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忠华 贾育林 夏英武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1-530,共10页
近十年来,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综述了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病原菌无毒基因及其相关致病因子的克隆与研究、信号传导相关因子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以及植物-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研究,重点介绍了以植物特异抗病基... 近十年来,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综述了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病原菌无毒基因及其相关致病因子的克隆与研究、信号传导相关因子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以及植物-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研究,重点介绍了以植物特异抗病基因为介导的诱导防卫作用机制(包括抗病基因编码毒素蛋白,进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显性基因编码病原菌致病性的靶标物;抗病基因表达产物直接引发抗病反应和基因对基因的抗病作用机制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抗病基因 信号分子 育种 无毒基因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克隆、育种利用及稻瘟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杨德卫 王莫 +2 位作者 韩利波 唐定中 李生平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5-276,共12页
稻瘟病是世界上影响水稻(Oryza sativa)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和核心。随着寄主水稻和病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和基因注释的完成,水稻和稻瘟病菌的互作体系成为研究植物与... 稻瘟病是世界上影响水稻(Oryza sativa)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和核心。随着寄主水稻和病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和基因注释的完成,水稻和稻瘟病菌的互作体系成为研究植物与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该文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遗传、定位、克隆及育种利用进行概述,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水稻全基因组中NBS-LRR类抗病基因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同时对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鉴定及无毒蛋白与抗病蛋白的互作进行初步分析。最后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发展和抗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基因定位 分子克隆 分子育种 无毒基因
原文传递
福建省稻瘟病菌致病性及其无毒基因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杨秀娟 阮宏椿 +2 位作者 杜宜新 陈福如 王茂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7-342,共6页
利用41个已知抗性基因水稻品种测定2003—2006年从福建省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和闽中5个主要稻区采集分离的8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与所有测试抗病基因相应的无毒基因,其中66.67%的稻瘟病菌株... 利用41个已知抗性基因水稻品种测定2003—2006年从福建省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和闽中5个主要稻区采集分离的8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与所有测试抗病基因相应的无毒基因,其中66.67%的稻瘟病菌株表现较强致病力。病菌群体对水稻抗病基因Pi-d2、Pi-k(1)、Pi-km、Pi-kh、Pi-1(1)、Pi-z5(1)、Pi-z5(2)和Pi-1(2)的毒力频率均低于10%,提示这些抗病基因在福建省可作抗源使用。2003—2006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分别出现了40、37、36和38个无毒基因,其中有34个无毒基因在各年份均有分布,有30个无毒基因在5个主要稻区均有分布,Avr-a(2)、Avr-3(2)、Avr-ks、Avr-4b、Avr-b、Avr-kp(C)、Avr-km(C)、Avr-ta(C)、Avr-11(C)、Avr-19(t)、Avr-t和Avr-a(1)无毒基因的出现频率均低于30%,提示与之相对应的抗病基因在福建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育种中应慎用。含有17、14、23、18和16个无毒基因组合的病菌较多,其组合频率分别为13.79%、10.34%、9.20%、8.05%和8.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毒力频率 福建
原文传递
植物病原物无毒基因及其功能 被引量:6
4
作者 蔡新忠 徐幼平 郑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物无毒基因产物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的基因对基因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形式。无毒基因已在多种植物病原物 ,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等中得到克隆。绝大多数已克隆无毒基因之间 ,及其与已知蛋白之间 ,... 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物无毒基因产物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的基因对基因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形式。无毒基因已在多种植物病原物 ,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等中得到克隆。绝大多数已克隆无毒基因之间 ,及其与已知蛋白之间 ,均无显著序列同源性。然而 ,多数已克隆植物抗病基因有较高序列一致性 ,产物往往具有相似的结构域。由序列一致性很高的抗病基因产物与没有明显序列同源性的无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 ,介导产生的过敏性细胞坏死和抗病性 ,在产生速度、强度和组织特异性等方面均可能有显著差异。无毒基因具有双重功能 :在含互补抗病基因植物中表现无毒效应 ,而在不含互补抗病基因植物中显示小种、菌株、致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物 无毒基因 功能 毒性 致病性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化及抗性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海涛 徐倩 +3 位作者 何炜 魏林艳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552,共8页
种植抗性品种是预防水稻稻瘟病最有效、最经济和环保的方式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病品种在数年内抗性减弱,甚至丢失,这可能与寄主体内的抗性基因丧失或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稻瘟病... 种植抗性品种是预防水稻稻瘟病最有效、最经济和环保的方式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病品种在数年内抗性减弱,甚至丢失,这可能与寄主体内的抗性基因丧失或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稻瘟病菌发生变异的原因、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发现与克隆以及稻瘟病的相关防治策略,以期为稻瘟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无毒基因
下载PDF
江西省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兰波 李湘民 何烈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1-275,共5页
以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在水稻苗期接种,测定来自江西省水稻产区19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29个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但未检测到无毒基因Avr-a(2),其中60.00%... 以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在水稻苗期接种,测定来自江西省水稻产区19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29个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但未检测到无毒基因Avr-a(2),其中60.00%菌株表现出强致病性。病菌群体对抗瘟基因Pi-zt,Pi-1(1),Pi-z5和Pi-k表现出较低的毒力频率,表明这些抗瘟基因在江西省可作抗源单独或聚会使用。2006-2008年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分别出现了24,27,29个无毒基因,其中有24个无毒基因在各年份均有分布,Avr-a(1),Avr-a(2),Avr-i,Avr-ks(1),Avr-ks(2),Avr-ta,Avr-b,Avr-t,Avr-sh(2),Avr-km,Avr-ta(C),Avr-ta2,Avr-kp(C),Avr-b(C),Avr-3(1)和Avr-5(t)等16个无毒基因的出现频率均低于30%,提示在江西省内与之相对应的抗瘟基因在抗稻瘟病育种中应慎用。江西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无毒基因组合数目为0~18个,数字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毒力频率 无毒基因 江西省
下载PDF
南繁区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名海 赵美 +1 位作者 舒灿伟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5,共5页
为明确南繁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无毒基因的分布情况,对6个无毒基因(ACEI、Avr-Pia、Avr-Pik、Avr-Pita、Avr-Piz-t和PWL2)在南繁核心区和非核心区60个稻瘟病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这6个无毒基因在核心区... 为明确南繁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无毒基因的分布情况,对6个无毒基因(ACEI、Avr-Pia、Avr-Pik、Avr-Pita、Avr-Piz-t和PWL2)在南繁核心区和非核心区60个稻瘟病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这6个无毒基因在核心区和非核心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和96.67%、33.33%和0.00%、100.00%和100.00%、96.67%和90.00%、73.33%和100.00%以及100.00%和73.33%。该结果说明除了无毒基因Avr-Pia在南繁非核心区的稻瘟病菌中未检测到外,其余无毒基因在2个区域的稻瘟病菌中均存在,其中无毒基因Avr-Pik在2个区域的稻瘟病菌中分布率最高,均为100%,其他无毒基因在2个区域的稻瘟病菌中表现出一定的分布率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区 核心区 非核心区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下载PDF
利用AFLP分子标记和无毒基因构建小麦白粉菌遗传连锁图谱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志 梅丽宏 +2 位作者 李志英 段霞瑜 周益林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研究以具有8个无毒基因差异的2个小麦白粉菌亲本菌株CPW-1和E17进行杂交,获得97个后代菌株。以此为材料,利用A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小麦白粉菌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应用MAPMAKER/EXP(3.0b)并结合MapDrawV2.1软件构建... 本研究以具有8个无毒基因差异的2个小麦白粉菌亲本菌株CPW-1和E17进行杂交,获得97个后代菌株。以此为材料,利用A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小麦白粉菌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应用MAPMAKER/EXP(3.0b)并结合MapDrawV2.1软件构建小麦白粉菌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有10个连锁群,含117个标记位点(5个无毒基因位点和112个AFLP位点),总长1425.1cM。此图谱为首个在小麦白粉菌中构建的具有117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而且首次获得了与无毒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位点。这些工作为无毒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为全面进行小麦白粉菌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 遗传连锁图谱 AFLP标记 无毒基
原文传递
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及其无毒基因分析
9
作者 颜群 岑贞陆 +5 位作者 农倩 李焜华 张月雄 韦丽丽 晏卫红 韦善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2021年从广西南部(桂南)、中部(桂中)、北部(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生态稻作区分离得到的128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60.16%供试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出强致病力,128株稻瘟病菌株被划分为7个种群26个生理小种,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69.53%,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出现频率分别为25.00%、14.84%。供试菌株对26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为28.12%~100.00%,其中,供试病菌对Pik、Pikm、Pi1、Pi9基因的毒力频率较低,分别为28.12%、28.91%、35.94%、37.50%。供试的广西稻瘟病菌含有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其中15个无毒基因在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Avr-Pi19(t)出现频率均低于20.00%。携带有5、6、7、8、10个无毒基因组合的菌株较多,其在供试菌株中占比分别为19.53%、11.72%、11.72%、15.63%、10.16%。【结论】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力强,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和Avr-Pi19(t)出现频率较低,在水稻抗病育种与品种布局中,与之对应的抗病基因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出现频率 广西
下载PDF
水稻黄单胞细菌的无毒基因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平 龙菊英 +2 位作者 张燕 高学文 王金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水稻黄单胞细菌白叶枯致病变种与水稻品种的互作关系符合基因 基因假说。病菌无毒基因 (A)与寄主抗病基因(R)显性互作表现抗性反应。许多黄单胞细菌的无毒基因属于avrBs3/ pth家族。已报道的avrxa5、avrXa7、avrXa10以及本实验室从水... 水稻黄单胞细菌白叶枯致病变种与水稻品种的互作关系符合基因 基因假说。病菌无毒基因 (A)与寄主抗病基因(R)显性互作表现抗性反应。许多黄单胞细菌的无毒基因属于avrBs3/ pth家族。已报道的avrxa5、avrXa7、avrXa10以及本实验室从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JXOⅢ克隆的avrXa3均属于avrBs3/ pth家族。最近的研究还发现 ,PR6菌株中有2个硫同化基因簇成员raxP和raxQ对决定avrXa2 1活性是必需的。笔者在研究无毒基因avrXa3时 ,从JXOⅢ的基因组文库克隆中发现一个与甘蓝黑腐黄单胞菌烯醇化酶 磷酸酶基因的同源序列也具有无毒基因活性。在介绍黄单胞细菌无毒基因类群和avrBs3/ pth家族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单胞细菌 植物病原细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无毒基因
下载PDF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SP-SNPs and Avirulence Genes in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the Wheat Stripe Rust Pathogen 被引量:2
11
作者 Chongjing Xia Meinan Wang +3 位作者 Anmin Wan Derick A. Jiwan Deven R. See Xianming Che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Pst) is one of the pathogenic fungi on wheat, caused stripe rust that is a great threat for wheat produc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n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tudy genetics ...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Pst) is one of the pathogenic fungi on wheat, caused stripe rust that is a great threat for wheat produc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n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tudy genetics of wheat resistance to this disease, but few on avirulence of the pathogen due mainly to the nature of obligate biotrophism and the lack of systems for studying its genetics and molecular manipulations.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a natural Pst population comprising 352 isolates representative of a diverse virulence spectrum was genotyped using 97 secreted protein-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P-SNP) markers to identify candidate avirulence genes using association analysis. Among avirulence genes corresponding to 19 resistance gene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SP-SNP markers were detected for avirulence genes AvYr1, AvYr2, AvYr6, AvYr7, AvYr8, AvYr44, AvYrExp2, AvYrSP, and AvYrTy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sociation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markers for avirulence genes. This study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ore SP-SNPs for mapping avirulence genes using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that can be generated through sexual reproduction on alternate hosts of the path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Wheat Stripe Rust avirulence genes Secreted Protein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ssoci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enome of the field isolate V86010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from Philippines 被引量:1
12
作者 ZHU Kun-peng BAO Jian-dong +8 位作者 ZHANG Lian-hu YANG Xue LI Yuan ZHU Ming-hui LIN Qing-yun ZHAO Ao ZHAO Zhen ZHOU Bo LU Guo-d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222-2230,共9页
Genome dynamics of pathogenic organisms are driven by plant host and pathogenic organism co-evolution, in which patho- gen genomes areused to overcome stresses imposed by hosts with various genetic backgrounds through... Genome dynamics of pathogenic organisms are driven by plant host and pathogenic organism co-evolution, in which patho- gen genomes areused to overcome stresses imposed by hosts with various genetic backgrounds through generation of a range of field isolates. This model also applies to the rice host and its fungal pathogen Magnaporthe oryzae. To better underst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M. oryzae in nature, the field isolate V86010 from the Philippines was sequenced and ana- lyzed. Genome annotation found that the assembled V86010 genome was composed of 1 931 scaffolds with a combined length of 38.9 Mb. The average GC ratio is 51.3% and repetitive elements constitute 5.1% of the genome. A total of 11 857 genes including 616 effector protein genes were predicted using a combined analysis pipeline. All predicted genes and effector protein genes of isolate V86010 distribute on the eight chromosomes when aligned with the assembled genome of isolate 70-15. Effector protein genes are located disproportionately at several chromosomal ends. The Pot2 elements are abundant in V86010. Seven V86010-specific effector proteins were found to suppress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duced by BAX in tobacco leaves using an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ient assay. Our results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molecular and genomic dynamics in the evolution of M. oryzae and rice host interactions, and for characterizing novel effectors and AVR genes in the rice blast path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aporthe oryzae genetic variation comparative genomics EFFECTORS avirulence genes
下载PDF
云南省六个水稻产区稻瘟病菌三个无毒基因的组成及其致病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群 毕云青 +3 位作者 孔垂思 金桂梅 杨明英 李进斌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3-731,共9页
为明确水稻抗性基因Piz-t、Pib和Pii的有效性,利用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和Avr-Pii的特异性引物对自云南省6个水稻产区采集并分离获得的348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PCR扩增检测,并测定其对仅含Piz-t、Pib和Pii基因的水... 为明确水稻抗性基因Piz-t、Pib和Pii的有效性,利用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和Avr-Pii的特异性引物对自云南省6个水稻产区采集并分离获得的348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PCR扩增检测,并测定其对仅含Piz-t、Pib和Pii基因的水稻抗性单基因系IRBLzt-T、IRBLb-B和IRBLi-F5品种的致病性,明确这3个无毒基因在云南省水稻产区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51.7%、46.8%和15.8%的菌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和Avr-Pii,GT8、GT2、GT5、GT6、GT1、GT3、GT4和GT7基因型菌株检测频率分别为24.7%、21.8%、21.0%、16.7%、4.9%、4.0%、3.4%和3.4%;分别有4.9%、29.2%、41.1%和24.7%的菌株含有3、2、1和0个无毒基因;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总多样性指数水平较高,为2.81,其中滇中水稻产区的最高,为2.97;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89.1%、63.2%和38.5%的菌株对单基因系IRBLzt-T、IRBLb-B和IRBLi-F5表现为不致病,表明对Piz-t基因和Pib基因的抗性利用价值较Pii基因高;PT1、PT2、PT3、PT4、PT5、PT6、PT7和PT8致病型菌株检测频率分别为23.0%、30.2%、8.9%、2.0%、21.8%、5.2%、4.6%和4.3%,其中PT2、PT1和PT5为云南省稻瘟病菌的主要致病型。表明云南省6个水稻产区稻瘟病菌3个无毒基因的分布及组成差异较大,群体多样性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基因型 致病型
原文传递
山东省稻瘟病病菌无毒基因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军 马惠 +2 位作者 陈博聪 孙召文 林香青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26,共5页
为了明确山东省稻瘟病病菌无毒基因类型及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根据已经公布的AVR1-CO39、AVR-Pita、ACE1、AvrPia、AvrPii、AvrPik、AvrPiz-t、AvrPi98个无毒基因引物,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对2018年在山东水稻主产区收集分离的123个稻瘟... 为了明确山东省稻瘟病病菌无毒基因类型及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根据已经公布的AVR1-CO39、AVR-Pita、ACE1、AvrPia、AvrPii、AvrPik、AvrPiz-t、AvrPi98个无毒基因引物,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对2018年在山东水稻主产区收集分离的123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了无毒基因类型鉴定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无毒基因ACE1、AvrPiz-t、AvrPi9出现频率都为100%;无毒基因AVR1-CO39、AVR-Pita、AvrPia出现频率分别为87.80%、90.24%、10.57%;无毒基因AvrPii、AvrPik出现频率都为0。根据基因对基因假说,可以在山东稻区选育和推广携带抗病基因Pi-33、Piz-t、Pi-9、Pi-CO39、Pi-ta的水稻品种来减轻稻瘟病为害,而抗病基因Pi-a、Pi-i、Pi-k不适合在山东稻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病菌 无毒基因 鉴定 出现频率
原文传递
植物病原物致病基因及无毒基因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宁 胡景辉 金保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50-53,共4页
致病基因是在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决定与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和破坏植物正常生理功能的基因,致病基因调控了对植物趋性、吸附、侵入、定殖、扩展、破坏寄主、和显症等一系列病理学过程。无毒基因编码的直接或间接产物与抗病基因编码的... 致病基因是在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决定与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和破坏植物正常生理功能的基因,致病基因调控了对植物趋性、吸附、侵入、定殖、扩展、破坏寄主、和显症等一系列病理学过程。无毒基因编码的直接或间接产物与抗病基因编码的直接或间接产物相互识别诱导植物过敏性坏死反应和其它的寄主抗性反应。对致病基因及无毒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从而为制定更为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本研究就致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特点及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毒基因 致病基因 病原物
下载PDF
cDNA-AFLP结合BSA研究马铃薯晚疫病菌小种特异无毒基因差异表达片段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军 屈冬玉 +4 位作者 王晓武 金黎平 谢开云 Rays Jiang Francine Govers 《中国马铃薯》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对具有 6个无毒基因不同表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构建的 4个混合池进行cDNA AFLP分析 ,得到与 6个与无毒基因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 (TDFs) 85条 ,其中与无毒基因Avr1相关的为 2 0条 ,Avr2 2 8条 ,Avr3 Avr10 Avr1116条 ,Avr4 2 1条。差... 通过对具有 6个无毒基因不同表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构建的 4个混合池进行cDNA AFLP分析 ,得到与 6个与无毒基因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 (TDFs) 85条 ,其中与无毒基因Avr1相关的为 2 0条 ,Avr2 2 8条 ,Avr3 Avr10 Avr1116条 ,Avr4 2 1条。差异表达片段大小主要分布在 10 0bp和 30 0bp之间 ,最小片段为 6 0bp ,最大片段 4 40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晚疫病菌 生理小种 特异无毒基因 差异表达 CDNA-AFLP BSA 垂直抗性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小种特异无毒基因候选表达序列的cDNA-AFLP鉴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军 屈冬玉 +4 位作者 王晓武 金黎平 谢开云 Rays H.Y.Jiang Francine Govers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利用具有6个无毒基因不同表现型且处于萌发中的静孢子时期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构建4个混 合池,通过cDNA AFLP分析,共获得85个与无毒基因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其中与无毒基因Avr1、Avr2、 Avr3 Avr10 Avr11、Avr4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分... 利用具有6个无毒基因不同表现型且处于萌发中的静孢子时期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构建4个混 合池,通过cDNA AFLP分析,共获得85个与无毒基因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其中与无毒基因Avr1、Avr2、 Avr3 Avr10 Avr11、Avr4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分别为20,28,16和21个。将这些差异表达片段对20个晚疫 病病菌个体进行无毒基因差异表达验证,得到1个无毒基因连锁群Avr3 Avr10 Avr11的候选片段,即 A11T13Avr3 10 11S157;无毒基因Avr4的候选片段2个,即A24T19Avr4S122和A24T24Avr4S142。Blast分析 表明:A11T13Avr3 10 11S157与马铃薯晚疫病菌萌发孢子囊(germinatingsporangium)EST(expressed sequencetag)库中的序列PG001F10.XT7同源;A24T19Avr4S122与晚疫病菌萌发中静孢子(germinating cyst)EST库中的PH051G10.XT7部分序列完全一致,而A24T24Avr4S142与PH051G10.XT7具有98%的 同源性。这些结果将促进通过电子克隆并结合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技术获得全长的无 毒基因Avr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无毒基因 CDNA-AFLP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无毒基因Avr1a、Avr1k及Avr3a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龙 文景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33-1539,共7页
【目的】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快速分子检测提供方法,也为P.sojae其它无毒基因的快速分子检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enBank中公布的P.sojae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的序列设计引物,... 【目的】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快速分子检测提供方法,也为P.sojae其它无毒基因的快速分子检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enBank中公布的P.sojae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的序列设计引物,分别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在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优化基础上,对已经接种鉴定过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的86株P.sojae进行PCR检测,建立一套P.sojae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的特异性检测体系。将分子鉴定和接种鉴定结果进行比对,将扩增出的真阳性条带和假阳性条带分别进行胶回收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分别与3个无毒基因的原序列比对,判定分子标记方法是否适于Avr1a、Avr1k和Avr3a的快速检测。【结果】筛选出的特异性引物均能从含有对应无毒基因的菌株中扩增出约550 bp的条带。Avr1a、Avr1k和Avr3a的分子鉴定及接种鉴定结果符合率依次为45.3%、84.9%和97.7%。3个无毒基因的真阳性条带序列与原序列一致性均达97%以上,Avr1a的假阳性条带与原序列一致性在80%左右,其余2个基因的都在30%以下。【结论】利用Avr1a、Avr1k和Avr3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建立的检测体系可以用于Avr3a的快速检测,不适于Avr1a的快速检测,是否适合Avr1k的快速检测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无毒基因 Avr1a Avr1k Avr3a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基础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海华 曹赐生 高健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88-92,共5页
就植物对病原的防御反应,植物-病原互作模式和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基础进行了概述。报告了病原无毒基因和植物抗病基因克隆;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抗病基因 无毒基因 基固对基因学说 抗病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