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育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之间的通感主要表现为:听声类形,以耳为目;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画形无象,造响无声。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气韵为主,笔墨为先"。它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不拘限于形似,重在传神写意,创...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之间的通感主要表现为:听声类形,以耳为目;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画形无象,造响无声。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气韵为主,笔墨为先"。它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不拘限于形似,重在传神写意,创造出时空一体、富于律动感的艺术空间。西方绘画接近于雕刻和建筑;中国画则趋向于诗歌和音乐,与音乐的通感关系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绘画 通感
下载PDF
艺术通感与现代包装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杜艳 《价值工程》 2012年第9期230-231,共2页
从人的心理通感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代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三个审美层次,论证了包装设计中运用通感的视觉传达表现形式实现消费者和设计师之间情感的对接,从而可以更全面地向消费者传递包装设计中蕴含的信息。
关键词 艺术通感 现代包装设计 审美 视觉传达
下载PDF
平面设计交互中的艺术通感 被引量:4
3
作者 夏璇 王海峰 夏桂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79-283,共5页
目的致力于了解作品受众和他们的期望值,通过研究分析平面设计交互中的艺术通感,将这种通感融入到设计中去,让设计作品和它的受众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达到设计本身对受众产生的最理想的效果。方法在能指和所指层面对符号学进行分析,... 目的致力于了解作品受众和他们的期望值,通过研究分析平面设计交互中的艺术通感,将这种通感融入到设计中去,让设计作品和它的受众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达到设计本身对受众产生的最理想的效果。方法在能指和所指层面对符号学进行分析,并以平面广告为例,研究具体实例中艺术通感之于设计交互的影响。结论艺术通感的研究有利于更有效的实现平面设计交互的最理想效果,它是联接设计师、设计作品、受众的桥梁。艺术通感的研究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也必将是未来平面设计方向的一块重要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设计 交互 艺术通感
下载PDF
舌尖上的艺术--从中国美食到艺术的品味之道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祥民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人类对外界具有多种感应和认知能力,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视觉、听觉是艺术感知的主要方式,味觉以及嗅觉、触觉等皆不属于艺术感觉的范畴。美食味觉与艺术感觉有密切联系,中国美学深受味觉体验的影响,但美味快感不等于艺术美感,现实中的... 人类对外界具有多种感应和认知能力,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视觉、听觉是艺术感知的主要方式,味觉以及嗅觉、触觉等皆不属于艺术感觉的范畴。美食味觉与艺术感觉有密切联系,中国美学深受味觉体验的影响,但美味快感不等于艺术美感,现实中的味觉艺术只是“味觉+艺术”的组合。另一方面艺术体验可以把不同感官的相似感受联通起来,品味美食与品味艺术之间,实现了“以此感表达彼感”的艺术通感。基于美食品味的艺术品味之道,作为一种艺术认识理论与方法,建构了中国特有的艺术思想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 品味 味觉艺术 艺术通感
下载PDF
门类艺术间通感激发的具体审美动因分析——以跨门类视角下的《听琴图》图像形态中的几组关系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8,88,共8页
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基础在于对各门类艺术间的共通规律和原理的分析研究。事实上,美术与音乐两个门类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沟通的内在规律性联系,而绝非风马牛不相及。艺术通感是艺术接受者赏析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深度审美体验,也是... 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基础在于对各门类艺术间的共通规律和原理的分析研究。事实上,美术与音乐两个门类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沟通的内在规律性联系,而绝非风马牛不相及。艺术通感是艺术接受者赏析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深度审美体验,也是各个门类艺术之间相互沟通、关联的桥梁和纽带。如果一幅绘画能令人产生音乐的通感,那么这幅作品的画面要素排布特征和画面意境的营造必定能够对接受者的音乐经验和记忆表象形成刺激效应,从而产生艺术联觉。《听琴图》画面音乐通感的产生源自于画面的形态结构中蕴含的诸多动因,以及观者自身的艺术感知的经验记忆被激发产生联觉效应。由艺术通感生成动因的维度,展开对《听琴图》的图像形态分析,对艺术理论研究方法的丰富有着十分积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通感 《听琴图》 动因 关系
下载PDF
浅析艺术通感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多元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孔国欢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7-81,共5页
艺术通感是一般通感的升华,是指在人类审美和艺术活动中多感官的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立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视阈,阐述艺术通感的理论内涵,分析并论证艺术通感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剖析艺术通感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所蕴藏... 艺术通感是一般通感的升华,是指在人类审美和艺术活动中多感官的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立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视阈,阐述艺术通感的理论内涵,分析并论证艺术通感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剖析艺术通感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所蕴藏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通感 儿童美术 多元价值
下载PDF
声乐作品中的审美通感——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声乐套曲《春天》(Op43.No.2)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晓燕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35-140,共6页
声乐艺术是通过声音的媒介,将作曲家塑造的作品内容、情感思想和艺术形象重现于受众体面前,使之与作曲家在精神和心灵上追求一种极致的共鸣和契合。如何娴熟的运用人声的音色去演绎声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和艺术形象,是摆在演唱者和教师... 声乐艺术是通过声音的媒介,将作曲家塑造的作品内容、情感思想和艺术形象重现于受众体面前,使之与作曲家在精神和心灵上追求一种极致的共鸣和契合。如何娴熟的运用人声的音色去演绎声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和艺术形象,是摆在演唱者和教师案头的一个不可回避和逾越的思考。基于此,本文拟以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声乐作品Op43.No2为例,以通感思维的审美定势,将作品中以乐谱形式呈现出来的许多特定的标记和符号给予较为透彻的分析,力求透过这些独特的记号,去恰切地诠释作曲家的创作理念与思维意图,明晰基本美学原则规律的机理、表现方法和独特的艺术手段,探求出并蓄其中的审美感受、艺术修养和作品的风格色彩等诸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艺术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艺术通感 俄罗斯音乐 音乐分析
下载PDF
艺术通感视阈下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感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富俊 李俊玲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9期36-38,共3页
色彩感悟是产品设计中影响消费者情感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按不同感官进行分类整理,并依次对不同产品的色彩感悟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直观地反映了消费者色彩感悟培养的可行性,以及充分把握产品设计对色彩情感意向的感知规律,通过产品让每... 色彩感悟是产品设计中影响消费者情感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按不同感官进行分类整理,并依次对不同产品的色彩感悟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直观地反映了消费者色彩感悟培养的可行性,以及充分把握产品设计对色彩情感意向的感知规律,通过产品让每位消费者能够在一种探知的情境中有新的发现、体验,促使其感知产品设计的美学态度和秩序,从而体现出色彩感悟在产品设计中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通感 产品设计 色彩感悟 五感体验法
下载PDF
隋唐以前艺术门类理论渊源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刚 《艺术探索》 2016年第4期53-58,共6页
魏晋南北朝各艺术门类(诗、文、书、画等)理论异军突起,花团锦簇,变古则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盛况,主要是因为此前源远流长之乐论的奠基;之所以乐论能为其奠基,是因为"通感"这一深层艺术文化基因之奠基;之所以"通感"... 魏晋南北朝各艺术门类(诗、文、书、画等)理论异军突起,花团锦簇,变古则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盛况,主要是因为此前源远流长之乐论的奠基;之所以乐论能为其奠基,是因为"通感"这一深层艺术文化基因之奠基;之所以"通感"基因能为其奠基,是因为"中和"这一更深层文化基因之奠基。此外,当时随佛教文化东进的古印度艺术理论影响亦为渊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门类理论 通感 中和
下载PDF
绘画、音乐、舞蹈教育对幼儿书写教育的影响探析——以艺术通感的视角
10
作者 董秋雨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2-56,共5页
在艺术通感视角下,幼儿绘画、音乐、舞蹈教育均可与幼儿书写教育产生密切的关联。在与三者相互感通、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幼儿书写教育的优化和改革,使幼儿在艺术综合教育的平台上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更为完善、健全的美育教育目的。
关键词 幼儿书写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 艺术通感
下载PDF
舞蹈教学中联觉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11
作者 刘荔 《昭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5-90,共6页
“联觉”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是指通过外界的情感、事件、环境的变化来激发不同感官的官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直觉、艺术通感以及表达与创新能力。针对现今社会对于舞蹈专业表、教、编多元一体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舞蹈教学中联觉能力的... “联觉”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是指通过外界的情感、事件、环境的变化来激发不同感官的官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直觉、艺术通感以及表达与创新能力。针对现今社会对于舞蹈专业表、教、编多元一体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舞蹈教学中联觉能力的培养应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及解剖学等多学科,互为具体实践,从而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动态化、渐进化、时态化的舞蹈教学方法,以期学生能够在感受舞蹈、表现舞蹈、创造舞蹈的过程中,成为技艺俱佳、人格健全、思想积极、情操高尚并快速适应专业院团需求的全方面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教学 人才培养 联觉能力 艺术通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