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灰熔融温度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阮芮彬 龙兵 +1 位作者 刘志强 徐爱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4-489,共6页
基于生物质灰成分和熔融温度实测数据构成的数据样本分析了灰成分对灰熔融性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灰熔融温度预测模型,并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及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SiO2、CaO、K2O、SO3和P2O5对生物质灰熔融性的影响具... 基于生物质灰成分和熔融温度实测数据构成的数据样本分析了灰成分对灰熔融性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灰熔融温度预测模型,并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及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SiO2、CaO、K2O、SO3和P2O5对生物质灰熔融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MgO和Na2O对生物质灰起助熔作用;该预测模型适用于预测生物质灰熔融温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灰成分 熔融温度 预测模型 结渣现象 灰熔融特性
下载PDF
燃煤电厂炉渣形成机理研究
2
作者 陆超 刘念 +6 位作者 周臣 吴锁贞 汪后港 翟鹏宇 杨圣超 李旭 张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78-3487,共10页
采集国家能源江苏某电厂炉渣、飞灰和炉前煤粉样品,浮沉分离为1.3~2.5g/cm3密度组分,对各密度子样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进行形貌和化学组成分析,用FactSage7.3计算900~1500℃范围内液相量变化,最后根据煤粉... 采集国家能源江苏某电厂炉渣、飞灰和炉前煤粉样品,浮沉分离为1.3~2.5g/cm3密度组分,对各密度子样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进行形貌和化学组成分析,用FactSage7.3计算900~1500℃范围内液相量变化,最后根据煤粉组成和粒度分布计算炉渣和飞灰产率和来源。研究结果发现,炉渣密度分布在1.3~2.0g/cm3之间,含炭量随子样密度提高而降低,和1300℃下液相量变化规律一致;飞灰密度分布在1.8~2.5g/cm3之间,其中>2.5g/cm3密度产率高达48.42%,飞灰含炭量和密度、液相量相关性不明显;炉前煤粉密度分布在1.3~2.0g/cm3之间,1300℃下随着煤粉密度提高煤灰液相量下降,其中>1.8g/cm3子样煤灰液相量最低,达到36%,而1500℃下各子样液相量都在56%以上。理论分析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炉膛中强烈的搅混作用,随着煤焦燃尽,使得其中粒度大、液相量高的煤灰颗粒互相碰撞、粘附、长大,最后沉降为炉渣,而粒度较小、液相量低的煤灰颗粒则随烟气流动,最后冷却成为飞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飞灰 密度分离 熔融性 FactSage模拟
下载PDF
山西“两高”煤灰分对石灰石助熔机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怀柱 孔令学 +2 位作者 白进 白宗庆 李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9-1416,共8页
以山西"两高"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洗选改变灰分对添加助熔剂Ca CO3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洗煤灰分的降低,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及硅铝比(Si/Al)降低,煤灰流动温度降低至液态排渣气流床气化所需温度时,Ca CO3的添加比例与洗煤高... 以山西"两高"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洗选改变灰分对添加助熔剂Ca CO3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洗煤灰分的降低,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及硅铝比(Si/Al)降低,煤灰流动温度降低至液态排渣气流床气化所需温度时,Ca CO3的添加比例与洗煤高温下生成的矿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相关,经过洗选降低灰分后的FH与SH洗煤,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助熔剂Ca CO3,高温下煤灰渣类型由结晶渣变为玻璃体渣,排渣温度范围宽,能够很好地满足气流床气化液态排渣的要求,洗选与添加Ca CO3助熔剂配合使用的方式,可以有效调控山西"两高"煤灰流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两高”煤 洗选 灰分 CACO3 灰熔点 灰黏温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