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何志平 邵龙义 +3 位作者 康永尚 刘永福 罗文林 齐雪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9-454,共6页
从煤层厚度及其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平面展布特征入手 ,并在分析煤层在层序格架中的发育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探讨了沉积环境、沉积体系演化和湖平面变化对陆相盆地———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Ⅰ (八道湾组的主体 )聚煤作用的影响。河流... 从煤层厚度及其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平面展布特征入手 ,并在分析煤层在层序格架中的发育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探讨了沉积环境、沉积体系演化和湖平面变化对陆相盆地———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Ⅰ (八道湾组的主体 )聚煤作用的影响。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湖湾等沉积环境的可容空间变化速率和泥炭堆积速率常能保持有利于泥炭沉积的平衡关系 ,从而成为富煤环境。实质上 ,沉积环境是聚煤作用控制因素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其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则是可容空间变化速率。在本研究区 ,主要体现为湖平面变化对煤层分布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柳广弟 张仲培 +2 位作者 陈文学 陈文礼 林社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1,共3页
通过对焉耆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油气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 ,综合分析盆地的成藏期次。焉耆盆地八道湾组烃源岩的两次主要生、排烃作用发生在侏罗纪末期和早第三纪 ,白垩纪为生烃停止期 ;三... 通过对焉耆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油气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 ,综合分析盆地的成藏期次。焉耆盆地八道湾组烃源岩的两次主要生、排烃作用发生在侏罗纪末期和早第三纪 ,白垩纪为生烃停止期 ;三工河组砂岩溶蚀孔隙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主要为 10 1~ 13 0℃ ,与侏罗纪晚期三工河组储集层温度相当 ,表明这些包裹体主要是侏罗纪晚期以压溶和溶蚀作用为主的晚成岩作用阶段形成的。储集层自生伊利石的K/Ar同位素年龄分布主要为 170~ 14 0Ma和 12 0~ 10 0Ma ,第一期反映侏罗纪晚期的成藏作用 ,第二期与白垩纪油气藏的破坏作用有关。三工河组原油、八道湾组原油的αααC2 9甾烷 2 0S/ (2 0S + 2 0R)比值平均为 0 .49和 0 .45 ,C2 9甾烷 ββ/ (αα + ββ)比值平均为 0 .46和 0 .40 ,表明原油生成和成藏时烃源岩的Ro 值约为 0 .7%~ 1.0 % ,与生烃凹陷八道湾组烃源岩在侏罗纪末的成熟度相当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为 -5 1.80‰~ -4 1.5 3‰ ,成熟度比原油更低 ,形成时间更早。综合分析认为 ,焉耆盆地曾发生两期成藏作用 ,第一期是侏罗系埋深最大的侏罗纪晚期 ,为主要成藏期 ;第二期是侏罗系二次埋藏的第三纪。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八道湾组 烃源岩 生烃史 油气成藏期次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辫状河沉积模式探讨——以七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辫状河沉积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汪彦 彭军 赵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侏罗统下部地层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以新疆油田七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例,以岩芯观察为基础,综合利用薄片鉴定、分析化验以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辫状河的沉积鉴别标志为:岩石类型比较单一;岩石成分复杂,成...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侏罗统下部地层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以新疆油田七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例,以岩芯观察为基础,综合利用薄片鉴定、分析化验以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辫状河的沉积鉴别标志为:岩石类型比较单一;岩石成分复杂,成熟度较低,局部常见富集成层的碳屑;沉积构造丰富,具有"二元结构";砂体具有"泛连通体"结构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颜色、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剖析了河床滞留、心滩和泛滥平原等微相的沉积特征,并结合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研究区的辫状河沉积模式。该研究成果对油田的滚动勘探和开发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 辫状河 相模式 八道湾组 西北缘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昌勇 郑荣才 +2 位作者 王建国 曹少芳 肖明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了该...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了该区继晚三叠世末期的湖平面大幅度下降,伴随湖盆的衰亡,八道湾组进入早期(J1b53)广泛的沼泽沉积环境,随着泥沙的带入,沼泽逐渐消亡,而河流作用加强,地层逐渐由东向西超覆,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至J1b5亚期晚时(J1b51)湖平面开始迅速上升,发育了大片的浅湖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在J1b4亚期湖平面又迅速下降,导致浅湖沉积退出研究区;J1b2+3亚期再次发生湖侵作用,以大面积的浅湖沉积为特征;而J1b1亚期伴随着湖平面的再次下降,河流作用逐渐减弱,泥质沉积日渐增多,在八道湾组末期重新又形成了大片的沼泽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沼泽 沉积相演化 湖侵 湖退 八道湾组
下载PDF
远源、细粒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演化——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孙靖 薛晶晶 +3 位作者 吴海生 吴爱成 宋明星 贾开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央坳陷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地形相对平缓,物源供给充足,湖岸线变化相对频繁,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有利条件;由于距离物源区较远,沉积砂体以细砂岩、中—细砂岩为主,粒度相对较细,垂向上形成多期正旋...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央坳陷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地形相对平缓,物源供给充足,湖岸线变化相对频繁,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有利条件;由于距离物源区较远,沉积砂体以细砂岩、中—细砂岩为主,粒度相对较细,垂向上形成多期正旋回沉积序列。三角洲前缘分布广、延伸长、面积大,平面主要呈朵状,由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切割、叠置形成的复合砂体构成;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厚度较大,数量众多,垂向相互叠置,横向互相切割,连通性较好,单砂体具有不同叠置方式,构成了主要油气储集砂体,泥岩隔层较薄,河口坝砂体不发育;总体上,形成了该区远源型、分布广、粒度较细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时期,来源于两个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形态和范围发生变化,最终形成由宽阔的复合河道砂体为主构成的浅水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索湾地区 八道湾组 浅水三角洲 高亮体技术 沉积特征及演化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七泉湖煤田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被引量:20
6
作者 孙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8期638-646,共9页
本文对新疆吐鲁番盆地七泉湖煤田早、中侏罗世两孔钻井中的66块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发现孢粉化石58属113种,其中包括两新种。按其所含孢粉属种及含量特征自下而上可明显地划分出孢粉带Ⅰ、Ⅱ和Ⅲ,分别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 本文对新疆吐鲁番盆地七泉湖煤田早、中侏罗世两孔钻井中的66块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发现孢粉化石58属113种,其中包括两新种。按其所含孢粉属种及含量特征自下而上可明显地划分出孢粉带Ⅰ、Ⅱ和Ⅲ,分别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相对应。根据各带特征及与其他不同地区相似的孢粉组合对比得出:八道湾组地质时代属于早侏罗世早期,三工河组地质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西山窑组地质时代属中侏罗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花粉 侏罗世 吐鲁番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古地貌及岩性分布 被引量:21
7
作者 周路 韦红 +4 位作者 唐勇 孔玉华 任本兵 吴勇 关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3-400,共18页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各岩性段精细井震标定与构造解释,厘定出各岩性段在车排子地区的尖灭线位置和尖灭线类型,分析古地貌差异程度对尖灭线形成的控制作用。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研究八道湾...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各岩性段精细井震标定与构造解释,厘定出各岩性段在车排子地区的尖灭线位置和尖灭线类型,分析古地貌差异程度对尖灭线形成的控制作用。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研究八道湾组各段沉积古地貌特征,分析断裂对古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分析古地貌演化和被改造后的特征,开展地震属性、储集层地震反演和沉积相分析,重点分析古地貌对沉积和岩性的控制作用,再现了该地区沉积相及储集层段岩性分布特征。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沉积古地貌起伏明显,呈坡—隆—凹组合特征,斜坡的陡缓程度对沉积相的类型和岩性及其沉积物的粗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八道湾组不同沉积时期低隆起的形态和隆起幅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且隆起幅度越高其聚砂特点越明显,沟谷既是输砂通道,也是聚砂的重要场所,现今砂体的分布与沟谷展布方向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侏罗系 八道湾组 古地貌 岩性分布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组和八道湾组底部孢粉组合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被引量:20
8
作者 卢远征 邓胜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7,i005,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郝家沟剖面郝家沟组及八道湾组底部的孢粉分为 3个组合。即郝家沟组的 Alisporites-Chorda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和 Aratrisporites- Ali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以及八道湾组底部的Asseretospora- Dictyop... 新疆乌鲁木齐郝家沟剖面郝家沟组及八道湾组底部的孢粉分为 3个组合。即郝家沟组的 Alisporites-Chorda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和 Aratrisporites- Ali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以及八道湾组底部的Asseretospora- Dictyophyllidites- Cycadopites组合。前两个组合主要由常见或仅见于三叠系的属种组成 ,时代属于晚三叠世无疑 ;后一组合中前期分子大量消失 ,蕨类孢子迅速崛起 ,反映植物群出现显著变化 ,其中常见和仅见于晚三叠世的分子不复存在 ,主要成分为晚三叠世到侏罗纪常见的分子 ,具有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的过渡特点 ,时代趋向于早侏罗世。因此 ,本文提出三叠系—侏罗系的界线划在郝家沟组之顶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晚三叠世 侏罗系 早侏罗世 界线 孢粉组合 侏罗纪 植物群 属种 底部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彭雪峰 田继军 +1 位作者 汪立今 姜科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72-1681,共10页
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在综合研究钻井、测井、露头、岩心及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对单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提出准南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层序划分方案,将八道湾组... 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在综合研究钻井、测井、露头、岩心及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对单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提出准南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层序划分方案,将八道湾组分为两个具有完整三分结构的层序SQ1和SQ2(与煤田八道湾组下段和上段一一对应);根据连井剖面,建立了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地质条件,进行了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分析;最后分析了聚煤规律,表明煤田主力煤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的末期和高位体系域早期,三角洲平原区是聚煤的最佳场所,对下一步煤炭勘探区的确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八道湾组 沉积特征 聚煤规律
下载PDF
玛湖凹陷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20
10
作者 厚刚福 吴爱成 +3 位作者 邹志文 尤新才 徐洋 郭华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8-685,共8页
早侏罗世八道湾期,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沟槽和坡折发育,物源供给充足,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提供了条件。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粒度粗、成熟度低、牵引流沉积构造发育、垂向上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切割叠置和呈正旋回沉积序列... 早侏罗世八道湾期,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沟槽和坡折发育,物源供给充足,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提供了条件。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粒度粗、成熟度低、牵引流沉积构造发育、垂向上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切割叠置和呈正旋回沉积序列等特征,可细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在平面上,由于不同地区坡度不同,而导致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具有差异,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规模较大,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小。在垂向上,在湖平面上升的不同阶段,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不同的亚相组合和砂体构型,湖平面上升早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湖平面上升中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占据主导地位;湖平面上升晚期,发育"泥包砂"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侏罗系 八道湾组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八道湾组煤系沉积环境及层序 被引量:19
11
作者 任兵 廖荣峰 +2 位作者 陈勇 徐怀民 王仁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5-247,共3页
从煤系地层沉积序列特征、沉积环境分析入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聚煤环境,其中,可容空间变化速率与泥炭沉积速率保持平衡关系的持续时间,是形成稳定分布煤层的主控因素。认为该煤层具有等时性,可作为层序边界。建立了... 从煤系地层沉积序列特征、沉积环境分析入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聚煤环境,其中,可容空间变化速率与泥炭沉积速率保持平衡关系的持续时间,是形成稳定分布煤层的主控因素。认为该煤层具有等时性,可作为层序边界。建立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模式,为高精度地层对比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南凸起 八道湾组 煤系地层 沉积环境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八道湾组致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靖 薛晶晶 +3 位作者 曾德龙 王然 王峰 李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致密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及质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该储层为典型深层低—特低孔、低—特低渗致密碎屑岩储层;砂体主要为浅水三...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致密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及质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该储层为典型深层低—特低孔、低—特低渗致密碎屑岩储层;砂体主要为浅水三角洲型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细粒、中—细粒岩屑类砂岩,成分成熟度和胶结物体积分数低,岩屑和塑性岩屑体积分数高;成岩作用主要包括破坏性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及建设性溶蚀作用。孔隙垂向上主要位于混合孔—孔隙稳定和次生孔—孔隙增加两个变化带;孔喉为中—细孔—细喉型,大小、分布、连通性及渗流能力较差。储层质量(物性)主控因素为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异常压力,共同决定储层原始和现今物性。该研究结果为深化盆地深层致密油气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储层质量 控制因素 八道湾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剖面八道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谭程鹏 于兴河 +4 位作者 李胜利 许磊 陈彬滔 李顺利 单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9,共9页
在野外露头观察与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与层序地层的相关理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剖面八道湾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剖面八道湾组为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均比较发育。运用层序地层学中基准面变化... 在野外露头观察与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与层序地层的相关理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剖面八道湾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剖面八道湾组为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均比较发育。运用层序地层学中基准面变化的原理,将八道湾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短期旋回。总结了露头区八道湾组A/S比值与地层叠加样式之间的响应关系:低A/S比值条件下,易形成连通性好的厚层叠加砂体,沉积微相类型较单一;中A/S比值条件下,易形成单层厚度较薄的、似毯状的、垂向上紧凑叠加的多层状砂体;高A/S比值条件下,泥岩更为发育,而砂体多呈孤立状,呈现厚层泥与薄层砂的沉积特点。通过详细解剖露头剖面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最终建立了该区八道湾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扇三角洲油气储层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露头 八道湾组 A/S比值 扇三角洲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检188井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有星 金振奎 时晓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8-49,共12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野外露头剖面和检188井区160多口井的岩石学特征、颜色、结构、沉积构造和古生物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认为该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属于湿润型辫状河沉积,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河道亚相...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野外露头剖面和检188井区160多口井的岩石学特征、颜色、结构、沉积构造和古生物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认为该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属于湿润型辫状河沉积,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河道亚相又分为主水道、支水道和心滩3个微相,洪泛平原分为河漫滩、河漫沼泽和溢岸3个微相。测井曲线主要有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和微齿形5种类型。在微相分析基础上编制了八道湾组12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建立了沉积相模式,指出河道呈东南向展布,认为由前陆湖盆边界区的造山运动导致的沉积区基准面变化和潮湿温暖的气候是影响研究区湿润型辫状河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八道湾组 沉积特征 辫状河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扇三角洲露头基准面旋回与储层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谭程鹏 于兴河 +4 位作者 李胜利 瞿建华 魏凌云 李晓路 杜永慧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7-205,共9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四棵树剖面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基于露头精细解剖,将扇三角洲成因砂体分为叠加型、过渡型及孤立型砂体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向分流水道过渡及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四棵树剖面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基于露头精细解剖,将扇三角洲成因砂体分为叠加型、过渡型及孤立型砂体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向分流水道过渡及分流水道成因,其宽度、厚度及宽厚比由叠加型向孤立型逐渐减小。3类砂体的特征、形成与变化与基准面旋回变化及所处的位置有关。A/S比值由低到高依次发育叠加型、过渡型、孤立型砂体。水道砂体的规模与A/S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即随A/S比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基准面的上升,八道湾组水道砂体出现的频率减小,叠加厚度减薄,砂体之间的连通性变差,水道砂体的粒度变细,发育于陆地的古土壤减少,且宽厚比也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八道湾组 扇三角洲 基准面旋回 储层 露头
下载PDF
莫北-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单祥 徐洋 +3 位作者 唐勇 陈能贵 郭华军 韩守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1-408,共8页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储集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八道湾组储集层存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目前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储集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八道湾组储集层存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目前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集层物性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八道湾组含煤系地层为酸性流体成岩环境,早期颗粒溶塌加上储集层塑性岩屑含量高,压实作用更强,孔隙度大幅下降,平均孔隙度减少28.75%,随后的高岭石胶结物、钙质胶结物及硅质胶结物进一步降低储集层孔隙度,平均孔隙度减少3.03%.晚期长石颗粒溶蚀形成粒内溶孔改善储集层孔隙,平均孔隙度提高1.15%.综合分析认为,八道湾组储集层中、粗砂岩刚性颗粒含量高、塑性岩屑含量低、抗压实能力强,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八道湾组 砂岩储集层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深层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致密化成因——以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靖 宋永 +3 位作者 王仕莉 薛晶晶 贾开富 常秋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测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其致密化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为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属典型的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砂体主要为三... 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测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其致密化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为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属典型的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细砂岩、中—细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具有岩屑和塑性岩屑含量高及胶结物含量低的"两高一低"特征;垂向上以4 100和4 500m为界,可划分为减小原生孔、稳定混合孔及增加次生孔3个孔隙演化带;孔隙主要为中—小孔,孔喉类型以分选较差的中-细孔—细喉型为主,连通性和渗流能力相对较差,结构相对较差。储层致密化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性、岩石主要成分、储层埋藏深度及胶结物赋存状态4个因素,构成了致密化的背景、内因和外因;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低成分成熟度、高岩屑和塑性岩屑含量、储层埋深大、压溶作用大量减孔,以及不同类型胶结物以4种状态充填孔喉,形成了八道湾组致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索湾—莫北地区 八道湾组 深层致密油储层 致密化成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哲 金振奎 +3 位作者 刘学功 付晶 高白水 姚梦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2-291,共10页
在对区域地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 在对区域地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河道、泛滥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5种亚相类型,以及水道、心滩、湿地、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滨浅湖泥9种微相类型。J1b1段沉积期,由北东方向的克拉美丽山提供物源,分别向南、向西发育大范围砾质辫状河沉积;J1b2段沉积期,湖进开始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上超,湖泊范围可达研究区内的古剥蚀区,分布了广阔的湖泊相沉积;J1b3段沉积期,构造活动强烈,物源供给充沛,大量碎屑物从克拉美丽山进入滴水泉地区,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准噶尔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及背景条件具有'沟梁相间、盆大水浅、河长扇短、源多坡缓'的特点,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及沉积展布特征,提出研究区为辫状河—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水泉地区 八道湾组 沉积特征 演化模式
原文传递
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沉积微相-岩石相划分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唐海发 彭仕宓 +3 位作者 蔡圣权 邹鲁新 何辉 王运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7,共6页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辫状水道细砂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岩石相对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以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单井日产油能力最高,辫状水道粗砂岩相次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最低,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因物性最好,剩余油丰度高,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扇 辫状水道 沉积微相 岩石相 克拉玛依油田 八道湾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茂榕 周洪瑞 +1 位作者 王训练 刘智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5,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一套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为砾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组合。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可以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个... 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一套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为砾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组合。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可以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个亚相。进积型沉积序列和退积型沉积序列在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中都有发育,但以退积型沉积序列为主。八道湾组一段和二段构成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SQ1,八道湾组三段与三工河组一段构成另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SQ2。SQ1由3个中期旋回组成,每个中期旋回又由数量不等的短期旋回构成;SQ2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道湾组 辫状河三角洲 进积型沉积序列 退积型沉积序列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