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小芳 林碎钗 陈细秀 《南方护理学报》 2005年第8期44-46,共3页
笔者通过对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提出术后护理要点: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变化、激活凝血时间,做好主动脉球囊反搏穿刺部位皮肤及肢体的护理,排除动脉球囊反搏以及撤除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 笔者通过对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提出术后护理要点: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变化、激活凝血时间,做好主动脉球囊反搏穿刺部位皮肤及肢体的护理,排除动脉球囊反搏以及撤除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认为术后有效的监测和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球囊反搏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30
2
作者 蔡丽 鲍丽 陈静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心源性休克 护理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根 李馨妍 王耿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7例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7例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IABP,将患者分入IABP组(n=13)和非IABP组(n=64)。采用最邻近匹配法矫正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1∶3比例进行两组患者匹配。比较两组患者的GRACE评分、射血分数、发病至就诊时间、KillipⅢ~Ⅳ级所占比例、院内心源性病死率及1年心源性病死率。结果匹配前,非IABP组的GRACE评分、射血分数、发病至就诊时间、院内心源性病死率分别为(172.14±40.29)分、(42.17%±19.68%)、(374.13±425.91)min、6.2%(4/64),IABP组分别为(191.69±48.89)分、(42.33%±10.69%)、(417.62±358.49)min、23.1%(3/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KillipⅢ~Ⅳ级所占比例、1年心源性病死率分别为69.2%(9/13)、61.5%(8/13),均高于非IABP组的31.3%(20/64)、23.4%(1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IABP组的12例患者和非IABP组的32例患者进入分析集。非IABP组的GRACE评分、射血分数、发病至就诊时间、KillipⅢ~Ⅳ级所占比例、院内心源性病死率、1年心源性病死率分别为(190.31±40.39)分、(47.80%±11.54%)、(374.13±425.91)min、62.5%(20/32)、9.4%(3/32)、34.4%(11/32),IABP组分别为(191.69±48.89)分、(41.13%±10.75%)、(417.62±358.49)min、66.7%(8/12)、25.0%(3/12)、58.3%(7/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IABP不能降低院内及1年心源性病死率,但其具有辅助作用,可改善幸存者的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下载PDF
经肱动脉与经股动脉路径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铿 游琼 +4 位作者 郑锡锋 李腾 叶少强 莫海亮 黄瑞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经肱动脉与股动脉路径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TBA-IABP与TFA-IAB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学...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经肱动脉与股动脉路径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TBA-IABP与TFA-IAB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行TBA-IABP及TFA-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9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TBA-IABP组(46例)和TFAIABP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TFA-IABP组相比,TBAIABP组IABP开始工作至CS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均降低[(44±10.6)h比(65±12.5)h;(154±26.6)h比(236±34.2)h;(3±1.6)min比(25±10.2)min,P均<0.05];TBA-IABP组迷走神经反射、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也较TFA-IABP组低(2%比10%;2%比8%;0比4%,P均<0.05);相应TBA-IABP组CS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TFA-IABP组(87%比73%,P=0.047)。TBA-IABP组有2例出现轻度远端肢体血运欠佳,但经解痉镇痛症状缓解。结论对AMI合并CS患者,TBA-IABP的血管并发症发生少,且CS抢救成功率高,其机制可能与TBAIABP有利于局部压迫止血、无体位限制(患者可半坐卧位)、患者痛苦小和心理压力轻(减少交感神经张力)有关,作为可选择的血管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肱动脉 股动脉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1650例男性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沐 李书闻 +1 位作者 程卫平 卢家凯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60-665,共6页
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OPCABG)。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1 650例男性患者施行OPCABG和不停跳ONCABG临床资料进行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采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2007年至2009年CABG数据库的有关数据。比较OPCABG组和不停跳ONCABG组近期疗效,并分别以术后死亡和术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OPCABG组搭桥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小于ONCABG组(P<0.01)。OPCABG组搭桥数大于3的病例明显多于ONCABG组(20.9%vs 13.3%)(P<0.01),应用CRRT(1.33%vs 3.98%)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23%vs 6.63%)患者的比例较ONCABG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术后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P=0.000,OR=8.321)、年龄>70岁(P=0.003,OR=4.870)和术后应用CRRT(P=0.000,OR=45.500)。术后应用CR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高血压病史(P=0.049,OR=2.665)、术前肾功能异常(P=0.045,OR=3.598),OPCABG可以减少2/3的术后CRRT的使用率(P=0.008,OR=0.333)。结论 OPCABG可以降低术后CRRT和IABP的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在年龄>70岁,术前肾脏功能下降,心功能差等患者施行OPCABG手术对早期恢复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辅助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祖晓麟 张锋 +2 位作者 王成钢 刘飞 曾玉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并应用I...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并应用IABP辅助急诊PCI治疗的STEMI合并CS的79例老年患者,同期选择未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STEMI合并CS的75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的变化以及随访30 d时的病死率,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入选的154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9.4±9.3)岁,入院平均动脉压为(58.9±13.5)mmHg。两组间术前平均动脉压、CK-MB值、cTnI值、血肌酐、氧和指数、血肌酐、进门-球囊扩张时间、术后CK-MB和cTnI峰值、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血管化比例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比例、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再发心肌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时,死亡3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间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辅助PCI治疗老年ASTE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CS有助于改善短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IABP组患者基础心功能差,短期病死率高。因此需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IABP辅助治疗老年ASTEMI的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老年患者 预后
下载PDF
ECMO联合IABP辅助治疗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0
7
作者 康然 蔡伟萍 《临床护理杂志》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7例高危冠心病介入患者,行ECMO联合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脱管,脱机率...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7例高危冠心病介入患者,行ECMO联合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脱管,脱机率100%,治疗期间发生3例并发症,拔管后因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ECMO和IABP联合应用为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心脏支持,为心脏的恢复争取时间,严密监护和有效护理是保证ECMO联合IABP辅助治疗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肺膜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心病 护理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经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患者中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程凤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经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治疗后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经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治疗后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尿量(40.34±4.51)ml/h、心率平均(81.23±7.88)次/min、平均动脉压(84.85±9.84)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0.95±3.83)ml/h、(90.43±9.54)次/min、(73.28±8.0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经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泵衰竭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护理
下载PDF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
9
作者 常瑜 黄砚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本文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体会。在完善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基础护理方案。在密切监测病情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后健康宣教、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管路护理、皮肤护... 本文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体会。在完善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基础护理方案。在密切监测病情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后健康宣教、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管路护理、皮肤护理、双心护理、睡眠护理,以及针对腹胀、胸闷憋喘症状的干预等,旨在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等的发生,改善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集束化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景文 程王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5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入院的确诊为AMI 32例患者,均在我院行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入院的确诊为AMI 32例患者,均在我院行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常规治疗的AMI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并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均无死亡病例。其中研究组术后9例出现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告危6例,死亡4例;对照组术后16例出现并发症,告危患者11例,死亡7例。结论 AMI患者行IABP可取得显著效果,且术中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突发AMI的死亡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球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诊IABP循环支持脱机时间对AMI并泵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宏伟 郑昭芬 +1 位作者 张宇 王长录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循环支持脱机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AMI并泵衰竭行急诊IABP循环支持辅助介入治疗50例,根据脱机时间分为观察组(IAB... 目的探讨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循环支持脱机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AMI并泵衰竭行急诊IABP循环支持辅助介入治疗50例,根据脱机时间分为观察组(IABP循环支持7 d后脱机)和对照组(IABP循环支持3 d后脱机),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治疗前、治疗7 d后心功能指标及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时心功能指标、并发症、生存情况。结果治疗3 d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心率(H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MAP、SaO_2高于观察组,HR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与治疗3 d后比较MAP、SaO_2升高、HR则降低(P<0.05)。治疗7 d后及随访12个月时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时上述指标均高于治疗7 d后(P<0.05)。随访12个月时出现并发症及死亡例数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6例(23.1%)、10例(38.5%)及4例(16.7%)、10例(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AMI并泵衰竭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延长IABP脱机时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泵衰竭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心脏功能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IABP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华 何国平 +4 位作者 李勇 徐波 肖建强 顾君 季建国 《心脏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59-661,679,共4页
目的:观察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高危冠心病患者59例,分为IABP组(预防性使用IABP,n=23)和非IABP组(未使用或被动型使用IABP,n=36),IABP组PCI前常规预防性的植入IABP,非I... 目的:观察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高危冠心病患者59例,分为IABP组(预防性使用IABP,n=23)和非IABP组(未使用或被动型使用IABP,n=36),IABP组PCI前常规预防性的植入IABP,非IABP组未植入IABP或因病情恶化被动性植入IABP。术中术后观察指标:1IABP相关的并发症(血小板下降、贫血、下肢栓塞、坠积性肺炎等);2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3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ABP组贫血和坠积性肺炎或栓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ABP组(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的比例无明显差异;IABP组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两组再发心绞痛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IABP组1年内病死率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灌注,减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提高了高危冠心病患者1年的存活率,且并未发生与IABP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疾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低浓度肝素钠冲管液预防IABP管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瑞芸 刘翠霞 +1 位作者 卢进杰 李璇 《现代医院》 2014年第7期41-42,共2页
了解低浓度肝素钠冲管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球囊辅助治疗的管道阻塞及相关血栓事件、出血风险的情况。我们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球囊应用肝素钠冲管液患者70例,其中... 了解低浓度肝素钠冲管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球囊辅助治疗的管道阻塞及相关血栓事件、出血风险的情况。我们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球囊应用肝素钠冲管液患者70例,其中包括实验组35例:应用0.9%NS加如入肝素钠稀释至浓度为10 000 u/L,对照组35例:应用0.9%生理盐水加入肝素钠稀释至浓度为(25 000μ/L)。观察术后IABP管道通畅及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情况,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均未发现管道堵塞及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情况,但实验组总体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少。提示:较低浓度肝素钠冲管液(10 000 u/L)与常规浓度冲管液(25 000μ/L)相比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IABP术后相关血栓事件无明显增加,但后者的出血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钠冲管液 急性心肌梗死 IABP 疗效 出血风险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琦 王淑红 +2 位作者 冯晔子 黄新新 张欢欢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PLT数量的影响,并分析预测PLT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2013年12月至2018年02月,因不同原因置入IABP的患者168例,根据置入IABP后PLT是否减少分为PLT未减少组(n=78)和...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PLT数量的影响,并分析预测PLT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2013年12月至2018年02月,因不同原因置入IABP的患者168例,根据置入IABP后PLT是否减少分为PLT未减少组(n=78)和PLT减少组(n=9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基线血常规、应用药物、应用IABP原因、IABP球囊导管容积、IABP应用时间及出院存活的比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预测PLT减少的最佳截点值,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预测PLT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4.5±12.1)岁,男性118例(70.2%),98例(58.3%)患者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致心源性休克置入IABP,平均IABP应用时间为6.0(3.0,8.0)d,90例(53.6%)患者置入IABP后PLT下降,PLT最低值出现在IABP后4.0(2.0,6.0)d,134例(79.8%)患者拔除IABP后PLT回升,出院时存活126例(75.0%);PLT减少组PLT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PLT未减少组(P<0.05),PLT减少组因ACS心源性休克置入IABP比例、应用40cc球囊导管比例亦高于PLT未减少组(P均<0.05),两组间其它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PDW预测PLT减少的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为0.592~0.819,最佳截点值15.9,灵敏度68.9%,特异度74.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15.9%(调整的OR=5.712,95%CI:2.138~15.259,P=0.001)是置入IABP后PLT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PLT减少是置入IABP后的常见现象,PDW升高是置入IABP后PLT减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小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预置主动脉球囊反搏降低高危心肌梗死支架风险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小林 沈鑫 +6 位作者 李国庆 王钊 雷建新 穆叶塞·尼加提 郭自同 阿木提·司马义 阿地力江·托合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1-755,共5页
目的观察急诊PCI术前预防性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手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IABP支持高危AMI患者246例,依据IAB... 目的观察急诊PCI术前预防性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手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IABP支持高危AMI患者246例,依据IABP植入时机分为预防性IABP组(预先安置IABP,n=144)和补救性IABP组(补救性安置IABP,n=102)。观察指标:@IABP相关的并发症(夹层、血小板减少、下肢栓塞、贫血、穿刺处血肿等)发生率;②两组术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院内死亡的发生率;③两组使用IABP时长。计量资料采用均数4-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比较,预防性IABP组Gensini积分更高(t=2.311,P〈0.05);补救性IABP组手术耗时更长(t=2.626,P〈0.05)、抢救等药物使用比例更高(x^2=60.105,P〈0.01)、无复流发生率更高(x^2=19.920,P〈0.01)、造影剂用量更多(t=2.437,P〈0.05)、院内发生心力衰竭更高(x^2=31.638,P〈0.01)、院内术后心源性休克更高(x^2=7.793,P〈0.01)、院内心源性死亡例数增加(x^2=4.827,P〈0.05)。与预防性IABP组比较,补救性IABP组BNP水平更高(t=7.447,P〈0.05)、LVEF更低(t=3.557,P〈0.05)。结论识别高危AMI患者,早期预防性安置IABP能有效地改善AM/血流动力学,减少AMI围术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提高了高危AMI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高危AMI患者PCI围术期MACE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 管事件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与意外情况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家林 杜中涛 +1 位作者 龚庆成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3期169-171,174,共4页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相关并发症和意外情况进行临床总结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安贞医院进行IABP治疗的患者,对其在安装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73例IABP患者中,发生相关并发...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相关并发症和意外情况进行临床总结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安贞医院进行IABP治疗的患者,对其在安装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73例IABP患者中,发生相关并发症与意外情况35例(5.20%),主要是下肢缺血、置管困难、误入股静脉、球囊破裂、腹膜后血肿、误入对侧股动脉、管路漏气、机器故障。死亡12例(34.3%)。结论 IABP是一种有创治疗,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IABP并发症而导致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并发症
下载PDF
冠心病危重患者置入IABP后使用自制盐袋效果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唐玉龙 韩金霞 +2 位作者 马立军 温尚煜 黎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2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重患者置入IABP后使用自制盐袋的效果及优点分析。方法:74例冠心病危重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IABP后,使用自制盐袋进行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观察自制盐袋的压迫效果及自制盐袋较传统沙袋的优点。结果:74...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重患者置入IABP后使用自制盐袋的效果及优点分析。方法:74例冠心病危重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IABP后,使用自制盐袋进行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观察自制盐袋的压迫效果及自制盐袋较传统沙袋的优点。结果:74例冠心病危重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IABP后,使用自制盐袋进行股动脉穿刺点压迫,自制盐袋的压迫效果良好,并且自制盐袋相对于传统沙袋有更多的优点。结论:冠心病危重患者置入IABP后,使用自制盐袋压迫止血效果良好,而且具有更多的优点,因此自制盐袋对于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主动脉球囊内反搏 自制盐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