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县域碳排放脱钩关系及其时空特征演变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赫 黄雅哲 +2 位作者 王睿 张建勋 彭竞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4-755,共12页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影响着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与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探究2002—2017年中国1741个县级行政单元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聚集格局,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在...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影响着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与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探究2002—2017年中国1741个县级行政单元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聚集格局,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在时空双重维度分析县域碳排放脱钩的空间趋同效应。研究发现:(1)县域碳排放脱钩关系以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为主,强脱钩聚集于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地区,负脱钩数量逐渐增加且向东北及西北地区集中;(2)县域脱钩具有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分异特征在经历局部聚集、“东正西负”分异后,呈现“南正北负”的聚集与分异并存格局;(3)县域脱钩趋于稳定和向好发展,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大部地区呈现理想脱钩聚集,东北、西北呈现县域邻域均向下转移的团状聚集。因此,中国应聚焦县域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的状态不稳定与区域不均衡,落实差异化的控碳策略,扭转空间分异的脱钩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碳排放 脱钩关系 时空特征 空间自相关 马尔科夫链 中国
原文传递
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背景下的乡镇卫生院效率 被引量:17
2
作者 管文博 梁笛 黄葭燕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8-262,26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现状及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前后的效率变化,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目的了解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现状及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前后的效率变化,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效率均数为0.773,最高为1.000,最低为0.384,效率的地区差异较明显。2016—2018年,除纯技术效率略有上升外,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均有所下降。乡镇卫生院整体运行效率较低,产出不足与投入冗余是主要原因,规模效率和技术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生产率的增长。结论建议:因地制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医疗共同体配套政策;引导居民转变就医理念,合理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医疗共同体integrated service delivery network at county level 乡镇卫生院township hospital 效率efficiency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almquist指数Malmquist index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县域信息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晓阳 黄晓东 丁志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2-1275,共14页
在县域尺度下,以长江经济带719个县(市)作为空间研究单元,构建以信息化发展环境支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技术创新支撑、信息网络消费水平4个层次9个具体指标的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县域尺度下,以长江经济带719个县(市)作为空间研究单元,构建以信息化发展环境支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技术创新支撑、信息网络消费水平4个层次9个具体指标的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县域信息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空间聚类分布上看,长江经济带信息化水平东西地区差异显著,呈现出一个核心发展片区,多个副核心中心,整体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格局;(2)从空间关联格局上看,长江经济带信息化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以显著HH区与显著LL区为主,显著HH区主要在金华、绍兴、温州、苏州、南通、常州等地区的县(市)分布;显著LL区主要在全椒县、和县、枞阳县等分布;(3)从核密度估计上看,随着搜索半径的扩大,长江经济带县域信息化水平空间层次性趋于明显,由最初长三角地区的两个高密度值区转变为多核心-边缘结构,最终形成高密度值片区;(4)从影响因素的解读看,区位条件的差异化影响明显,经济基础的支撑作用强,工业化、科技化进程与信息化水平相匹配,政策的引领作用强但不同水平区作用效果不一,人才与科技支撑在中西部地区需要大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水平 均方差决策法 空间特征 县域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县域宅基地退出的政策工具与实践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吕晓 薛萍 +1 位作者 牛善栋 彭文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7-1321,共15页
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是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城乡人地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科学设定政策目标、合理配置政策工具是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关键内容。基于文本分析视角,以浙江义乌、湖北宜城、山东禹城、宁... 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是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城乡人地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科学设定政策目标、合理配置政策工具是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关键内容。基于文本分析视角,以浙江义乌、湖北宜城、山东禹城、宁夏平罗4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为案例区,展开县域宅基地退出的政策工具与实践比较分析,并结合地方特色探究案例区宅基地退出政策的适应性,总结其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政策工具选择差异较大,义乌市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禹城市、宜城市和平罗县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2)各地政策目标存在差异,义乌以经济目标为主,兼顾社会目标并适当考虑生态目标;禹城和平罗以社会目标为主,兼顾经济目标;宜城主要关注社会目标。(3)各地宅基地退出不同实践模式中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与政策文本中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类型不完全一致,除义乌外,其他三地的主要政策工具在实践中均有变化;不同实践模式中的主要政策目标与政策文本中体现的主要政策目标均保持一致。(4)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实力、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城镇化水平以及地域文化特色对宅基地退出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选择有较大影响。基于此,提出宅基地退出政策制定应考虑地方特色和现实需求科学设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工具,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建立宅基地退出长效机制,依据宅基地功能价值论制定差异化的农民宅基地退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文本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目标 实践模式 比较分析 县域
原文传递
山区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原理、方法及实践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子生 刘彦随 +2 位作者 贺一梅 陶文星 许婧婧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0-611,共12页
实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应当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最佳切入点之一。在探讨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原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程度分级系统及定量的划分标准,以推进... 实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应当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最佳切入点之一。在探讨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原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程度分级系统及定量的划分标准,以推进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云南省为实例,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该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评定了全省126个县的土地利用生态友好度等级。结果表明,云南省目前土地利用生态友好度(DEF)平均值只有48.01,属"不友好"级。全省约2/3的县目前在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上表现为"不友好"和"很不友好"级,其中1/5以上的县份表现为"很不友好"。尤其以滇东北中山山原区生态友好性程度为最低,各县生态友好度(DEF)值均低于40,均属"很不友好"级;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区的生态友好性程度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友好性 评价方法 山区 县域 生态友好度 云南省
下载PDF
黄河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丁志伟 刘晓阳 +3 位作者 程迪 魏建飞 简子菡 李凌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城乡收入比为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5年黄河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整个经济带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整个研究期表现为波动下降状态,近期... 以城乡收入比为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5年黄河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整个经济带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整个研究期表现为波动下降状态,近期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2)从空间分布看,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区域在西南部占据主导并形成连绵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小区域在中东、东部地区且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3)从空间关联特征看,主要以HH区和LL区为主,表明空间上存在集聚性.显著HH区在青海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和东部及吕梁山区形成连绵分布区,显著LL区逐渐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河南省中北部区域、内蒙古东西两侧区域等集聚分布.(4)从影响因素看,地形地貌发挥重要的"本底"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起基础性支撑作用,乡村振兴层面的"产业兴旺"起重要的支撑作用,"五化"的交织作用明显,电子商务业发挥的作用在不同区域表现不一致,"路径依赖"的效应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县域 黄河经济带
原文传递
贵州省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玮 雷世光 +1 位作者 商宇 李杨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人力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定点医院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贵州省63个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从事结核病防治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资料采用Excel 2007录入整理,率的比较... 目的了解贵州省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人力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定点医院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贵州省63个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从事结核病防治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资料采用Excel 2007录入整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3个结核病定点医院共有从事结核病防治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403人。其中年龄小于30岁、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小于2年、学历为本科以下、职称为中级以下和兼职比例偏大,分别为37%、69%、60.3%、59.7%和59.1%。有18.1%无职业资格,7.4%无职称。2015年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所占的构成比较2009年高,P<0.001。2015年本科及以上和大专学历所占的构成比较2010年高,P<0.001。结论虽然贵州省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学历和职称显著提高,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人员配备不够合理,无职称、无职业资格人员比例仍较大,需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定点医院 人力资源 贵州省 县级
下载PDF
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与突破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胜晖 《终身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69-75,共7页
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意,也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长期以来,县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社会矮化”“规范发展与标准缺失”... 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意,也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长期以来,县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社会矮化”“规范发展与标准缺失”“多元主体与机制不畅”“需求多样与供给单一”等多个层面的矛盾。新发展阶段,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要着重从营造良好的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社会氛围、健全国家“县域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构建多元互动共生的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县域职业教育供给结构等层面突破,推动实现县域职业教育内部均衡与外部适应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异 被引量:3
9
作者 尹昌霞 马仁锋 +1 位作者 吴丹丹 王腾飞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6年第2期397-402,共6页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方法计量2002-2013年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的得分,并运用模糊数学法测度...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方法计量2002-2013年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的得分,并运用模糊数学法测度二者协调度。研究得出:(1)2002-2013年宁波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总体由双系统低水平的高度协调向双系统提质的高度协调演进,其中奉化、宁海协调程度向高水平趋近,宁波中心城区、象山协调程度呈波动状的逆向演进,余姚、慈溪的协调程度无显著变化;(2)2002-2013年宁波市县级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空间分异显著,即西北部趋稳,西南部正向演进,东部逆向演进;(3)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状态在2005、2007、2009、2011、2013年呈现显著的下降态势,且西北、西南、东部县际发展度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县际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性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河南省县域城乡互动水平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改素 李艳雨 +1 位作者 孟怡伟 高宣 《河南科学》 2018年第6期971-977,共7页
基于新常态背景,构建县域尺度下城乡互动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法、主成分分析法、空间分析方法等,对河南省县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城乡互动水平的时间格局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不断上... 基于新常态背景,构建县域尺度下城乡互动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法、主成分分析法、空间分析方法等,对河南省县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城乡互动水平的时间格局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近期互动水平提升的幅度较大.(2)河南省城乡互动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呈现明显的规律特点,高、较高水平区以郑州市辖区为中心向西北方向不断增多的演变特点,显著HH区不断增加且出现集中分布态势;东部、东南部、南部等区域的低、较低城乡互动区的整体格局变动不大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之态势,显著LL区的分布与低城乡互动区的分布格局并不一致.总结而言,影响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的支撑、城镇化的拉动、城乡体系优化、信息化的融入影响、战略政策的导向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城乡互动 时空演变 县域 河南省
下载PDF
县域教育政策研究的核心领域:执行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永富 李孔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共4页
在县域教育政策研究中,执行研究具有核心地位,这不仅由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而且由教育政策制定的不同层次类型所决定,体现为"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已有的执行模式研究分为不同层次政府之间的关系框架、... 在县域教育政策研究中,执行研究具有核心地位,这不仅由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而且由教育政策制定的不同层次类型所决定,体现为"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已有的执行模式研究分为不同层次政府之间的关系框架、执行的影响因素框架、利益冲突与妥协框架和多元框架四种类型。这些模式类型为我国县域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执行
下载PDF
黄河流域县域“五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研究
12
作者 丁志伟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1期57-70,共14页
基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简称"五化")指标体系,运用"发展-差异-互动"评价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县域"五化"协调的空间格局并探讨不同类型区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①"单化"... 基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简称"五化")指标体系,运用"发展-差异-互动"评价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县域"五化"协调的空间格局并探讨不同类型区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①"单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等级性和差异性,其中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空间格局基本类似,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集中片区、核心城市附近区域以及东部局部地区。较低、低水平区除了一些分布在较高、中等水平区附近或者夹杂其间,其余则在西部、西南部形成集聚片区。东北半壁高于西南半壁的空间差异化特征明显。②"五化"发展、互动和综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相似,与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差异较大,凸显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在"五化"协调发展中的主导地位。③"五化"发展、互动和综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关联现象较为相似,表现为高、较高水平区在中部地区呈现正向关联并形成热、次热点区,形成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联动效应佳的高值分布区。差异水平的空间关联状况则与整体基本相反,且各类区的集聚范围明显减小、集聚程度明显下降。根据各等级水平区的形成原因分析发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在协调发展中扮演了主导"角色",发展、互动水平的作用效果大于差异水平,较低、低水平区"单化"层级的提升和互动效率的提高是促进"五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 协调发展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县域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STUDY ON METHODS OF LAND USE DYNAMIC MONITORING AT COUNTY LEVEL──Taking Dehui County, Jilin Province for Example
13
作者 LI Lin-yi1, HUANG Fang2, LIU Zhao-li1, WAN En-pu1 (1.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1, P.R.China 2.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P.R.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1年第2期181-185,共5页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d use dynamic monitoring, but as for the land use dynamic monitoring at county level, traditional remote sensing methods such as satellite imagery visual int...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d use dynamic monitoring, but as for the land use dynamic monitoring at county level, traditional remote sensing methods such as satellite imagery visual interpretation and computer classification can not meet its demand for accuracy. The result of 1:10 000 land use investigation map has high accuracy, but this method can not be used 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land use because of its big expenses, long period and difficulty in updating data.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ognomy, climate and the status of land use in Dehui County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a set of method, which takes use of 3S techniques and applies to Northeast China Plain, is come up with. When the land use type of a land parcel changed as a whole, the date updating can be make by changing its land type ID in the attribute table in a GIS. When the land use type of an irregular area changed, GPS receivers are used to position its border. This set of method is characteristic of high accuracy and low expenses. It gets the information of land use change timely and can be used 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land us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at county level dynamic monitoring GPS attribute alternation in GIS
下载PDF
中国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8
14
作者 王少剑 谢紫寒 王泽宏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03-3118,共16页
县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和关键地域单元,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00—2017年中国县域碳排放数据,分析了县域人均碳排放... 县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和关键地域单元,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00—2017年中国县域碳排放数据,分析了县域人均碳排放的总体变化、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及集聚特征,并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假说下,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解释社会经济发展对县域人均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县域人均碳排放呈现先急后缓的增长趋势。人均碳排放水平差异加大,且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县域人均碳排放差距悬殊。(2)县域人均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碳排放远高于其他地区,空间极化效应明显。(3)县域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的区县数量逐渐增多且分布重心向西北移动,而低—低集聚的区县数量不断减少,主要集中于中南地区,县域人均碳排放集聚类型具有空间锁定效应。(4)人口密度、政府财政支出对县域人均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第二产业产值规模、碳排放强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中低碳排放水平区县的经济发展和人均碳排放之间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是实现整体碳减排的关键。因此,政府减排策略的落实应考虑区县碳排放的阶段性差异,实现落后地区发展和转型"两手抓"的同时发挥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在碳减排中的先导作用。此外,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作为现阶段县域碳减排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人均碳排放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面板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转移支付制度与县乡财政体制构建 被引量:46
15
作者 阎坤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0-25,共6页
地方财政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制度创新问题,但自1994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技术的层面上进行,即税率的增降、税种的开征与停征以及收入共享的划分等,而从未考虑过用制度创新来解决县乡财政问题。虽然短期内技术层面的操... 地方财政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制度创新问题,但自1994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技术的层面上进行,即税率的增降、税种的开征与停征以及收入共享的划分等,而从未考虑过用制度创新来解决县乡财政问题。虽然短期内技术层面的操作能解决暂时的表面上的矛盾,但从长期来看,往往酝酿着更深层次、更激烈的矛盾。制度上的创新要求一方面要逐步建立民主的理财机制,另一方面要重构县乡财政体制的新框架,明晰界定县乡两级政府事权,培育新的主体税种,下放税权并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如果制度上的创新能够真正实行,那么县乡财政问题可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乡财政 转移支付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乡村秩序与县乡村体制——兼论农民的合作能力问题 被引量:51
16
作者 贺雪峰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4-100,共7页
当前农民的原子化状况使村庄很难内生秩序,而使得通过行政嵌入形成秩序成为宿命。强势的地方行政在维持地方秩序的同时又掠夺农民,谋取私利,因此必须通过体制内的县乡民主来制约地方行政。现实可行的途径是将乡镇政府改为县级的派出机构... 当前农民的原子化状况使村庄很难内生秩序,而使得通过行政嵌入形成秩序成为宿命。强势的地方行政在维持地方秩序的同时又掠夺农民,谋取私利,因此必须通过体制内的县乡民主来制约地方行政。现实可行的途径是将乡镇政府改为县级的派出机构,并通过完善选举和强化县级人大职能来约束具有强势能力的县行政权力及其派出机构乡公所。当前县乡村改制的目标是“强县、弱乡、实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行政嵌入 县级人大 选举 乡公所
下载PDF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分层传导体系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陈川 徐宁 +1 位作者 王朝宇 李海燕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75-81,共7页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政府与市场空间权益协调的"界面",两者之间的传导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文章从空间治理事权的视...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政府与市场空间权益协调的"界面",两者之间的传导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文章从空间治理事权的视角出发,围绕建设空间与非建设空间两类空间,梳理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事权边界,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制性详细规划面临的困境,提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层传导体系的构建策略,即构建与空间治理事权匹配的规划纵向传导体系、以单元为载体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纵向延展与横向分化、形成从"编规划"到"定规则"的专项规划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事权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传导
下载PDF
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钱水祥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9,39,共6页
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县域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负有主要责任。本文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论述了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该"审什么""评什么""... 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县域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负有主要责任。本文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论述了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该"审什么""评什么""怎么审"以及"如何定责"等关键事项。本文阐述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重点;剖析了围绕权力运行轨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施审计评价,整合审计资源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运用最新审计技术方法提升审计效率,坚持"党政同责""权责一致"准确界定和落实责任等具体内容;提出从建立协调机制、健全相关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和深化理论研究五个方面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县级党政主要领导 离任审计 党政同责
下载PDF
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县域冬小麦估产 被引量:24
19
作者 秦元伟 赵庚星 +5 位作者 姜曙千 程晋南 孟岩 李百红 许国臣 韩吉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8-123,共6页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该文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区,探讨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县域冬小麦估产技术。采用陆地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中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选择冬小麦信息较为突出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该文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区,探讨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县域冬小麦估产技术。采用陆地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中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选择冬小麦信息较为突出的4个相似时相,经几何精校正、掩膜、相对辐射校正等预处理,在分析研究区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同时,利用植被指数变化规律对各时相植被指数进行修正,根据植被指数分布情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别构建了基于像元比值植被指数之和(∑RVI)及不同长势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冬小麦估产模型。结果显示:各时相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精度均在96%以上,且具有较好的空间精度;二种估产模型的估产精度分别达到了96%以上和94.74%,效果较好。研究为县域冬小麦产量的预测提供了有效方法,能更好地指导冬小麦生产和粮食政策的制定,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辐射校正 决策树分类 植被指数 冬小麦估产
下载PDF
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内涵、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21
20
作者 朱玉春 胡乃元 +1 位作者 马鹏超 苏丫秋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8,共11页
推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目标之一。面对中国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生产要素流动失序、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空间格局分布失调等问题,本文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是实现城乡经济共生、居民福... 推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目标之一。面对中国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生产要素流动失序、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空间格局分布失调等问题,本文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是实现城乡经济共生、居民福祉均等、发展耦合联动,而县域作为联结城镇与乡村的关键环节和相对独立的经济综合体,是新时期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本文统筹考虑“要素—资源—空间”三个维度,从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资源普惠共享、空间格局协调优化三个方面构建了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城乡关系 生产要素 公共资源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