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评价指标 被引量:65
1
作者 杜顺成 戴经梁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2,共5页
通过比较分析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各种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指出目前用动稳定度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基于压实理论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评价指标———综合稳定指数,利用现有的车辙试验设备,给出了综合稳定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该... 通过比较分析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各种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指出目前用动稳定度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基于压实理论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评价指标———综合稳定指数,利用现有的车辙试验设备,给出了综合稳定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该指标综合考虑了压实过渡期和压实稳定期的变形,能更好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过分析综合稳定指数与力学指标劲度模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验证了综合稳定指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试验研究 永久变形 评价指标 综合稳定指数 劲度模量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杨瑞华 许志鸿 李宇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86-1491,共6页
分析比较了4种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即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和朱丽叶试验的优缺点和试验条件.从试件性能的稳定性、试验模拟的环境条件、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而言,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 分析比较了4种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即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和朱丽叶试验的优缺点和试验条件.从试件性能的稳定性、试验模拟的环境条件、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而言,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最好,朱丽叶试验次之,冻融劈裂试验第三,而浸水马歇尔试验最差.但从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而言,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最差.通过不同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试验方法内在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实际工程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陈飞 张林艳 +2 位作者 封基良 马永 赵雁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27-137,共11页
在寒冷和温差较大的地区,低温开裂是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破坏形式。裂缝的产生影响了路面的完整性、连续性及美观,会导致水通过裂缝渗入路面结构,进而削弱了沥青与骨料之间的粘附力,易诱发其他病害,严重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为评... 在寒冷和温差较大的地区,低温开裂是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破坏形式。裂缝的产生影响了路面的完整性、连续性及美观,会导致水通过裂缝渗入路面结构,进而削弱了沥青与骨料之间的粘附力,易诱发其他病害,严重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为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广大科技工作者探索了多种室内试验和评价方法。但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多相、多组分、多尺度的黏弹性材料,受力极其复杂。因此不同试验方法的试件尺寸、形状、试验温度、加载速率等对混合料的受力状态影响显著,试验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也各有差异,未形成统一标准,故目前仍没有一种简单有效且公认的方法。目前,根据沥青路面开裂的相关判据及理论基础将现有试验分为:连续体试验、断裂力学试验和声发射试验。连续体试验试件完整、无需再处理,评价多为力学指标;断裂力学试验评价多为能量指标,评价更全面;声发射试验为无损检测技术,可结合宏观试验进行裂缝扩展特性研究。本文结合路面低温开裂的机理,系统归纳了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和对比总结,并结合试验评价难度、试验结果变异性与现场实际受力相关性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深研的方向,以期为确定科学合理、客观真实、系统全面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与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低温开裂 抗裂性能 评价指标 试验方法 机理
下载PDF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评价指标 被引量:40
4
作者 谭忆秋 姚李 +2 位作者 王海朋 边鑫 齐宇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3-77,共5页
为了科学地选择和评价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选取SMA-10,UTAC-10和NovaChip Type-C 3种混合料类型作为评价性能指标,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性能,通过渗水系数试验和抗滑性能试验评价混合料的表面性能,设计一种室内... 为了科学地选择和评价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选取SMA-10,UTAC-10和NovaChip Type-C 3种混合料类型作为评价性能指标,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性能,通过渗水系数试验和抗滑性能试验评价混合料的表面性能,设计一种室内磨耗试验来研究混合料抵抗抗滑衰减的能力.采用一套3种条件下的飞散试验并结合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结果表明:冻断温度和冻断强度可有效评价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以初始摆值结合抗滑衰减程度评价磨耗层抗滑性能比较科学,评价超薄磨耗层材料的抗水损害能力须将冻融劈裂强度比和冻融劈裂强度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超薄磨耗层 沥青混合料 评价指标 性能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条件及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栗培龙 张争奇 +1 位作者 李洪华 王秉纲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1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采用2种沥青、2种级配拌制4种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讨论了车辙深度和蠕变速率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不足,提出了车辙变形率指标.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 采用2种沥青、2种级配拌制4种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讨论了车辙深度和蠕变速率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不足,提出了车辙变形率指标.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度都会加速车辙的产生,50℃水浴和60℃空气浴车辙深度的相关性好,50℃水浴汉堡车辙试验可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建议B级沥青采用45℃,A级沥青采用50℃,改性沥青采用60℃的试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高温性能 汉堡车辙试验 试验条件 评价指标 车辙变形率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马新 郑传峰 《公路工程》 2008年第4期75-78,91,共5页
在利用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过程中,试件的浸水条件与路面实际的浸水条件明显不同,因此实验结果与使用效果存在很大的偏差。而用试件饱水煮沸后的劈裂强度来评价其抵抗水损害的能力,操作简便、作用效果明显、准... 在利用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过程中,试件的浸水条件与路面实际的浸水条件明显不同,因此实验结果与使用效果存在很大的偏差。而用试件饱水煮沸后的劈裂强度来评价其抵抗水损害的能力,操作简便、作用效果明显、准确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评价方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对路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郑晓光 丛林 郭忠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100-104,共5页
通过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分析现场温度变化规律,温度与沥青混合料密度、空隙率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离析是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温度离析严重的区域密度小,空隙率大,容易导致路面出现水损害和疲劳破坏,红外线温度记录仪与具有金... 通过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分析现场温度变化规律,温度与沥青混合料密度、空隙率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离析是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温度离析严重的区域密度小,空隙率大,容易导致路面出现水损害和疲劳破坏,红外线温度记录仪与具有金属探针的插入式温度计结合使用,可以比较全面地分析路面温度特性,控制施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温度离析 评价标准 密度 空隙率
下载PDF
抗剥落剂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的试验方法与指标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苛 张争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5-961,共7页
为了合理地评价抗剥落剂对含盐高湿环境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文章以抗剥落剂PA-1、AMR和TJ-066为研究对象,通过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试验确定抗剥落剂的最佳掺量,在不同温度下对掺有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并... 为了合理地评价抗剥落剂对含盐高湿环境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文章以抗剥落剂PA-1、AMR和TJ-066为研究对象,通过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试验确定抗剥落剂的最佳掺量,在不同温度下对掺有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并讨论了浸水汉堡车辙试验的试验条件和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含盐高湿环境中抗剥落剂P、A、T的最佳掺量略大于淡水环境,分别为沥青用量的0.4%、0.5%和0.5%;采用50℃时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可以很好地评价不同抗剥落剂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浸水汉堡车辙试验评价指标的不足,提出车辙深度变化率指标;掺有抗剥落剂A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变化率最小,剥落次数最大,建议含盐高湿地区采用抗剥落剂A来提高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剥落剂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试验方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宋小峰 王大明 《森林工程》 201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对南京某高速公路铣刨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在回收沥青中加入适量的再生剂,并评价再生沥青的性能,发现回收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根据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掺量为30%)和普通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 对南京某高速公路铣刨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在回收沥青中加入适量的再生剂,并评价再生沥青的性能,发现回收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根据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掺量为30%)和普通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对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性能以及疲劳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30%RAP掺量下,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其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提高,但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有所下降;再生剂的加入能够有效地改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再生 沥青混合料 RAP 再生剂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实时监测评价方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志福 赵毅 +1 位作者 梁乃兴 吕瑞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5,79,共9页
为了实时、快速、定量跟踪和评价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的均匀性,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评价方法和程序设计自动化运算。以安徽泗许、济祁高速公路中面层AC-20沥青混合料施工摊铺为样本数据值,规范了沥青混合料原始图像的采集... 为了实时、快速、定量跟踪和评价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的均匀性,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评价方法和程序设计自动化运算。以安徽泗许、济祁高速公路中面层AC-20沥青混合料施工摊铺为样本数据值,规范了沥青混合料原始图像的采集,特别是采集高度、发光源亮度及照射角度等。通过图像滤波、直方图均衡化、形态学图像等处理技术,达到降噪、增强图像整体对比度和梯度特征的目的。以9.5~26.5 mm粒径为研究对象,以各档集料对X轴、Y轴的静距差、区域相对于原始中心的静距差和自身静距差作为判断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指标。采用MATLAB系统软件编程,完成了计算流程、相关参数设定及程序界面开发,实现了离析判别快速、连续、自动化检测与控制。研究表明:借助静矩差实现了定量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程度,计算结果与一般经验相符;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沥青混合料摊铺离析状况,可避免人为主观性因素,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沥青混合料均匀分布水平;系统软件运算准确、数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评价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离析 软件开发
原文传递
沥青混合料水损害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许涛 黄晓明 《公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17,共5页
通过比较国内常用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 AASHTO T2 83试验的结果 ,以条件与非条件的稳定度或劈裂抗拉强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 ,分析上述 3种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 ,研究他们的内在区别、联系及影响它们有效性的关键因... 通过比较国内常用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 AASHTO T2 83试验的结果 ,以条件与非条件的稳定度或劈裂抗拉强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 ,分析上述 3种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 ,研究他们的内在区别、联系及影响它们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从而探求我国的评价方法与工程实际的相关性 ,它们在实际使用中究竟具有多大可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水损害性 评价方法 残留稳定度 劈裂 空隙率 试验研究 沥青混凝土路面 高速公路
原文传递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新 郑传峰 《公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186,共5页
在利用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过程中,试件的浸水条件与路面实际的浸水条件明显不同,因此试验结果与使用效果存在很大的偏差。而用试件饱水煮沸后的劈裂强度来评价其抵抗水损害的能力,操作简便、作用效果明显、准... 在利用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过程中,试件的浸水条件与路面实际的浸水条件明显不同,因此试验结果与使用效果存在很大的偏差。而用试件饱水煮沸后的劈裂强度来评价其抵抗水损害的能力,操作简便、作用效果明显、准确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评价方法 试验研究
原文传递
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再度老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冲 徐世法 +2 位作者 季节 张涛 张江影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0-23,共4页
主要研究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性能.对沥青进行24 h4、8 h TFOT老化,分别模拟沥青的中度和重度老化,然后将老化沥青再生,对再生沥青拌制的混合料及新鲜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短期与长期老化,并对老化后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试验... 主要研究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性能.对沥青进行24 h4、8 h TFOT老化,分别模拟沥青的中度和重度老化,然后将老化沥青再生,对再生沥青拌制的混合料及新鲜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短期与长期老化,并对老化后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试验与对比评价,分析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性能及其老化规律,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混合料 再度老化规律 耐久性评价
下载PDF
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及全周期寿命预估 被引量:16
14
作者 申爱琴 喻沐阳 +2 位作者 周笑寒 吕政桦 宋攀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0-625,共6页
针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评价指标单一,疲劳失效判定标准难以确定的问题,在研究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基础上,计算损伤曲线特征值并将其作为疲劳性能的评价指标,同时建立BP神经网络全周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橡胶... 针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评价指标单一,疲劳失效判定标准难以确定的问题,在研究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基础上,计算损伤曲线特征值并将其作为疲劳性能的评价指标,同时建立BP神经网络全周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过程中材料劣化速度能够保持在稳定发展状态,未发生明显疲劳失效现象;无损劲度模量S0,失稳率V,疲劳稳定度K和转化劲度模量St可作为疲劳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估全周期疲劳寿命可获得较高准确度,Levenberg-Marquardt训练算法收敛速度快,泛化能力好,最大相对误差为1.70%~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沥青混合料 全周期 疲劳损伤 评价指标 神经网络 寿命预估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评价指标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东 黄晓明 赵永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226,共5页
分别使用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断裂能、基于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的J积分和基于弹性破坏理论的破坏应变这3种指标,对比研究了沥青种类、油石比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AC-13F抗裂性能的影响,并且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这3个指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敏感程... 分别使用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断裂能、基于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的J积分和基于弹性破坏理论的破坏应变这3种指标,对比研究了沥青种类、油石比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AC-13F抗裂性能的影响,并且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这3个指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对于沥青种类的影响,使用J积分会高估SBS改性沥青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贡献;对于油石比的影响,使用破坏应变会得到不正确的结果;断裂能、J积分和破坏应变对所研究的影响因素都有较好的敏感性.通过综合比较,建议使用断裂能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抗裂性能 评价指标 断裂能 J积分 破坏应变 敏感性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数字图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毅 杨旋 +2 位作者 郝增恒 梁乃兴 田于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3088-23099,共12页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前瞻性、智能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医学等领域。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直接关系到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方...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前瞻性、智能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医学等领域。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直接关系到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方法具有检测频率高、费用低、操作便捷、客观性强、实时连续等特点,一直备受广大工程研究者和建设者的关注。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评价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时,数字图像处理和均匀性算法是决定评价结果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重点围绕图像去噪技术、图像阈值分割方法、均匀性评价方法等方面已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分析了图像采集的影响因素、图像增强方法适应性、粘连颗粒分割原理和集料识别特征参数,利用二维图像技术或CT扫描三维图像技术分析沥青混合料集料分布,建立均匀性算法、评价指标及标准,定量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但是,目前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数字图像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摊铺均匀性和压实均匀性快速、实时、连续的数字图像评价技术报道较少。因此,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数字图像评价技术在图像采集、数字图像处理、均匀性算法、实时预警反馈、程序开发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针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探讨了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数字图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首先概括了国内外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然后综述了沥青混合料摊铺表面和压实沥青混合料表面集料二维均匀性及结构集料三维均匀性评价方法,最后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数字图像检测评价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均匀性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应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晓光 朱云升 丛林 《公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5-179,共5页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缺乏离析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问题,在大量调查国内外资料基础上,分析运用构造深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可能性。在各种构造深度测试方法中,以激光断面仪最为有效快速。采用离析区域构造深度与均匀区域构造深度比值...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缺乏离析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问题,在大量调查国内外资料基础上,分析运用构造深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可能性。在各种构造深度测试方法中,以激光断面仪最为有效快速。采用离析区域构造深度与均匀区域构造深度比值作为离析评价指标,得出了不同程度离析的评价标准。针对均匀区域构造深度难以测定的问题,提出了几种均匀区域构造深度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应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构造深度 离析 评价
原文传递
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谭积青 张肖宁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3,共6页
沥青混合料体积特性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与使用性能,但混合料级配、材料密度、设计方法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性。本文对当前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从多方面对CAVF法、Superpave法、马歇尔法等方法所设计的沥... 沥青混合料体积特性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与使用性能,但混合料级配、材料密度、设计方法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性。本文对当前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从多方面对CAVF法、Superpave法、马歇尔法等方法所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性能与体积特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用旋转压实仪复核其他方法所设计级配稳定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体积 设计 效果 评价
下载PDF
用低温约束冻断试验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卡 徐世法 +1 位作者 张丽宾 李平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83-86,共4页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缩裂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因此提出合理的研究和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方法和指标,以控制或消除沥青路面的低温收缩裂缝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分析表明,低温约束冻断试验(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TSRST)能够准确模拟沥...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缩裂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因此提出合理的研究和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方法和指标,以控制或消除沥青路面的低温收缩裂缝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分析表明,低温约束冻断试验(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TSRST)能够准确模拟沥青路面在降温过程中的开裂过程,文章介绍了该试验方法,提出了相应的低温开裂评价指标,并利用该试验方法对AC-13、AC-16、AC-20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低温开裂 约束冻断试验 评价指标 性能分析
原文传递
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评价指标 被引量:11
20
作者 解晓光 刘东旭 陈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5-50,共6页
针对中国行业规范和标准缺乏对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的抗滑性能评估问题,在自行开发"温控轮式加速磨光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差异磨耗原理的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利用不同岩性集料矿物含量、磨光值、表面... 针对中国行业规范和标准缺乏对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的抗滑性能评估问题,在自行开发"温控轮式加速磨光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差异磨耗原理的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利用不同岩性集料矿物含量、磨光值、表面纹理的差异,进行粗细集料不同掺配比例的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结果表明:SMA沥青路面的长期抗滑性能有较大幅度提高,提高幅度可达5 BPN.对优质集料匮乏地区,利用高磨光值和低磨光值粗集料进行掺配,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长期抗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磨耗 沥青混合料 表面纹理 温控轮式磨光系统 长期抗滑性能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