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合作学习:追求多元目标的价值统一 |
林俊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5 |
5
|
|
2
|
大学生生死观量表的修订 |
胡金生
中村俊哉
董光恒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3
|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无常思想的差异 |
桑凤平
高春璐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4
|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
孟玲
赵芃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1 |
1
|
|
5
|
浅析苏轼密州时期的矛盾人生态度 |
张海平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6
|
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生命态度的培育 |
王小珍
邓庆平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9
|
|
7
|
袁中道:公安派最后的“掌门人”——兼论其生命态度和价值立场 |
孟祥荣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8
|
第三空间下青少年自我认同及与生命态度关联性的探究 |
陶丽
洪景琳
|
《基础教育》
|
2011 |
4
|
|
9
|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成因探源 |
孙绪敏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0 |
2
|
|
10
|
试论盛唐文化对杜甫的影响 |
张春丽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1 |
1
|
|
11
|
论元稹的入世精神 |
刘铁峰
|
《唐都学刊》
|
2008 |
0 |
|
12
|
论魏晋六朝士人的清静之界 |
吴娟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3
|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解析中西文化关于生活态度的不同取向 |
徐圻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4
|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影响研究 |
郝红英
|
《阴山学刊》
|
2013 |
0 |
|
15
|
高职学生价值观及生活态度问卷调查的对比分析 |
陈春晓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6
|
从米兰·昆德拉的“媚俗”到王小波的“媚雅”——对萨宾娜与陈清扬两个文学人物的比较谈起 |
谢玉婷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7
|
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赵浩梅
汪张毅
朴京京
魏莉瑛
邸淑珍
尹晓华
|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9
|
|
18
|
“乐天知命”与“安之若命”——儒家生死智慧之现代诠释 |
郑晓江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5
|
|
19
|
怀故悼逝之诗与文人意绪 |
花志红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20
|
从康熙的诗歌创作看其积极用世的情怀 |
黄建军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