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坏血酸的亚硝酸盐清除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树庆 姜薇薇 +1 位作者 房晓 张瑞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4,共3页
文章对抗坏血酸的亚硝酸盐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抗坏血酸浓度、丙氨酸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对抗坏血酸的亚硝酸盐清除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抗坏血酸表现出较高的亚硝酸盐清除能力。抗坏血酸的浓度愈高,其... 文章对抗坏血酸的亚硝酸盐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抗坏血酸浓度、丙氨酸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对抗坏血酸的亚硝酸盐清除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抗坏血酸表现出较高的亚硝酸盐清除能力。抗坏血酸的浓度愈高,其亚硝酸盐清除能力也愈高。丙氨酸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可明显提高抗坏血酸的亚硝酸盐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丙氨酸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亚硝酸盐清除能力
下载PDF
聚合物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化学测定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伟 陈禹 +1 位作者 陈亮 田丹碧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5-669,共5页
多巴胺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建立对多巴胺快速简单测定的分析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就05年以来聚合物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电化学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多巴胺 抗坏血酸 聚合物修饰电极 电化学测定
下载PDF
铁(Ⅲ)-邻菲啰啉体系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药品中的抗坏血酸 被引量:7
3
作者 符连社 任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3-195,共3页
本文基于抗坏血酸还原铁(Ⅲ)-邻菲啰啉为红色铁(Ⅱ)-邻菲啰啉,建立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药品中抗坏血酸的方法。本法体系简单,操作方便、快速,标准加入试验的回收率为92~103%。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分光光度法 维生素C
下载PDF
肾动静脉全阻断模型下活体实时检测肾皮质内抗坏血酸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侯小飞 闫龙涛 +2 位作者 林雨青 马潞林 毛兰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建立兔肾动静脉全阻断模型,研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兔肾皮质内抗坏血酸浓度的实时变化规律。方法试验用白兔16只,其中实验组8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麻醉后,手术分离出左肾及动静脉,将微透析探针沿肾长轴插入肾皮质内,平衡60min后接... 目的建立兔肾动静脉全阻断模型,研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兔肾皮质内抗坏血酸浓度的实时变化规律。方法试验用白兔16只,其中实验组8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麻醉后,手术分离出左肾及动静脉,将微透析探针沿肾长轴插入肾皮质内,平衡60min后接入实时电化学分析系统。正常血流灌注状态下测量肾内抗坏血酸基础值20min后将肾动静脉全部阻断,60min后开放动静脉,观测60min,实时监测整个过程肾透析液中抗坏血酸浓度的变化。同法处理对照组,对照组仅游离肾动、静脉而没有全阻断血管。结果实验组正常状态下透析液抗坏血酸浓度为(18.9±7.5)μmol/L,缺血期抗坏血酸平均浓度为(24.8±11.3)μmol/L,缺血期较自身正常灌注期平均升高31.2%[(24.8-18.9)/18.9]。再灌注期肾皮质透析液抗坏血酸浓度平均为(23.3±8.9)μmol/L,再灌注期较自身正常灌注期平均升高23.3%[(23.3-18.9)/18.9]。实验组内缺血期肾皮质抗坏血酸浓度较自身正常灌注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再灌注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坏血酸是反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应用微透析-电化学法实时测定抗坏血酸水平可以实时反映肾皮质缺血状态,为研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建立良好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微透析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抗坏血酸在聚槲皮素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素芹 王启会 刘慧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新的聚槲皮素(PQu)修饰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pH=4.0的B-R缓冲溶液中有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实验表明聚槲皮素电极过程是2电子2质子的可逆反应。该膜对抗坏血酸有良好的电...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新的聚槲皮素(PQu)修饰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pH=4.0的B-R缓冲溶液中有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实验表明聚槲皮素电极过程是2电子2质子的可逆反应。该膜对抗坏血酸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4.76×10^-6~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5×10^-6mol/L。尿酸不干扰抗坏血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槲皮素 抗坏血酸 修饰电极 电催化
下载PDF
红外光谱内标法测定维C药片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奇峰 何江 彭梦侠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9-242,共4页
选择三水合亚铁氰化钾作为内标物,定量添加到抗坏血酸中,在抗坏血酸质量分数为1%~10%范围内,测得混合物红外光谱中抗坏血酸的测量峰(1 754.1 cm-1)和三水合亚铁氰化钾的内标峰(2 092.7 cm-1)的峰高比(y=hi/hs)与两者质量比(x=mi/ms)有... 选择三水合亚铁氰化钾作为内标物,定量添加到抗坏血酸中,在抗坏血酸质量分数为1%~10%范围内,测得混合物红外光谱中抗坏血酸的测量峰(1 754.1 cm-1)和三水合亚铁氰化钾的内标峰(2 092.7 cm-1)的峰高比(y=hi/hs)与两者质量比(x=mi/ms)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566 3x+0.110 4,相关系数r=0.998 6。据此测得维C银翘片和维生素C片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分别为25.8%和72.4%,相对标准偏差为0.7%和0.6%,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1%~106.3%和98.7%~102.7%,测定结果与药典规定的碘量法相近。该法消耗样品少,选择性高,测定结果准确,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内标法 维C药片 抗坏血酸
下载PDF
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电分析性能研究──多巴胺与抗坏血酸的同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元喜 周谷珍 孙涛 《武陵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4-50,共7页
本文报道了关于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和该电极对多巴胺、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特性及其应用。催化氧化峰电流在多巴胶和抗坏血酸的浓度为5.0×10-6~2.0×10-4mol/L和2.5×10-5~1.0×10-1mol/L范围内呈良... 本文报道了关于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和该电极对多巴胺、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特性及其应用。催化氧化峰电流在多巴胶和抗坏血酸的浓度为5.0×10-6~2.0×10-4mol/L和2.5×10-5~1.0×10-1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巧妙的运用DA和AA在PNRE上电催化氧化电极过程的差异,实现了DA与AA的分别分析,样品回收率在95%~110%范围内,十次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小于2%,将该法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电化学分析 修饰电极 维生素C PNRE
下载PDF
添加剂对甘薯—小麦复合面包面团发酵流变学及烘焙特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Jean Bernard NDAYISHIMIYE 卢桂义 +4 位作者 黄卫宁 陈永征 袁永利 Patricia RAYAS-DUARTE 李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6,共12页
采用发酵流变仪(F3)、全质构(TPA)以及响应面法(RSM)研究3种酶即转谷氨酰胺酶(TGM)、α-淀粉酶(AMYL)、木聚糖酶(XYN)以及抗坏血酸(AA)对含甘薯粉(SPF)的复合面团的发酵流变学和面包品质特性的影响。用20%甘薯粉取代面包配方中的小麦粉(... 采用发酵流变仪(F3)、全质构(TPA)以及响应面法(RSM)研究3种酶即转谷氨酰胺酶(TGM)、α-淀粉酶(AMYL)、木聚糖酶(XYN)以及抗坏血酸(AA)对含甘薯粉(SPF)的复合面团的发酵流变学和面包品质特性的影响。用20%甘薯粉取代面包配方中的小麦粉(WF)会显著影响面团的持气力(R2)、发酵面团高度(Hm)、气体发酵高度(H’m)和总持气量(R1)(P≤0.05)。SPF替代WF后,Hm,H’m,R1和R2等参数明显降低,分别从82.60(T0:对照组)降至30.65(T4:20%SPF);从56.52(T0)降至32.6(T4);从1 239(T0)降至646.5(T4);从1 219(T0)降至630(T4)。在面包的品质方面,面包比容随着甘薯粉的增加而减少,从4.84(T0)降到2.87(T4)。随着甘薯粉含量的增加,质构特性如硬度和咀嚼度增加,分别从175(T0)至883(T4);135(T0)到702(T4),但面包的回复性、弹性和内聚性不受影响。相反,加入TGM的甘薯—小麦面团有较大的面包比容和较低的硬度和黏性。TGM/AMYL,AMYL/AA,AMYL/XYL和TGM/XYL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面团的发酵流变特性和面包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复合面团 抗坏血酸 发酵流变学 面包烘焙
下载PDF
抗坏血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丁琼 陈雷 +1 位作者 阚明 吴永贵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抗坏血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60例,分为抗坏血酸治疗组30例和非治疗组30例,治疗组每次透析开始给予抗坏血酸持续静脉滴注至透析结束,治疗3月。非治疗组30例未给予... 目的探讨大剂量抗坏血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60例,分为抗坏血酸治疗组30例和非治疗组30例,治疗组每次透析开始给予抗坏血酸持续静脉滴注至透析结束,治疗3月。非治疗组30例未给予抗坏血酸静脉滴注。2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测定MHD患者透析前后及治疗前后血浆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血浆抗坏血酸含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MHD组血浆MDA含量、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抗坏血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HD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MDA含量、血清HsCRP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清SOD、抗坏血酸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P<0.01)。3月后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血浆MDA含量、血清HsCRP降低(P<0.05,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而SOD、抗坏血酸含量升高(P<0.01)。结论MHD患者体内存在OS、微炎症状态,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能有效改善MHD患者OS及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脉硬化 抗坏血酸 氧化应激 微炎症状态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坏血酸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志平 马园园 张王兵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基于抗坏血酸对超声去离子水氧化鲁米诺的化学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强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建立检测抗坏血酸的新方法,通过对各种实验参数的考察,确定检测抗坏血酸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浓度在1.0×10-7~1.0×10-5mol/L范... 基于抗坏血酸对超声去离子水氧化鲁米诺的化学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强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建立检测抗坏血酸的新方法,通过对各种实验参数的考察,确定检测抗坏血酸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浓度在1.0×10-7~1.0×10-5mol/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ó)为1.5×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抗坏血酸 流动注射 超声处理
下载PDF
抗坏血酸钙配合物的热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屈景年 刘义 +2 位作者 刘梦琴 莫运春 屈松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8-291,共4页
The solid-solid state coord ination reaction enthalpy of CaO w ith ascorb ic ac id has been determ ined by solution calorim e-try in an isoperibel reaction calorim eter at 298.2K.The calorim ietric solvent is 2mol/L H... The solid-solid state coord ination reaction enthalpy of CaO w ith ascorb ic ac id has been determ ined by solution calorim e-try in an isoperibel reaction calorim eter at 298.2K.The calorim ietric solvent is 2mol/L HC l.A thermochem ical cyc le has been de-signed,and the standard Enthalpy of form ation for Ca(C6H7O6)2.4H2O(s) has been calcu lated.The recomm ended values of standard enthalpy of form ationΔfHΘm[Ca(C6H7O6)2.4H2O,s] is-3941.5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配合反应 氧化钙 抗坏血酸 热化学 标准生成焓
下载PDF
甲基磺酸催化合成苯甲醛VC缩醛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安顺 宋兴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40-841,846,共3页
以苯甲醛与VC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甲基磺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苯甲醛VC缩醛。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回流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最佳条件为:苯甲醛、VC与甲基磺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0.25... 以苯甲醛与VC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甲基磺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苯甲醛VC缩醛。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回流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最佳条件为:苯甲醛、VC与甲基磺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0.25(摩尔比),溶剂用量0.75 L,回流温度120℃,反应时间4.0 h。产物结构用IR、熔点测定和元素分析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 催化 合成 苯甲醛VC缩醛
下载PDF
Fe_3O_4@V_C磁性纳米粒子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阳晶 李忠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80,共6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Fe_3O_4@V_C磁性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粒子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六价铬Cr(Ⅵ)吸附的影响,并对Cr(VI)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 通过水热法合成Fe_3O_4@V_C磁性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粒子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六价铬Cr(Ⅵ)吸附的影响,并对Cr(VI)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1.50,25℃条件下,磁性纳米粒子对Cr(VI)的饱和吸附量可达39.12mg/g,吸附率为85%以上。吸附性能试验表明,磁性纳米粒子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和HO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VC磁性纳米粒子 吸附 Cr(Ⅵ)
下载PDF
食品和药片中维生素C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爱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07-310,共4页
利用维生素C与碘的氧化还原反应,以淀粉为显色剂,流动注射光度测定维生素C,灵敏、快速,线性范围0~12ppm,回收率96~110%。用于测定食品及药片中维生素C含量,结果满意。
关键词 维生素C 流动注射分析 食品 药片
下载PDF
欧亚鲈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适宜含量的研究
15
作者 孙丽 郭贵良 +2 位作者 韩宇田 芦洪梅 安长春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46±0.29)g的欧亚鲈幼鱼为试验对象,投喂6种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 mg/kg)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探讨欧亚鲈幼鱼饲料维生素C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从0.0升高到100 mg/kg...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46±0.29)g的欧亚鲈幼鱼为试验对象,投喂6种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 mg/kg)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探讨欧亚鲈幼鱼饲料维生素C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从0.0升高到100 mg/kg时,鱼体增重率呈上升趋势,添加量为100 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率无显著变化(P>0.05);经折线模型分析表明,欧亚鲈鱼种达到最大生长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93.58 mg/kg。欧亚鲈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0~200 mg/kg)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但添加量继续升高,则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状态,经折线分析表明,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149.27 mg/kg。急性胁迫前,各组血糖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胁迫后,血糖升高峰值最低和恢复最快的是饲料中维生素C为400~800 m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欧亚鲈幼鱼达到最大生长、肝脏维生素C饱和及抗拥挤胁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分别为93.58、149.27 mg/kg和4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鲈 维生素C 生产性能 肝中维生素C 拥挤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