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9
1
作者 李召晨 杜瑞艳 +1 位作者 王洪娟 彭玉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80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80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粥样斑块性质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80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80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粥样斑块性质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均以颈总动脉分叉处(BIF)最为多见,脑梗死组双侧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以混合斑最多,脑梗死组混合斑、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率比较显示两组中均以轻度狭窄比例最高,脑梗死组中度、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非梗死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本研究发现所有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合并症患者。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和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性斑块的患者,应早期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和追踪观察,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血管超声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67
2
作者 王维铁 张旭 +3 位作者 许日昊 范莹莹 柳克祥 朱志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319例。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4组,比较各组之间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脑...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319例。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4组,比较各组之间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另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的差异。结果3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的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7.53%,左主干病变组脑梗死发生率为38.27%;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未发现脑梗死病例。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90.00%比46.02%,χ2=6.294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脑梗死发生率越高。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更易诱发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 斑块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张敬霞 王宏光 宋世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特征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HP5500超声仪 ,对35例脑梗塞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 :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记分均显著高...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特征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HP5500超声仪 ,对35例脑梗塞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 :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记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7 %和21.7% ,P<0.01;(6.745±3.214)mm和(3.408±3.613)mm ,P<0.001] ,且脑梗塞组软斑比例为55.8% ,显著大于对照组33.3% (P<0.01) ,脑梗塞组斑块表面不规则即Ⅱ、Ⅲ度的比例亦显著大于对照组 (41.9 %/11.1 % ,11.6%/0 % ,P<0.05)。结论 :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 ;软斑块是发生脑梗塞的主要危险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 脑梗塞 超声 诊断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7
4
作者 侍艳 张迎春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双侧MCA收缩期峰... 目的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双侧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收缩期血管内径(Ds)、CCA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并记录CCA及颈内动脉(ICA)斑块的回声强度、数目及斑块累及的血管数。结果脑梗死组CTA双侧CCA-Ds、CCA-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双侧MCA-RI、MCA-PI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混合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协助早期诊断MCA粥样硬化性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血管超声
下载PDF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赵菁 耿文静 +1 位作者 翟博智 宋毅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707-2712,共6页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天津医院收治的伴有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50例,经颈动...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天津医院收治的伴有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50例,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两组在基础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每日1次)及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3粒(0.4 g/粒),每日3次。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及其他基础疾病药物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脂水平;统计两组颈动脉斑块总数、测量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判定斑块性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疗效判定;统计两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但治疗组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颈部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脂血症及CAS斑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瑞舒伐他汀钙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糖尿病 脑梗死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1
6
作者 李真 李伟 +2 位作者 陈琦 孙锡波 李炳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948-195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 L,...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 L,iv,每日1~2次(或者20 m L加至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 L中,ivgtt,qd)+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po,qd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和20 mg,po,qd(晚餐后)。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TC、TG、LDL-C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TC、TG、LDL-C水平和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改善患者预后。较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刘珊 周翔海 +5 位作者 胡萍 庞梦端 段妍 刘艳 刘越素 许林鑫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9-994,共6页
目的研究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 503例平均年龄(55.8±12.9)岁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采用血管彩超检查评估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和管腔直... 目的研究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 503例平均年龄(55.8±12.9)岁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采用血管彩超检查评估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和管腔直径,依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4级:无动脉粥样硬化(1级);动脉内-中膜增厚(2级);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级);动脉狭窄≥20%(4级)。冠心病及脑梗塞病史来自病历记录。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冠心病、脑梗塞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调整后回归分析显示,与颈动脉1级患者比较,颈动脉3级和4级患者的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OR=2.30(95%CI 1.17-4.53),OR=4.05(95%CI 1.88-8.74)],脑梗塞患病风险增加[OR=1.95(95%CI 1.22-3.10),OR=2.68(95%CI 1.50-4.77)]。与下肢动脉1级患者比较,下肢动脉3和4级患者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OR=2.39(95%CI 0.99-5.74),OR=4.10(95%CI 1.44-11.67)];下肢动脉2、3和4级患者脑梗塞患病风险增加[OR=2.20(95%CI 1.05-4.63),OR=3.60(95%CI 1.82-7.10)和OR=3.15(95%CI 1.32-7.50)]。与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分级均为1或2级患者相比,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分级均为3或4级的患者,冠心病和脑梗塞的患病风险均增高;而仅有一个部位动脉分级为3或4级者,其冠心病和脑梗塞患病风险无明显增高。结论可以采用简单的动脉硬化分级方法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如同时评估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仅当两者均出现斑块或狭窄时,冠心病或脑梗塞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脑梗塞 颈动脉分级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其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肖章红 丁立东 柯开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法设计。应用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斑块探查及定性,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NIHSS评分法评估入选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7 d、第14 d神经...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法设计。应用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斑块探查及定性,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NIHSS评分法评估入选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7 d、第14 d神经功能。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173例(70.3%)和无斑块组73例(29.7%)。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年龄、NIHSS评分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0.01)。在完成随访的患者中,斑块组脑梗死复发39例(24.84%),复发时间为10.12个月;非易损斑块患者脑梗死复发时间为11.82个月,混合斑块患者为10.62个月,易损斑块患者为9.13个月。无斑块组脑梗死复发7例(10.45%),复发时间为11.56个月。斑块组脑梗死复发率显著高于,复发时间显著早于无斑块组(均P〈0.05)。易损斑块患者复发时间显著早于非易损斑块患者(P=0.034)。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使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加重,复发率增高,尤其是易损斑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情 脑梗死复发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胱抑素C及载脂蛋白B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3
9
作者 于翔 温慧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的关系。方法 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32例)、稳定斑块组(3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42例);检测各组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的关系。方法 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32例)、稳定斑块组(3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42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ys-C及ApoB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ys-C及ApoB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且随着斑块程度的增加,其血清Cys-C及ApoB水平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Cys-C及ApoB水平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胱抑素C 载脂蛋白B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0
作者 梁江红 魏麓云 何亚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病情提供帮助。方法:选择ACI患者(128例)和未卒中对照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病情提供帮助。方法:选择ACI患者(128例)和未卒中对照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的水平。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6,P=0.000)。(2)Lp-PLA2与HDL-C负相关(rs=-0.804,P=0.000),与TC、LDL-C正相关(rs=0.919,P=0.000;rs=0.914,P=0.000)。(3)血浆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45,P=0.296);(4)血浆Lp-PLA2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93,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浆Lp-PLA2水平正相关(rs=0.829,P=0.001)。结论: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而与脑梗死体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淑清 龚丽娜 颜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联合经颅多普勒(TCD)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初次住院且确诊为脑梗死的85例患者资料,将其纳入脑梗死组,另选84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颈...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联合经颅多普勒(TCD)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初次住院且确诊为脑梗死的85例患者资料,将其纳入脑梗死组,另选84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TCD联合检查,比较两组颈部动脉狭窄情况、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形成情况以及颅内动脉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异常率显著升高,其中出现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率均显著升高、颈动脉闭塞患者率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87,x^2=8.298,x^2=4.048;P<0.0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右侧颈总动脉-IMT(RCCA-IMT)、右侧颈内动脉-IMT(RICA-IMT)、左侧颈总动脉-IMT(LCCA-IMT)和左侧颈内动脉-IMT(LICA-IMT)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t=2.204,t=2.227,t=2.700;P<0.01),且颈动脉IMT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84,x^2=21.346;P<0.01)。脑梗死组颅内动脉狭窄率高达91.76%,其中颅内动脉轻度、中度及重度的颅内动脉狭窄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6,x^2=22.621,x^2=12.765;P<0.01)。脑梗死组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TCD联合检查示颈动脉斑块形成阳性率明显高于颅内动脉狭窄阳性率(x^2=2.306,P<0.05),而颈动脉斑块形成或颅内动脉狭窄阳性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斑块形成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5,P<0.05)。结论: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TCD联合检查能清楚的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动脉动力学改变情况,联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患者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TCD)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湘青 韩红星 续运勤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期232-234,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原因,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其病理机制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早期发现、早期药物干预对减少或延缓脑梗死的发病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发现高危患者并...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原因,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其病理机制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早期发现、早期药物干预对减少或延缓脑梗死的发病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发现高危患者并行血管重建干预治疗仍是目前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干预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25
13
作者 林晓东 赵丽 +3 位作者 王学敏 王海英 田小卫 李福学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脑梗死部位、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0名健康人血清hs-CRP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脑梗死部位、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0名健康人血清hs-CRP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部位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没有差异。脑梗死轻、中、重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血清CRP水平越高的脑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临床预后差。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而与病变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病变部位 预后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郭毅 周志斌 +2 位作者 李富康 马可夫 王晓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血清标志物。通过对 12 0例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无斑块...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血清标志物。通过对 12 0例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无斑块组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 84例患者于入院 3周后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结果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 72 .5 % (87例 ) ,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 4 .17%。梗死侧颈动脉软斑发生率 (32 .9% )高于非梗死侧 (16 .9% ) ,软斑组和硬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 ,而软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又高于硬斑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可能以斑块居多 ,而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 ,软斑为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病变特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粥样斑块 脑梗死基 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5
作者 韩石蕊 赵永旗 +1 位作者 程洪兵 郭社民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瑞舒伐他汀钙组和阿托...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瑞舒伐他汀钙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肝功能、血糖及血脂等指标,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与阿托伐他汀钙组相比,瑞舒伐他汀钙组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血糖、血脂、CK指标及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指标及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瑞舒伐他汀钙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症疗效相当,而瑞舒伐他汀钙在改善神经功能及LDL-C指标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高血脂 瑞舒伐他汀钙 阿托伐他汀钙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建平 丰宏林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7期3104-3106,共3页
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及病理生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从脑血管的炎症性改变、传统的危险因素和炎症之间的关系、病原微生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其他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等方面对炎症或感... 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及病理生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从脑血管的炎症性改变、传统的危险因素和炎症之间的关系、病原微生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其他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等方面对炎症或感染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探讨炎性反应与几个常见的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反应 慢性感染 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25
17
作者 何金邦 赵晓萍 +1 位作者 赵秀欣 杨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9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确定CAS斑块类型。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检测。结果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在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小梗死灶组最低;不稳定性斑块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无斑块组最低。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与CAS斑块性质有着密切联系,斑块稳定性越差,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性质 脑梗死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栓子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1
18
作者 徐丽君 周玉珍 +1 位作者 王春芝 丁勇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进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有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病例数。结果(1)41例有颈动脉斑块,32例无颈动脉斑块;(2)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进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有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病例数。结果(1)41例有颈动脉斑块,32例无颈动脉斑块;(2)有颈动脉斑块者MES阳性率(46.34%)较无斑块者MES阳性率(21.88%)高(P<0.05);(3)颈动脉不稳定斑块MES阳性率(80%)较稳定性斑块MES阳性率(26.92%)高(P<0.01);(4)MES与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内膜增厚及斑块的个数无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不稳定性是导致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高度重视,稳定颈动脉斑块是防治动脉至动脉栓塞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栓子 颈动脉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文芮 王誉霖 +1 位作者 孟可 闵连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发病48 h内的CI患者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发病48 h内的CI患者为研究组,经头部CT和/或MRI检查确诊;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同时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根据公式lg(TG/HDL-C)计算AI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组中的CIMT增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研究组内CIMT增厚和CIMT正常两亚组间在TG、TC、LDL-C和HDL-C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研究组中AIP和LDL-C与CIMT呈正相关(P <0. 05),AIP与颈动脉内斑块的稳定性呈负相关(P <0. 05)。结论AIP与CIMT和管腔内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能够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旭兰 吴小伟 蔡伟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并进行早期预测。方法选取2016年1-9月医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取门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并进行早期预测。方法选取2016年1-9月医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取门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探查并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回声,采集相关的弹性参数(如弹性评分、弹性面积比值等)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IMT明显厚于对照组(1.71±0.20 vs 1.34±0.27,P<0.05);二维灰阶超声低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数量两组之间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弹性评分低回声斑块和混合回声斑块急性脑梗死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43 vs 1.73±0.78,P=0.033;2.95±0.51 vs 3.38±0.59,P=0.036);超声斑块弹性面积比值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急性脑梗死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15±0.09 vs 1.23±0.10,P=0.029;1.44±0.12 vs 1.55±0.09,P=0.010)。结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区别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为急性脑梗死提供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