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岩 肖嵩华 +1 位作者 陆宁 张雪松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索Bryan颈椎间盘假体应用于亚洲人的手术操作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对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个节段)行颈前路间隙减压,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术... 目的探索Bryan颈椎间盘假体应用于亚洲人的手术操作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对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个节段)行颈前路间隙减压,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后3个月进行Odom评级,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1周、3个月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术后3个月进行置换间隙CT或MRI扫描,进一步确定假体位置和置换部位是否存在早期的异位骨化现象。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经过至少3个月(平均36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8(7~12)上升至术后平均158(13~17)。8例患者术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475°(38~5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38°(23~44°),和313°(25~41°)。未发现偏移或假体下沉。CT或MRI扫描显示7个节段的假体上、下金属壳位于临近下、上终板骨的中央,1个节段假体偏离<2mm,1个节段假体偏离>2mm、<4mm。未见假体周围的异位骨化现象。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术后稳定性,保持了颈椎正常的活动度,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假体置换术 节段 患者 临床应用 活动度 颈椎间盘 保持 发现 位置
原文传递
早期训练对髋关节与股骨头置换术后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学荣 刘海霞 +1 位作者 王玉 李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对髋关节与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5例行髋关节和股骨头置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采用早期系统训练指导方法,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术后2周及3个月观察组病人关节活动及功...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对髋关节与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5例行髋关节和股骨头置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采用早期系统训练指导方法,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术后2周及3个月观察组病人关节活动及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训练能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早期功能训练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疗效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佳鹏 张春礼 +2 位作者 徐虎 范宏斌 陈戎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总结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探讨其疗效及评价方法。[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9月22例(22膝)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个月(14~49个月)。疗效评定选用HSS、KSS、WOMAC评分,... [目的]总结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探讨其疗效及评价方法。[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9月22例(22膝)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个月(14~49个月)。疗效评定选用HSS、KSS、WOMAC评分,于术前及随访时分别进行评定。同时提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专用评分标准》(UKA专用评分)进行术后评定。[结果]术后22例患者患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HSS、KSS、WOMAC评分术前及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UKA专用评分平均87.2分,优15膝,良7膝,无可或差。UKA专用评分与HSS、KSS、WOMAC评分标准在同一患者得所结果紧密相关(r值分别为:0.892、0.921、0.914、-0.827)。[结论]UKA是治疗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中近期效果满意。《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专用评分标准》可综合评价UKA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结果 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笑珍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1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者行麻醉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1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者行麻醉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术后感染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Harris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465,P<0.001),术后感染患者少于对照组(P=0.02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2.351,P=0.019)。结论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麻醉 老年人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启金 黄子达 +5 位作者 方心俞 白国昌 李孟庆 张泽宇 李文波 张文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58-665,共8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微生物培养阳性的人工关节感染患者的关节液标本9例,每例标本取200μl用于二代测序,提取关节液标本总DNA,对收集的DNA标本行16Sr...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微生物培养阳性的人工关节感染患者的关节液标本9例,每例标本取200μl用于二代测序,提取关节液标本总DNA,对收集的DNA标本行16SrDNA基因V4区PCR扩增,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2×250bp双端测序策略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SILVA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DNA标本中细菌的种类及相对丰度,取200μl无菌双蒸去离子水作空白对照。结果9例微生物培养阳性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DNA标本通过16SrDNA扩增子测序共产生3132415条高质量的序列和3752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units,OTU)。在细菌门水平,9个DNA标本共检出9种不同的细菌门;在细菌属水平,16SrDNA扩增子测序共检出34种不同的细菌;每个DNA标本通过16SrDNA扩增子测序都检出与实验室培养一致的细菌属;16SrDNA扩增子测序检出的细菌属种类[平均每个标本6.0(3.0,9.5)种]显著多于细菌培养检出的细菌属种类[平均每个标本1.0(1.0,1.0)种],16SrDNA扩增子测序和实验室培养在同一份标本细菌检出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3,P=0.011)。其中,4例DNA标本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检出的优势菌群(丰度最高)与实验室培养结果一致。结论在人工关节感染中,16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可准确检出与实验室培养一致的病原菌,还可检出培养之外的其他细菌,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相关感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细菌 序列分析 DNA
原文传递
股骨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利昕 周兵 +1 位作者 魏振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分析重建股骨偏心距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作者选择2005年01月至2008年01月间行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9.2个月。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前外侧人路,使用Zweymuller双锥形... 目的分析重建股骨偏心距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作者选择2005年01月至2008年01月间行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9.2个月。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前外侧人路,使用Zweymuller双锥形螺旋臼及SL—PLUS矩形直柄(颈干角135°,股骨头假体的直径均为28mm)。对比术前术后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股骨偏心距、髋外展肌力臂及双下肢长度,记录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股骨偏心距与髋外展肌力臂具有正相关性(r=0.534,P〈0.001).②髋关节术后活动度、Harris评分与股骨偏心距均存在明显回归相关关系(r=0.403,0.344,P〈0.001)。③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否对下肢长度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x2=-4.23,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可增加髋外展肌力,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偏心距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英泽 申勇 +2 位作者 张同庆 丁文元 张为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索颈人工椎间盘假体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操作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对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个节段)行颈前路间隙减压,Bray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在此基础上对4例患者纵行切取颈长... 目的探索颈人工椎间盘假体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操作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对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个节段)行颈前路间隙减压,Bray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在此基础上对4例患者纵行切取颈长肌内侧肌瓣,交叉缝合,防止人工椎间盘移位.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和Odem评分比较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术后3个月进行置换间隙CT或MRI扫描观察是否存在早期异位骨化现象.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0(6~11)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6.0(14~17)分.4例患者术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4.8(4.0~5.7)度,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48(3.3~3.7)度和3.26(2.6~3.7)度.未发现假体偏移或下沉.CT或MRI扫描显示:假体上、下金属壳位于临近下、上终板骨的中央,未见假体周围的异位骨化现象.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术后稳定性,保持了颈椎正常的活动度,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颈长肌皮瓣交叉缝合对颈人工椎间盘向前脱出有一定阻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颈椎
下载PDF
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1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予立 史占军 +3 位作者 金大地 景宗森 王健 朱志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评估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1年疗效。方法对1996至2002年由同一术者完成且应用Zweymüller假体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结果共116例142髋符合纳入标准,61例77... 目的评估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1年疗效。方法对1996至2002年由同一术者完成且应用Zweymüller假体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结果共116例142髋符合纳入标准,61例77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1年,平均7.3年。其中50例64髋同时获临床及放射学评估,5例6髋只获得临床评估,6例7髋只获得放射学评估,随访率为52.6%。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3分,51髋(72.9%)术后疼痛在1个月内缓解,术后扶拐行走时间平均为2个月。x线片随访见远端骨皮质肥厚30髋(42.3%),髓内骨化33髋(46.5%),异位骨化45髋(63.4%)。无一例髋臼侧出现透亮带,27髋(38.0%)股骨侧可见透亮带。7髋(9.9%)髋臼侧出现骨溶解,18髋(25.4%)股骨侧出现骨溶解。虽然无已行翻修病例,但3髋因髋臼明显松动移位需行翻修术。以翻修手术或需行翻修手术作为失败的标准,髋臼杯5~11年假体存活率为95.8%,股骨柄的存活率为100%。结论Zweymüller假体术后5~11年随访总体疗效令人满意,但骨溶解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随访研究 髋假体
原文传递
终末期原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异常及其与腰痛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明达 王渭君 +3 位作者 徐志宏 刘飞 邱勇 翁文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原发髋关节骨关节炎(HOA)患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上的形态与伴随的腰痛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HOA患者及55例正常对照的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脊... 目的探讨终末期原发髋关节骨关节炎(HOA)患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上的形态与伴随的腰痛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HOA患者及55例正常对照的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脊柱骶骨角(SSA)、脊柱前倾角(ST);将HOA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腰痛分为无腰痛组(23例)和有腰痛组(23例),对后者的腰痛进行评分(VAS)。应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HOA患者与正常人的各个参数,并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HOA亚组间及其与正常对照的差异;将HOA患者的各个参数与V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HOA组和正常人组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LL分别为(45.2°±17.3°和51.1°±8.5°,t=-2.627,P<0.05);ST分别为(87.8°±8.3°和94.5°±3.0°,t=-6.652,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SS、PT、PI及SSA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A腰痛组的LL(39.4°±19.47°,t=-4.260,P<0.05)、SSA(121.5°±13.5°,t=-3.287,P<0.05)和ST(87.6°±8.0°,t=-6.478,P<0.05)均明显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无腰痛组的SS(42.1°±11.1°,t=3.496,P<0.05)明显偏大、PT(10.3°±8.8°,t=-2.466,P<0.05)及ST(88.1°±8.8°,t=-5.678,P<0.05)明显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参数间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HOA患者的腰痛VAS评分与LL、SS、PT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OA患者存在脊柱-骨盆的矢状面形态异常,表现为较正常人腰椎前凸减小、脊柱前倾增加。与正常对照相比,无腰痛HOA患者骨盆及脊柱均前倾,但腰椎前凸无明显减小;有腰痛的HOA患者骨盆无明显前倾,但腰椎前凸减小,脊柱前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HOA患者的腰痛可能与其腰椎矢状面形态改变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矢状面平衡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洪磊 张克 +1 位作者 娄思权 刘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994~2003年对9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抗生素治疗;关节镜下清创、灌洗;切开清创、灌洗;清创后一期假体再置换;清创后二期假体再置换等不同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994~2003年对9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抗生素治疗;关节镜下清创、灌洗;切开清创、灌洗;清创后一期假体再置换;清创后二期假体再置换等不同治疗方法。对以上治疗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HSS膝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例抗生素治疗,2例治愈,1例感染未控制,改行关节切开清创、灌洗治愈;2例关节镜下清创、灌洗治疗,1例治愈,1例感染未控制,改行关节切开清创、灌洗治愈;2例清创后一期假体再置换治愈;2例清创后二期假体再置换治愈。9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1.2个月,均无感染复发。HSS膝评分由38分(21~52分)增加至74分(53~85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45°(20°~108°)增加至80°(60°~105°)。结论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治疗方法。关节镜下清创损伤小,可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但其彻底性不如切开清创,二期假体再置换临床治疗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深部感染 术后 二期假体再置换 1994~2003年 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切开清创 关节镜下 回顾性分析 清创后 临床效果 感染患者 前后对照 评分标准 灌洗治疗 关节功能 HSS 治愈 无感染 活动度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中两种关节囊处理方法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予立 方燕璇 罗勤瑜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中两种关节囊处理方法疗效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改进手术方式提供依据,降低后外侧入路脱位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60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关节囊修复组(A组)和未修复组(B组),每组30例(30髋),A组将关节囊缝合至...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中两种关节囊处理方法疗效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改进手术方式提供依据,降低后外侧入路脱位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60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关节囊修复组(A组)和未修复组(B组),每组30例(30髋),A组将关节囊缝合至大粗隆骨质,B组切开关节囊后不予修复。在术后6周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进行功能、X线及B超评估,了解患髋功能及疼痛情况以及修复的关节囊有无撕裂和未修复的关节囊有无疤痕组织形成。结果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不需扶拐行走。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脱位,均对手术结果表示很满意。A组27例关节囊修复成功,3例修复失败;B组16例见疤痕组织形成,14例未见疤痕组织。A、B两组关节囊完整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建议修复关节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颈骨折 关节囊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强直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映旭 艾力.热黑 +2 位作者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依明 曹力 郭文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对61例(70髋)髋关节强直(Ankylosed Hip)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1次随访,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及放...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对61例(70髋)髋关节强直(Ankylosed Hip)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1次随访,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及放射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手术治疗,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4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94.8 mL,6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73个月,平均32个月。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15.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6.5±13.4)分,其中优25髋(35.7%),良36髋(51.4%),中4髋(5.7%),差5髋(7.2%),手术优良率为87.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未出现松动翻修病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强直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若髋关节骨性融合,手术难度较大,则术前准备应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强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重建股骨偏心距对股骨劲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月皓 刘明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13-15,17,共4页
观察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0月至2011年01月间因股骨颈骨折行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7例,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前统一测量标准,均采用直接外... 观察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0月至2011年01月间因股骨颈骨折行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7例,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前统一测量标准,均采用直接外侧入路,使用爱康人工髋臼及股骨柄系统。术后测量双侧髋关节X线片,记录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测量股骨偏心距、髋外展肌力臂及双下肢长度,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髋关节功能与股骨偏心距的相关性。结果:①股骨偏心距与人工关节术后活动度、Harris评分均存在明显回归相关关系(r=0.403,0.326,P〈0.01)。②下肢跛行情况因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存在显著性差异(X^2=4.13.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可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及减少跛行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偏心距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14
作者 冯晓军 周欣 +3 位作者 华荣 王天奇 刘晓伟 顾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6期781-785,共5页
目的比较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比较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髓内钉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周、12周及16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12、16周的VA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F=36.301,P<0.05);Constant-Murley总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8,P>0.05)。观察组Neer总分高于对照组(t=2.069,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χ^(2)=4.786,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对中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功能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总有效率高于髓内钉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肩关节
原文传递
表面置换治疗中青年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炎初步经验
15
作者 陈杰 夏军 +3 位作者 魏亦兵 陈飞雁 黄钢勇 石晶晟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95-196,206,共3页
目的总结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治疗中青年强直性脊柱炎(AS)伴髋关节炎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HRA治疗AS伴髋关节炎患者共9例(11髋),术前常规行X线、双髋CT等检查,并模板测量髋臼侧假体和股骨头侧假体大小(按15... 目的总结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治疗中青年强直性脊柱炎(AS)伴髋关节炎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HRA治疗AS伴髋关节炎患者共9例(11髋),术前常规行X线、双髋CT等检查,并模板测量髋臼侧假体和股骨头侧假体大小(按15%放大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术后X线片、术前及术后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6 min(80~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0 ml(200~370 ml)。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无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6~21.5个月,平均随访12.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3.8±4.2改善为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82.3±2.4(P<0.05)。术后摄片显示假体在位,无脱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 HRA治疗中青年AS伴髋关节炎可以保留更多骨量,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 表面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