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3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及其自杀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艳萍 李献云 +6 位作者 费立鹏 卞清涛 许永臣 及惠郁 杨荣山 张迟 何凤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比较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方法 以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四所县 (市 )级综合医院急诊室中自杀未遂者 (共 5 78例 )为研究对象 ,有 32 6例完成自制问卷调查 ;其中 12 9例 ( 39 6 %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 目的 比较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方法 以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四所县 (市 )级综合医院急诊室中自杀未遂者 (共 5 78例 )为研究对象 ,有 32 6例完成自制问卷调查 ;其中 12 9例 ( 39 6 %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中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有精神障碍组 ) ,197例 ( 6 0 4 % )无精神障碍 ,比较两组的特征。结果  ( 1)两组社会人口学各变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有精神障碍组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比例 ( 2 7 9% )高于无精神障碍组 ( 8 2 % ) ,而口服农药 ( 75 2 % )和冲动性自杀的比例 ( 2 7 3% )低于无精神障碍组 (分别为 88 3%和 6 9 4 % ) ;( 2 )有精神障碍组的自杀意图强、慢性负性生活事件 (对心理影响≥ 1年 )多 ,急性应激强度小 (均P <0 0 0 1)。结论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及自杀特征明显不同 ,对两种自杀人群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精神障碍 自杀未遂 自杀特征
原文传递
成都市区中学生自杀未遂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志群 郭兰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 ,从成都市区中学中抽取重点中学 2所 ,普通中学 1所 ,职业中学 2所 ,共 13 93名中学生 ,用自编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 ,从成都市区中学中抽取重点中学 2所 ,普通中学 1所 ,职业中学 2所 ,共 13 93名中学生 ,用自编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筛选出自杀未遂者后再调查其原因及方式。采用SPS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 93名青春期中学生中 ,曾有自杀未遂者3 6例 ( 2 .6% ) ,男女之比为 1∶2。自杀未遂者中 3 3 .3 %为反复自杀未遂。中学阶段自杀未遂原因以家庭矛盾居多 ( 3 4.4% ) ,方式以过量服药或服毒居多 ( 5 0 .0 % )。青春期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可疑幻听、吸烟、受同伴欺侮、想成为异性、父母再婚、女性、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生活事件等。保护因素有家庭和睦。结论 自杀未遂在中学生中并不罕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中学生 自杀未遂 调查 危险因素 青春期
原文传递
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袁长江 姚荣英 +4 位作者 陶芳标 李红影 汤建军 庄颖 韩慧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7-1001,共5页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和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蚌埠地区抽取在校大中学生7104名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和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蚌埠地区抽取在校大中学生7104名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过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28.4,近1年的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0.3。自杀未遂报告率为2.8。198名自杀未遂者中,自杀次数为1次的占67.2;最近一次发生在1年内的占50;自杀结局中有59.1的为放弃;17.1的学生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达50~74,9.6的青少年在当时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超过75。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习阶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躯体亚健康状况、心理亚健康状况、焦虑、抑郁状况以及述情障碍等9个因素;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习阶段、心理亚健康状况、焦虑、抑郁以及述情障碍等6个因素。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针对青少年自杀的原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意念 心理学 学生
下载PDF
自杀率、自杀未遂率和自杀行为致死率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1
4
作者 童永胜 兰志超 +5 位作者 徐东 王宏 李献云 杨彩玲 王绍礼 杨甫德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我国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原因。方法依据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某县自杀行为医院报告系统登记的年龄≥10岁的自杀或误服者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自杀或误服方式、是否死亡等)及该县全死因报告系统中自杀死亡者资... 目的初步探讨我国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原因。方法依据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某县自杀行为医院报告系统登记的年龄≥10岁的自杀或误服者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自杀或误服方式、是否死亡等)及该县全死因报告系统中自杀死亡者资料,监测该县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发生情况。结果两年共报告因自杀行为到医院救治的患者406例,其中366例自杀未遂。同期有57例自杀死亡。该县年均自杀未遂率67.1/10万(366/545339),女性自杀未遂率(96.1/10万,254/264177)是男性(39.5/10万,111/281162)的2.44倍;年均自杀率10.5/10万(57/545339);自杀行为发生率77.6/10万(423/545339),女性(107.5/10万,284/264177)是男性(49.1/10万,138/281162)的2.19倍。自杀未遂/死亡比为6.42:1。所有423例实施了自杀行为者中,19.6%(27/138)的男性自杀死亡,10.6%(30/284)的女性自杀死亡。66.7%(244/366)的自杀未遂者服用农药自杀。结论女性自杀行为发生率是男性的2.19倍,而男性自杀行为致死率不到女性的2倍,导致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自杀报告系统 自杀未遂 死亡比 农药
原文传递
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虎晓岷 尹晓涛 王家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523-1525,共3页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产生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对92名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产生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对92名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自杀未遂者在HAMD分数、过去一年内生活事件频数、生活事件紧张总值、负性生活事件分值、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的分值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有:负性生活事件、主观社会支持、HAMD分值.结论: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 心理社会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对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脑区比率低频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舒燕萍 况利 +1 位作者 黄乾坤 贺励慧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2-399,共8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评估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经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联合氟西汀治疗后脑区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评估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经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联合氟西汀治疗后脑区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的变化情况。方法招募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来自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的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45例,以及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BT联合药物治疗组(简称联合组)和单纯抗抑郁药治疗组(简称药物组)。联合组给予8次CBT联合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药物组给予单纯氟西汀药物治疗。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后采集rs-fMRI数据,采用HAMD24、自杀意念量表(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及其治疗后的减分率(ΔHAMD24、ΔSSI)评估临床症状和自杀意念程度。采用fALFF分析治疗前后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并对临床心理量表及fALFF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基线期联合组fALFF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的脑区为左小脑后叶(t=4.312)、右前扣带回(t=4.079)、左顶下小叶/颞上回(t=3.983)、左尾状核(t=4.109)、左额上回/额中回(t=5.191),而左角回(t=-4.607)的fALFF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8周后联合组抑郁症状较药物组显著改善,自杀意念显著降低。治疗8周后联合组fALFF值高于药物组的脑区为右额中回/额下回(t=3.456)、左小脑后叶/小脑前叶(t=5.120);低于药物组的脑区为左额内侧回/膝下前扣带回(t=-4.045;P<0.05,AlphaSim校正)。相关分析示:基线期联合组左额上回fALFF值与HAMD24分呈负相关(r=-0.600,P=0.002),右前扣带回fALFF值与SSI分呈正相关(r=0.428,P=0.037);治疗8周后,右内侧前额叶fALFF值与SSI减分值(ΔSSI)呈正相关(r=0.518,P=0.010)。结论经8周CBT联合药物治疗后,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脑局部自发活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认知疗法 磁共振成像 比率低频振幅
原文传递
未遂的认定与故意行为危险 被引量:17
7
作者 柏浪涛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4-1034,共21页
未遂犯的判断重心在于行为不法。判断行为不法,必须重视主观不法。故意是主观不法要素。故意行为危险具有目的性与支配性,过失行为危险具有任意性与盲目性。考察未遂犯,重点在于考察故意行为危险的创设、发展及实现。在危险创设阶段,一... 未遂犯的判断重心在于行为不法。判断行为不法,必须重视主观不法。故意是主观不法要素。故意行为危险具有目的性与支配性,过失行为危险具有任意性与盲目性。考察未遂犯,重点在于考察故意行为危险的创设、发展及实现。在危险创设阶段,一方面,着手决意应具有现实性,实行意向不等于着手决意。另一方面,着手决意应具有确定性。承认着手决意与实行决意的分离,可以妥当处理"以不确定事实为基础的决意"案件。在危险发展阶段,着手决意不要求具有坚定性,但"保留中止的决意"案件不构成中止。在危险实现阶段,故意行为危险所成就的因果关系具有确定性,过失行为危险所成就的因果关系具有盲目性。对二者不能等而视之。结果归属的条件是故意行为危险现实化为构成要件结果,依此可以妥当解决结果的提前实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遂 故意 着手 实行行为 结果的提前实现
原文传递
220例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贾存显 赵仲堂 +2 位作者 潘永峰 赵书英 贾桂英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了解自杀未遂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订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山东省随机选取 7个市县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或内科病房作为调查点 ,对 2 0 0 3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31日新发生的 2 2 0例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 目的 了解自杀未遂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订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山东省随机选取 7个市县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或内科病房作为调查点 ,对 2 0 0 3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31日新发生的 2 2 0例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结果 自杀未遂者中 ,居住在农村、年轻人、文化程度低、已婚、低人均月收入、具有情感冲突者所占比例较高 ;大多数采用农药方式自杀(89.7% ) ;中、重度抑郁者所占比例近 6 0 % ,抑郁者中以内疚感所占比例最大 (6 7.1% ) ,以形象糟所占比例最小 (4 0 .8% )。从自杀想法到自杀行为间隔时间 5min内的占 2 9.9% ,半小时内的约占6 1.7%。结论 加强农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流行病学特点 调查 自杀行为 内科病房 新发 已婚 比例 结论 想法
下载PDF
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梦瑶 肖牟尼 +1 位作者 胡兰 况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1-985,共5页
目的观察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图论和功能连接(FC)改变。方法对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组33例(未遂组)、不伴自杀行为青少年抑郁症组(单纯抑郁组)40例及52名健康青少年(NC组)行采集fMRI数据,获取并分析比较图论整体及局部属性指... 目的观察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图论和功能连接(FC)改变。方法对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组33例(未遂组)、不伴自杀行为青少年抑郁症组(单纯抑郁组)40例及52名健康青少年(NC组)行采集fMRI数据,获取并分析比较图论整体及局部属性指标,以发生改变脑区作为种子点,构建基于全脑体素的FC,分析比较组间FC差异。结果脑网络均存在小世界属性。相比NC组,抑郁症患者视觉网络度中心性降低(P<0.01),且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1,P<0.01);其躯体运动网络、突显网络FC下降,未遂组注意网络FC较单纯抑郁组增强(均通过TFCE校正,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视觉网络信息传递能力下降,其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注意网络病变所致注意空间能力受损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严重 青少年 自杀未遂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林 刘艳红 +15 位作者 郑启文 项玉涛 陈大方 杨甫德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9-343,共5页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一般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将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172例住院或门诊抑郁症患者连续入组,分为自杀未遂组(989例)和非自杀未遂组(183例),通过logistic...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一般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将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172例住院或门诊抑郁症患者连续入组,分为自杀未遂组(989例)和非自杀未遂组(183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自杀未遂组相比,自杀未遂组起病年龄更早[(32.70±12.20)岁比(35.02±12.54)岁,P=0.021]、既往住院次数更多[(0.66±1.33)次比(0.39±0.97)次,P=0.011]、发作更频繁(13.1%比6.6%,P=0.002)、更常伴有不典型特征(23.0%比13.9%,P=0.002)及自杀观念(79.2%比52.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OR=0.99)、既往住院次数(OR=1.17)、发作频繁(OR=2.07)、伴有自杀观念(OR=3.45)与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末遂相关(均P<0.05).结论 起病年龄早、既往住院次数多、频繁发作及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抑郁发作自杀未遂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白战生 赵汉清 +3 位作者 高志勤 汪卫华 余海鹰 仲爱芳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抑郁发作自杀未遂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抑郁发作自杀未遂患者(自杀未遂组,23例)和抑郁发作无自杀行为患者(无自杀组,24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拍)、Beck绝望量表(BHS)和...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抑郁发作自杀未遂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抑郁发作自杀未遂患者(自杀未遂组,23例)和抑郁发作无自杀行为患者(无自杀组,24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拍)、Beck绝望量表(BHS)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定抑郁严重程度、绝望程度及自杀意图的强烈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BDNF浓度,并与正常对照者(对照组,30名)比较;对自杀未遂组的血清BDNF浓度与各相关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自杀未遂组的HAMD“(37.8±8.7)分]、BHS[(13.0±3.8)分]及SIOSS评分[(18.1±3.9)分]均高于无自杀组[分别为(26.0±6.0)分、(7.5±4.3)分、(12.0±4.O)分;P〈0.01]。(2)自杀未遂组的BDNF平均浓度[(57±16)ng/L]低于无自杀组[(75±28)ng/L;P〈0.05],无自杀组的BDNF平均浓度亦低于正常对照组[(111±39)ng/L;P〈0.01]。(3)自杀未遂组的血清BDNF浓度与抑郁发作的病程(r=-0.541)、BHS总分(r=-0.494)、SIOSS总分(r=-0.754)呈负相关(P〈0.01—0.05)。结论低水平的BDNF可能是抑郁发作自杀未遂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自杀未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相关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廖震华 王文强 +5 位作者 丁丽君 洪旭 纪淑娇 王玉真 李秀灼 周建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00-2305,共6页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厦门市仙岳医院2010年5-11月进行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部分资料。实际抽样12071例,其中10764例完成调查,完成率为89....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厦门市仙岳医院2010年5-11月进行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部分资料。实际抽样12071例,其中10764例完成调查,完成率为89.17%。最终2155例需进行诊断检查,共发现并确诊重性抑郁障碍患者145例,其中现患63例,既往发作82例。收集并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男56例,女89例,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2.8%(62/145),其中女性有过自杀意念41例,发生率为46.1%〔95%CI(0.36,0.56)〕,男性有过自杀意念21例,发生率为37.5%〔95%CI(0.25,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31,OR=1.42,95%CI(0.72,2.80)〕。自杀未遂发生率为9.6%(14/145),其中7例女性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为7.9%〔95%CI(0.02,0.14)〕,7例男性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为12.5%〔95%CI(0.04,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36,OR=0.60,95%CI(0.20,1.81)〕。正规受教育年限≥7年人群自杀意念发生率低于0~6年,农村人群自杀意念发生率低于城镇;外地户籍人群自杀未遂发生率高于本地户籍,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人群自杀未遂发生率高于≤8000元人群(P﹤0.05)。疲倦或精力缺失和无价值感或自罪感两项症状阳性者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阴性者,而思考或集中注意力障碍症状阳性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低于阴性者(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规受教育年限≥7年〔OR=0.39,95%CI(0.16,0.95)〕,居住地在农村〔OR=0.32,95%CI(0.14,0.71)〕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而疲倦或精力缺失阳性〔OR=2.91,95%CI(1.04,8.11)〕为自杀意念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外地户籍〔OR=4.91,95%CI(1.57,15.31)〕为自杀未遂的独立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自杀未遂中学生家庭功能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素改 闫敬 +2 位作者 符雪垠 朱翠珍 黄颐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中学生的家庭功能现状,为中学生自杀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抽取都江堰市8所中学2 143名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143名中学生曾有自杀未遂行为的报告率为3....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中学生的家庭功能现状,为中学生自杀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抽取都江堰市8所中学2 143名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143名中学生曾有自杀未遂行为的报告率为3.2%,其中女生高于男生(χ2=14.54,P<0.01),单亲家庭高于非单亲家庭(χ2=17.31,P<0.01)。自杀未遂者家庭亲密度及家庭适应性均低于无自杀未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自杀未遂者家庭类型多为极端型(81.4%)。结论中学生自杀未遂与单亲家庭及家庭功能不良有密切关系。应针对中学生的家庭功能不良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适应 心理学 自杀未遂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简明问卷》的心理学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陶舒曼 万宇辉 +5 位作者 伍晓艳 孙莹 许韶君 张诗晨 郝加虎 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1-1334,1338,共5页
目的将《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心理领域39个条目简化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简明问卷》(Brief Instrument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Youths,BIOPHY),并进行预测效度评价,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体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于2012年,... 目的将《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心理领域39个条目简化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简明问卷》(Brief Instrument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Youths,BIOPHY),并进行预测效度评价,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体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于2012年,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新乡、广州、重庆14 22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合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评价等方法对问卷进行筛选;同时利用2017年深圳、南昌、郑州和贵阳4地青少年健康监测数据库14 500名中学生的资料对BIOPHY的划界值进行界定,评价其预测效度。结果通过项目分析,最终确定BIOPHY由15个项目组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7.39%。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8,分半系数为0.909。采用P90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划界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抑郁症状(OR=10.53,95%CI=9.28~11.94)、自杀意念(OR=5.77,95%CI=5.15~6.46)、自杀计划(OR=6.09,95%CI=5.39~6.89)和自杀未遂(OR=4.80,95%CI=4.04~5.69)的发生风险均高于正常学生(P值均<0.01)。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简明问卷》符合心理学评定标准,预测效度较好,未来可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问卷调查 回归分析 抑郁 自杀未遂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安徽省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红院 孙业桓 +2 位作者 姚应水 周纯先 杨林胜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探索适合医学生的自杀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管理式的调查方法,以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大... 目的了解安徽省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探索适合医学生的自杀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管理式的调查方法,以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43%,女生为1.91%,男生为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6.42%,女生为18.49%,男生为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家庭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女性、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差、抑郁、焦虑和对专业不满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学校、家庭和心理因素是产生自杀相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效的自杀干预措施应针对这些因素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自杀未遂 意念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医科
原文传递
青年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网络连接与自杀未遂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操军 陈小容 +6 位作者 况利 陈建梅 艾明 甘窈 王我 吕臻 何静澜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网络内和脑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差异及其与自杀未遂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分析大脑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青年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网络内和脑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差异及其与自杀未遂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分析大脑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青年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Beck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SAQ)、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和自杀意念量表(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对纳入的35例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组)、18例非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未遂组)以及47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抑郁严重程度和自杀特质相关临床心理量表评定。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比较3组静息态脑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自杀未遂组的脑功能网络连接值与临床行为量表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自杀未遂组较非自杀未遂组前默认网络与突显网络和右侧额-顶网络的功能网络连接降低(t=-2.63,P=0.036;t=-3.42,P=0.048),突显网络与右侧额-顶网络的功能网络连接增强(t=3.07,P=0.038)。(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组前默认网络和右侧额-顶网络的功能网络连接与BHS评分呈负相关(r=-0.353;P=0.037),突显网络-右侧额顶网络功能网络连接和前-后默认网络的功能网络连接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369,P=0.029;r=-0.372,P=0.028)。结论青年抑郁症自杀未遂行为与大脑默认网络、突显网络和额-顶网络三大核心神经认知网络功能连接异常有关,并且广泛涉及网络的多个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磁共振成像 神经网络(计算机)
原文传递
广州市青少年自杀未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皓翔 李芳健 +4 位作者 王家骥 麦锦城 王心旺 李亮昌 方耀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32-733,共2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自杀未遂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应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8所中学和8所小学学生8100名,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3.8%。自杀未遂的...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自杀未遂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应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8所中学和8所小学学生8100名,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3.8%。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为被恐吓或伤害、轻微自伤行为、伤心绝望和自杀意念。结论自杀未遂在中小学学生中时有发生,应加强综合干预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问卷调查 广州市
下载PDF
具体危险犯及其结果加重犯关系新解读——以刑法第114条与第115条第1款的关系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利纱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刑法第114条与第115条第1款之间是基本犯与结果加重犯的关系。第114条包含具体危险和轻实害结果两种情形,两种结果在规范上均属于具体危险犯。第115条第1款包括行为人对加重实害结果有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均属于结果加重犯。第114条既... 刑法第114条与第115条第1款之间是基本犯与结果加重犯的关系。第114条包含具体危险和轻实害结果两种情形,两种结果在规范上均属于具体危险犯。第115条第1款包括行为人对加重实害结果有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均属于结果加重犯。第114条既遂的标准是危险状态的出现,着手的标准是出现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着手认定与实行行为可以分离,第114条有犯罪预备、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没有犯罪未遂,也没有犯罪既遂后的中止,具体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中止的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第115条第1款的严重实害结果是加重的犯罪构成,与第114条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共同构成量刑规则,在法定刑的选择上量刑规则起决定作用。故意的结果加重犯未遂时,适用第114条犯罪既遂。故意的结果加重犯中止时,适用第114条犯罪既遂,同时将中止作为酌定量刑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危险犯 结果加重犯 既遂 未遂 中止
下载PDF
海南琼海市自杀未遂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小兰 焦解歌 高宏生 《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分析琼海市急救中心自杀未遂发生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自杀前生活事件、自杀方式、住院情况 ,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以海南琼海市急救中心自杀未遂病人为调查对象 ,调查1996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自杀未遂病例 16 7例 ,用 SPS... 目的 分析琼海市急救中心自杀未遂发生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自杀前生活事件、自杀方式、住院情况 ,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以海南琼海市急救中心自杀未遂病人为调查对象 ,调查1996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自杀未遂病例 16 7例 ,用 SPSS软件做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自杀未遂男女性别比为 0 .37∶ 1;自杀方式以服有机磷、有机氯农药者居多 ,但男性还采用自缢、器物损伤等自杀方式 ,而女性则少见。自杀前的生活事件中 ,家庭矛盾占到 83.83% ,尤其已婚者家庭矛盾所占比重更大 ,为 93.0 2 %。女性自杀前的生活事件主要是家庭矛盾 ,但男性自杀前的生活事件还有吸毒、酗酒等 ,男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农村青年、已婚、女性为自杀高危人群 ,应严格管理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流行病学 海南 琼海市 卫生调查
下载PDF
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佳妮 毕波 孔令韬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针对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针对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为诊断标准、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SCID-P)为诊断工具对患者进行抑郁症的诊断,共收集162例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17)调查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结果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17.3%(28/162)。有、无自杀未遂行为两组相比,患者在年龄(Z=-2.183,P=0.029)、居住地(χ^2=5.405,P=0.020)、HAMD-17量表总分(t=-2.132,P=0.035)、抑郁情绪因子分(Z=-3.627,P<0.001)、有罪感因子分(Z=-3.086,P=0.002)、自杀因子分(Z=-5.088,P<0.001)和入睡困难因子分(Z=-2.021,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0.930,P=0.022)为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居住地在农村(OR=3.955,P=0.038)、抑郁情绪严重(OR=3.795,P=0.020)和有自杀意念(OR=2.496,P=0.002)为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居住地在农村、低龄、有自杀意念和抑郁情绪严重是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在问诊时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评估,预防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自杀意念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