)。结论直升机飞行人员耳气压功能的整体状况良好,但仍有极少数飞行人员没有很好掌握主动开放咽鼓管的动作要领,需加强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直升机 耳气压伤 低压舱试验 中耳
下载PDF
Acute ischemic colitis during scuba diving: Report of a unique case 被引量:1
3
作者 Konstantinos Goumas Androniki Poulou +5 位作者 Ioannis Tyrmpas Dimitrios Dandakis Stavros Bartzokis Magdalini Tsamouri Kalipso Barbati Dimitrios Souto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0期3262-3265,共4页
The present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due to decompression during diving, varies significantly, as mainly minor disturbances for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particular have been reported. The following case debates ... The present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due to decompression during diving, varies significantly, as mainly minor disturbances for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particular have been reported. The following case debates whether diving can cause severe symptoms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We describe a clinical case of ischemic colitis presented in a 27-year-old male, who manifested abdominal pain while in the process of scuba diving 20 meters undersea, followed by bloody diarrhoea as soon as he ascended to sea level. Taking into account his past medical history, the thorough, impeccabl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and presence of no other factors predisposing to ischemia of the colon, we assume that a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ischemic colitis may exist. This unusual case might represent a hematologic manifestation of decompression sickness, due to increased coagulability and/or transient air emboli, occurring during a routine scuba diving ascent to sea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emboli barotraumas Coagulability Decompression sickness Ischemic colitis Scuba diving
下载PDF
Rectosigmoid perforation after high-pressure air jet exposure: A case report
4
作者 Suman Rastogi Anandhi Devendiran +2 位作者 Divankur Khanna Nanda Kishore Maroju KNJPrakash Raju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20年第6期272-274,共3页
Rationale:Colonic barotrauma induced by high-pressure air compressors has been reported more frequently these days due to the widespread use of air compressors in industries.Such enormous pressure into the rectum can ... Rationale:Colonic barotrauma induced by high-pressure air compressors has been reported more frequently these days due to the widespread use of air compressors in industries.Such enormous pressure into the rectum can lead to devastating injuries.Patient's concern:A 35-year-old male was referred to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an alleged history of directing high pressure compressed air jet towards the anus.There was diffuse subcutaneous emphysema over the neck,chest,abdomen,and extremities,and he presented with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and respiratory failure.Diagnosis:Rectosigmoid perforation due to exposure to high-pressure air jet causing tension pneumoperitoneum,pneumomediastinum,pneumothorax,and extensive subcutaneous emphysema.Intervention:In view of tension pneumoperitoneum,urgent percutaneous needle decompression was performed using 16 G needle,5 cm superomedial to the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The gush of air was released along with reduction in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improvement in hemodynamics.Outcome:The patient succumbed two days later due to septic shock.Lessons:This cas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education about work safety among industrial workers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In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ed air Ruptured colon Colonic barotraumas Mediastinal emphysema
下载PDF
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并发中耳气压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蒲学梅 于巧秀 韩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并发中耳气压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 028例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中发生中耳气压伤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的原因。结果 (1)急、平诊患者中,中耳气压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并发中耳气压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 028例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中发生中耳气压伤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的原因。结果 (1)急、平诊患者中,中耳气压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文化程度间的患者中耳气压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与少数民族中耳气压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46例发生中耳气压伤患者中,有50例患者在加压舱加压至0.001~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34.3%;有48例患者在加压到0.008~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33.1%;有28例患者在加压到0.030~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19.3%;有12例患者在加压到0.040~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8.3%;有4例患者在加压到0.050~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2.5%;有4例患者在加压到>0.060 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2.5%。结论针对不同的就诊方式、文化程度及民族差异,积极进行进舱前调压动作示教及升压过程中不断地提示患者做调压动作可以降低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中耳气压伤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正压呼吸预防高压舱耳气压伤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家林 郑章清 +3 位作者 周渭清 王先桥 毛宏星 程平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体在高压舱进行环境增压时,呼气压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的正压呼吸预防耳气压伤的机制。方法8名健康男性,咽鼓管通气阻力<6 kPa,每2人一组,互为被试者和对照者,被试者给予6 kPa的呼气正压,对照者正常呼吸,在高压舱以0.5 kPa... 目的探讨人体在高压舱进行环境增压时,呼气压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的正压呼吸预防耳气压伤的机制。方法8名健康男性,咽鼓管通气阻力<6 kPa,每2人一组,互为被试者和对照者,被试者给予6 kPa的呼气正压,对照者正常呼吸,在高压舱以0.5 kPa/s的速率增压至5 kPa,两组均不采取其他任何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腔压力。高压舱以同样速度增压至20 kP,试验组条件不变,对照组可进行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压。结果增压至5 kPa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鼓室压分别是(-10.0±5.7)Pa和(-172.5±75.7)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压至20 kPa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鼓室压分别为(-8.9±6.9)Pa和(-7.1±6.7)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当人体的环境压力增加时,经面罩提供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的正压呼吸可以预防耳气压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呼吸 耳气压伤 高压舱
原文传递
高压氧(HBO)致中耳气压伤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6
7
作者 任洁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4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导致中耳气压伤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年该院高压氧治疗发生中耳气压伤的65例患者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结果该组65例高压氧致中耳气压伤患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1患者咽鼓管不...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导致中耳气压伤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年该院高压氧治疗发生中耳气压伤的65例患者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结果该组65例高压氧致中耳气压伤患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1患者咽鼓管不通畅(或堵塞)有17例;2患者在舱内升压过程中调压不彻底的有39例;3操舱者加压过快有9例。结论找出导致高压氧患者发生中耳气压伤的相关诱因,采取一些干预方法,制定对应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以及预防中耳气压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中耳气压伤 护理
下载PDF
经面罩鼻咽部加压预防高压舱耳气压伤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家林 郑章清 +2 位作者 王先桥 毛宏星 程平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878-879,共2页
目的:探讨人体在高压舱进行环境增压时,鼻咽部压力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能否预防耳气压伤。方法:咽鼓管通气阻力<6kPa的男性健康志愿者8例,分为4组,每组2例,互为被试者和对照者。被试者经面罩给予6kPa的鼻咽部正压,对照者正常呼吸,高... 目的:探讨人体在高压舱进行环境增压时,鼻咽部压力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能否预防耳气压伤。方法:咽鼓管通气阻力<6kPa的男性健康志愿者8例,分为4组,每组2例,互为被试者和对照者。被试者经面罩给予6kPa的鼻咽部正压,对照者正常呼吸,高压舱以0.5kPa/s的速率增压至5kPa,被试者和对照者均不采用其他任何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腔压力;高压舱以同样速率增压至20kPa,被试者条件不变,对照者可进行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压。结果:高压舱增压至5kPa时,被试者和对照者鼓室压分别为(-11.2±5.3)daPa和(-168.6±71.5)da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压至20kPa时,被试者和对照者鼓室压分别为(-8.3±6.1)daPa和(-7.6±6.4)da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人体的环境压力增加时,经面罩提供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的鼻咽部压力可预防耳气压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 耳气压伤 高压舱
原文传递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有根 邓胜林 涂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3470-3471,3473,共3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PRVC)通气在临床对急性呼吸衰竭(acuterespiratoryfailure,ARF)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容量控制(volumecontrol,VC)通气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2例严重急...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PRVC)通气在临床对急性呼吸衰竭(acuterespiratoryfailure,ARF)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容量控制(volumecontrol,VC)通气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PRVC与VC两种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均压(MeanAP)和循环血气指标的影响。除PVRC与VC模式不同外,其余呼吸机参数设置均相同。结果PRVC组PIP值显著低于VC组[(19.74±3.28)cmH2OVS(24.85±2.32)cmH2Ot=6.78,P<0.05]。而两组间MeanA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循环功能及血气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RVC应用于严重ARF患者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时较VC模式可明显降低PIP,对防止肺气压伤有积极作用,因而是一种保护性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容量控制 急性呼吸衰竭 气压伤
下载PDF
情景式健康教育对中耳气压伤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莉 李佩云 +3 位作者 范文清 李燕霞 林司司 黄芳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73-175,18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情景式健康教育对中耳气压伤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将112例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按治疗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根据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强度、重要性、时机选择性编辑制作成高... 目的探讨应用情景式健康教育对中耳气压伤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将112例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按治疗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根据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强度、重要性、时机选择性编辑制作成高压氧科DVD录像,治疗间隙利用音像视频设备循环播放,同时在加压治疗前陪舱护士进行舱内实物现场示教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后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能降低高压氧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式健康教育 中耳气压伤 高压氧
原文传递
封闭供氧面罩排气口可逆转鼓室负压
11
作者 郑章清 邓晗 +2 位作者 吴家林 邵玉良 郑贤新 《东南国防医药》 2011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研究佩戴供氧面罩人员逆转鼓室负压的方法。方法试验对象为8名健康男性,先用自行研制的咽鼓管通气阻力检测仪测量咽鼓管通气阻力,均<6 kPa。被试者取座位,测初始鼓室压;再嘱被试者自行封闭供氧面罩排气口,向面罩内呼气以提高面... 目的研究佩戴供氧面罩人员逆转鼓室负压的方法。方法试验对象为8名健康男性,先用自行研制的咽鼓管通气阻力检测仪测量咽鼓管通气阻力,均<6 kPa。被试者取座位,测初始鼓室压;再嘱被试者自行封闭供氧面罩排气口,向面罩内呼气以提高面罩内压力,直至咽鼓管开放,用声阻抗仪测鼓室压。结果初始鼓室压为(-0.083±0.054)kPa,咽鼓管开放后的鼓室压(3.74±1.96)kPa(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封闭面罩排气口,用呼气提高面罩压,可以开放咽鼓管,从而提高鼓室压力预防耳气压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 鼓室腔 负压 面罩 耳气压伤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2
作者 林明祥 翁陈华 +2 位作者 麦隽 展爱红 蔡丽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22-623,共2页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辅助/控制或容量控制模式,并采用PHV通气策略(PaCO_2<10.6 kPa,PH>7.15)。其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6~8 ml/kg,呼吸频率(RR)20~30...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辅助/控制或容量控制模式,并采用PHV通气策略(PaCO_2<10.6 kPa,PH>7.15)。其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6~8 ml/kg,呼吸频率(RR)20~30次/min,气道峰压(PIP)<3.43 kPa,吸入氧浓度(FiO_2)由0.8逐渐降至0.3,吸/呼比(I:E)为1:1.5~2.0,同时监测PHV前后动脉血气(ABG)、心率(HR)、血压(BP)。结果通气前PaO_2为5.05±0.65 kPa,血pH值7.16±0.08,PaCO_2为9.55±1.22 kPa。在采用PHV模式2~6、24、72 h后,血pH值和PaO_2均明显上升(P<0.01),而PaCO_2则在72 h内保持一定范围高水平后渐下降。14例均存活,无发生气压伤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 采用PHV配合充分氧疗,逐步降低PaCO_2,提高pH至正常范围,有助于防止气压伤等并发症,是抢救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较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酸血症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急性 气压伤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170例气压伤飞行人员的低压舱检查资料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先荣 张扬 +1 位作者 马晓莉 金占国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总结飞行人员低压舱耳气压机能和鼻窦气压机能的检查经验。方法收集耳气压伤和鼻窦气压伤住院的飞行人员低压舱检查资料170份,对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治疗前耳气压机能检查118例,合格22.9%(27/118),机能不良77.1%(91/118);鼻窦气压... 目的总结飞行人员低压舱耳气压机能和鼻窦气压机能的检查经验。方法收集耳气压伤和鼻窦气压伤住院的飞行人员低压舱检查资料170份,对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治疗前耳气压机能检查118例,合格22.9%(27/118),机能不良77.1%(91/118);鼻窦气压机能检查20例,合格30%(6/20),机能不良70%(14/20)。治疗后耳气压机能检查103例113例次,合格48.7%(55/113),机能不良51.3%(58/113);鼻窦气压机能检查34例,合格91.2%(31/34),机能不良8.8%(3/34),两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原发性耳气压伤检查58例次,合格29.3%(17/58),机能不良70.7%(41/58),继发性耳气压伤检查55例次,合格69.1%(38/55),机能不良30.9%(17/55),两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压舱耳气压和鼻窦气压机能检查为气压伤的诊治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气压伤 低压舱试验 中耳 鼻窦
下载PDF
大气压变化对咽鼓管通气阻力的影响及耳气压伤的预防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家林 郑章清 +2 位作者 王先桥 李翔 毛宏星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通气阻力(VRET)是否随大气压变化而变化,并了解呼气压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的正压呼吸能否预防耳气压伤。方法8名健康男性,咽鼓管通气阻力<6kPa,在海拔28m和1180m高度的大气压条件下,用咽鼓管通气阻力测量仪测量VRET,比... 目的探讨咽鼓管通气阻力(VRET)是否随大气压变化而变化,并了解呼气压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的正压呼吸能否预防耳气压伤。方法8名健康男性,咽鼓管通气阻力<6kPa,在海拔28m和1180m高度的大气压条件下,用咽鼓管通气阻力测量仪测量VRET,比较其相对值和绝对值。另在压力舱内做增压试验:每2人一组,互为试验者和对照者。试验组经面罩予以6kPa的呼气正压,对照组正常呼吸。高压舱以0.5kPa/s增压速率增压至5kPa,两组均不进行其他任何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腔压力。以同样速率增压至50kPa,试验组条件不变,对照组可进行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压。结果在海拔28m,测量的VRET相对值是3.7kPa(27.75mmHg);在1180m高度,测量的VRET相对值是3.8kPa(28.50mmHg)。经t检验,两地高度VRET的相对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压舱增压至5kPa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鼓室压差值162.1±75.4daPa(P<0.01)。增压至50kPa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鼓室压差值2.86±6.19daPa(P>0.05)。结论当人体的环境气压发生变化时,VRET相对值无显著变化。经面罩提供大于VRET的压力,可以使咽鼓管被动开放,预防耳气压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咽鼓管 气压伤 中耳通气 正压呼吸 高压舱
原文传递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道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永华 赵良 +2 位作者 林兆奋 管军 杨兴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PRVC)通气模式对气道压力等的影响 ,探讨其在预防气压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1- 0 1~ 2 0 0 2 - 0 5 1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 (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 目的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PRVC)通气模式对气道压力等的影响 ,探讨其在预防气压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1- 0 1~ 2 0 0 2 - 0 5 1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 (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峰压 (PIP)、气道平均压 (MeanAP)和循环、血气等指标的影响 ,除了PRVC和VC模式不同外 ,其余呼吸机参数设置均相同。结果 PRVC组PIP值显著低于VC组 [(19 9± 3 35 )cmH2 Ovs(2 4 8± 2 39)cmH2 O ,t=6 788,P <0 0 5 ],而MeanAP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10 2± 2 4 9)cmH2 Ovs(10 9± 2 33)cmH2 O ,t=1 4 13,P >0 0 5 ];循环功能和血气各指标两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 (t=0 2 74~ 2 199,P均 >0 0 5 )。结论 PRVC应用于严重ARF患者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时较VC模式可明显降低PIP ,因而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可能在防止肺气压伤的发生中发挥有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机械通气 气压伤 急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Iatrogenic pneumothorax related to mechanical ventilation 被引量:10
16
作者 Chien-Wei Hsu Shu-Fen Sun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4年第1期8-14,共7页
Pneumothorax is a potentially lethal 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pneumothorax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ave underlying lung diseases; pneumothorax is rare in intub... Pneumothorax is a potentially lethal 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pneumothorax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ave underlying lung diseases; pneumothorax is rare in intubated patients with normal lungs. Tension pneumothorax is more common in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prompt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pneumothorax being important to minimiz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Underlying lung diseases are associated with ventilatorrelated pneumothorax with pneumothoraces occurring most commonly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diagnosis of pneumothorax in critical illness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patients'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rad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lthough the appearances of a pneumothorax on a supine radiograph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 appearance on an erect radiograph. For this reason, ultrasonography is beneficial for excluding the diagnosis of pneumothorax. Respiration-dependent movement of the visceral pleura and lung surface with respect to the parietal pleura and chest wall can be easily visualized with transthoracic sonography given that the presence of air in the pleural space prevents sonographic visualization of visceral pleura movements.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a pneumothorax require tube thoracostomy placement because of the high risk of tension pneumothorax. Small-bore catheters are now preferred in the majority of ventilated patients. Furthermore, if there are clinical signs of a tension pneumothorax, emergency needle decompression followed by tube thoracostomy is widely advocated. Patients with pneumothorax related to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ho have tension pneumothorax, a higher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score or Pa O2/Fi O2 < 200 mm Hg were found to have higher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otrauma COMPLICATION CRITICAL CA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NEUMOTHORAX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干预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姜辉 陈静雯 +4 位作者 黄杰 李晨 郝玥 温红乐 李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干预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的效果。方法利用品管圈活动对我院2012年7—12月行高压氧治疗发生中耳气压伤的168例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对我院2013年4—6月高压氧治疗的650例次进行干预,统计分析此期中耳气压...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干预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的效果。方法利用品管圈活动对我院2012年7—12月行高压氧治疗发生中耳气压伤的168例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对我院2013年4—6月高压氧治疗的650例次进行干预,统计分析此期中耳气压伤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发生率由干预前18.7%下降为干预后6.5%,病情不够了解、宣教人员责任心不强、宣教内容不规范、调压方法知识掌握不全面4项主要因素的发生率从干预前70.2%下降为干预后33.3%,目标达标率为96.8%。结论高压氧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中耳气压伤发生率,使患者得到有效高压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气压伤 品管圈 质量管理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急性肺损伤血流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秦宗和 周英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0例ALI患者分别进行呼吸末正压(PEEP)0、5、10 cmH2O水平下的PRVC和IPPV通气,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0例ALI患者分别进行呼吸末正压(PEEP)0、5、10 cmH2O水平下的PRVC和IPPV通气,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代谢参数。结果比较PRVC和IPPV二种通气模式,同一水平PEEP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P>0.05),但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st)、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供(DO2)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RVC与IPPV相比能明显降低PIP,增加Cst,增加D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气压伤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下载PDF
呼吸训练器对机械通气患者主动咳嗽气道峰压的泄压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姚绍枢 杨峰 +7 位作者 郑则广 曹燕妃 钟敏 曾秋璇 董环 刘妮 胡杰英 陈荣昌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器对机械通气患者主动吹气或咳嗽所致气道高峰压的泄压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7-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二区的15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通气回路连接呼吸训练器前后患者主动用力吹气、轻轻...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器对机械通气患者主动吹气或咳嗽所致气道高峰压的泄压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7-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二区的15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通气回路连接呼吸训练器前后患者主动用力吹气、轻轻咳嗽、用力咳嗽对气道峰压的影响.结果 机械通气呼吸回路连接呼吸训练器后,5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深吸气末用力吹气、平静吸气末轻轻咳嗽、深吸气末用力咳嗽时的气道峰压分别从(30.0±4.5)、(31.4±5.0)和(34.9±5.0)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26.3±2.9)、(26.7±3.5)和(29.0±4.1)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10例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从(17.7±1.9)、(16.6±2.5)和(18.9±2.5)cmH2O变为(18.9±2.5)、(16.3±1.9)和(18.8±2.0)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训练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回路中,可明显降低用力呼气和咳嗽所致的气道峰压,是机械通气患者预防气道高压的主动咳嗽辅助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气压伤 气道峰压 呼吸训练器
原文传递
肥胖患者全麻气腹状态下的机械通气策略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占芳 闵志均 +6 位作者 李清华 田众一 陆诚 姜波 唐卫青 周萍 王慧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针对腹腔镜术后肺功能损害的高发人群肥胖患者,从预防气压伤角度研究机械通气时多呼吸参数(三因素三水平)的组合选用,以求减小或避免多呼吸参数的不当组合引起的较高气道压,从而获得"较低气道压力同时又能维持良好通气"... 目的针对腹腔镜术后肺功能损害的高发人群肥胖患者,从预防气压伤角度研究机械通气时多呼吸参数(三因素三水平)的组合选用,以求减小或避免多呼吸参数的不当组合引起的较高气道压,从而获得"较低气道压力同时又能维持良好通气"的肺保护效应,以完善肥胖患者腹腔镜术后呼吸功能障碍的预防措施。方法按公认的"30≤BMI<40"肥胖指数筛选ASAⅠ~Ⅱ肥胖患者,随机作为样本病例;取麻醉机上最基本的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吸呼比(I∶E)三参数作为三因素A、B、C,取f=15、12、9次/min,VT=8、10、12 mL/kg,I∶E=1∶2.5、1∶2.0、1∶1.5为相应的三水平;选用L9(34)K=3重复正交试验设计表归纳数据,检验、分析各因素及水平变化影响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均压(Pmean)和内源性呼末气道压(PEEPi)的统计学意义。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结果本研究9组试验的(k=3,n=27)腹腔镜手术全麻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SpO2100%。整个实验过程中PEEPi监测值为3 cmH2O。三因素三水平呼吸参数间的不同组合对PETCO2、PIP、Pmean的影响如下:①对PETCO2的影响:f、VT各水平的选用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E的选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PIP的影响:f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VT、I∶E的改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对Pmean的影响,三因素三水平呼吸参数的选用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呼吸参数的最佳组合方式是A3B1C2,即f=9次/min、VT=8 mL/kg、I∶E=1∶2.0,非小潮气量快频率,也非大潮气量慢频率。如此才能获得肥胖患者全麻气腹状态"较低气道压力同时又能维持良好通气"的肺保护效应。值得注意的是:①I∶E对气道压(PIP、P)的影响,即对肺保护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②I∶E对PIP和P的影响具有相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全麻 腹腔镜 多呼吸参数 气压伤 机械通气(肺保护)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