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9
1
作者 张强 张杰 +1 位作者 孙国武 狄潇泓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3-643,共11页
将卫星遥感资料与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降水资料相结合,分析了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含量和云迹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 将卫星遥感资料与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降水资料相结合,分析了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含量和云迹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水受西风带、偏南季风(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在祁连山西北部大气水汽主要受西风带气流控制,在祁连山中南部偏南季风占主导地位;在祁连山的东北部则是东亚季风的影响比较明显。同时,祁连山大气水汽、降水和降水转化率与海拔高度和坡向以及环流影响区的关系均十分密切。一般,迎风坡上大气水汽含量在3500—4500 m海拔高度会出现一个峰值;而在背风坡上除东亚季风影响区外大气水汽含量只出现随海拔高度单调递减趋势,基本上不出现任何峰值。背风坡大气水汽含量总体上要比迎风坡少得多,最多大约能少4.49 kg/m2。无论是大气水汽含量、地面降水还是降水转化率均在东亚季风影响区最大;东亚季风影响区大气水汽含量在迎风坡上的峰值要更强,出现的海拔高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资料 祁连山区 空中水汽 云迹风 大气环流影响系统.
下载PDF
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含量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陈俊勇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3-118,共6页
讨论并分析了利用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含量时的误差源及其数值评估。其误差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计算GPS讯号传输时间中湿延迟的误差;二是将该湿延迟转换为大气水汽含量公式中测定转换因子的误差;三是转换模型的误差。
关键词 地基 GPS 遥感 大气含量 水汽含量 误差
下载PDF
应用区域地基全球定位系统观测分析北京地区大气总水汽量 被引量:61
3
作者 梁丰 李成才 +2 位作者 王迎春 毛节泰 方宗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6-244,共9页
利用 2 0 0 0年 6月 1日~ 8月 1 1日北京地区地基全球定位系统 (GlobePosition ingSystem)网遥感大气总水汽量试验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 ,研究了大气总水汽量与日平均温度、地面水汽压和降水的关系。... 利用 2 0 0 0年 6月 1日~ 8月 1 1日北京地区地基全球定位系统 (GlobePosition ingSystem)网遥感大气总水汽量试验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 ,研究了大气总水汽量与日平均温度、地面水汽压和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大气总水汽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 ,对于地理位置基本相近的台站 ,海拔高度的影响比较明显 ,一般情况下高山站的水汽总量低于平原站 ;在晴天 ,地面水汽压与大气总水汽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而在云雨日 ,由于高低层大气湿度的变化常常不同步 ,用地面水汽压估算的大气总水汽量具有较大的偏差 ;大气总水汽量短时间内的快速增加往往对应有降水过程出现 ,但总水汽量的大小与降水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 ,在降水预报中应综合考虑总水汽量的前期平均水平、短时的增幅和峰值大小等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大气遥感 夏季 日平均温度 地面水汽压 降水量 降水预报
下载PDF
我国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和异常降水事件分析 被引量:65
4
作者 张自银 龚道溢 +2 位作者 郭栋 何学兆 雷杨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99-912,共14页
统计分析1951年以来1月份以及1880年以来冬季,我国南方的异常低温与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月异常低温(温度距平<-1σ)有12次,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距平>+1σ)有10次,冷湿组合有3次(1969、1993、2008);冬季异常低温有29次,降水异常偏多... 统计分析1951年以来1月份以及1880年以来冬季,我国南方的异常低温与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月异常低温(温度距平<-1σ)有12次,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距平>+1σ)有10次,冷湿组合有3次(1969、1993、2008);冬季异常低温有29次,降水异常偏多有16次,冷湿组合有2次(1886/87、1904/05)。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方法分析异常低温与异常降水事件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有利于南方低温的环流特征是: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及东亚急流异常偏强。有利于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是:东亚大槽偏弱;200hPa上中东急流异常偏强、东亚急流偏弱;东亚从对流层低层到中高层都有异常南风。当发生冷湿组合时,低温主要是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异常偏强的影响,而降水主要受对流层850hPa至200hPa环流异常的作用。南方冬季水汽主要来自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和南海上空的转向气流,在降水偏多时有异常西南水汽输送距平。西伯利亚高压、欧亚遥相关型、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北极涛动4个环流因子能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气温方差的47.2%和51.5%;而中东急流、东亚经向风、欧亚遥相关型则能共同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降水方差的49.4%和48.4%。统计降水异常与ENSO的对应关系表明,当发生El Nio事件时南方冬季降水偏多的概率较大,当发生La Nia事件时,降水偏少的概率较大,而温度与ENSO没有明显的统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闰南方 低温 雨雪 冰冻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和大气湿度的关系 被引量:43
5
作者 吴萍 丁一汇 +1 位作者 柳艳菊 李修仓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2-366,共15页
利用1961—2013年中国地面台站长期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华北、江淮和华南为研究区,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以及大气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季霾日与东亚冬季风强度成显著的负相关。首先,东亚... 利用1961—2013年中国地面台站长期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华北、江淮和华南为研究区,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以及大气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季霾日与东亚冬季风强度成显著的负相关。首先,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地面风速减小,进而导致冬季霾日增多。其中,华北7—8 m/s最大风速日数和江淮6—8 m/s最大风速日数的减少,及华南≤2 m/s最大风速日数的增多对各区冬季霾日的增多作用较大。其次,东亚冬季风减弱引起冬季气温的持续升高,易导致冬季霾日的增多,这在华北地区较之在江淮和华南更为明显。(2)由于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使得近地面相对湿度减小。在江淮和华南地区,冬季霾日的增多与近地面相对湿度的减小显著相关,而在华北地区这种相关较弱。(3)冬季气温升高也有利于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增强,3个区域冬季霾日的增多均与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增强显著相关,特别是与对流层中低层(850—500 hPa)大气饱和度的降低显著相关。(4)冬季霾日数变化与区域水汽输送关系密切。其中,华北地区的冬季霾日数与水汽总收入成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与纬向水汽收入成显著正相关,与经向水汽收入成显著负相关,华南地区与经向水汽收入成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大气湿度 水汽收入
下载PDF
亚洲中部干旱区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38
6
作者 杨莲梅 关学锋 张迎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亚洲中部干旱区(中亚五国和新疆)是地中海气候与东亚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区域天气气候与欧洲和东亚季风区迥异,具有世界独特的干旱区生态气候模式,即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绿洲寓于荒漠,并与荒漠共存的生态气候地理格局。天气气候受高... 亚洲中部干旱区(中亚五国和新疆)是地中海气候与东亚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区域天气气候与欧洲和东亚季风区迥异,具有世界独特的干旱区生态气候模式,即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绿洲寓于荒漠,并与荒漠共存的生态气候地理格局。天气气候受高、中、低纬环流的共同影响,区域内部差异很大,形成多背景、多因子、多尺度影响下的极具代表性的气象灾害孕育和成灾环境。亚洲中部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蒸发量大、气温变化剧烈,而降水稀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天山山脉的中西段是降水高值区,近百年来整体表现为增暖、增湿趋势。高、中、低纬系统和中亚低值系统的活跃,共同造就了中亚东部(新疆)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异常增多。西亚西风急流是联系高、中、低纬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纽带。目前,该区域气象综合观测网建设不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同时对区域特有的环流系统、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规律和形成机理、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地—气相互作用对区域天气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预估等方面的研究也较薄弱,开展上述研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 气候特征 降水异常 大气环流 水汽 中亚干旱区(亚洲中部干旱区)
原文传递
2009年盛夏湖南持续高温干旱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罗伯良 彭莉莉 张超 《干旱气象》 2010年第1期20-25,共6页
利用湖南省97个台站降水、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湖南持续高温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同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时段从8月中旬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下旬后期,其中8月中旬到下旬高温范围和持续时间大部分地区... 利用湖南省97个台站降水、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湖南持续高温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同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时段从8月中旬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下旬后期,其中8月中旬到下旬高温范围和持续时间大部分地区为1959年以来最严重的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湖南地区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是引起持续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从南海到湖南地区存在经向水汽输送的负异常中心,这种水汽输送形势有利于持续高温干旱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温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异常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姚俊强 杨青 +1 位作者 毛炜峄 刘志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9-276,共8页
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加剧水循环,引起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发生明显变化。借助最新资料对过去50 a西北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变化特征和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其主要结论:(1)西北干旱区水... 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加剧水循环,引起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发生明显变化。借助最新资料对过去50 a西北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变化特征和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其主要结论:(1)西北干旱区水汽和降水量有一致性变化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突变型增多,21世纪初有微弱的减小态势。受季风强度减弱的影响,西北东部地区水汽和降水量减小明显。(2)降水量增加站点占到95.9%,形成了天山、祁连山等增湿中心,具有明显的增湿海拔依赖性特征。(3)实际蒸散发量呈微弱的减小趋势,天山山区明显减少,而祁连山地区明显增加。(4)干旱区西部夏季降水以西风带水汽输送为主,但大尺度大降水过程发生时,低纬水汽输送尤为重要。全球气候变暖在影响着大气水分循环要素明显变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干旱区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分循环 降水 水汽 西北干旱区
原文传递
祁连山-黑河流域水循环中的大气过程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可丽 程国栋 +1 位作者 江灏 张立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7,共7页
利用气象台站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祁连山 黑河流域水循环中的大气过程,结果表明:受西风带波动影响的水汽来源贫乏是此区大气水汽含量少的原因之一;水汽输送通量辐散是此区大气水汽含量少的原因之二... 利用气象台站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祁连山 黑河流域水循环中的大气过程,结果表明:受西风带波动影响的水汽来源贫乏是此区大气水汽含量少的原因之一;水汽输送通量辐散是此区大气水汽含量少的原因之二;就年平均而言,祁连山 黑河流域大气水汽含量仅为高湿的江南地区的20%,为半干旱区的华北中部的约40%;高海拔的祁连山区因降水效率高,地面蒸发量小,地表水物质易于聚积形成径流;黑河流域因降水效率低,降水量值与地面蒸发量值相当,对地表水的贡献很小。在祁连山 黑河流域2 5°×2 5°区域上空,大气年输入水量为6678亿m3,输出为6502亿m3,净输入水量为176亿m3;输入水汽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有明显的下降,近40年来祁连山 黑河流域的气温在升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在减少,降水量的减少将难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大气过程 祁连山-黑河流域 降水效率 水汽来源 水汽输送通量
下载PDF
南京一次持续性浓雾天气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礼春 朱彬 +1 位作者 耿慧 马国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84-1292,共9页
本文选取2006年12月24—27日(平流辐射雾)南京大雾的外场观测资料及NCEP的2.5°×2.5°NC再分析资料和GDAS全球1°×1°气象资料,结合天气形势、气象要素、物理量场,并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对这次浓雾的边界层特... 本文选取2006年12月24—27日(平流辐射雾)南京大雾的外场观测资料及NCEP的2.5°×2.5°NC再分析资料和GDAS全球1°×1°气象资料,结合天气形势、气象要素、物理量场,并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对这次浓雾的边界层特征及水汽输送进行分析,探讨这次浓雾形成和持续的主要边界层物理和天气学成因。分析表明:(1)这次浓雾过程期间始终存在深厚的逆温层结,甚至出现多层逆温。浓雾过程中,在中上空不同逆温层顶温度比地面温度高出2~5℃。逆温层厚多在200 m以上,26日08时逆温层厚达500 m。逆温层的存在,使大气层结更加稳定,在雾形成前期利于低层水汽聚集,雾形成后又抑制水汽的扩散,利于雾体的发展和维持,是这次浓雾能持续约64 h,强浓雾时段(能见度<50 m)持续约37 h的重要因素。(2)这次平流雾过程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呈负值,上空持续出现水汽辐合,最强水汽辐合出现在25日02时左右,为-30×10^(-7)g·s^(-1)·cm^(-2)·hPa^(-1)。低层辐合利于水汽的聚集,雾得以形成和发展,而雾过程后期水汽辐散则加快雾的消亡。贯穿整个雾过程的水汽辐合是这次平流辐射雾长时间维持的重要条件。(3)这次平流辐射雾过程中水汽输送路径是自中国东部沿海抵达南京;雾期间,水汽又来自海上源源不断的输送,最大时南京上空水汽通量达到2 g·s^(-1)·hPa^(-1)·cm^(-1)。水汽的供应和后期补充量,决定了浓雾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雾 大气边界层 水汽通量 HYSPLIT-4轨迹模式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不同地形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维杰 王建力 王家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2-1142,共11页
为阐明西南地区不同地形对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以及各个水汽团在地理上的分界线,选取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及横断山脉3个地区共10个研究点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了西南地区大气降水中δD、δ18O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初步... 为阐明西南地区不同地形对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以及各个水汽团在地理上的分界线,选取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及横断山脉3个地区共10个研究点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了西南地区大气降水中δD、δ18O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初步建立了3个地区大气降水线,探讨了降水稳定同位素与温度、降水量及水汽来源之间的关系,并利用HYSPLIT4.9模型分析追踪冬夏半年降水事件的水汽来源及运移路径。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高程效应;δ^(18)O=-0.0028H-3.93,R=0.89,降水中δ^(18)O和δD值表现出由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东部与横断山脉地区逐渐贫化的趋势,季节变化规律特征为冬半年整体偏重,而夏半年整体偏轻。同时西南地区除昆明与成都地区外,d值整体上表现出夏低冬高的特征,符合我国季风降水影响区域的特点。3处地区大气降水线(LMWL)与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相比,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东部及横断山脉地区斜率与截距明显偏小,而云贵高原斜率与截距偏大,其主要与水汽凝结时温度、蒸发条件、水汽来源以及输送方式有关。温度效应和降水量效应在不同地区主导性存在差异,四川盆地地区、云贵高原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以及横断山脉地区整体上不存在温度效应,存在显著降水量效应。西南各地区主导型水汽团也存在差异性,通过对不同地区冬夏季风期间主导型水汽团初步分析,受单一性水汽团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与东北部,而受多种水汽团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北部与东南部;贵阳-安顺一线处于西太平洋水汽团与孟加拉湾水汽团交界处,成都-卧龙-黄龙一线处于西太平洋水汽团与西风带水汽团的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水汽来源 不同地形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区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曾帝 吴锦奎 +3 位作者 李洪源 赵求东 刘世伟 秦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7-869,共13页
借助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对中国西北干旱区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和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主要结果:①西北干旱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夏半年高,冬半年低,充分体现了同位素分布的温度效应;从空间上看,同位素... 借助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对中国西北干旱区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和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主要结果:①西北干旱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夏半年高,冬半年低,充分体现了同位素分布的温度效应;从空间上看,同位素低值区分布在天山等山地,盆地为高值区。②温度是西北干旱区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事件降水尺度上部分区域夏季存在降水量效应;地理因素及水汽来源等对大气降水同位素的分布有区域性差异。③西北干旱区区域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均较低,整体显示出干旱的气候特点,但内部地域差异性显著。④降水中过量氘值变化幅度大,体现了西北干旱区水汽来源复杂、降水形成时环境要素差异性大的特点;过量氘具有冬高夏低的特点,但由于夏季存在强烈蒸发,部分站点也呈现出冬低夏高的特点。⑤西北干旱区降水主要水汽来源为西风带,也会受到季风和极地气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同位素 时空分布 水汽来源 西北干旱区
原文传递
2017年湖南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蔡荣辉 陈静静 +3 位作者 文萍 何炜炜 陈红专 李蔚 《干旱气象》 2019年第2期288-300,共13页
利用湖南省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站降水资料、NCEP/NCAR和JRA-55再分析资料及湖南省气象台大气河预报业务产品,分析了2017年6月22日至7月2日湖南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雨洪和水汽输送异常特征,以及大气河水汽输送对强降雨的影响,在此... 利用湖南省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站降水资料、NCEP/NCAR和JRA-55再分析资料及湖南省气象台大气河预报业务产品,分析了2017年6月22日至7月2日湖南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雨洪和水汽输送异常特征,以及大气河水汽输送对强降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强降雨区各边界的水汽收支状况及各水汽轨迹的贡献。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第三阶段降雨的范围、强度均明显大于第二阶段。欧亚中高纬稳定的"1槽1脊"环流形势、低纬较稳定的西太副高及其外围强劲的水汽输送是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背景。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比湿等物理量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对降水的阶段性特征和位置、强度变化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三个强降雨时段,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副高西南侧的水汽输送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位置,造成到达湖南境内的偏南水汽输送空间异常程度不同。大气河的强弱及其水汽输送通道、辐合区位置以及强降雨区各边界水汽净收入对强降水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水汽后向轨迹分析表明,低层偏南的水汽输送是此次极端强降雨较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因素,而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侵入利于大气斜压性增强和对流不稳定维持,是第二阶段降水强度弱于第一、第三阶段的另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洪暴雨 水汽异常输送 大气河 水汽收支 水汽轨迹
下载PDF
新型车载式拉曼激光雷达测量对流层水汽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谢晨波 周军 +2 位作者 岳古明 戚福弟 范爱媛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81-1286,共6页
水汽体积比仅仅占整个空气的0.1%~3%,但它却是大气中时空变化最为活跃的气体。拉曼激光雷达由于其测量精度高、探测范围广以及自动化程度高,成为现今测量大气水汽含量的新型工具。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于2004... 水汽体积比仅仅占整个空气的0.1%~3%,但它却是大气中时空变化最为活跃的气体。拉曼激光雷达由于其测量精度高、探测范围广以及自动化程度高,成为现今测量大气水汽含量的新型工具。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于2004年10月自行研制的国内首台车载式拉曼激光雷达的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参量,给出其相应激光雷达数据的反演方法,该激光雷达在合肥地区进行了实际测量和对比实验。测量结果显示:该激光雷达夜晚探测水汽的高度范围可以从近地面到达对流层中部8km左右。同时,该激光雷达还尝试进行了白天水汽探测实验,并首次得出突变层内的水汽混合比垂直廓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水汽 气溶胶 拉曼-米氏散射激光雷达
原文传递
测量大气气溶胶和水汽的车载式激光雷达系统 被引量:14
15
作者 谢晨波 周军 +2 位作者 岳古明 戚福弟 范爱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5-368,372,共5页
为满足国家对大气参数测量的需求,成功研制了新型车载式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系统。该激光雷达主要是通过接收激光与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和水汽以及氮气分子间的米和拉曼散射信号,结合相应的激光雷达方程,反演出大气水平能见度、垂直气溶胶消... 为满足国家对大气参数测量的需求,成功研制了新型车载式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系统。该激光雷达主要是通过接收激光与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和水汽以及氮气分子间的米和拉曼散射信号,结合相应的激光雷达方程,反演出大气水平能见度、垂直气溶胶消光系数和水汽混合比。最终的实际测量结果与对比实验显示,该激光雷达可以对对流层的大气气溶胶进行昼夜连续观测,对夜晚8km高度范围内以及凌晨和傍晚时分边界层内的水汽进行测量。相应大气水平能见度的测量误差小于20%,而垂直大气气溶胶和水汽的测量误差最大不超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遥感 激光雷达 气溶胶 水汽 能见度
下载PDF
影响中国北方强降雪事件年际变化的典型环流背景和水汽收支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遵娅 周波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54-2666,共13页
基于1961—2014年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影响中国北方强降雪事件(日降雪量5mm及以上,包括大到暴雪)年际变化的典型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水汽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强降雪事件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和东北两... 基于1961—2014年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影响中国北方强降雪事件(日降雪量5mm及以上,包括大到暴雪)年际变化的典型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水汽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强降雪事件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和东北两个地区,而且强降雪日数和降雪量具有高度一致的年际变化特征.中国北方强降雪事件偏多时,对应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北极涛动(AO)负位相;贝加尔湖上空维持异常低槽区,有利于冷空气的爆发南下;热带印度洋至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维持一条异常反气旋带,有利于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中国北方及以北区域高空为异常西风气流,提供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使得强降雪易于在中国北方发生;反之亦然.水汽收支分析显示,中国北方西边界和南边界水汽入流增强在强降雪偏多中起着主要贡献.异常西风水汽输送利于新疆北部大到暴雪偏多,异常西南风水汽输送则利于东北地区大到暴雪的发生.进一步研究揭示:与小雪相比,影响中国北方大到暴雪年际偏多的中高纬环流特征相类似,但环流经向度更大;而且大到暴雪与NAO和AO的关系更密切,并更多的受到来自中低纬地区的水汽输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 中国北方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六盘山区夏秋季大气水汽和液态水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田磊 桑建人 +4 位作者 姚展予 常倬林 单新兰 曹宁 孙艳桥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6期28-37,共10页
六盘山区是中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带,也是黄土高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区及国家级扶贫开发区。利用2017年611月隆德气象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结合同期平凉探空站及隆德地面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六盘山区夏秋季... 六盘山区是中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带,也是黄土高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区及国家级扶贫开发区。利用2017年611月隆德气象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结合同期平凉探空站及隆德地面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六盘山区夏秋季大气水汽、液态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六盘山区夏秋季在降水天气背景下,大气水汽含量和液态水含量均较高,分别为无降水天气背景下的14倍和70倍;降水天气背景下水汽在5000m以下有明显的增加,且在此高度范围内的水汽密度随高度的递减率比无降水天气背景下明显偏小;各高度层的液态水相比无降水天气背景下均有明显增大,除6月外,主峰值均出现在0℃层高度层以下。六盘山区夏秋季各月中,69月。大气水汽含量高值区均出现在正午到傍晚时段,低值区均出现在日出前后;液态水含量在日出前、午后及傍晚分别出现峰值,最明显的峰值出现在午后。对一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后发现,降水发生前40min大气水汽含量和液态水含量出现两次明显的跃增,水汽向上输送不断加强,25007500m高度的相对湿度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大气水汽 液态水
下载PDF
近30年六盘山东与西坡降水及空中水汽条件差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邓佩云 桑建人 +3 位作者 杨萌 穆建华 常倬林 曹宁 《气象科技》 2021年第1期77-85,共9页
利用1989—2018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高时空分辨率(0.125°×0.125°)再分析资料以及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对六盘山区近30年东坡与西坡降水及空中水汽条件差异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近30年六... 利用1989—2018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高时空分辨率(0.125°×0.125°)再分析资料以及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对六盘山区近30年东坡与西坡降水及空中水汽条件差异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近30年六盘山区大气可降水量、700hPa比湿、水汽通量与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呈东高西低、南大北小的特征。②六盘山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低层孟加拉湾、南海及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水汽输送。③六盘山区的水汽输送特征表现为700hPa和750hPa以西南风水汽输送为主导,750hPa以下六盘山东侧为东南风迎风坡,受地形强迫的影响,东南暖湿气流在东坡抬升。④六盘山系东坡存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或弱辐散的动力场配置,加之地形、东亚季风与天气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造成六盘山区降水及空中水汽条件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初步的研究结果可揭示区域空中水汽条件的分布特征,为该地云水资源开发提供可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区 大气可降水量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 风场 地形
下载PDF
云南极端干旱和多雨年5月异常环流的合成特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郑建萌 张万诚 +1 位作者 马涛 周建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6-924,共9页
应用1961 2010年NCEP/NCAR全球逐月再分析资料,对云南4次极端干旱年(下称干旱年)5月大气环流与4次5月降水偏多年(多雨年)大气环流进行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从高纬到低纬都存在显著差异。干旱年500 hPa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对应... 应用1961 2010年NCEP/NCAR全球逐月再分析资料,对云南4次极端干旱年(下称干旱年)5月大气环流与4次5月降水偏多年(多雨年)大气环流进行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从高纬到低纬都存在显著差异。干旱年500 hPa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对应距平场呈"-+-"分布,西风带季节性北移晩;海平面气压场上亚洲为大范围负距平,影响云南的冷空气偏弱。而多雨年则相反,欧亚中高纬为两脊一槽,对应距平场呈"+-+"分布,西风带季节性北移早,乌拉尔山至里海的低槽引导冷空气入侵中国,海平面气压场上高原东部为正距平中心,影响云南的冷空气偏强。干旱年低纬地区环流差异表现为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偏强、偏西,赤道西风向东、向北推进受阻,孟加拉湾、中南半岛的夏季风偏弱,爆发偏晚;而多雨年的环流形势则相反,西太副高偏弱、偏东,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和赤道西风偏强,孟加拉湾、中南半岛的夏季风偏强,爆发偏早;高层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多雨年比干旱年西伸更明显,范围更大、更强。与多雨年云南上空为异常上升运动不同,干旱年北半球低纬为大范围深厚的异常下沉运动,云南仍为Hadley经圈环流的下沉支控制。对水汽分析表明,多雨年西太副高偏东,云南以西南季风水汽输送为主,水汽通量辐合较常年偏强,水汽含量比多年平均增加,干湿季转换早;而干旱年西太副高偏西、偏南,云南以西风带水汽输送为主,对应异常的水汽通量辐散,水汽含量较常年减少,干湿季转换迟。亚洲夏季风强度指数WYI与5月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并与5月极端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月降水 极端干旱 大气环流特征 水汽输送 WYI季风指数
下载PDF
Himawari 8 AHI数据地表温度反演的实用劈窗算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超 历华 +4 位作者 杜永明 曹彪 柳钦火 孟翔晨 胡友健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2-714,共13页
地表温度是水文、气象、气候和环境等研究领域中的关键参数,利用热红外遥感可快速获取区域和全球高精度的地表温度数据。Himawari 8号是日本发射的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星上搭载AHI(Advanced Himawari Imager)成像仪,具有更高的... 地表温度是水文、气象、气候和环境等研究领域中的关键参数,利用热红外遥感可快速获取区域和全球高精度的地表温度数据。Himawari 8号是日本发射的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星上搭载AHI(Advanced Himawari Imager)成像仪,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利用AHI第14(11.2μm)和15(12.35μm)通道星上亮温数据,提出反演地表温度的实用劈窗算法,其中输入的发射率数据利用ASTER GED(Global Emissivity Dataset)v4计算得到。劈窗算法的系数由观测角度和大气水汽含量分区决定,其中大气水汽含量由两个劈窗通道直接估算得到。利用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Hi WATER)4个站点的实测数据和中国7个湖泊中心点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3 K以内,达到目前常用遥感地表温度产品的精度。同时与利用MOD11C3 C6产品估算的发射率和温度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ASTER GED反演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适合用来生产高精度的地表温度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劈窗算法 AHI ASTER GED 大气水汽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