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互译问题
1
作者
刘晓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本文从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出发,对比了汉英语连词在句法分布、词语搭配和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它们在互译时的常用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
本文从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出发,对比了汉英语连词在句法分布、词语搭配和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它们在互译时的常用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是
不过
b
UT
对比
翻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意外:表轻转“只不过”的语用本质与演化动力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禹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5,共10页
以"只不过"为代表的轻转标记一直是转折研究非常关注的方面,但已有语义—语用分析都存在难以回避的困难。本文从转折的语用本质出发,厘清轻转与重转实际上分别属于语气扬抑的不同偏向。研究表明,两种语气偏向不是互补对立,而...
以"只不过"为代表的轻转标记一直是转折研究非常关注的方面,但已有语义—语用分析都存在难以回避的困难。本文从转折的语用本质出发,厘清轻转与重转实际上分别属于语气扬抑的不同偏向。研究表明,两种语气偏向不是互补对立,而是极化对立,从而从重转的意外性质推导出轻转的反意外性质。比较近代汉语与当代汉语的语料,"只不过"的演化脉络可描述为:限制副词—轻转连词—话语标记。反意外兼具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为"只不过"的语用化提供关键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不过”
轻转
重转
反意外
语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最A不过”与“再A不过”结构的来源与演变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金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3-190,共8页
在现代汉语中,“最A不过”和“再A不过”两种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形式也高度相似,因此研究者常常将其视为同一结构的自由变体,并想当然地以为它们也有着共同的来源。但全面深入的历时语料分析表明,“最A不过”和“再A不过”两种结构的...
在现代汉语中,“最A不过”和“再A不过”两种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形式也高度相似,因此研究者常常将其视为同一结构的自由变体,并想当然地以为它们也有着共同的来源。但全面深入的历时语料分析表明,“最A不过”和“再A不过”两种结构的来源并不相同。“最A不过”是在明清时期表示极性程度义的“A不过”结构基础上,为了凸显强调程度义而前加高程度义副词“最”产生的,而“再A不过”则是由“N1再A也A不过N2”这一表极性程度的无条件让步假设句经由移位、省略、话题化和主语化等句法语义操作演变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二者的句法语义功能逐渐合流,但在形式上仍有细微差异,“再A不过”在使用频率上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A不过
再A不过
语法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互译问题
1
作者
刘晓曦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基金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度课题(LYGSZ12040)
文摘
本文从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出发,对比了汉英语连词在句法分布、词语搭配和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它们在互译时的常用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
但是
不过
b
UT
对比
翻译
Keywords
dànshi
b
ú
gu
ò
b
ut
comparison
transl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意外:表轻转“只不过”的语用本质与演化动力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禹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5,共10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2019WKYXQN005)的资助。
文摘
以"只不过"为代表的轻转标记一直是转折研究非常关注的方面,但已有语义—语用分析都存在难以回避的困难。本文从转折的语用本质出发,厘清轻转与重转实际上分别属于语气扬抑的不同偏向。研究表明,两种语气偏向不是互补对立,而是极化对立,从而从重转的意外性质推导出轻转的反意外性质。比较近代汉语与当代汉语的语料,"只不过"的演化脉络可描述为:限制副词—轻转连词—话语标记。反意外兼具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为"只不过"的语用化提供关键动力。
关键词
“只不过”
轻转
重转
反意外
语用化
Keywords
zhǐ
b
ú
gu
ò
(只不过)
light transitional
heavy transitional
counter-mirativity
prag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最A不过”与“再A不过”结构的来源与演变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金圈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3-19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自然口语中引语的结构、功能及韵律特征研究”(16CYY043)
文摘
在现代汉语中,“最A不过”和“再A不过”两种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形式也高度相似,因此研究者常常将其视为同一结构的自由变体,并想当然地以为它们也有着共同的来源。但全面深入的历时语料分析表明,“最A不过”和“再A不过”两种结构的来源并不相同。“最A不过”是在明清时期表示极性程度义的“A不过”结构基础上,为了凸显强调程度义而前加高程度义副词“最”产生的,而“再A不过”则是由“N1再A也A不过N2”这一表极性程度的无条件让步假设句经由移位、省略、话题化和主语化等句法语义操作演变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二者的句法语义功能逐渐合流,但在形式上仍有细微差异,“再A不过”在使用频率上更占优势。
关键词
最A不过
再A不过
语法化
Keywords
“Zuì(最)+adj.+
b
ú
gu
ò
(不过)”
“Zài(再)+adj.+
b
ú
gu
ò
(不过)”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互译问题
刘晓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反意外:表轻转“只不过”的语用本质与演化动力
陈禹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最A不过”与“再A不过”结构的来源与演变
张金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