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志明 李劲东 +2 位作者 吕新生 周乐杜 周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 2 0只杂种健康成犬 ,随机分成实验 1组 (n =6 ) ,2组 (n =6 ) ,3组 (n =5 )及对照组 (n =3)。实验 1,2 ,3组分别造成受试犬左侧喉返神经缺损 1cm ,2cm ,3cm ,用各自大隐静脉...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 2 0只杂种健康成犬 ,随机分成实验 1组 (n =6 ) ,2组 (n =6 ) ,3组 (n =5 )及对照组 (n =3)。实验 1,2 ,3组分别造成受试犬左侧喉返神经缺损 1cm ,2cm ,3cm ,用各自大隐静脉进行桥接修复 ,对照组未用自体静脉修复。术后 6个月分别观察实验犬声音变化及声带活动情况 ,并行喉肌诱发动作电位和形态学检查。结果 实验 1组受试犬 6个月后发音均恢复正常 ,术侧声带无萎缩 ,与健侧基本对称 ,发音时内收明显 ,甲杓肌、环杓后肌均能引起诱发动作电位 ,光镜、电镜证实静脉移植体及神经远段有神经再生 ;实验 2 ,3组及对照组 ,受试犬术后 6个月声嘶有所改善 ,术侧声带明显萎缩 ,并固定于旁正中位 ,声门闭合裂隙大 ,健侧声带跨越中线代偿 ,甲杓肌、环杓后肌未能引出诱发动作电位 ,光镜、电镜检查示静脉移植体及神经远段未发现再生神经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生理学 神经再生 自体静脉修复
下载PDF
兔自体静脉移植物的中膜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曲乐丰 景在平 曹贵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48-850,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静脉移植物的中膜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增生特点,为内膜增生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兔右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为模型,术后3,7,14,28 d 分别获取移植段静脉,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中膜平滑肌... 目的:观察自体静脉移植物的中膜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增生特点,为内膜增生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兔右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为模型,术后3,7,14,28 d 分别获取移植段静脉,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中膜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3 d 时未见移植段静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7 d 时可见增生,14 d 时达高峰,可见正在分裂中的平滑肌细胞呈哑铃形,胞质内内质网和线粒体等丰富,核仁明显变大。28 d 时增生则以胞外基质形成为主。结论:兔自体静脉移植后7 d 时中膜平滑肌细胞开始增生并游移至内膜参与形成新内膜,2 周左右增生达高峰,此时为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来抑制内膜增生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超微结构 自体移植
下载PDF
自体静脉移植血管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其相关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廖东华 韩海潮 +2 位作者 赵黎 黄民 匡震邦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1-265,246,共6页
本文研究了自体移植静脉的应力应变关系 ,将狗股静脉移植于股动脉 ,术后 6个月切取移植静脉进行轴向及环向的单轴拉伸实验及组织形态学观测 ,并和正常股静脉、股动脉的应力 应变关系及组织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轴向移植静脉及... 本文研究了自体移植静脉的应力应变关系 ,将狗股静脉移植于股动脉 ,术后 6个月切取移植静脉进行轴向及环向的单轴拉伸实验及组织形态学观测 ,并和正常股静脉、股动脉的应力 应变关系及组织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轴向移植静脉及正常静脉、动脉的应力 应变关系可表示为 :T =C1 (eα1(λ-1 ) - 1) (T <10kPa)和T =C2 eα2 (λ-1 ) - β(T≥ 10kPa) ,环向应力 应变关系可表示为 :T =C3(eα3(λ-1 ) - 1)。移植术后的静脉与正常静脉、动脉相比 ,轴向和环向静脉的应力 应变曲线均向左移 ,移植术后血管管壁组织结构的刚度比正常静脉、动脉的大 ;比如 ,移植静脉和正常静脉、动脉轴向的α2 (mean±SD)的值分别为 :34 .0 6± 7.30、19.2 1± 2 .35和 11.68± 0 .2 636,环向的α3(mean±SD)的值分别为 :55.76± 2 0 .16、2 7.56± 2 .82和 2 3 .0 8± 1.2 74 1,这显示了移植血管管壁组织在术后硬化的特性。组织形态学的研究表明 ,移植术后血管的管壁材料组份及结构发生了变化 ,管壁弹性纤维含量与正常静脉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远低于正常动脉 ;例如 ,弹性纤维在正常动脉、静脉及移植血管中的含量分别为 (mean±SD) :4 8.9± 4 .3、19.6± 0 .6和 19.9± 2 .7,说明移植血管并未出现动脉化趋势。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实验 应力-应变关系 自体静脉移植
下载PDF
自体静脉移植后管壁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红旗 孙爱军 +1 位作者 王克强 葛均波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移植后内皮形态特征和中膜SMC增生特点 ,为静脉搭桥后再狭窄的防治提供资料。方法 兔 18只 ,随机分 6组 ,均作模拟血管搭桥手术 ,即将颈外静脉移植于颈总动脉 ,术后取材 ,光电镜观察。结果 移植后 1~ 4周管壁渐增...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移植后内皮形态特征和中膜SMC增生特点 ,为静脉搭桥后再狭窄的防治提供资料。方法 兔 18只 ,随机分 6组 ,均作模拟血管搭桥手术 ,即将颈外静脉移植于颈总动脉 ,术后取材 ,光电镜观察。结果 移植后 1~ 4周管壁渐增厚 ,4~ 6周时达最厚 ,随后管壁不再继续增厚。对照侧静脉无微绒毛梭形内皮被移植段具有丰富微绒毛呈不同形态的内皮细胞所替代。移植后 1~ 2周 ,SMC肌丝和致密体减少 ,与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异常丰富 ,SMC从收缩型转变成合成型 ,四周时分泌型细胞器略有减少 ,但细胞间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第 6~ 12周 ,SMC又渐从分泌型向收缩型转变。结论 自体静脉移植后 4~ 6周管壁厚度达高峰 ,内皮微绒毛增多。中膜SMC在 1~ 2周转型增殖最明显。提示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静脉移植 管壁 超微结构 平滑肌细胞 内皮 内膜增生 再狭窄
下载PDF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宇令 刘源 +1 位作者 孙威 赵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2-824,831,共4页
目的检测静脉移植术后不同时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s)增殖与凋亡,进一步探讨其在血管内膜增生(IH)发生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自身正常静脉做对照,应用DNA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检测静脉移植术后不同时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s)增殖与凋亡,进一步探讨其在血管内膜增生(IH)发生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自身正常静脉做对照,应用DNA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术后1、2、4、6、8周)凋亡及Ki-67表达情况,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8周,移植静脉VSMCS的TUNEL及Ki-67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周,二者表达均达高峰,且TUNEL表达低于Ki-67表达;而术后4~8周,TUNEL表达高于Ki-67表达。二者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813,P<0.05)。结论静脉移植术后VSMCSs的增殖与凋亡共存,且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二者均参与静脉的重塑过程;术后移植静脉的再狭窄可能与VSMCS的凋亡和增殖失衡有关;对再狭窄的防治应采用调节VSMCS增殖和凋亡平衡的联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 平滑肌细胞 凋亡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应用c-myc反义寡核苷酸防治自体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曲乐丰 景在平 曹贵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51-853,共3页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反义寡核苷酸c-m yc对自体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为反义技术防治血管内膜增生的早期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 只新西兰兔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后随机分成对照组、蛋白胶组、正义组、反...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反义寡核苷酸c-m yc对自体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为反义技术防治血管内膜增生的早期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 只新西兰兔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后随机分成对照组、蛋白胶组、正义组、反义组及错配组,以医用生物蛋白胶分别溶解反义、正义及错配的c-m yc基因片段(330 μg)后直接涂于静脉移植物外膜。术后28d 取材制片,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及二者之比值,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二者之比值,以q 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义组增生内膜厚度较对照组降低36.77% ,内膜面积降低48.22% ,对照组、蛋白胶组、正义组及错配组间内膜厚度及内膜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 0.05);各组间中膜厚度及中膜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医用生物蛋白胶携载反义寡核苷酸c-m yc局部用于静脉移植物外膜能显著防治其内膜增生,有效防止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内膜增生 静脉移植物 自体移植
下载PDF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24周血管的轴向及环向应力应变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廖东华 韩海潮 +2 位作者 黄民 匡震邦 赵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4-137,1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自体移植静脉的应力应变关系,将狗股静脉移植于股动脉,术后六个月切取移植静脉进行轴向及环向的单轴拉伸实验,并和正常股静脉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轴向移植静脉及正常静脉的应力—应变关系可表示为:T=C_1(e^... 本文研究了自体移植静脉的应力应变关系,将狗股静脉移植于股动脉,术后六个月切取移植静脉进行轴向及环向的单轴拉伸实验,并和正常股静脉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轴向移植静脉及正常静脉的应力—应变关系可表示为:T=C_1(e^(α_1(λ-1))-1)(T<10KPa)和T=C_2e^(α_2(λ-1))-β(T≥10KPa),环向应力—应变关系可表示为:T=C_3(e^(α_3(λ-1))-1)。移植术后的静脉与正常静脉相比,轴向和环向静脉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向左移,移植术后血管管壁组织结构的刚度比正常静脉的大,比如,移植静脉和正常静脉轴向的α_2(mean±SD)的值分别为:34.06±7.30和19.21±2.35;环向的α_3(mean±SD)的值分别为:55.76±20.16和27.56±2.82。这显示了移植血管管壁组织在术后硬化的特性,同时移植术后血管轴向及环向方向上α值的变化不同表明移植血管的力学性质变化为各向异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实验 血管 静脉移植 自体移植
下载PDF
兔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泪小管吻合口区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小鹏 李志刚 +1 位作者 刘芳 朱豫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观察兔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泪小管后吻合口区的病理变化。方法切断60只兔(120只眼)泪小管制作泪小管断裂模型,一侧为自体静脉移植组,对侧眼为直接吻合对照组,6只兔(12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术后吻合... 目的观察兔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泪小管后吻合口区的病理变化。方法切断60只兔(120只眼)泪小管制作泪小管断裂模型,一侧为自体静脉移植组,对侧眼为直接吻合对照组,6只兔(12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术后吻合口区的病理改变。结果自体静脉移植组术后7d新生泪小管上皮完全覆盖吻合口管腔,上皮下层组织结构恢复需28d以上;直接吻合对照组术后5d泪小管上皮覆盖完全,第28天愈合过程基本结束。结论自体静脉搭桥修复泪小管术后7d,新生泪小管上皮完全覆盖吻合口管腔,管壁组织结构改建需28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静脉移植 泪小管修复 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
9
作者 苏刚 孙宗全 +4 位作者 董念国 陈家军 刘超 刘金平 邓勇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9-10,共2页
目的改进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套管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对照组采用吻合法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均皮下注射肝素800 U/kg,2次/d,共5 d。观察术... 目的改进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套管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对照组采用吻合法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均皮下注射肝素800 U/kg,2次/d,共5 d。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移植静脉通畅性、吻合口狭窄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静脉自体移植静通畅性优于对照组,吻合口狭窄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模型设计科学,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自体移植静脉 内膜增殖 大鼠
下载PDF
剪切力对静脉移植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胜 戈小虎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8期559-562,共4页
自体静脉移植术是目前医学界普遍采用的治疗血管狭窄、改善组织缺血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然而,由于移植损伤、静脉与动脉的组织结构、血流动力学差异,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的通畅率仍不容乐观。本文将从血... 自体静脉移植术是目前医学界普遍采用的治疗血管狭窄、改善组织缺血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然而,由于移植损伤、静脉与动脉的组织结构、血流动力学差异,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的通畅率仍不容乐观。本文将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对自体静脉移植术后再狭窄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静脉移植 血流动力学改变 再狭窄
原文传递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自体静脉桥修复面神经缺损中促进神经再生的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杰 戚孟春 胡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旨在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自体静脉桥修复面神经缺损中促进神经再生的效应。方法选用3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切除双侧10 mm长面神经颊支,制作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以同侧面后静脉作为神经再生管道,... 目的旨在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自体静脉桥修复面神经缺损中促进神经再生的效应。方法选用3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切除双侧10 mm长面神经颊支,制作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以同侧面后静脉作为神经再生管道,修复面神经缺损。静脉管腔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A组,n=16)或GDNF溶液(B组,n=16)。分别于手术后当时,及术后4、8、16周诱发面神经动作电位,评价神经功能。于术后4、8、16周每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动物,切取术区神经标本,行组织学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手术后当时,2组实验动物均无动作电位产生;而术后4、8、16周,2组均有动作电位出现。除术后4周时动作电位波宽2组无显著差异外,B组动作电位的波幅在术后4周和8周均显著高于A组(P<0.01),而潜伏期显著短于A组(P<0.01),波宽在术后8周显著高于A组(P<0.01)。术后16周,除动作电位波幅B组显著高于A组外(P<0.01),波宽和潜伏期2组均无显著差异。形态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B组再生神经有更多的成熟的有髓神经纤维,更早出现有活力的Schwann细胞。结论 GDNF在自体静脉桥修复面神经缺损中可有效促进神经再生;GDNF复合自体静脉桥为临床面神经缺损修复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缺损 自体静脉移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动作电位
下载PDF
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刚 孙宗全 +1 位作者 董念国 陈家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改进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比较采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的效果。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套管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对照组采用“吻合法”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 目的改进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比较采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的效果。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套管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对照组采用“吻合法”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均给予肝素皮下注射5天。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移植静脉通畅性、吻合口狭窄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移limit自体移植静脉通畅性优于对照组,吻合口狭窄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模型设计科学,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自体移植静脉 内膜增殖 大鼠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狭窄中PCNA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单岩 张谦 朱慧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1期1-3,20,共4页
目的 研究 PCNA基因片段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2 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五组 ,每组 5只。将颈外静脉移植于同侧颈总动脉 ,分别在术后 6 h,2 d,7d,14 d,2 8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分析观察不同时间 ... 目的 研究 PCNA基因片段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2 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五组 ,每组 5只。将颈外静脉移植于同侧颈总动脉 ,分别在术后 6 h,2 d,7d,14 d,2 8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分析观察不同时间 PCNA阳性细胞数的表达 ,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量静脉桥管腔内膜 ,中膜厚度及其比值。结果 实验过程中无实验动物死亡。吻合完成时各吻合口均通畅。在 7d时内膜和中膜厚度较 6 h明显增厚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而在 14 d、2 8d时内膜和中膜厚度较 7d没有明显变化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移植后 6 h至 7d,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中 ,PCNA蛋白逐渐增多 ,于 7d达高峰 (P<0 .0 1)。移植后 14 d PCNA蛋白在 VSMC中开始下降 ,与 7d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结论  PCNA阳性细胞数在移植后 7d达高峰。与内膜迅速增殖的高峰期相吻合。提示 PCNA蛋白表达与内膜增殖有密切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自体静脉移植 再狭窄
下载PDF
兔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泪小管后泪道功能恢复情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志刚 朱豫 +1 位作者 张小鹏 刘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兔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泪小管后泪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切断兔泪小管制作泪小管断裂模型,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术后1、3、5、7、14、28 d,进行荧光素排泄试验、泪道冲洗,观察导泪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泪小管后,术... 目的:观察兔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泪小管后泪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切断兔泪小管制作泪小管断裂模型,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术后1、3、5、7、14、28 d,进行荧光素排泄试验、泪道冲洗,观察导泪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泪小管后,术后5 d部分恢复导泪功能,7 d起泪道导泪功能恢复。结论:兔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泪小管后,泪道可恢复正常导泪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静脉移植 泪小管修复 导泪功能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autogenous vein cuff alleviating arterial intimal hyperplasia
15
作者 景在平 曲乐丰 +1 位作者 曹贵松 仲剑平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lleviation of arterial intimal hyperplasia and improvement of outflow by inserting an autogenous vein cuff between poly tetraflu oroethylene (PTFE) graft and arteri al an astomosis. Method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lleviation of arterial intimal hyperplasia and improvement of outflow by inserting an autogenous vein cuff between poly tetraflu oroethylene (PTFE) graft and arteri al an astomosis. Methods: Twenty-four hindlimbs of 12 mongrel do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Sole PTFE bypasses were mad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 autologous vein cuff was inserted in the distal anastomo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ight weeks after operation, angiography was made and specimens were harvested, histomorphological studies under microscope and picture analysis with computer were carried out, scanning electromicroscopy on the vein cuff was made. Results: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the patency of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6. 7% and 66. 7%, respectively; Computer gave the intimal thickness: (483. 5 ± 67. 3) μm and (147. 4 ± 38. 6) μm, respectively; no obvious change was seen in medial thickness; area of intimal hyperplasia was (5217 ± 1 123) (pixel) and (31 17 ± 890) (pixel),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80. 9 ± 17. 2)% and (47. 7 ± 13. 7)% of the sectional area of vessel lumen. The interpositional vein was arteriolization. Conclusion: The interpositional autologous vein cuff can obviously mitigate the arterial 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PTFE bypasses, improving postoperative patency of vascula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imal HYPERPLASIA BYPASS autogenous vein graft PTFE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再狭窄中c-myc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单岩 张谦 贺兰香 《医药论坛杂志》 2004年第7期9-10,共2页
目的 研究c -myc基因片段对冠脉搭桥术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将 2 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按体重随机分 5组 ,每组 5只。将颈外静脉置于同侧颈总动脉 ,分别在术后 6h、2天、7天、14天、2 8天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分析观察不同... 目的 研究c -myc基因片段对冠脉搭桥术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将 2 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按体重随机分 5组 ,每组 5只。将颈外静脉置于同侧颈总动脉 ,分别在术后 6h、2天、7天、14天、2 8天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分析观察不同时间c -myc阳性细胞数的表达 ,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量管腔内膜、中膜厚度及其比值。结果 在 1周时内膜和中膜厚度较 6h明显增厚 (P <0 .0 1)。而在 14天、2 8天时内膜和中膜厚度较 7天没有明显变化 (P >0 .0 5 )。移植后 6h~ 7天 ,c -myc蛋白VSMC逐渐增多 ,于 7天达高峰 (P <0 .0 1)。在移植后 14天、2 8天c -myc蛋白VSMC开始下降 ,与 7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c -myc阳性细胞数在移植后 7天达高峰。与内膜迅速增殖的高峰期相吻合。提示c -myc蛋白表达与内膜增殖有密切联系 ,可做为一个早期指标反应血管损伤后内膜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再狭窄 C-MYC 基因表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可溶性支架转反义PCNA寡核苷酸预防静脉移植物再狭窄 被引量:1
17
作者 单岩 牛扶幼 杨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4期269-270,274,共3页
目的 确定可溶性支架转反义 PCNA是否具有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增殖的效果。方法  2 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支架组 ,正义组 ,反义组 ,错配组。将颈外静脉移植于同侧颈总动脉后用可溶性支架将反义 ,正义及错配的基... 目的 确定可溶性支架转反义 PCNA是否具有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增殖的效果。方法  2 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支架组 ,正义组 ,反义组 ,错配组。将颈外静脉移植于同侧颈总动脉后用可溶性支架将反义 ,正义及错配的基因片段导入静脉移植物。术后 2 8d进行表达检测。结果  (1)反义组静脉桥的内膜厚度为(4 2 .72± 3.792 )μm,显著低于对照组、支架组、正义组及错配组 (79.0 0± 1.2 2 5 )μm ,(75 .0 4± 3.2 4 2 )μm ,(74 .77±8.5 35 )μm ,(78.6 1± 7.816 )μm,P<0 .0 1。 (2 )反义组内膜与中膜比值为 0 .6 8± 0 .2 12 ,明显低于对照组、支架组、正义组及错配组 (1.32± 0 .0 6 6 ,1.35± 0 .198,1.33± 0 .2 5 8,1.39± 0 .2 0 0 ,P<0 .0 1)。结论 运用可溶性支架转反义PCNA基因可明显抑制内膜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自体静脉移植物 可溶性支架
下载PDF
重组arresten蛋白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自芳 郑启昌 +3 位作者 尚丹 舒晓刚 熊俊 胡青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5-877,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原核表达人arresten重组蛋白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用pRSET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人arresten重组蛋白。将Wistar大鼠颈外静脉移植于腹主动脉,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假手术组、移植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原核表达人arresten重组蛋白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用pRSET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人arresten重组蛋白。将Wistar大鼠颈外静脉移植于腹主动脉,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假手术组、移植对照组和移植实验组。自术后第3天起,皮下注射给予arresten重组蛋白(每日4mg/kg体重)处理。4周后取移植静脉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移植组移植静脉均呈现典型的内膜增生、肥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新生内膜主要有过度增殖的α-SMA染色阳性平滑肌细胞组成。移植实验组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受到明显抑制,新生内膜面积(0.12±0.07)mm^2。及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0.373±0.0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8±0.11)mm^2。,1.621±0.086,P〈0.01];并且实验组移植静脉新生内膜细胞PCNA标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5.62±3.97)%比(56.36±3.49)%,P〈0.01]。结论重组arresten蛋白通过抑制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在防治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ESTEN 重组蛋白 内膜增生 自体静脉移植
原文传递
蛋白聚糖与自体移植静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意平 张柏根 邝耀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通过建立大白鼠自体颈外静脉植入腹主动脉辅以高脂饲料的动物模型,观察自体移植静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分析其内膜重建过程中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形态的改变及蛋白聚糖含量的变化与粥样硬化形成间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理,指出内膜层... 通过建立大白鼠自体颈外静脉植入腹主动脉辅以高脂饲料的动物模型,观察自体移植静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分析其内膜重建过程中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形态的改变及蛋白聚糖含量的变化与粥样硬化形成间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理,指出内膜层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的蓄积是自体移植静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移植静脉 粥样硬化形成 蛋白聚糖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大鼠移植静脉重塑中Wnt5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颖厚 辛世杰 +7 位作者 杨栋 王磊 李晰 王雷 丁奎 曹辉 张健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Wnt5a在自体移植静脉重塑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14、28 d取材移植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5a蛋白在移植血管中的表达,Real-time PCR定量检测Wnt5a mRNA的表达;以对侧颈静... 目的研究Wnt5a在自体移植静脉重塑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14、28 d取材移植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5a蛋白在移植血管中的表达,Real-time PCR定量检测Wnt5a mRNA的表达;以对侧颈静脉作为对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术后7、14、28 d移植静脉Wnt5a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67±0.21)%、(20.34±0.26)%、(35.25±0.20)%和(57.24±0.52)%,正常静脉与移植静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术后7、14、28 d大鼠Wnt5a 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3.56、8.44和16.87倍。结论自体静脉移植后,Wnt5a在新生内膜及中膜中高表达,并可能与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静脉移植 重塑 WNT5A 血管内膜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