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41
1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抗组胺H1受体药物是抗组胺药物之一,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药物为传统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抗组胺H1 受体药 组胺 过敏性鼻炎 特应性皮炎 哮喘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治疗湿疹-皮炎及光敏性皮肤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华 高玉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251-252,共2页
本文报道青蒿琥酯治疗4种皮肤病共50例。治疗14天为一疗程,结果在湿疹31例中,16例经1个疗程。14例2个疗程。1例3个疗程痊愈。异位性皮炎9例,6例经2个疗程,3例3个疗程痊愈。多形性日光疹9例,5例经1个疗程,4例2个疗程痊愈。1例植物日光性... 本文报道青蒿琥酯治疗4种皮肤病共50例。治疗14天为一疗程,结果在湿疹31例中,16例经1个疗程。14例2个疗程。1例3个疗程痊愈。异位性皮炎9例,6例经2个疗程,3例3个疗程痊愈。多形性日光疹9例,5例经1个疗程,4例2个疗程痊愈。1例植物日光性皮炎经1个疗程即愈。经追踪观察,青蒿琥酯对治疗湿疹-光敏性皮肤病的远期疗效较好,对异位性皮炎较差。本文还对青蒿琥酯的治疗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湿疹 皮炎 皮肤病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斌 李静 +1 位作者 胡惠清 朱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确定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小鼠特应性皮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Nc/Nga小鼠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模型。30只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TGP治疗),每组10只。实验组连续灌胃... 目的:确定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小鼠特应性皮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Nc/Nga小鼠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模型。30只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TGP治疗),每组10只。实验组连续灌胃用药2周,分别于第8 d、15 d测量各组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和皮肤质量,并利用ELISA法分别检测第8 d、15 d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gE的表达。结果:白芍总苷治疗第8 d、15 d,皮损厚度变薄及皮损皮肤质量明显减小(P<0.05),血清细胞因子IL-4、IL-5和IgE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能通过促进IFN-γ分泌,下调炎症因子IL-4、IL-5水平以及抑制IgE表达从而对小鼠特应性皮炎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特应性皮炎 细胞因子 小鼠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涂彩霞 张新军 +4 位作者 张蕴颖 白明辉 赵晔 刘影 黄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复方甘草酸苷(美能)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IgE介导的小鼠皮炎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84例,美能加皿治林片口服,对照组皿治林口服。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小鼠特应性皮炎为动物模型,研究美能... 目的:复方甘草酸苷(美能)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IgE介导的小鼠皮炎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84例,美能加皿治林片口服,对照组皿治林口服。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小鼠特应性皮炎为动物模型,研究美能对其血清IgE、腹部真皮炎症细胞浸润和血清某些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影响。结果:临床观察显示84例患者口服皿治林加美能后与对照组相比,对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显示美能抑制血清IgE、真皮炎性细胞浸润、血清IL-4,上调IFN-γ,对IL-2无明显影响。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特应性皮炎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苷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IAID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于金蕾 朱振来 +2 位作者 张月强 张晨 李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确定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吲哚-3-甲醛(IAID,indole-3-carboxaldehyde)在特应性皮炎(AD)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IAID组。小鼠双耳外涂卡泊三醇(MC903)制备AD模型,IAID组给予65μg/kg IAID灌胃,模型... 目的:确定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吲哚-3-甲醛(IAID,indole-3-carboxaldehyde)在特应性皮炎(AD)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IAID组。小鼠双耳外涂卡泊三醇(MC903)制备AD模型,IAID组给予65μg/kg IAID灌胃,模型组灌等体积DMSO作为对照,对照组不处理。10天后肉眼观察大体炎症情况,千分尺测量小鼠耳廓厚度,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总IgE水平并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全皮中IL4,IL5,IL6,IL13,IL33,TSLP的表达。结果:IAID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大体炎症明显减轻,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降低(P<0.001),皮损IL13、TSLP的mRNA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IAID可以缓解AD小鼠模型的皮肤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吲哚-3-甲醛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辅助T细胞17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鲁梅 曾碧冰 +2 位作者 李俊杰 卢婉娇 张斌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和微小RNA155(miR-155)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h17比例、IL-23、miR-15... 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和微小RNA155(miR-155)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h17比例、IL-23、miR-155的表达水平,分析3者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3者与AD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Th17比例、IL-23和miR-155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Th17比例、IL-23和miR-155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77.64%、65.30%和82.19%,特异性分别为62.81%、74.28%和77.06%;Th17比例、IL-23和miR-155表达水平均与SCORA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23和miR-155可能参与了AD中Th17细胞的表达调控,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尚不能作为AD的诊断指标,但可以辅助判断其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辅助T细胞17细胞 白细胞介素-23 微小RNA-155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施若非 李卫平 +3 位作者 潘萌 罗邦国 李霞 郑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23例AD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8例),分别给予伊曲康唑和氯雷他定,疗程为15 d。检测治疗前、后白介素(IL)-4、IL-5、IL-13、IL-2、IL-12、γ干扰素(INF-γ)、血清总IgE、...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23例AD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8例),分别给予伊曲康唑和氯雷他定,疗程为15 d。检测治疗前、后白介素(IL)-4、IL-5、IL-13、IL-2、IL-12、γ干扰素(INF-γ)、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细胞绝对计数(EOS)并进行临床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细胞内和血清IL-5、IL-4、IL-13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值均<0.05),而细胞内IL-12、IFN-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治疗后总IgE、EOS、临床症状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值均<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细胞内IL-4、IL-5、IL-13、IL-2、IL-12、IFN-γ及血清IL-4、IL-5、IL-13、E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总IgE、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AD有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辅助性T细胞(Th)2型细胞因子、提高Th1型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细胞因子 伊曲康唑
下载PDF
CRTH2^+CD4^+T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未凡 陈戟 +4 位作者 刘晓依 杨珍 吴静 陈同辛 赵伟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5-271,共7页
探讨CRTH2^+CD4^+T细胞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变化及意义。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间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AD患儿22例和同龄正常对照组儿童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中CRTH2^+CD4^+T细... 探讨CRTH2^+CD4^+T细胞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变化及意义。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间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AD患儿22例和同龄正常对照组儿童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中CRTH2^+CD4^+T细胞的比例和该细胞分泌的IL-4、IFN-γ水平;采用粉尘螨刺激PBMC,利用CCK-8增殖试验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CRTH2^+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AD组儿童外周血中CRTH2^+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AD组中这一比例大小与血清IgE浓度呈正相关(r=0.602,P<0.05);CRTH2^+CD4^+T细胞主要分泌IL-4,基本不分泌IFN-γ;粉尘螨刺激后,PBMC中CRTH2^+CD4^+T细胞比例升高,并且AD组的刺激前后细胞比例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CRTH2^+CD4^+T细胞参与了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CRTH2+CD4+T细胞 粉尘螨 儿童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雍磊 程相铎 +3 位作者 董自立 李波 何静 王宇杰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D患者136例分为儿童组98例和成人组38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8例。采用德国PCA过敏原检测仪应用固相酶斑点技术,定量检测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结果儿童组...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D患者136例分为儿童组98例和成人组38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8例。采用德国PCA过敏原检测仪应用固相酶斑点技术,定量检测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结果儿童组牛奶、蛋白、蛋黄、花生、曲霉菌属、分枝孢子菌属、鱼类等食物和霉菌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检测结果较高,而成人组则为屋尘螨、粉尘螨、桦树花粉、艾属花粉、牧草花粉等花粉和螨;对照组大多为阴性或弱阳性。结论儿童组和成人组AD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种类有所不同(P<0.01),且其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变应原特异性IgE 阳性率 固相酶斑点技术
下载PDF
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彦希 郭在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7期572-574,共3页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曲尼司特和安慰剂的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外用丝塔芙保湿润肤霜。对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曲尼司特和安慰剂的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外用丝塔芙保湿润肤霜。对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进行临床观察,用SCORA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23例基本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5.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7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16);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仅为4.35%,且症状轻。结论: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尼司特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联合用药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蒋志坚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8期597-598,共2页
目的观察外用复方制剂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霜(派瑞松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派瑞松霜与复方康纳乐霜分别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3周,于初诊当天,开始用药后1周2、周及3周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派瑞松霜组总有效率为70%,... 目的观察外用复方制剂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霜(派瑞松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派瑞松霜与复方康纳乐霜分别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3周,于初诊当天,开始用药后1周2、周及3周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派瑞松霜组总有效率为70%,复方康纳乐霜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变,但派瑞松与复方康纳乐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均有明显疗效,但派瑞松霜对症状改善和皮损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复方康纳乐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硝酸益康唑 / 曲安奈德霜
下载PDF
群组管理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慧青 吴江 《广州医药》 2015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干预组实施1个月的群组管理活动。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瘙痒程度显著好转、总疗效率达100%、生活质...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干预组实施1个月的群组管理活动。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瘙痒程度显著好转、总疗效率达100%、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增强了患儿的自我效能,降低了疾病严重程度,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特应性皮炎 群组管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表皮脂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军 Lee Seung Hun +6 位作者 周立东 黄晓波 Crumrine Debra Kenneth R.Feingold Peter M.Elias 茂强 史月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8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皮肤生理改变(包括表皮水分丢失量和角质层水分含量)是否与表皮脂的代谢有关。方法:在小鼠的背部和躯干外涂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利用14[C]乙酸对AD模型表皮脂的代谢进行研究,并用电子...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皮肤生理改变(包括表皮水分丢失量和角质层水分含量)是否与表皮脂的代谢有关。方法:在小鼠的背部和躯干外涂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利用14[C]乙酸对AD模型表皮脂的代谢进行研究,并用电子显微镜对AD皮肤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AD表皮的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的角质细胞间均为正常的复层板层膜结构。而皮炎组的深层角质细胞间虽可见正常的复层板层结构,但有许多没有加工完全的膜结构存在。结论:推测AD皮肤生理的异常改变可能是由于表皮脂的合成减少和角质细胞间膜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脂 板层体 经表皮水分丢失 特应性皮炎模型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皮损处金葡菌定植率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小龙 陈达灿 +1 位作者 刘炽 刘俊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病原茼分布特点,并检测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AD患者皮损处采取微生物标本,并收取同期住院的非AD患者皮肤创伤处微生物标本,分别作AD组与对照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普通...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病原茼分布特点,并检测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AD患者皮损处采取微生物标本,并收取同期住院的非AD患者皮肤创伤处微生物标本,分别作AD组与对照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普通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分区划线分离培养,应用MircoScanwalkaway96进行鉴定,并对所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中的标准,耐甲氧西林用琼脂筛选试验证实(苯唑西林6btg/mL)。结果: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从皮肤科门诊343例年龄2~15岁之间AD患者皮损部位获得331株病原菌。AD皮损处细菌检出率为96.5%,其中金葡菌176株占53.2%,其中MRSA65株,所占金葡菌的36.9%;对照组1373例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总1195株,革兰阴性杆茼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97株,仅占所有病原菌的16.5%,其中MRSA119株,所占比例高迭60.4%。A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远高于对照组(X2—133.38,P〈0.001),但MRSA所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却显著低于对照组(x0=39.263,P〈O.01)。A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庆大、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棒酸、亚胺培南、头胞唑啉和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其中AD组MssA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MIC均值高于对照组。结论:金葡菌感染与AD病情密切相关,AD患者高比例的金葡菌更可能是社区获得或源自身感染。针对金葡菌感染的AD患者,为保留万古霉素仅用于危及生命的感染,可选用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Linezolid等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感染灶的扩散与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特应性皮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超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