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麦苜蓿在公主岭地区表现及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
1
作者 耿慧 徐安凯 +4 位作者 李鸿祥 于洪柱 周艳春 于丽 王志锋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3-175,共3页
为了探讨国外苜蓿品种在吉林中部地区的表现及苜蓿农艺性状间关系,试验测定了16个丹麦苜蓿品种与2个国内品种的鲜草产量、秋眠性、花期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丹麦苜蓿品种与国内苜蓿品种相比不存在生产性能优势;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 为了探讨国外苜蓿品种在吉林中部地区的表现及苜蓿农艺性状间关系,试验测定了16个丹麦苜蓿品种与2个国内品种的鲜草产量、秋眠性、花期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丹麦苜蓿品种与国内苜蓿品种相比不存在生产性能优势;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鲜草产量与花期早晚、田间密度密切相关,秋眠性与花期早晚、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品比试验 产量 花期 秋眠性 性状相关
原文传递
四川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引进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瑞珍 张新跃 +2 位作者 何光武 刘镫楷 李太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46,共4页
2001-2004年,对11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引进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1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川西北高寒区越冬率均达到90%以上;各品种引种第1年产量较低,次年开始增长,第3年产量达最高,随后开始下降;... 2001-2004年,对11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引进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1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川西北高寒区越冬率均达到90%以上;各品种引种第1年产量较低,次年开始增长,第3年产量达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各品种干草产量差异大,3年平均产量最高的美标403+Z,为13 594.7 kg/hm2,比平均产量最低的超级阿波罗增产达49.8%,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寒牧区 引种 秋眠级数
下载PDF
晚秋刈割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磊 陈立波 +1 位作者 田占标 卫智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的最后1次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日期刈割的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其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1月20日达到峰值,但在此时不同秋...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的最后1次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日期刈割的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其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1月20日达到峰值,但在此时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别,此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到翌年苜蓿开始返青时再次上升,低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地高于高秋眠类型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晚秋刈割 不同秋眠类型 游离脯氨酸
下载PDF
葡萄一年二季结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范丽华 郑铭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233-235,共3页
葡萄是果树中花芽较易形成的树种之一,利用这一特性进行二次结果并在生产上运用,已成为葡萄业主进行调节产期供应,提高种植效益的一种手段。南方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强,降温晚,采用全部落叶修剪,破眠催芽,保根保叶,达到葡萄一年二季结果... 葡萄是果树中花芽较易形成的树种之一,利用这一特性进行二次结果并在生产上运用,已成为葡萄业主进行调节产期供应,提高种植效益的一种手段。南方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强,降温晚,采用全部落叶修剪,破眠催芽,保根保叶,达到葡萄一年二季结果即夏果与秋果。同时测定各处理间浆果大小,糖份含量,及结果枝条氮素与醣类的累积消耗、生长情形,以探讨葡萄不同产期之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的生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业 栽培技术 产期 结果枝 二次结果 保叶 催芽 供应 业主 种植效益
下载PDF
晚秋刈割时间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P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立波 刘磊 +2 位作者 李志勇 王美珍 陈双燕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共5页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的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度秋眠类型苜蓿POD活性较高度秋眠类型苜蓿变化平稳,变化幅度较小,表明低度秋眠类型苜蓿对于北方温度变化具适应性及更好的抗寒...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的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度秋眠类型苜蓿POD活性较高度秋眠类型苜蓿变化平稳,变化幅度较小,表明低度秋眠类型苜蓿对于北方温度变化具适应性及更好的抗寒性;高度秋眠类型苜蓿POD活性变化剧烈,表明高度秋眠类型苜蓿对晚秋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中度秋眠类型苜蓿POD活性的变化幅度介于低度和高度秋眠类型之间,但其变化趋势更接近低度秋眠类型,说明中度秋眠类型苜蓿在抗寒性方面更接近于低度秋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晚秋刈割 秋眠类型 P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